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药物论文_程彩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性,靶向,药物,磁场,纳米,粒子,永磁。

磁性药物论文文献综述

程彩云[1](2019)在《优质护理干预在磁性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磁性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72例接受磁性药物靶向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治疗与护理干预信息的肿瘤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抛掷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显着低于的22.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9%(32/3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9.4%(2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疾病的磁性药物靶向治疗中引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马丽霞,余兰[2](2019)在《磁性药物载体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外加磁场的引导作用,使负载抗癌药物的磁性载体靶向定位于靶区,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有效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磁性药物载体还具有靶向性、缓释、控释等优点,已成了肿瘤靶向治疗常用的新型载体系统。本文综述了磁性药物载体磁性纳米颗粒、磁性脂质体、磁性微球在肿瘤治疗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许怡[3](2018)在《对磁性药物靶向递送技术中铁磁流体相变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药物靶向递送方式是将药物搭载至铁磁流体纳米粒子上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在外磁场作用下使药物粒子移动到人体病变部位后聚集,从而提高人体对药物的利用率。考虑到人体的降解能力,本文选用由铁磁纳米颗粒,水及位于铁磁粒子表面防止铁磁粒子聚集的可吸收长链多糖分子或蛋白质叁部分构成的铁磁流体作为药物载体进行模拟。关于模拟磁性药物递送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考虑到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会经过从主静脉到毛细血管这样一种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运动过程,因此对该过程的仿真需应用介观模拟方法,目前应用介观模拟方法对血管中铁磁流体运动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这个介观模拟方法对血管中铁磁流体在磁场下发生相变的现象进行研究,格子Boltzmann方法适合模拟粘性强的复杂流体。搭载药物的铁磁流体胶体在外磁场作用下会在铁磁流体表面相变成有序的固体凸起结构,该结构沿外磁场方向伸长。该相变过程将对医学上癌症治疗中“饿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和靶向药物递送技术在人体病变部位的给药方式产生影响。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对人体内靶向药物递送技术中铁磁流体相变的模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在D3Q19模型中对无磁场下铁磁流体的密度分布进行模拟,观察模拟结果与实际中无磁场下铁磁流体状态是否相符。②为了侧重观察磁场对铁磁流体的影响,选用只含液相的单相流体模型模拟磁场下铁磁流体的相变现象。③推出在D3Q19模型中应用固相粒子和液相流体构成的两相流体在磁场下的受力情况。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将对医学癌症治疗的靶向给药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郑夏雯[4](2018)在《磁性药物载体用于磁力治疗肿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肿瘤治疗中单纯化疗方案对机体毒副作用强、传统靶向载体给药系统效率不高和载体毒性,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靶向给药方式:基于在体血流的体外循环磁操控靶向给药系统。该系统以白血病为模型疾病,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叶酸和叶酸受体识别为靶向识别模型,构建磁性靶向载药纳米链。首先引流含有白血病细胞的血流至体外血液循环回路,将血液与靶向载药纳米链混合;混合过程中纳米链靶向至白血病细胞膜并内吞;接着外加旋转磁场驱动纳米链与细胞膜碰撞,以机械方式破坏白血病细胞,并与药物协同作用杀伤白血病细胞;然后通过静磁场将血液中的纳米链磁分离回收,防止过多纳米链进入机体,降低纳米链对机体的毒性。该给药系统按以下叁个模块分步骤实现精准高效低毒给药:第一模块:靶向载药纳米链的构建和白血病细胞的识别。首先,合成以腙键为pH响应性基团的药物高分子聚乙二醇-聚乳酸-阿霉素(PEG-PLA-Dox)和叶酸靶向双亲性高分子聚乳酸-聚乙二醇-叶酸(PLA-PEG-FA),并通过核磁氢谱(~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靶向分子FA含量为18.61%,药物Dox含量为2.03%。通过溶剂交换法和静磁场自组装法制备了以Fe_3O_4@OA为“核”,Dox-PLA-PEG和PLA-PEG-FA为“壳”的靶向载药纳米链(FA-MNCs-Dox)。纳米链在透射电镜下尺寸在100-20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53.94 emu/g,在水中、PBS和10%FBS培养基中稳定性良好。FA-MNCs-Dox具有pH响应性,表现为在体外酸性环境中快速释药,在中性环境中缓慢释药。靶向纳米链(FA-MNCs)细胞毒性低,普鲁士蓝染色和铁含量测定实验表明,叶酸对K562细胞具有靶向性。第二模块:磁操控下纳米链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构建旋转磁场,选定距离磁铁表面5-15 mm处作为细胞作用区间,磁场强度为70-30 mT,旋转频率为30 Hz。旋转磁场下FA-MNCs产生的机械力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显着:每天1 h,连续作用3天旋转磁场作用后,通过CCK-8法测得细胞存活率下降25%;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受损严重,多凋亡小体和细胞碎片;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Calcein-AM/PI活细胞/死细胞染色证明受到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后细胞膜受损,早期凋亡和死亡状态细胞增多;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显微结构,发现在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的作用下质膜边缘模糊,细胞器膜已被破坏。药物和磁场下纳米链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细胞毒性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FA-MNCs-Dox具有靶向定点释药的特点;旋转磁场作用下,FA-MNCs-Dox组细胞更敏感,在机械力作用下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凋亡。第叁模块:靶向载药纳米链的分离回收。构建血液循环回路,测定流动情况下纳米链的分离回收率。循环回路容量为3 mL,血流速度为0.3-0.5 mL/min,纳米链溶液泵入速度为0.1 mL/min时,测定纳米链分离回收率为60.41%±6.24%。依靠微贮室减缓血流与静磁场的作用可吸附回收纳米链,防止过多载体进入动物体内。最后,成功搭建了基于大鼠在体血流的体外循环磁操控靶向给药系统并评价其安全性。靶向载药纳米链溶血率小于5%,可用于静脉注射。肝素钠可有效延长靶向载药纳米链的凝血时间。该给药系统对大鼠血常规及脏器无显着性损伤。在静磁场吸附作用后,经普鲁士蓝染色,脏器中累积的蓝色斑点明显减少,有效阻止了过量载体进入体内。该靶向给药系统为今后体外循环磁操控治疗白血病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8)

