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基因论文_王志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杨蓉,李祥雯,朱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血酶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血酶原,基因,血栓,多态性,肾结石,栓塞,突变。

凝血酶原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杨蓉,李祥雯,朱静[1](2018)在《新疆哈萨克族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多态性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哈萨克族与汉族患者中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多态性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PE患者100例,其中哈族50例,汉族50例;对照组哈族50例,汉族5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PT基因G20210A及FVL基因G1691A多态性,分析PT基因G20210A及FVL基因G1691A多态性与PE的关联性。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哈萨克族与汉族患者中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多态性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子痫前期患者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P=0.001,OR=1.599,95%CI:1.383-1.849)、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P=0.001,OR=2.502,95%CI:1.457-4.298)。凝血酶时间(P=0.012,OR=1.087,95%CI:1.035-1.14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29,OR=1.386,95%CI:0.184-0.813)、D-二聚体(P=0.031)。凝血酶原时间(P=0.133)、纤维蛋白原(P=0.21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0.327)、血小板压积((P=0.668)。血小板计数(P=0.031,OR=1.699,95%CI:1.181-2.743);血小板平均体积(P=0.001,OR=1.931,95%CI:1.717-2.426);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0.001,OR=2.679,95%CI:2.112-3.142)。结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是哈萨克族P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是哈萨克族P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小板压积;与哈萨克族子痫前期间无明显关系。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是哈萨克族子痫前期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封红亮,刘煜敏,王美瑶,张仁伟,于晴[2](2017)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Google 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1期)、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6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和6 32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会显着增加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病风险[OR=4.56,95%CI(3.51,5.93),P<0.000 01]。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稳定;发表偏倚检测未发现发表偏倚。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能显着增加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OR=5.02,95%CI(3.81,6.60),P<0.000 01],但其与儿童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OR=1.99,95%CI(0.83,4.79),P=0.12]。结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能显着增加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病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范浩亮[3](2016)在《凝血因子V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和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多态性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生化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 Leiden(rs1799963)、凝血酶原G20210A(rs6025)和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rs1042579)多态性、年龄、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生化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选自山西省两家叁甲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经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7例作为病例组,选用排除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16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甘油叁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检测各研究对象凝血因子V 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和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基因分型;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互关系。结果:(1)病例组平均年龄55.32±14.65岁,40岁以下25人(15.9%),40岁以上132人(84.1%);对照组平均年龄42.70±16.40岁,40岁以下67人(40.9%),40岁以上97人(59.1%);两者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2,P<0.05);(2)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甘油叁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高密度脂蛋白病例组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甘油叁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临床参考值的最大值为界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甘油叁酯(TG,临床参考值范围为0.56-1.7 mmol/L)指标中,TG≤1.7mmol/L组和TG>1.7mmol/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胆固醇(CHOL,临床参考值范围为3.1-5.7mmol/L)指标中,CHOL≤5.7mmol/L组和CHOL>5.7mmol/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1,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临床参考值范围为0-3.12mmol/L)指标中,LDL≤3.12mmol/L组和LDL>3.12mmol/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9,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临床参考值范围为0.93-1.93mmol/L)指标中,HDL≤1.93mmol/L组和HDL>1.93mmol/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6,P>0.05);D-二聚体(DD,临床参考值范围为0~255ng/ml)指标中,DD≤255ng/ml组和DD>255ng/m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02,P<0.05);纤维蛋白原(FIB,临床参考值范围为1.69-5.15g/L)指标中,FIB≤5.15g/L组和FIB>5.15g/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56,P<0.0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临床参考值范围为0-2.01ug/L)指标中,FDP≤2.01ug/L组和FDP>2.01ug/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63,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参考值范围为5-15umol/L)指标中,Hcy≤15umol/L组和Hcy>15umol/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57,P<0.05);(4)凝血因子V Leiden(rs1799963)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GG型156例,GA型1例和AA型0例;对照组GG型164例,GA型0例和AA型0例。凝血酶原G20210A(rs6025)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GG型157例,GA型0例和AA型0例;对照组GG型164例,GA型0例和AA型0例。在病例组中,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rs1042579)基因型分布为CC型69例(43.9%),CT型76例(48.4%)和TT型12例(7.7%),等位基因C基因频率为70.1%,等位基因T基因频率为29.9%;在对照组中,rs1042579基因型分布频率为CC型97例(59.1%),CT型62例(37.8%)和TT型5例(3.0%),等位基因C基因频率为78.0%,等位基因T基因频率为22.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T+T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340,95%CI 1.017~5.381,P<0.05)、D-二聚体(OR=16.560,95%CI 7.182~38.185,P<0.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OR=9.983,95%CI 4.556~21.876,P<0.001)、同型半胱氨酸(O R=9.872,95%CI 4.194~23.236,P<0.001)、血栓调节蛋白CT+TT基因(OR=2.151,95%CI 1.010~4.579,P<0.001)。结论:(1)凝血因子V Leiden(rs1799963)基因和凝血酶原G20210A(rs6025)基因多态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明显相互关系;(2)血栓调节蛋白基因(rs1042579)T等位基因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3)年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同型半胱氨酸、血栓调节蛋白(rs1042579)CT+TT基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6-02)

