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加工性能论文_骆素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加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奥氏体,组织,耐热钢,钛合金,管材,耐热合金,判据。

热加工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骆素珍[1](2019)在《9Cr-3W-3Co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热加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通过高温热拉伸试验,系统研究了9Cr-3W-3Co钢在变形温度为1 060~1 260℃和应变速率为0.3~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采用OM、SEM和TEM等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组织和析出相。结果表明,试验钢在1 200℃以上高温塑性差与合金本身熔点较低、晶粒粗大和晶界有P、S、Cu等元素的偏聚有关;在1 100~1 200℃之间,块状铁素体是影响高温塑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宝钢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杜宇,戚运莲,辛社伟,曾立英,刘伟[2](2019)在《热加工工艺对Ti-38644合金挤压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镦拔工艺、挤压温度以及热处理对Ti-38644钛合金挤压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38644合金经过多次镦拔后的挤压管材晶粒得到细化,均匀性更好,从而提高了挤压管材的综合性能。在860℃和930℃挤压Ti-38644合金管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断面收缩率可以达到60%左右。固溶处理对Ti-38644合金挤压管材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影响不大。860℃挤压Ti-38644合金管经815℃×1 h+550℃×24 h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大于1116 MPa,伸长率大于15%,断面收缩率大于40%。(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李有华,海敏娜,高飞,李蒙[3](2019)在《热加工工艺对TC20钛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板坯制备工艺、板材轧制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对TC20钛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在板材制备加工过程中,板坯锻造采用多次镦拔或者板坯轧制采用交叉轧制,成品板材的显微组织主要由等轴初生α相和β转变相组成,组织均匀性良好。否则,成品板材的显微组织会出现条状和等轴初生α相共存的现象,显微组织均匀性变差。采用镦拔板坯+纵横向变形比趋于一致的交叉轧制工艺,热处理制度为(740℃~800℃)/1h,空冷的工艺组合时可以获得由等轴初生α相和β转变相组成的均匀显微组织,组织评级可以满足ETTC2标准中要求的A3~A6级。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热加工工艺对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均能满足GB/T13810-2017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8期)