王长宝[5](2016)在《植入永磁支架的可渗透微血管内磁性药物靶向输运的理论模型及捕获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药物靶向是将磁性药物粒子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送至血管内,并使其在磁场装置的作用下在病灶区集聚的一种癌症治疗方法。磁性药物靶向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药物粒子在靶部位癌细胞处的聚集程度,从而减轻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组织的毒副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本文针对微血管中的磁性药物靶向输运问题建立了两个理论模型。其中,模型一将微血管视为可渗透的刚性圆柱直管,微血管内的血液视为由血浆、刚性红细胞颗粒组成的两相流体,基于两相混合流体、渗流力学和输运理论,研究了磁性药物粒子在永磁材料支架作用下的靶向输运。在此模型中,考虑了两相界面之间的动量交换效应、红细胞分布效应、血管壁渗透效应以及药物粒子与红细胞之间的弹性碰撞效应,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微血管内两相流体运动控制方程,并考虑了微血管壁渗透及组织液流动对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影响;同时,采用Boltzmann方程描述药物粒子在微血管内的随机运动状态。通过对模型方程的无量纲化、离散化、迭代求解,得到了血浆压力及流速分布、磁场力分布、药物粒子分布、不同参数下的捕获率等。结果表明:药物粒子捕获率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血浆速度增加则会使得捕获率迅速减小;捕获率随药物粒子半径增加呈近似线性递增;而血管壁渗透性越强则越有利于载药粒子的聚集。模型二考虑了红细胞的变形,将其视为生物膜泡,利用生物膜泡的曲面弹性理论给出了红细胞形状方程;血浆在红细胞与渗透微血管内壁间流动,采用润滑理论建立了血浆压力控制方程;再结合上一模型中的组织液压力控制方程、Boltzmann方程,从而研究了在红细胞可变形情况下的磁性药物靶向输运。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模型方程,得到的数值结果表明:血管半径越大,红细胞形变程度越小,药物粒子捕获率越小;而渗透参数越大,红细胞越不容易变形,捕获率则越高;红细胞速度增大会使得红细胞发生更大变形,捕获率降低;红细胞膜的弯曲刚度越大,显然其变形能力就越小,捕获率越高;红细胞膜的表面张力越大,其变形程度越大,药物粒子的捕获率越低。(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1)

曹洁洁[6](2015)在《微血管中磁性药物纳米粒子输运磁场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场是磁性药物纳米粒子在微血管中输运的主要驱动力。在磁性药物靶向治疗系统中,磁粒子在磁场中被磁化,外磁场将对其产生吸引力,使其向磁场范围运动;同时被磁化的磁粒子之间将产生有效偶极子场,即附加磁场。考虑外磁场以及附加磁场的作用,推导出外磁场、附加磁场、外磁场力和附加磁场力的方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磁场和磁力在微血管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外磁介质参数对磁场强度和磁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圆柱型永磁体能够产生较合适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以获得理想的靶向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5年01期)

