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行为论文_韩瑛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行为,社会,幼儿,社会性,家庭,嘈杂,情绪。

社会性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韩瑛[1](2019)在《触摸爱的味道——谈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及情感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是启蒙教育之需要,亦是社会之需要。幼儿心理的良好建设,利于其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影响,不少家庭重视培养孩子的知识而轻视了良好行为品德的修养,忽视了儿童自我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出现了一系列的性格或行为问题。抓住幼儿期,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成长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7期)

李慧[2](2019)在《母亲情绪表述与儿童情绪词汇及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人的语言输入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先行研究表明,母亲情绪的表达对儿童的情绪理解、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3-6岁儿童母亲情绪表述的特点及其与儿童情绪词汇、社会性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的小班30名、中班30名、大班31名共91名儿童及其母亲与主班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法对母亲的情绪表述进行测查,通过母亲填写的情绪词汇列表测查儿童的情绪词汇,教师填写的社会性行为问卷测查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研究结果发现:1.母亲情绪表述过程中男孩母亲使用的情绪词汇总数以及厌恶、愤怒类情绪词汇显着多于女孩母亲,小班儿童母亲悲伤类、恐惧类情绪词汇的使用数量要多于中大班儿童母亲的使用数量。2.母亲在情绪讲述过程中互动型语句使用得最多,情绪干预型语句使用得最少,其中小班儿童母亲在情绪讲述过程中平均语句数量最多。3.小班儿童习得情绪词汇总数及惊讶类情绪词汇数量均少于中大班儿童;叁个年龄班的儿童均已很好地习得了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类情绪词汇。4.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龄和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大班儿童的情绪问题要明显高于小班儿童,男孩社会性行为问题要高于女孩。5.母亲使用的情绪词汇总数、情绪表述语句总数以及互动型语句数量与儿童的情绪词汇均不存在相关性。6.大班儿童母亲使用的标签型语言与儿童的情绪问题呈负相关,原因、结果解释语言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呈负相关,结果解释语言数量与儿童的困难总分呈正相关;中班儿童母亲使用的标签型语言与儿童情绪问题呈正相关,结果解释语言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总数、互动、标签型语言与同伴交往问题呈正相关,抑制型语言与多动注意不能呈负相关;小班儿童母亲使用的情绪引导语言数量与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呈负相关,结果解释语言数量与儿童的行为问题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母亲使用的情绪语言的类型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母亲原因、结果解释及互动性语言的使用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但母亲的情绪语言与儿童的情绪词汇习得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赵静[3](2018)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性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社会需要人有自主性、创新性且充满乐学的态度,还要有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可见,在学龄前阶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发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社会性发展;2.有效结合一日生活教育,深入培养社会性行为;3.以鼓励为主导,让浅意识社会行为扎根于心。(本文来源于《吉林教育》期刊2018年23期)

陈思言[4](2018)在《家庭、幼儿园嘈杂对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嘈杂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幼儿而言,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发展产生影响最重要的两个环境,然而,有关家庭嘈杂和幼儿园嘈杂对幼儿社会性和行为问题的影响还未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深圳市流动与非流动幼儿共162名,采用《家庭嘈杂度量表》考查家庭嘈杂度水平;采用《幼儿园嘈杂度调查问卷》和《班级环境观察量表》考查幼儿园嘈杂度水平;采用《4-7岁儿童社会化量表》考察幼儿社会性水平;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考察幼儿行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班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性别流动幼儿的幼儿园嘈杂度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不同年龄班流动幼儿的幼儿园嘈杂度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性别流动幼儿的社会性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班流动幼儿的社会性总分没有显着性差异;不同性别的流动幼儿的行为问题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班流动幼儿的行为问题总分没有显着性差异;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与社会性水平显着相关,不同嘈杂度水平流动幼儿的社会性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低嘈杂度水平幼儿社会性得分显着高于高嘈杂度水平幼儿。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水平显着高于非流动幼儿;流动幼儿的幼儿园嘈杂度水平高于非流动幼儿;流动幼儿的社会性总分显着低于非流动幼儿;流动幼儿行为问题得分显着高于非流动幼儿;不同嘈杂度水平的流动与非流动幼儿在社会性总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低嘈杂度水平的流动和非流动幼儿社会性得分显着高于高嘈杂度水平的幼儿,但是不同嘈杂度水平的流动和非流动幼儿在行为问题总分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果说明,家庭嘈杂度、幼儿园嘈杂度是影响流动幼儿社会性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与非流动幼儿相比,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与幼儿园嘈杂度水平较高,社会性水平较低,行为问题较多。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流动幼儿家庭、幼儿园嘈杂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减少行为问题。(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6-30)