吴介[4](2019)在《双尺度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热加工及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优势,在航空航天及汽车制造等领域极具发展前景。但铸态钛基复合材料塑性差、变形抗力大,限制了其应用。为此,本研究将原位合成技术与传统铸造法相结合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双尺度颗粒(微米TiB和亚微米Y_2O_3)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其基体成分为新型近α高温钛合金Ti-6Al-3.5Sn-4.5Zr-2.0Ta-0.5Mo-0.7Nb-0.4Si)。研究了双尺度颗粒含量对铸态近α高温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双尺度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热压缩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并构建了其热加工图;在此基础上,采用剧烈塑性变形技术(多向锻造技术)制备出晶粒细小、力学性能优良的双尺度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真空熔炼技术并结合原位自生法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TiB+Y_2O_3)/Ti复合材料,凝固过程中先后析出Y_2O_3和TiB主要分布在初生β晶界上,其中Y_2O_3呈等轴状,TiB呈短纤维状,且二者均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Y_2O_3和TiB的原位生成显着细化了初生初生β晶粒尺寸和α片层宽度。5vol.%(TiB+Y_2O_3)/Ti复合材料的平均初生β相晶粒尺寸为65.3μm,比基体合金的β晶粒尺寸降低一个数量级,α片层宽度细化了9.6%。初生β晶粒的细化主要源于凝固过程中在固-液界面前沿析出的Y_2O_3和TiB产生的成分过冷促进了初生β晶粒的形核,Y_2O_3和TiB的出现进一步钉扎了初生β晶粒的长大;α片层的细化主要是由于细化的初生β晶粒以及Y_2O_3和TiB均可以作为α-Ti的形核质点所致。(2)对不同体积分数的(TiB+Y_2O_3)/Ti复合材料进行了室温力学性能测试,发现抗压强度随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压缩塑性及断裂韧性逐渐降低。5vol.%(TiB+Y_2O_3)/Ti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压缩塑性以及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030.8MPa、9.5%、60.1 MPam~(-1/2)。复合材料强度的提高主要来自于Y_2O_3和TiB造成的晶粒细化,断裂韧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Y_2O_3和TiB在加载过程中率先断裂导致复合材料中裂纹不断长大扩展造成的。(3)研究了5vol.%(TiB+Y_2O_3)/Ti复合材料在900℃~1020℃、0.01s~(-1)~10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阐明了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均随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复合材料在(α+β)两相区下的热变形激活能为614.1kj/mol,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本构方程。揭示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变形量、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组织演变规律。基于动态材料学模型,构建了5vol.%(TiB+Y_2O_3)/Ti复合材料的热加工图,呈现出复合材料在低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易发生失稳;在低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易发生失稳和动态回复;在高温高应变速率下易发生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在高温低应变速率下易发生动态再结晶。(4)基于热压缩变形实验结果,对5vol.%(TiB+Y_2O_3)/Ti分别在两相区(1010℃)和β相区(1070℃)进行了等温多向锻造。表明了等温多向锻造显着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相对于铸态钛基复合材料α相的片层宽度为8.54μm,复合材料经1010℃多向锻造后的晶粒平均尺寸为4.54μm,而复合材料经1070℃多向锻造后的平均晶粒尺寸为6.52μm。通过EBSD分析发现晶粒的细化主要是由于多向锻造后复合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而复合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原因是复合材料得到充分变形以及增强相的存在。(5)等温多向锻造显着提高了5vol.%(TiB+Y_2O_3)/Ti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具有非常优异的强度塑性匹配。复合材料经1010℃多向锻造后的室温抗拉强度为1178.5MPa,延伸率为11.2%;经1070℃多向锻造后室温抗拉强度为1081.4MPa,延伸率为9.1%。在650℃下,经1010℃及1070℃多向锻造后复合材料仍表现出优异的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分别可达709.3MPa和677.4MPa。结合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揭示了等温多向锻造提高5vol.%(TiB+Y_2O_3)/Ti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微观本质。(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褚楚,徐严谨,侯红亮,骆良顺,苏彦庆[5](2019)在《Nb-16Si-22Ti-2Cr-2Al-2Hf-xFe合金热加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真空非自耗电弧炉制备的Nb-16Si-22Ti-2Cr-2Al-2Hf-xFe(x=0, 1,2, 3, 5, at%) 5种铌硅合金的热变形行为进行探索和研究,分别绘制了5种铌硅合金的热加工图,并分析了不同变形参数下合金显微组织的变化,确定了各合金的最佳变形工艺范围,为后续铌硅合金的设计及热加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合金耗散效率因子η的最大值出现在低应变速率及高温区域;最小值则出现在低温和高应变速率区域。不同Fe含量合金的热加工图中均存在失稳变形区,主要分布区域与低耗散效率因子区重合,同时,失稳区晶粒明显拉长,晶界出现弯曲扭折现象,晶粒大小分布不均匀,发生了局部塑性流动。稳定变形区存在链状的动态再结晶组织,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沿晶界分布,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增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戚运莲,辛社伟,杜宇,曾立英,刘伟[6](2019)在《热加工对β-CEZ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镦拔工艺、挤压温度以及热处理对β-CEZ钛合金挤压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热加工工艺与合金组织性能之间的联系规律。结果表明:多次镦拔细化了棒坯的显微组织,且相变点之下挤压获得的β-CEZ钛合金管材具有更好的强塑性匹配。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β-CEZ钛合金管材的强度增大、塑性降低,尤其断面收缩率下降明显;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管材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大。830℃挤压获得的β-CEZ钛合金管材经800℃×1 h/AC+600℃×8 h/AC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等轴组织,且拉伸强度大于1 250 MPa,延伸率大于15%,强塑性匹配良好。(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周龙海,朱文哲,蔡文博[7](2019)在《热加工纯钴及电阻焊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纯钴在大于600℃热加工成丝材,采用电阻焊方法制得焊接丝材端头。利用光学显微镜、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加工丝材和不同焊接电流对焊丝材接头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断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加工丝材为具有孪晶和细小亚晶的再结晶组织,局部存在残余的FCC结构,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断裂。随着焊接电流增大,接头组织的缺陷逐渐降低,电流为16.1 A时,接头组织发生再结晶长大,接头强度最高。焊接电流增至18.4 A后,接头组织出现孔洞,强度降低。随着焊接电流逐渐增大,接头由沿晶断裂转变为准解理断裂,电流为16.1 A时,为微孔聚集和解理混合断裂,断裂位置在粗晶与细晶交界的热影响区。(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2期)

