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腺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腺炎,哺乳期,中药,芒硝,牛蒡,分枝,脓肿。
乳腺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董江萌,贾巍[1](2019)在《微创旋切术联合西黄丸治疗急性脓肿型乳腺炎对术后创面恢复、切口感染及乳晕血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联合西黄丸治疗急性脓肿型乳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创面恢复、切口感染及乳晕血肿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哺乳期急性脓肿型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西黄丸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乳房相关症状变化情况、术后随访美容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48/48),相比对照组的91%(44/48)显着升高(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瘢痕长度、瘢痕满意度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引流管留置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脓腔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房局部皮肤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乳腺感觉异常、乳晕血肿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旋切术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而联合西黄丸治疗则能显着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乳晕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张晨光,伊丽娜,王晓文[2](2019)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叁联抗分枝杆菌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危险因素及叁联抗分枝杆菌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NPM患者94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NPM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62例病理类型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周围乳腺炎的患者接受叁联抗分枝杆菌方案治疗,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大于对照组,生育次数多于对照组,流产次数少于对照组,初潮年龄晚于对照组,哺乳时间长于对照组,乳头内陷和焦虑/抑郁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 2组年龄、怀孕次数、初育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和口服避孕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28 kg/m~2、初潮年龄≥14岁、乳头内陷和焦虑/抑郁均为NPM发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 639、1. 893、2. 380、1. 236,95%置信区间:1. 177~2. 282、1. 150~3. 114、1. 139~4. 973、1. 022~1. 495,均P <0. 05)。62例接受叁联抗分枝杆菌治疗的患者中4例失访,3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停止用药,余55例患者接受了6~12个月的治疗,其中完全缓解50例(90. 9%)、部分缓解3例(5. 5%),2例(3. 6%)停药后复发。结论体重指数≥28 kg/m~2、初潮年龄≥14岁、乳头内陷和焦虑/抑郁均为NPM发病的危险因素,叁联抗分枝杆菌可有效治疗病理类型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周围乳腺炎的NPM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宋昕殊[3](2019)在《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包块及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于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性包块及乳腺癌的的临床价值。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选自2018年9月-2019年5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及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的乳腺包块各30例,并且选择超声检查前未进行任何治疗。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年龄29-71岁,均为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术前经超声诊断为BI-RADS4或5类,具备一定恶性征象;乳腺炎性包块患者组的年龄33-69岁,均为女性单侧乳腺炎性包块患者,并且均为非哺乳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用传统二维超声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形态、边界、大小、纵横比、内部及周边回声,是否有导管扩张及钙化的出现。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状况,记录病灶的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并且察看受检者情况,将腋窝出现下列超声征象的淋巴结定义为异常肿大淋巴结: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L(纵径)/T(横径)>1、淋巴门受压移位或完全消失、皮质局部隆起、皮质不对称增厚、内部出现微钙化灶、非淋巴门型血流信号。参照Adler的半定量分析法将病灶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其中,0级: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Ⅰ级:病灶内有少量血流,存在1~2个点状血管;Ⅱ级:有中量的血流信号,存在3~4个点状血管或有1条细长血管;Ⅲ级:血流信号丰富,有3条以上血管交织成网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病灶整体或3/4以上显示绿色,判定1分;病灶中心显示蓝色,周边显示绿色,判定2分;病灶内显示蓝、绿相间,判定3分;病灶整体主要显示蓝色或者伴有少部分绿色,判定4分;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显示蓝色,评价为5分。1~3分视为良性,4分及以上视为恶性。结果炎症组受检者的超声特征主要是病灶L/T比值<1、后方回声增强、无点状强回声、多数伴有弥漫性导管扩张、少数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而癌症组受检者的超声特征主要为病灶L/T比值>1、后方回声减弱,伴有微钙化、少数伴有导管扩张、多数存在腋窝淋巴结肿大。炎症组及癌症组间的CDFI血流分级均为Ⅱ-Ⅲ级,无统计学意义,但大多数癌症组RI大于0.7,PSV>30cm/s,大多数炎症组的RI<0.07,PSV<30cm/s。炎性组多数弹性评分为1~3分,癌症组多数弹性评分为4、5分。结论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可以为鉴别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包块提供较大帮助,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两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朱祥英,张智锋,刘仙[4](2019)在《五倍子芒硝外敷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乳汁淤积性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五倍子、芒硝外敷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乳汁淤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汁淤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五倍子、芒硝外敷联合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配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肿块大小、疼痛程度及乳汁排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5天,观察组及对照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5天,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乳腺堵塞孔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2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第1、3、5天孔堵塞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第3、5天肿块明显变小,观察组治疗后第1、3、5天肿块明显变小,且第3、5天肿块小于同一时段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倍子、芒硝外敷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乳汁淤积性急性乳腺炎患者疗效确切,通过控制炎症反应缓解乳房肿痛,促进乳房肿块缩小,及时排出乳汁。(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朱瞻琳,滑志鹏[5](2019)在《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接收治疗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病情迁延时间、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病情迁移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头凹陷率、肿块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用区段切除术治疗,能够显着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且临床效果显着,同时预后情况较佳,是一种值得广为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刘师,赵华明,高洋[6](2019)在《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与中药外敷联合应用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青霉素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试验组采用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乳房肿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肿块消失时间以及通乳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炎症介质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11期)
