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万子文[1](2020)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例资料,通过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以及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28-34周有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且已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或氨茶碱的早产儿病例,按其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枸橼酸咖啡因A组,枸橼酸咖啡因B组,氨茶碱C组,每组各20例。各组给药方式如下:A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间隔24 h后,给予5 mg/kg的维持剂量,每24小时一次;B组:负荷剂量为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间隔24 h后,给予10 mg/kg的维持剂量,每24小时一次。C组:氨茶碱首剂负荷量5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一次。三组患儿用药均使用至呼吸暂停消失后7-10天,如仍有呼吸暂停发作,则用药至纠正胎龄至34周。对三组患儿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50%以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氧疗持续时间、出院前死亡率、生后4周BPD、PDA及ROP的发生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心率增快、胃肠失调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各组患儿在产前激素、母绒毛膜羊膜炎、分娩方式、性别、5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三组在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减少50%以上的比例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枸橼酸咖啡因B组明显高于氨茶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略高于氨茶碱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和B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三组在呼吸暂停完全消失的时间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A组、B组对比氨茶碱C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均缩短,其中B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B组对比A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枸橼酸咖啡因A组及枸橼酸咖啡因B组拔管时纠正胎龄均小于氨茶碱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之间对比,拔管时纠正胎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氧疗持续时间略短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出院前死亡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A组、B组患儿在心率增快、胃肠失调、高血糖的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NEC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并发症:A组、B组生后4周BPD发生率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PDA及ROP的发生率、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包括用药72小时呼吸暂停减少50%以上的比例及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两方面)优于氨茶碱;2.枸橼酸咖啡因对比氨茶碱,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3.大维持剂量(10mg/kg)与小维持剂量(5mg/kg)枸橼酸咖啡因对比,虽然用药72小时呼吸暂停减少50%以上的比例无明显改变,但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时间缩短,前者疗效优于后者;4.枸橼酸咖啡因不良反应略低于氨茶碱,且增加枸橼酸咖啡因的维持量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推荐优先使用枸橼酸咖啡因,且维持剂量10mg/kg优于5mg/kg。
侯景英[2](2019)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解剖结构未完善,极易发生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呼吸暂停的主要药物,而对于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治疗AOP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短期并发症的差异目前尚不明确。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药物的品种和剂量分为A、B、C三组,A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胎龄为(32.13±1.66)周;B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胎龄为(31.32±1.72)周;C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胎龄为(32.82±1.66)周。A组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5 mg/kg的常规剂量治疗;B组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10 mg/kg的高剂量治疗;C组患儿采用氨茶碱4 mg/kg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儿呼吸暂停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以及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一般资料:三组呼吸暂停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性:治疗后,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组有效率(82.9%)较常规剂量组有效率(57.1%)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有效率与氨茶碱组对比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提高撤机成功率较常规剂量组及氨茶碱组效果好(P<0.05);高剂量/常规剂量组使用无创辅助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比氨茶碱组明显缩短(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3.安全性: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常规剂量组发生心动过速、血糖偏高的几率均低于氨茶碱组(P<0.05),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血压下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短期并发症:对比分析三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颅内出血等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在安全性上优于氨茶碱,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疗效更好。
张荣华,谭秀贞,张建华[3](2017)在《氨茶碱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氨茶碱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观察组给予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氧疗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Pa O2/Fi O2,观察其呼吸暂停有效、死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耳声发射检测未通过情况,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42.48±1.25)d、氧疗持续时间(18.75±1.11)d、治疗前Pa O2/Fi O2(18.75±1.11)mm H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 O2/Fi O2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死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耳声发射检测未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1%较对照组5.13%高(P<0.05)。结论氨茶碱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疗效与枸橼酸咖啡因相似,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用药。
黄琴,谭田,余加林[4](2016)在《枸橼酸咖啡因对改善早产儿辅助通气及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改善早产儿辅助通气及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334例,从防治呼吸暂停和辅助通气两方面比较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氨茶碱、氨茶碱联合纳洛酮这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撤机时胎龄、辅助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呼吸暂停治疗总有效率、呼吸暂停频率、复发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防治呼吸暂停方面,三组患儿住院期间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P<0.05);三组患儿总效率分别为88.6%、74.0%、75.0%(χ2=6.45,P<0.05);复发率分别为19.0%、24.0%、47.1%(χ2=7.20,P<0.05)。在辅助通气方面,三组患儿撤机胎龄分别为31.7周、32.0周、32.9周(P>0.05),三组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机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0 d、8.0 d及6.0 d,P>0.05),三组撤机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及再次辅助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BPD、PDA及NEC的发生率更低(P均<0.05),各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咖啡因可减少早产儿住院期间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呼吸暂停复发率;在辅助通气方面,咖啡因在胎龄、体质量更小及病情更重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与其他两组相似的临床效果,推测其具有提前撤机胎龄及降低再次辅助通气率的趋势,仍需进一步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咖啡因可能会减少早产儿BPD、PDA及NEC的发生。
