产权制度变迁论文_王成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权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权制度,农地,制度,农业,产权,土地,改革开放。

产权制度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利[1](2019)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农地制度变迁,既有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也有尊重农民意愿,将农民的成功探索理论化、制度化而形成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结果,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未来的农地产权制度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特别是要进一步明确"叁权分置"后的"叁权"的权利界限和权利关系,强化所有权主体,平等保护"叁权",不断加强土地经营权流出(流转)之后的土地用途管制。(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11期)

公茂刚,时秋雅[2](2019)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测度——基于我国195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叁权分置"制度的实施使土地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来看,每一次制度变迁之后,农业总产值和耕地面积对农业投资的正向影响都显着增强,提高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扩大了农作物播种面积,促进了农业总产值增长,进而增强了农业投资意愿,提高了农业投资水平。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业投资,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充分保障农地"叁权",强化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健全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特别是要健全村集体民主议事机制,保障集体成员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特别是要防止少数人谋取私利。要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改革,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机制,推广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形成竞争、开放、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王菊[3](2019)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产权制度关系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与社会稳定,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产权制度经历多次变革,农业增长速度与农民生活水平随制度改变不断改变。本文通过对我国多次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阐述与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土地产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提出积极性建议。(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9年20期)

姜涛[4](2019)在《我国传媒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借鉴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传媒体制改革。其中,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传媒体制创新的关键突破口。我国传媒产权制度改革在政府主导下,遵循着一个内在统一的演化逻辑,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传媒产权制度变迁离不开某些动力因素的推动。政府、数字技术、市场、受众构成传媒产权制度变迁的外部压力。既有传媒产权制度安排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构成传媒产权制度变迁的宏观内部动力。传媒自身的逐利动机和成长需要构成了微观内部动力。完善传媒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需要对政府力量在传媒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加以规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传媒产权制度变迁中的推力作用,并有效发挥传媒在制度变迁中的先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公茂刚,辛青华[5](2019)在《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及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明确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提高了投资主体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预期,进而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的需求和供给。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每一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都显着地促进了农业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制度保护农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公茂刚,辛青华[6](2019)在《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确立农地的集体所有权,后一阶段是在巩固农民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放活农地的经营权。整个历程是一个先将产权集中然后又进行分解的过程,并遵循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行的。产权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集中也可以进行分解。"叁权分置"改革就是对产权中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解,是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要求的改革。我国"叁权分置"改革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流转流程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不够普遍,土地转出意愿比转入意愿更加强烈,农业规模经济的形成难度较大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应继续不断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9年06期)

白尚永[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内部审计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权制度的改革深刻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分析改革开放不同时期我国产权制度的变迁,探寻在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审计的发展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内部审计在当前经济转型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部审计》期刊2019年05期)

杨舒博,黄健[8](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PSR理论,系统梳理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动因。研究发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经历了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变革的变迁历程,中美贸易问题和WTO入世要求等外部动因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市场经济发展等政治、经济、技术的内部动因共同推动了40年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现今,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使知识产权领域面临诸多挑战,也对下阶段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4期)

