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说,美学,伊丽莎白,新民,基督教,孔子,同构。
超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刘吉玲[1](2019)在《论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作为我国近代喊出"小说界革命"口号的第一人,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推动了我国近代小说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融合了中西文论二者所长,采用中西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起颇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理论。不同于传统书商重利轻本,梁启超不仅重视文化传播源头的质量,还积极启用新兴媒介传播思想理念,并将读者感受纳入研究范围,这样的现代文学传播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小说从古代向现当代转型的跨越式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刘柏宏[2](2019)在《论梁启超小说观的叁个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的小说观极具创新性,既在中国儒家诗教传统中显现出一脉相承的恢宏气象,又在欧风美雨洗礼下呈现出批判性质的现代精神。他认为应把小说从边缘性文体中解放出来,成为文坛主流的文体。梁启超认为小说作为一种社会治疗方式,应开启民智,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和革命任务。虽然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功能维度,提倡政治小说的写作,但他并不否认小说的审美性和独立性。相反,他十分注重小说的美学趣味维度,认为小说不仅要为大众带来"乐趣",为大众所喜爱,更重要的是要为人带来超凡的美学享受。然而,不论是社会功能还是美学趣味的实现,都要经过心理机制的内化和转换,据此,他提出小说应具有"熏""浸""刺""提"四种心理功能。(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姚达兑[3](2017)在《傅兰雅小说征文与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二年梁启超创《新小说》杂志,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新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推动了"小说界革命",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小说理论的源头。《新小说》《新民丛报》等杂志实际上参与了民族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建构。梁氏的小说主张,与其"新民说"等理论密切相关。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始,传教士傅兰雅在《申报》《万国公报》和《中西教会报》等报纸上发动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小说征文。这次事件被称为"新小(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7年06期)
王娟[4](2016)在《论孔子诗教与梁启超小说美学之异质同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构建自己以推崇小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虽说启发于西方,但却与孔子"诗教"传统存在异质同构关系,表现在强调文艺服务政治、文艺之感染力、建构文艺审美功用理论。(本文来源于《读天下》期刊2016年16期)
朱嘉春[5](2015)在《梁启超小说翻译活动的生态翻译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的小说翻译行为充分体现着生态翻译学的思想。译者的小说翻译行为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体现着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思想;译者对翻译体裁和策略的选取都是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做出的选择,体现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思想;译本在传播与接受上的失败体现生态翻译学的"事后追惩"思想。(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孙梦天[6](2015)在《《新夏娃的激情》和《写在身体上》中的互文性和超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后半叶涌现了一大批女权主义作家的作品,其中,英国作家安洁拉·卡特和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受到了尤其广泛的学术关注。她们的作品与后现代主义结合,充分地利用了后现代主义的两个特色,即互文性和超小说。本文以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和温特森的《写在身体上》为研究文本,探讨两位作者如何利用互文性和超小说颠覆了异性恋父系霸权的性别、性取向等规范。(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赵欢[7](2014)在《论梁启超小说的商业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其内容的生动和有趣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对于小说,我国近现代的学者虽有过较多的研究,但较之诗词却仍显薄弱。其中,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将小说的重要性提到"新一国之民"的高度,本文试从梁文的角度阐发新的观点,探讨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并进一步研究其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期刊2014年29期)
马涧椋[8](2014)在《梁启超小说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在当时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并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严峻的现实危机,梁启超积极引进日本政治小说,利用小说强大的社会政治功用来唤起当时人们对救亡图存的热情,这种功利的目的奠定了其小说理论以“救亡”和“新民”为核心的功利性特征,但是梁启超又深刻认识到小说要真正的能够感染人,具有“移人”的特性,应该以审美为前提,可以说,在梁启超小说理论中审美和功利两种价值取向并不矛盾。梁启超通过个人的努力,对小说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双重重视,对于中国的小说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4-06-01)
石云龙[9](2014)在《后现代思辨式超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切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将讲座与故事融为一体,哲理性、学术性与主题相关性不仅存在于库切贴上"讲座"标签的引号话语中,而且还间接、微妙而含蓄地贯穿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故事本身显现出的哲理思辨与学术思考从而变得自然得体。库切的文本实验为后现代文学提供了思辨式超小说的新样式。(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4年01期)
左鹏军[10](2014)在《梁启超小说戏曲中的粤语现象及其文体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传奇《新罗马》、《侠情记》和《劫灰梦》中较多地使用了粤语,在广东戏曲班本《班定远平西域》中更充分地运用粤语,形成了特殊的粤语现象、创作面貌和文体形态。梁启超在小说戏曲中运用粤语,不管是出于自觉还是不自觉、有意还是无意,均反映了他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文学创作观念、文体选择和语言运用意识,透露出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变革、小说戏曲创作破体为文的总体走向,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地域文化兴盛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普遍趋势。梁启超小说戏曲中的粤语现象也可以视为近代文学文体着意变革创新、融会俚俗雅正、杂糅古今中外,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地域特征的新文体的一个典范例征,因而具有独特的文体史和文学史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超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梁启超的小说观极具创新性,既在中国儒家诗教传统中显现出一脉相承的恢宏气象,又在欧风美雨洗礼下呈现出批判性质的现代精神。他认为应把小说从边缘性文体中解放出来,成为文坛主流的文体。梁启超认为小说作为一种社会治疗方式,应开启民智,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和革命任务。虽然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功能维度,提倡政治小说的写作,但他并不否认小说的审美性和独立性。相反,他十分注重小说的美学趣味维度,认为小说不仅要为大众带来"乐趣",为大众所喜爱,更重要的是要为人带来超凡的美学享受。然而,不论是社会功能还是美学趣味的实现,都要经过心理机制的内化和转换,据此,他提出小说应具有"熏""浸""刺""提"四种心理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刘吉玲.论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
[2].刘柏宏.论梁启超小说观的叁个维度[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姚达兑.傅兰雅小说征文与梁启超小说界革命[J].读书.2017
[4].王娟.论孔子诗教与梁启超小说美学之异质同构[J].读天下.2016
[5].朱嘉春.梁启超小说翻译活动的生态翻译学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孙梦天.《新夏娃的激情》和《写在身体上》中的互文性和超小说[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7].赵欢.论梁启超小说的商业价值[J].商业文化.2014
[8].马涧椋.梁启超小说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4
[9].石云龙.后现代思辨式超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4
[10].左鹏军.梁启超小说戏曲中的粤语现象及其文体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