周晓媚,南李,林应荣[5](2016)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 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呼吸暂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8例, 有效率95.0%,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31例, 有效率77.5%(P<0.05)。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少, 发作持续时间及消失时间缩短,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显着减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CPAP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而言, 疗效较好, 可减少疾病发作, 缩短急性发作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胡伟滨,章秀桃,黄栋钦,傅钦祥,陈宗华[6](2016)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08例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03月2015年03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108例,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常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剂20mg·kg-1,加入生理盐水3m L静脉注射,24h后给予维持量5mg/(kg·d),若呼吸暂停仍频繁,追加维持量为10mg·kg-1。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mg·kg-1,静推,1h后按0.01m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1。对照组患儿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3m L)静脉注射1日1次。治疗有效者连续监测7d无呼吸暂停(胎龄≥35周),则停药;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7%(29/54)和90.7%(49/54),对照组分别为37.0%(20/54)和72.1%(39/54)。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4.09,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χ2=6.69,P<0.01)。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枸橼酸咖啡因。
闫春梅,王永强[7](2015)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纳洛酮加用小剂量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分成2组,每组30例。呼吸暂停发作时2组均给予纳洛酮治疗,首次按0.1 mg·kg-1静脉注射,1 h后按0.5μg·kg-1·min-1静脉泵入,持续68 h,共5 d;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氨茶碱,首剂(负荷量)按5 mg·kg-1,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20 min内静脉泵入,12 h后给维持量,每次按2 mg·kg-1,2 h内静脉泵入,每隔12 h给药1次。记录5 d内呼吸暂停情况,并观察副作用的发生。对照组在呼吸暂停时只给予纳洛酮,结果观察组日平均发生呼吸暂停次数减少(P<0.05),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氨茶碱使用时间缩短(P<0.05),发生呼吸暂停时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减轻(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纳洛酮。
刘芳,涂燕青,王景香,周莲珠[8](2015)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之后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氨茶碱治疗相比,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安全性与有效性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陈敏,张伶俐,曾力楠,梁毅,蒋学华[9](2013)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2012年第10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健康科学文献(LILACS)、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 ICTRP)和美国clinicaltrials.gov,获得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和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RCT,含1 753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洛酮组显效率高于氨茶碱组[RR=1.62,95%CI(1.48,1.78),P<0.000 01];纳洛酮组总有效率高于氨茶碱组[RR=1.26,95%CI(1.21,1.32),P<0.000 01];纳洛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茶碱组[RR=0.11,95%CI(0.04,0.29),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氨茶碱。但因国内外均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且纳入研究中纳洛酮使用剂量、疗程、胎龄存在差异,故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价。
甘献梅[10](2013)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该症状严重地威胁着早产儿的生命健康。早产儿呼吸暂停问题是目前新生儿临床重症监护较为重视和关注的,面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现象,临床上一直在积极探寻其发病机制和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症状的治疗手段较为多样化,这些治疗方式都是经过临床的不懈努力探索,摸索出来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对目前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二、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病因 |
1.3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 |
1.4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2 资料收集 |
2.3.3 分组 |
2.3.4 统计学方法 |
2.3.5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结果 |
3.2 有效性分析结果 |
3.3 安全性分析结果 |
3.4 并发症分析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对比 |
4.2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安全性对比 |
4.3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并发症对比 |
4.4 研究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2)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 |
2 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氨茶碱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住院时间、氧疗持续时间及氧合指数比较 |
2.2 两组疗效比较 |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枸橼酸咖啡因对改善早产儿辅助通气及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用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1.1 辅助通气 |
2.1.2 呼吸暂停防治 |
2.2 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2.1 辅助通气 |
2.2.2 呼吸暂停防治 |
2.3 三组患儿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7)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纳入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偏倚风险评估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显效率 |
2.4.2 总有效率 |
2.4.3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10)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
2 临床诊断 |
3 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方式 |
3.1 药物治疗 |
3.1.1 茶碱类药物治疗 |
3.1.2 咖啡因类的药物治疗 |
3.1.3 多沙普仑治疗 |
3.1.4 CO2治疗 |
3.1.5 纳洛酮和吲哚美辛药物治疗 |
3.2 非药物治疗 |
四、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D]. 万子文. 南昌大学, 2020(01)
- [2]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D]. 侯景英.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3]氨茶碱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疗效分析[J]. 张荣华,谭秀贞,张建华. 海峡药学, 2017(05)
- [4]枸橼酸咖啡因对改善早产儿辅助通气及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观察[J]. 黄琴,谭田,余加林. 儿科药学杂志, 2016(12)
- [5]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研究[J]. 周晓媚,南李,林应荣. 中国基层医药, 2016(08)
- [6]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08例临床疗效[J]. 胡伟滨,章秀桃,黄栋钦,傅钦祥,陈宗华. 海峡药学, 2016(02)
- [7]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J]. 闫春梅,王永强. 宁夏医学杂志, 2015(12)
- [8]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J]. 刘芳,涂燕青,王景香,周莲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07)
- [9]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陈敏,张伶俐,曾力楠,梁毅,蒋学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24)
- [10]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J]. 甘献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