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纳雍县勺窝镇杓可小学553302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是一门最基础也最重要科目,可以说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为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行之有效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启蒙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就随之暴露了出来,尤其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急需转变,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重点和中心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都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不仅占据了教学主导的地位而且还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导致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不高,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是这问题往往不具有太强的启发性和针对性,学生在问题回答和于教师互动上显得十分的被动,整体而言,忽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缺少科学性,长此以往,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会不断的降低,这对语文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均有不利的影响。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育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针对学生这样的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就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固定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不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这一科目与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这是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熟悉感和亲切感,从已知出发去学习未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但是,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语文教学严重的脱离生活实际,再加上一部分教师的业务水平有限,对生活化教学方式不善利用甚至是不会利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了学习语文课本,这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应对策略
1、重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之一,作为教学信息的接收者,学生应该且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核心被放在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师该如何教这三点上,而学生如何学却没有更多的关注,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忽视。在新时期,伴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固有的特征,以及语文学科的非主观规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扩展教学方式,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多元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刺激学生眼耳口手脑多个感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
3、语文教学贴近实际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还比较弱,将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语文知识更加简单易懂,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结语
当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断的改革,但是,依然存在着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教学贴近实际生活,让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真正提高,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翠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35):121-122.
[2]吴爱萍.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58-59.
[3]王晓艳.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