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绿素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绿素,红光,生物,蛋白,毛桃,氧化氮,关键。
叶绿素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肖琴,徐炜,杨淑君,白本文,朱开才[1](2019)在《光氮耦合调控水稻叶绿素合成关键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综述对光氮耦合对水稻叶绿素合成关键酶调控研究的薄弱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光氮耦合调控叶绿素合成关键酶的分子途径,以期探明光氮耦合调控叶绿素合成的最佳效应,探明不同光照条件下调控叶绿素合成的最佳氮肥配合方式,为光氮耦合调控叶绿素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并最终为水稻增产找到新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2期)
马爱平[2](2019)在《叶绿素合成关键酶晶体结构首次揭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马爱平)30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程奇带领的课题组首次揭示了叶绿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光依赖型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叁维晶体结构,对认识蛋白质结构如何控制重要光驱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重大突破。该成果日前(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31)
毛晶晶,李泽娇,赵雨晴,袁澍,袁明[3](2019)在《低温胁迫对玉米转绿过程中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低温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幼苗转绿过程中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产物的分析,探究转绿过程中低温调控叶绿素合成的机制。【方法】将黑暗下发芽6 d的玉米幼苗分别置于25℃常温和14℃低温条件下见光48 h,测定见光前和不同温度下见光后幼苗的叶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积累量,以分析低温对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结果】在25℃常温下,光照促进叶绿素(Chl)和血红素(heme)的合成;而在14℃低温胁迫下,δ-氨基乙酰丙酸(ALA)和Mg-原卟啉Ⅸ(Mg-ProtoⅨ)的积累量显着上升,单卟啉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原卟啉Ⅸ(ProtoⅨ)、Mg-原卟啉甲酯(Mpe)、Mg-原卟啉Ⅸ二酯(Mpde)、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和叶绿素酸酯(Chlide)光照后积累量较常温下低,最终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表明ALA向PBG的转化、及Mg-ProtoⅨ向Mpe的转化过程可能受到低温抑制。【结论】14℃低温通过影响ALA向PBG的转化以及Mg-ProtoⅨ向Mpe的转化,抑制玉米的转绿过程。(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莉,田士林,姜俊,王勇,赵红星[4](2019)在《NO对遮阴胁迫下苗期辣椒抗氧化系统及叶绿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敏辣椒苗为试验材料,经不同程度遮阴处理后,对遮阴植株喷施硝普钠(SNP),测定辣椒植株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探讨NO对遮阴胁迫下苗期辣椒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O能提高辣椒植株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喷施SNP后,遮阴植株叶片中叶绿素b含量增加,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普遍增强。由此可见, NO能缓解弱光环境对辣椒生长的不利影响,改善弱光环境下辣椒叶片的光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佳佳,于旭东,蔡泽坪,吴繁花,罗佳佳[5](2019)在《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素生物合成由L-谷氨酰-tRNA到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共有15个步骤,涉及15种酶催化反应,其中任何一种酶基因突变或通过抑制剂抑制其活性均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变化,从而影响光合效率甚至导致植株死亡。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除了受如光照、稀土元素等外部环境条件调控以外,其内在基因调控也十分重要。本综述将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途经划分为叁个阶段,以此概述其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8期)
王峰,闫家榕,陈雪玉,姜程浩,孟思达[6](2019)在《光调控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光信号(光强、光质、光周期及昼夜节律中光暗变化)对叶绿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影响。重点归纳了光信号途径中主要转录因子对叶绿素合成基因的调控机制,强调了表观遗传修饰在光调控叶绿素合成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探索光调控叶绿素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为利用基因工程和环境调控手段定向调控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叶绿素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文滨滨,张新昊,沈红艳,陈修德,高东升[7](2019)在《硝态氮对组培‘嘎拉3’叶绿素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硝态氮在组培‘嘎拉3’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基础。本试验以0 mmol·L~(-1) NO_3~-的MS培养基为对照组,探讨硝态氮对组培‘嘎拉3’叶绿素和光合产物含量、叶片的解剖结构以及叶绿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MdHEMA、MdHEMD、MdCHLD、MdCHLM、MdPOR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叶片在14 d时叶缘开始变黄,21 d时由叶缘到叶脉变黄,茎基部无愈伤组织形成。对照组叶绿素含量在14 d时无明显变化,在21 d时下降幅度增大,相对于硝态氮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36.67%、36.84%和26.53%。对照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21 d后显着降低且低于硝态氮处理,淀粉含量则在7 d后显着增加,高于硝态氮处理。对照组叶片解剖结构在14 d时,栅栏组织变宽与海绵组织界限不清晰,21 d后细胞变形。