季慧娟,陈陶,江明华,王大文,王怡君[4](2016)在《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C>T多态性与肾结石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C>T多态性与浙南地区人群肾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和测序技术分析102例肾结石患者(病例组)和年龄相匹配的9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比较此位点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为13.7%、50.9%和35.4%,对照组为24.2%、51.6%和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等位基因C、T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2%、60.8%和50.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多态性与浙南地区人群患肾结石具有关联性,rs5896位点C>T变异可能是肾结石的易感因素。(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褚国芳[5](2016)在《临床高危因素及FVL和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栓塞的临床高危因素,检测凝血因子ⅤLeiden(FVL)突变及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FIIG20210A)在中国东北地区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阐明检测以上基因突变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PTE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的肺栓塞患者126例(病例组),均来自于东北地区,回顾性分析病例组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阐明其临床高危因素。再进一步通过特定排除标准选取出9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实验组)和同期来自相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群96例(对照组)。应用蛋白酶消化及乙醇抽提方法获得2组研究对象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凝血因子Ⅴ基因及凝血酶原基因相关片段,再用Hind III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凝血因子ⅤLeiden(FVL)突变及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结果126例肺栓塞患者均存在临床高危因素,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90例(71.4%);慢性心肺疾病者41例(32.5%),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5例(11.9%);冠心病11例(8.7%);高血压15例(1.9%);手术史30例(23.8%),其中关节置换术3例(2.4%);肿瘤病史25例(19.8%),其中肺癌4例(3.2%);外伤史者21例(16.7%),其中车祸史3例(2.38%);长期卧床10例(7.9%);肥胖9例(7.5%);DVT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病8例(6.3%);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8%);烧伤1例(0.8%)。其中既有下肢静脉血栓史又有手术史的25例(19.8%)。存在1个危险因素的47例(37.3%),2个危险因素45例(35.7%),3个高危因素27例(21.4%),4个或4个以上高危因素7例(5.6%)。所有Prothrombin基因出现407bp和99bp 2条DNA条带,所有Factor V基因仅出现1条241bp的DNA条带。FVL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频率为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FVL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杂合子或纯合子突变。结论1、肺栓塞常见临床高危因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慢性心肺疾病、手术、肿瘤、外伤、长期卧床及肥胖等因素。2、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检测对我国东北地区人群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没有预测价值。3、在我国肺栓塞临床高危因素更为重要,对于存在临床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给予干预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褚国芳,赵凤芹,石少敏[6](2016)在《临床高危因素及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和FVL突变对肺栓塞的诊断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栓塞(PE)的临床高危因素,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和凝血因子ⅤLeiden(FVL)突变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肺血栓栓塞(PT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确诊PE患者的临床高危因素资料。通过排除标准选取96例PTE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来自相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9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肽性分析(RFLP),检测两组凝血因子V基因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的突变。结果 126例患者均存在临床高危因素,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90例(71.4%),慢性心肺疾病者41例(32.5%),手术史30例(23.8%),肿瘤病史25例(19.8%),外伤史者21例(16.7%),长期卧床10例(7.9%),肥胖9例(7.1%),DVT溶栓治疗过程中发病8例(6.3%),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8%),烧伤1例(0.8%)。实验组及对照组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和FVL突变频率均为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常见临床高危因素包括DVT、慢性心肺疾病、手术、肿瘤、外伤及肥胖等因素。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FVL突变对我国东北地区人群PTE诊断没有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曲兆洁,金峰,史磊,张静,梁迪[7](2015)在《应用PCR-RFLP检测老年静脉血栓人群凝血酶原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汉族健康人群和老年静脉血栓病患者中G20210A突变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某地区72例健康个体和43例老年静脉血栓患者进行G20210A基因突变研究分析。结果汉族健康个体和老年静脉血栓患者均未检出G20210A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纯合子和杂合子。结论 G20210A突变可能不是某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和老年静脉血栓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21期)

江明华,季慧娟,陈陶,舒旷怡,章赵华[8](2015)在《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T165M)多态性与浙南地区肾结石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酶原位点rs5896基因(T165M)多态性与浙南地区泌尿系肾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102例肾结石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的多态性,计算两组间此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各基因型(CC、CT、TT)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CC、CT、TT在泌尿肾结石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的频率分别是50.98%、13.73%、35.29%和51.72%、20.70%、27.58%,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T在泌尿系肾结石和正常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52.95%、47.05%和67.56%、32.44%,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TF1基因rs5896位点多态性与浙南地区泌尿系肾结石人群的易感性无明显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2015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8-19)