张海明[9](2019)在《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政策史就是一部土地产权制度不断调整的历史。这种调整的脉络有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土地私有向土地公有的嬗变,体现在农民土地所有制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城市私有土地所有制向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一条暗线是由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转向,体现在土地产权结构由作为阶段斗争的目标和手段向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和对象转移。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本身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主被动关系,迄今为止,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大体可分为自为性变迁时期、自发性变迁时期和自觉性变迁时期等3个不同的阶段。土地产权制度自为性变迁的历程涵盖土地改革时期(1949—195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7)、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3个不同时期,这一阶段的主体特征是公有土地产权的建立。通过国家强制性改造,土地产权制度实现由建国初期公私并存向公有土地产权的转变。土地产权制度的自发性变迁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调整时期(1979—1985)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1986—2006)这两个阶段,其主体特征是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推进了公有土地产权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两权分离。土地产权制度的自觉性变迁时期自2007年起,主要体现在国家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开始主动强化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在内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标志着土地产权制度从此进入物权制度体系时代。土地产权形态的持续变迁深刻反映了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演进轨迹。土地改革时期,农村土地私有和土地国有并存的二元产权结构,反映出中央政府既承认农民土地所有权,又试图探索农业集体化道路的意图;城市私有土地、国有土地和私人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复合结构,反映了新政权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和城市居民的不同政治态度和政治策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过合作化运动,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向集体土地所有制事实上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城镇集体所有土地、小私有土地和国有土地等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改变了以往城市以私有土地房地产为主体的格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土地归集体所有;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土地呈现国有、集体所有和土地私人所有并存的状态,国家对改造私人土地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并未完全消灭城市土地的私有产权,尽管城市私人土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非法强制收为国有,但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事实上回避了城市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调整时期,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实现两权分离,在土地产权服务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现实考虑下,城市私有土地被国有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集体土地产权虚置,为事实上的国家所有背书;国家上地所有权的范围得以界定,法律明确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物权体系时期,国家将国有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纳入了物权的范畴,并限定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体现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保护。土地产权权能在不同时期持续调整变化并体现出鲜明的特点。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土地和城市私人土地所有者均享有占有、使用、买卖、租赁等各种权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农民事实上丧失了土地的经营权,买卖土地的行为也受到限制;此时工商业者已经实际丧失对土地的支配权。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农民只拥有宅基地和自留地的使用权,城市私有土地所有者已无法自主支配和使用土地。社会主义探索调整时期,农民被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农村和城镇居民亦可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居民同时还拥有城市宅基地的使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用地单位和个人拥有土地使用权,除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外,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能受到严格限制。物权体系时期,《物权法》改变了以往土地使用权的分类方式,由依据土地所有权性质分为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两类,变为根据土地的用途分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但同时也严格限制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主体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前行而不断变迁,经历了一个私有土地产权逐渐消亡和公有土地产权逐步扩张直至完全取代私有土地产权的此消彼涨过程。建国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简单化、虚置化和碎片化的鲜明特征。所谓简单化,是指在将多种形式的私有土地所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过程中,工作过粗,要求过急,界限不清,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对原有土地产权人造成损害。虚置化,一方面是指国有土地所有权没有真正实现,公民作为国家土地所有权人无法享有所有权收益;另一方面是指“农民集体”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无法行使土地的经营管理权,无法行使实质上的权能。碎片化,是指国家层面的土地产权制度一直处于应对、修补的状态,土地产权制度的探索实践在国家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在良性违法甚至是良性违宪的情况下,逆向推动国家层面的制度立法。土地产权立法一直处于立法和修法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层面缺乏对土地产权制度体系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10)

杨叶春[10](2019)在《论台州民营经济产权制度变迁中的和合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台州民营经济产权制度经历了从模糊走向明晰、从一元走向多元的两大转变。在制度变迁中所呈现的模糊变通、圆通融合、调和改良的特点,体现和合精神所赋予台州人民包容性、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处事方法。因而,在民营经济产权制度渐进变迁的背后支撑的是,台州和合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产权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叁权分置"制度的实施使土地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来看,每一次制度变迁之后,农业总产值和耕地面积对农业投资的正向影响都显着增强,提高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扩大了农作物播种面积,促进了农业总产值增长,进而增强了农业投资意愿,提高了农业投资水平。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业投资,进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充分保障农地"叁权",强化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健全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特别是要健全村集体民主议事机制,保障集体成员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特别是要防止少数人谋取私利。要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改革,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机制,推广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形成竞争、开放、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权制度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J].经济问题.2019

[2].公茂刚,时秋雅.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测度——基于我国195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江汉论坛.2019

[3].王菊.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探讨[J].财富生活.2019

[4].姜涛.我国传媒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力机制[J].文化产业研究.2019

[5].公茂刚,辛青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及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

[6].公茂刚,辛青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J].经济问题.2019

[7].白尚永.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内部审计的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19

[8].杨舒博,黄健.改革开放40年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9

[9].张海明.当代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1949—2015)[D].山东大学.2019

[10].杨叶春.论台州民营经济产权制度变迁中的和合底蕴[J].台州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成本构成国有林产权制度变迁整体进程未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农...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进...双回路制度变迁模式1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

标签:;  ;  ;  ;  ;  ;  ;  

产权制度变迁论文_王成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