MdCHLD、MdHEMA和MdPORA这叁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14 d达到峰值后降低且显着低于硝态氮处理,MdCHLM在第7 d时达到峰值而MdHEMD则在第21 d达到峰值,这5个基因在缺硝态氮条件下表达趋势相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表明他们在叶绿素合成途径起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硝态氮通过影响叶片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来维持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物的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艾楷棋,苏华,周海将,周冰,曹凯[8](2019)在《不同红光与远红光对盐胁迫下番茄叶绿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番茄"MoneyMaker"植株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在盐胁迫下设置不同红光(R)与远红光(FR)处理,T_1(R∶FR=7.4)、T_2(R∶FR=1.2)、T_3(R∶FR=0.8),以正常营养液栽培(R∶FR=7.4)为对照,研究了在盐胁迫条件下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光环境对番茄生长指标、叶绿素及其前体物质含量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探讨低R∶FR光环境对盐胁迫下叶绿素合成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番茄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Chl b)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均显着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导致光合能力下降,进一步造成干物质积累减少;在盐胁迫下,降低番茄植株光环境中的R∶FR值,干物质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上升,且在T_3处理下显着高于T_2处理。盐胁迫下番茄叶片中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和尿卟啉Ⅲ(UroⅢ)的含量显着升高,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叶琳Ⅸ(Mg-protoⅨ)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显着降低。低R∶FR处理降低了ALA、PBG、UroⅢ的积累量,增加了ProtoⅨ、Mg-protoⅨ、Pchl的含量,同时降低了Chl a/b的值,T_2和T_3处理中的差异不明显。表明低R∶FR值光环境通过促进叶绿素合成缓解了番茄受到的盐胁迫,R∶FR值为0.8时效果最佳,盐胁迫下番茄叶绿素合成受阻的起始点在ProtoⅨ的合成过程,低R∶FR值能缓解叶绿素合成受阻碍的程度,R∶FR值为1.2和0.8对叶绿素合成的促进没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1期)
何宁,王雪扬,曹良子,曹大为,洛育[9](2019)在《光温处理对小豆苗期生理性状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不同低温和光照条件下小豆苗期的冷害发生机制及引起初生叶黄化和叶绿素合成的受阻位点,旨在为小豆耐寒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择2个对温度和光照反应不同的日本小豆品种,利用人工气候室再现小豆苗期的低温障碍,研究低温遮光处理(昼夜10~13°C, 2%遮光) 18 d和28 d对小豆苗期H_2O_2、SOD、CAT、APX、叶绿素的影响;利用植物生长箱再现小豆苗期的黄化障碍,研究不同的低温处理长度(1 d、3 d、5 d、7 d;10°C, 50μmol m~(–2) s~(–1))和暗处理长度(25°C,黑暗1 d、3 d、5 d、7 d)对绿化后(24 h、25°C、62.5μmol m~(–2) s~(–1))叶绿素合成能力及受阻位点的影响。苗期小豆耐低温和不耐低温品种的最大差异是长期低温遮光处理的H_2O_2含量和SOD活性。长期低温遮光处理后不耐低温品种的H_2O_2含量是耐低温品种的约66倍,但随着绿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直至8 h后消失。与低温处理相比,暗处理才是造成叶绿素合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的研究表明,从ALA向Proto Ⅸ的转化可能受阻,最终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素含量下降。说明H_2O_2含量和SOD活性可能与小豆苗期耐冷性关系更密切。引起小豆苗期叶绿素合成受阻位点是Proto Ⅸ的转化。(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宋海岩,陈栋,李靖,钟小江,杨文渊[10](2018)在《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叶片叶绿素合成及叶绿体结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桃砧木GF677与普通毛桃在碱性土上抗黄化生理机制,为抗性桃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GF677扦插苗和毛桃实生苗为材料,比较其在碱性土上不同时期叶绿素合成前体及组分含量差异。【结果】多数时期GF677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UrogenⅢ、ProtoⅨ、Mg-ProtoⅨ和原脱植基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毛桃; GF677叶片内ProtoⅨ、Mg-ProtoⅨ以及原脱植基叶绿素含量在受到碱胁迫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超越前期值,而毛桃恢复水平较低。【结论】毛桃叶绿素b含量各时期均极显着低于GF677,是导致毛桃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叶片PBG→Uro、Uro→Proto两个合成步骤,及叶绿素循环中叶绿素a→叶绿素b转化是否受阻是桃砧木抗黄化能力的重要判断指标。(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叶绿素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马爱平)30日,记者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程奇带领的课题组首次揭示了叶绿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光依赖型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叁维晶体结构,对认识蛋白质结构如何控制重要光驱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重大突破。该成果日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绿素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肖琴,徐炜,杨淑君,白本文,朱开才.光氮耦合调控水稻叶绿素合成关键酶研究[J].河南农业.2019
[2].马爱平.叶绿素合成关键酶晶体结构首次揭示[N].科技日报.2019
[3].毛晶晶,李泽娇,赵雨晴,袁澍,袁明.低温胁迫对玉米转绿过程中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4].李莉,田士林,姜俊,王勇,赵红星.NO对遮阴胁迫下苗期辣椒抗氧化系统及叶绿素合成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5].李佳佳,于旭东,蔡泽坪,吴繁花,罗佳佳.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
[6].王峰,闫家榕,陈雪玉,姜程浩,孟思达.光调控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9
[7].文滨滨,张新昊,沈红艳,陈修德,高东升.硝态氮对组培‘嘎拉3’叶绿素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艾楷棋,苏华,周海将,周冰,曹凯.不同红光与远红光对盐胁迫下番茄叶绿素合成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9].何宁,王雪扬,曹良子,曹大为,洛育.光温处理对小豆苗期生理性状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9
[10].宋海岩,陈栋,李靖,钟小江,杨文渊.碱性土上GF677与毛桃叶片叶绿素合成及叶绿体结构差异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