侍晓辰,张卫东,闵美林[7](2019)在《青宝散局部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青宝散局部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度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润肤霜)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青宝散局部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72 h。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皮肤红肿、疼痛3项炎症参数指标评分,并统计2组治疗后炎症程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炎症率71.9%,总缓解率96.9%;对照组无炎症率38.7%,总缓解率87.1%。治疗组无炎症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较治疗24 h下降(P<0.05),治疗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较治疗48 h下降(P<0.05);治疗72 h后皮肤红肿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48、72 h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72 h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4、48、72 h后乳腺组织水肿张力评分、水肿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青宝散局部外敷可显着缓解哺乳期乳腺炎肿痛的临床症状,无副作用,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9期)
杨雪娇,王莉,盖茉茉,张明月,史亚香[8](2019)在《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继续哺乳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及乳腺脓肿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展开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临床疗效及继续哺乳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李英,周学利[9](2019)在《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高危体质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经我院乳腺外科检查、确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其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临床特征表现,总结高危体质因素。结果在生育次数、初育年龄、哺乳时间、初潮年龄肥胖、乳头内陷数据上的差异比较,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流产次数、怀孕次数、哺乳史、未婚和外界烟酒等因素上,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高危体质临床特征有生育次数多、初潮年龄晚、肥胖等因素,初育年龄晚是降低该类女性患病的有力因素。(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谈为忠,陈志[10](2019)在《筛选microrr-15a-IRAK2调控预测奶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乳腺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研究表明,miRNA (微小核糖核酸)通过靶向靶基因影响乳腺炎,但miRNA-mRNA联合分析未能完全解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腺炎的影响。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中国荷斯坦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外源性感染的乳腺炎模型。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健康乳腺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Affymentrix技术对乳腺炎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共有1230个不同表达的mRNA。一部分受影响的基因通过Q-PCR进行了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和分析差异表达miRNA与m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有329对负相关miRNA/mRNA,其中31对mRNA上调,298对mRNA下调。通过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评价miR-15a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的激酶样2 (IRAK2)的差异表达。miR-15a和miR-15a靶基因(IRAK2)构成一个潜在的miRNA-mRNA调控对,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炎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3期)
乳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危险因素及叁联抗分枝杆菌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NPM患者94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NPM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62例病理类型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周围乳腺炎的患者接受叁联抗分枝杆菌方案治疗,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大于对照组,生育次数多于对照组,流产次数少于对照组,初潮年龄晚于对照组,哺乳时间长于对照组,乳头内陷和焦虑/抑郁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1); 2组年龄、怀孕次数、初育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和口服避孕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数≥28 kg/m~2、初潮年龄≥14岁、乳头内陷和焦虑/抑郁均为NPM发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 639、1. 893、2. 380、1. 236,95%置信区间:1. 177~2. 282、1. 150~3. 114、1. 139~4. 973、1. 022~1. 495,均P <0. 05)。62例接受叁联抗分枝杆菌治疗的患者中4例失访,3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停止用药,余55例患者接受了6~12个月的治疗,其中完全缓解50例(90. 9%)、部分缓解3例(5. 5%),2例(3. 6%)停药后复发。结论体重指数≥28 kg/m~2、初潮年龄≥14岁、乳头内陷和焦虑/抑郁均为NPM发病的危险因素,叁联抗分枝杆菌可有效治疗病理类型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周围乳腺炎的NPM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腺炎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董江萌,贾巍.微创旋切术联合西黄丸治疗急性脓肿型乳腺炎对术后创面恢复、切口感染及乳晕血肿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张晨光,伊丽娜,王晓文.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叁联抗分枝杆菌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2019
[3].宋昕殊.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包块及乳腺癌的诊断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4].朱祥英,张智锋,刘仙.五倍子芒硝外敷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乳汁淤积性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5].朱瞻琳,滑志鹏.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
[6].刘师,赵华明,高洋.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与中药外敷联合应用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7].侍晓辰,张卫东,闵美林.青宝散局部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9
[8].杨雪娇,王莉,盖茉茉,张明月,史亚香.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9].李英,周学利.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10].谈为忠,陈志.筛选microrr-15a-IRAK2调控预测奶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反应[J].河南农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