林海芳[5](2017)在《在本土化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部分幼儿自私、胆怯、不会交往、不会合作等社会性行为能力的缺乏。通过组织本土化区域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以本土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创设、指导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揭示本土化区域活动和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内在联系,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19期)

李芳[6](2017)在《浅谈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及社会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学习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如果幼儿社会性行为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缺乏社交能力和与人协作精神,就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适应社会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7年17期)

王久凤[7](2017)在《离异家庭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当下社会来说,离婚率在逐年递增,一些年轻的夫妇不顾道德的约束,轻易地就离婚,于是由单亲爸爸或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幼儿的单亲家庭就这样产生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抚养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由父亲抚养者,由于父亲忙于事业工作,生活简单化,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由母亲抚养者,虽然可以在生活上得到细腻的照顾,但是没有父亲的关怀,心理上不免产生缺陷或者落差。(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徐晶晶[8](2017)在《浅谈绘本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强的自信心、良好的自觉性等素养,这些素养对幼儿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挖掘绘本中有关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潜在因素,并加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期刊2017年05期)

邬建红[9](2016)在《小学品德教学明理导行及学生社会性行为差距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学生品德教学明理导行的思想道德建设,促使学生实施有效的社会性行为,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是对小学品德教学明理导行以及学生社会性行为之间差异性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一、学生社会性行为的特点依据爱里克森的研究理论可以发现,五岁到十一岁之间的孩子依据实践活动和学习获取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社会(本文来源于《学子(理论版)》期刊2016年15期)

庞志霞[10](2016)在《由里及外——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天,有幸聆听了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老师的讲座,特别是在听到卢梭与艾米尔的故事——玉米记时,让我对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在社会性教育中遵循的原则有了更多层次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浅。以下结合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一个案例来分析反思。案例:迷你小汽车班上的孩子每逢过生日,分享礼物成了一种惯例。大到呼啦圈,小到小(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6年14期)

社会性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人的语言输入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先行研究表明,母亲情绪的表达对儿童的情绪理解、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3-6岁儿童母亲情绪表述的特点及其与儿童情绪词汇、社会性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的小班30名、中班30名、大班31名共91名儿童及其母亲与主班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法对母亲的情绪表述进行测查,通过母亲填写的情绪词汇列表测查儿童的情绪词汇,教师填写的社会性行为问卷测查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研究结果发现:1.母亲情绪表述过程中男孩母亲使用的情绪词汇总数以及厌恶、愤怒类情绪词汇显着多于女孩母亲,小班儿童母亲悲伤类、恐惧类情绪词汇的使用数量要多于中大班儿童母亲的使用数量。2.母亲在情绪讲述过程中互动型语句使用得最多,情绪干预型语句使用得最少,其中小班儿童母亲在情绪讲述过程中平均语句数量最多。3.小班儿童习得情绪词汇总数及惊讶类情绪词汇数量均少于中大班儿童;叁个年龄班的儿童均已很好地习得了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类情绪词汇。4.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龄和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大班儿童的情绪问题要明显高于小班儿童,男孩社会性行为问题要高于女孩。5.母亲使用的情绪词汇总数、情绪表述语句总数以及互动型语句数量与儿童的情绪词汇均不存在相关性。6.大班儿童母亲使用的标签型语言与儿童的情绪问题呈负相关,原因、结果解释语言与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呈负相关,结果解释语言数量与儿童的困难总分呈正相关;中班儿童母亲使用的标签型语言与儿童情绪问题呈正相关,结果解释语言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正相关,总数、互动、标签型语言与同伴交往问题呈正相关,抑制型语言与多动注意不能呈负相关;小班儿童母亲使用的情绪引导语言数量与儿童的多动注意不能呈负相关,结果解释语言数量与儿童的行为问题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母亲使用的情绪语言的类型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母亲原因、结果解释及互动性语言的使用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但母亲的情绪语言与儿童的情绪词汇习得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性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韩瑛.触摸爱的味道——谈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及情感的培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9

[2].李慧.母亲情绪表述与儿童情绪词汇及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赵静.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性行为[J].吉林教育.2018

[4].陈思言.家庭、幼儿园嘈杂对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影响[D].深圳大学.2018

[5].林海芳.在本土化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J].文教资料.2017

[6].李芳.浅谈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途径[J].中华少年.2017

[7].王久凤.离异家庭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

[8].徐晶晶.浅谈绘本教学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

[9].邬建红.小学品德教学明理导行及学生社会性行为差距成因探析[J].学子(理论版).2016

[10].庞志霞.由里及外——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解读[J].山东教育.2016

论文知识图

社会性行为Fig5-39Spontaneou...)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是与社会紧密联...互动期社会性行为频率的差异比...静止期社会性行为频率的差异比...静止期社会性行为时长的差异比...社会性行为

标签:;  ;  ;  ;  ;  ;  ;  

社会性行为论文_韩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