张佳,赵凤芹,谭平,季红[9](2014)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检测对肺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G20210A)突变在中国东北地区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发生频率,阐明检测该突变基因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PT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经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的PTE患者60例(病例组)和同期来自相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80名(对照组)。应用蛋白酶消化及乙醇抽提获得2组研究对象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FⅡG20210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经HindⅢ酶切后,病例组仅出现407和99bp 2个条带,FⅡG20210A突变频率为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FⅡG20210A基因杂合子或纯合子突变。结论:FⅡG20210A基因突变在我国东北地区PTE患者中发生率低,FⅡG20210A基因突变检测可能对中国东北地区人群PTE无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张佳[10](2014)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一种较为凶险的临床急症,容易导致猝死等严重后果,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对人们的生命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PTE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然而,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毫无症状,也可以表现为晕厥、休克、甚至猝死,其不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肺血栓栓塞症成为一个热点。目前,有关肺血栓栓塞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分子水平的遗传机制的研究更少。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学者提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是导致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1-3]。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对象多为欧美等白种人,有关我国等其他地域及人种研究较少,东北地区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了解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情况,探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是与我国东北地区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目的】:了解我国东北地区PTE患者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情况,研究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我国东北地区人群PTE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组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经过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或核素肺灌注显像发现充盈缺损综合临床资料确诊的PTE患者共42例,PTE的诊断均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5]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80例主要来自中日联谊医院体检中心及健康志愿者,病例组及对照组均为居住于吉林省5年以上的常住居民,性别、年龄相似。病例组及对照组均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应用美国QIAGEN公司的DNA试剂提取盒提取出基因组DNA。用Eppendorf公司的PCR扩增仪对凝血酶原基因的相关片段进行PCR扩增[6]。确认扩增成功的PCR产物用HindIII酶切过夜。最后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照相分析酶切产物。【结果】:PCR扩增产物:病例组及对照组Prothrombin基因经PCR扩增后均得到大小为506bp的产物。HindIII酶切产物:所有病例组及对照组经过PCR扩增的DNA片段,由HindIII酶切后均出现407bp和99bp2条DNA带,没有其他条带,表明所有样本PCR扩增产物没有其他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HindIII酶切位点,仅有1个酶切位点。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Prothrombin基因均为野生型,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不存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结论】: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纯合子及杂合子突变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HindIII酶切电泳均未发现由基因突变所致的DNA片段。这样的结果说明,我国东北地区人群中,可能不存在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该基因突变存在显着的地域及人种差异;对于我国东北地区人群,该基因突变可能不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风险因子,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不可作为常规筛查肺血栓栓塞症的指标。今后可进一步寻找其他导致肺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4-01)

凝血酶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Google 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1期)、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61例脑静脉系统血栓患者和6 32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会显着增加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病风险[OR=4.56,95%CI(3.51,5.93),P<0.000 01]。敏感性分析提示研究结果稳定;发表偏倚检测未发现发表偏倚。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能显着增加成人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OR=5.02,95%CI(3.81,6.60),P<0.000 01],但其与儿童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OR=1.99,95%CI(0.83,4.79),P=0.12]。结论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能显着增加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病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血酶原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杨蓉,李祥雯,朱静.新疆哈萨克族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多态性与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

[2].封红亮,刘煜敏,王美瑶,张仁伟,于晴.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病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

[3].范浩亮.凝血因子V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和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多态性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生化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互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

[4].季慧娟,陈陶,江明华,王大文,王怡君.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C>T多态性与肾结石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

[5].褚国芳.临床高危因素及FVL和凝血酶原基因突变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D].吉林大学.2016

[6].褚国芳,赵凤芹,石少敏.临床高危因素及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和FVL突变对肺栓塞的诊断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7].曲兆洁,金峰,史磊,张静,梁迪.应用PCR-RFLP检测老年静脉血栓人群凝血酶原基因突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8].江明华,季慧娟,陈陶,舒旷怡,章赵华.凝血酶原基因rs5896位点(T165M)多态性与浙南地区肾结石相关性[C].2015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9].张佳,赵凤芹,谭平,季红.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检测对肺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10].张佳.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为凝血酶原基因2021OG/A突变位点...大黄鱼凝血酶原类似基因氨基酸序列系...PCR扩增产物经Hind-Ⅲ酶切后琼脂糖电泳...PCR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图PCR扩增产物经Taq I酶切琼脂糖电泳图Aas酶切结果  (M:D2000 DNAMarker,...

标签:;  ;  ;  ;  ;  ;  ;  

凝血酶原基因论文_王志梅,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杨蓉,李祥雯,朱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