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译气的可能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能性,论文,译诗。
译气的可能性论文文献综述
程水英[1](2003)在《译诗“译气”可能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词,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性的东西;后来为中国古代文论术语,多指作者的才能、气质、及由此形成的作品风格等。诗,作为凝聚思想和感情的语言表现形式,最能体现“气象”之万千变化。诗“气”集风格、意象、神韵于一体,译诗也应是这样的一个整体。 本文吸取和借鉴传统翻译理论有关诗歌翻译(英汉诗歌互译)的叁段或四段法,尝试另一类译诗途径,旨在探讨诗作者注于原诗的情感及因此而形成的气势是否能在翻译中得到体现,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能实现这种体现。 1.译字:适用于情感明显、表意直接、用词简约的诗。当原文的写景与抒情或表意都简单而明了,没有多少深层含义的时候,可以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基本对应。 2.译意:诗之用字,有着丰富的表达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在体裁、风格、题材、境界、语言、技巧等方面都表现不一,并常用许多修辞手法,“译意”就是在理解原文真实含义的基础上,把诗作者欲表达而未表达的内涵用译文传达出来。 3.译气:诗之为诗,总是通过它的语言特征表现,包括文字、格式、音律和节奏,所以所谓“译气”,依然以译字和译意为基础,但更注重通过译语用词的技法(需考虑词的感情色彩、适用场合及表达能力),自然地表达原诗感情及气势。可以说是不拘泥于音律、节奏、格式和文字的对等,而是表现对原诗多方面的洞察力——原诗的意义、语气以及作者的个性和思想感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叁种译法并非各自独立,互相排斥,而是根据原诗的语言特征、修辞手法和感情深度各有所取,或单独或交叉使用。译气,是译诗的又一种追求,着重整体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3-05-01)
译气的可能性论文开题报告
译气的可能性论文参考文献
[1].程水英.译诗“译气”可能性的探讨[D].广西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