李爱平,杨春波[7](2013)在《基于MRI导航的血管内磁性药物颗粒驱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化疗方法治疗肿瘤存在的毒副作用、药剂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导航的血管内磁性药物颗粒投送系统.介绍了外磁场驱动磁性药物颗粒向血管内病变区集中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空间磁场强度和磁场梯度分布进行了分析,从而界定了有效工作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颗磁性颗粒的驱动方案与线圈设计,为磁性药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王岩,王笑英,吕言云,许文彬,郭轶[8](2013)在《共同装载吴茱萸碱和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mPEG-PLGA)作为载体,采用溶液透析的方法共同装载抗癌药物吴茱萸碱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体外释放实验、普鲁士蓝染色、体外毒性实验和磁靶向研究,综合评价了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性能.结果表明,磁性药物载体胶束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能够实现药物缓释,具有磁靶向特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张光明,朱汇庆,刘从进,王渊恺,刘兴党[9](2012)在《吸附~(99m)Tc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吸附~(99m)TcO_4~-开展肝脏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99m)TcO_4~-水溶液组、未加磁场~(99m)TcO_4~-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和外加磁场~(99m)TcO_4~-铁碳复合磁性载体组。左肝动脉置管分别注射该组剂型后利用SPECT分别对每只兔的肝脏、肺脏及甲状腺部位设定ROI,测定其部位在各时间点ROI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对~(99m)TcO_4~-具有良好的吸附性。~(99m)TcO_4~-标记铁碳复合磁性载体加脉冲磁场组,在各时间点肝脏放射性计数均较其余2组明显增高。结论:脉冲磁场作用下磁性载体在靶区器官浓度增高、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增加药物有效作用浓度及时间,同时可减少药物在非靶区组织分布,减少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张勇全,王帅,吴强,王石刚,刘利[10](2012)在《基于非牛顿流体多相流的磁性药物靶向给药捕获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磁性靶向系统中各参数对捕获效率的影响,根据血液和矩形永磁铁特性,建立描述磁性靶向药物在血液中流动状态的两相卡森-牛顿模型,分析磁性纳米颗粒在血管中受磁力和流体力共同作用的运动轨迹,得到血管叁维空间捕获效率的理论公式,并进一步提出药物捕获体积优化模型。使用Matlab仿真比较两相卡森-牛顿模型、单相卡森模型、单相牛顿模型的血液流速、捕获效率,揭示不同模型下磁性药物捕获体积变化规律,探讨磁性药物靶向系统中药物颗粒半径、磁场强度、磁铁与血管距离、血管半径等参数对捕获效率的影响关系。分析表明,非牛顿流体多相流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磁性药物靶向系统的特性与规律;而由仿真获知,两相卡森-牛顿模型比单相卡森模型和单相牛顿模型捕获效率均大4%以上,且颗粒的磁性物质半径比为0.75时,捕获的药物体积最大。研究结果可以为磁性靶向系统和药物颗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磁性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外加磁场的引导作用,使负载抗癌药物的磁性载体靶向定位于靶区,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有效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副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磁性药物载体还具有靶向性、缓释、控释等优点,已成了肿瘤靶向治疗常用的新型载体系统。本文综述了磁性药物载体磁性纳米颗粒、磁性脂质体、磁性微球在肿瘤治疗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药物论文参考文献

[1].程彩云.优质护理干预在磁性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疾病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马丽霞,余兰.磁性药物载体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

[3].许怡.对磁性药物靶向递送技术中铁磁流体相变的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4].郑夏雯.磁性药物载体用于磁力治疗肿瘤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5].王长宝.植入永磁支架的可渗透微血管内磁性药物靶向输运的理论模型及捕获率研究[D].东南大学.2016

[6].曹洁洁.微血管中磁性药物纳米粒子输运磁场分布的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

[7].李爱平,杨春波.基于MRI导航的血管内磁性药物颗粒驱动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

[8].王岩,王笑英,吕言云,许文彬,郭轶.共同装载吴茱萸碱和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9].张光明,朱汇庆,刘从进,王渊恺,刘兴党.吸附~(99m)TcO_4~-的铁碳复合磁性药物载体在体内靶向分布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

[10].张勇全,王帅,吴强,王石刚,刘利.基于非牛顿流体多相流的磁性药物靶向给药捕获效率分析[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使用Fe3O4@SiO2-PEO-mal纳米粒子作为...(a)(b)(c)图5-8含不同量纳米Fe3O4的复合纤...(a)5%,(b)10%,(c)15%(a)是制备包覆光敏剂药物PHPP的磁...所制得样品的TEM:Fe3O4(a),Fe3O4@nS...磁性纤维的直径分布与添加药物质量分...

标签:;  ;  ;  ;  ;  ;  ;  

磁性药物论文_程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