杨雨童,罗锐,程晓农,桂香,陈乐利[8](2019)在《新型含铝奥氏体耐热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和热加工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含铝奥氏体耐热合金(AFA)进行压缩热模拟试验,使用OM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这种合金在950~1150℃和0.01~5 s~(-1)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建立了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热加工图、分析了变形参数对合金加工性能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区域组织变形的特征构建了合金的热变形机理图。结果表明:新型AFA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受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显着影响。在变形温度为950~1150℃和应变速率为0.18~10 s~(-1)条件下,这种合金易发生流变失稳。在变形温度为1050~1120℃、应变速率0.01~0.1 s~(-1)和变形温度1120~1150℃、应变速率10-0.5~10-1.5 s~(-1)这两个区间,这种合金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行为且其再结晶晶粒均匀细小,功率耗散因子η达到峰值45%。新型AFA合金的热加工艺,应该优先选择再结晶区域。(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雨童,程晓农,罗锐,陈乐利,桂香[9](2019)在《304和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分别对304与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在变形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ynamic Materials Mod-el,DMM)对比分析304与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结果表明:304L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其流变曲线可分为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及动态再结晶3种类型。通过构建304与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图,发现当应变量为0.6时,304热加工窗口为970~1050℃、0.01~0.1 s~(-1)和1050~1100℃、0.03~1 s~(-1),并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区域出现严重的流变失稳现象; 304L热加工窗口为950~1100℃、0.01~0.03 s~(-1)。对比可知304和304 L的可加工温度区间相似,但应变速率区间差异明显,合金元素含量的变化导致可加工应变速率区间向低应变速率方向移动。(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师先哲,杜诗文,陈双梅[10](2019)在《基于热加工图的中碳钢加工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Z50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热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峰值应力应变、临界应力应变、稳态应力应变及材料发生最大软化时应力应变的数学模型。绘制了不同应变下LZ50钢的热加工图以预测锻造过程中组织演变行为,指导生产加工。结果表明,加工硬化率随温度降低或应变速率增加而升高。构建了基于Prasad准则、Murty准则及Poletti准则3种不同失稳判据下的热加工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依据Murty准则的热加工图最适宜预测LZ50钢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研究发现高温高应变速率区域并没有明显组织缺陷,为"伪失稳区"。最适合LZ50钢锻造的区域为中等温度、中等应变速率区,如1 020℃、0.5s-1,该条件下锻后组织均匀,晶粒呈等轴状。(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热加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镦拔工艺、挤压温度以及热处理对Ti-38644钛合金挤压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38644合金经过多次镦拔后的挤压管材晶粒得到细化,均匀性更好,从而提高了挤压管材的综合性能。在860℃和930℃挤压Ti-38644合金管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断面收缩率可以达到60%左右。固溶处理对Ti-38644合金挤压管材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影响不大。860℃挤压Ti-38644合金管经815℃×1 h+550℃×24 h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大于1116 MPa,伸长率大于15%,断面收缩率大于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加工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骆素珍.9Cr-3W-3Co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的热加工性能研究[J].宝钢技术.2019

[2].杜宇,戚运莲,辛社伟,曾立英,刘伟.热加工工艺对Ti-38644合金挤压管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3].李有华,海敏娜,高飞,李蒙.热加工工艺对TC20钛合金板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9

[4].吴介.双尺度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热加工及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褚楚,徐严谨,侯红亮,骆良顺,苏彦庆.Nb-16Si-22Ti-2Cr-2Al-2Hf-xFe合金热加工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6].戚运莲,辛社伟,杜宇,曾立英,刘伟.热加工对β-CEZ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19

[7].周龙海,朱文哲,蔡文博.热加工纯钴及电阻焊组织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8].杨雨童,罗锐,程晓农,桂香,陈乐利.新型含铝奥氏体耐热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和热加工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9

[9].杨雨童,程晓农,罗锐,陈乐利,桂香.304和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19

[10].师先哲,杜诗文,陈双梅.基于热加工图的中碳钢加工性能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合金的初始热加工示意...重油热加工性能评价微反装置图重油热加工性能评价装置流程重油热加工性能评价微反装置图重油热加工性能评价仪变形温度与OOCr22N15Mo3N钢峰值应力的关...

标签:;  ;  ;  ;  ;  ;  ;  

热加工性能论文_骆素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