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治疗经验论文_丁占文,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感病治疗经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感,经验,生石膏,紫苏,伤寒,风寒,甘草。

外感病治疗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丁占文,王军[1](2018)在《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剖析《丁甘仁临证医集》"内科时病类·伤寒"中的医案,总结丁氏治疗伤寒外感病方面丰富的经验和临证辨证思路。丁氏综百家之长,勤思钻研,以仲景"六经辨证"为根本大法,以六经分治为准则,是分析病情、对症下药的关键。选取几则具有代表性的医案,对其证治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疗伤寒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冯堃,吕军伟[2](2010)在《丁甘仁治疗外感病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丁泽周(1865-1926),名甘仁,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今常州)人,清末民初着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丁氏虚心好学,认真阅读《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着作,汲取各家之长,医术精湛,学验俱丰,自成一家;精于临床各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有所发挥,重视临床实践,深入探讨外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其治疗外感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治疗温病则以卫气营血与叁焦辨证为主;临证强调详审病因病机,四诊合参,尤重视舌苔、脉象,善用经方加减,或自拟新方;主张寒温并用,灵活取舍。丁氏着作主要有《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医案续编》等。本文选取《丁甘仁医案》中治疗外感病的医案,总结其临证思路及用药特色,以期对临床外感疑难证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贾爱民,高如宏[3](2003)在《陈卫川治疗外感病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卫川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有近 4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内科疾病及疑难杂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陈主任治疗外感病宜轻清宣散、祛邪必尽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陈主任认为无外邪的侵袭 ,就不会有外感病的产生 ,(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03年09期)

李玲[4](1997)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儿科外感病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儿科外感病的经验李玲*关键词小柴胡汤外感病儿科中图分类号R272*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职工医院(广汉618307)收稿日期1997-03-25笔者近年来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儿科外感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运用依据小儿为稚阴稚...(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汪运富,李军艳[5](1996)在《刘惠民治疗外感病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刘惠民治疗外感病的经验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汪运富,李军艳刘惠民(1900─1977年)为全国着名中医学家,生前从事中医诊疗工作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内科外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疾病,具有较深的造诣。本文仅举刘老治疗外感病的独...(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1996年11期)

朱均[6](1995)在《石恩权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拾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作者整理石恩权教授临床经验的系列文章之一,分外感风热,外感风热挟湿,阳虚外感,热郁少阳,暑热挟湿,暑湿扰心,燥热伤肺,经期外感几方面各举验案一例及按语阐述之。(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林寿宁[7](1992)在《林沛湘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沛湘教授对治疗外感疾病有独到之处,疗效显着。兹举其验案四则如下。 1 神昏闭某,男,2岁,1955年12月5日就诊。高热、气喘3天,神志昏迷数小时,患儿于3日前因受凉得病。症见发热,体温39~40℃,气喘,痰多。数小时前突然出现神志昏迷。诊见神昏,体温40℃,喘促,鼻(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1992年03期)

吴敏,张建生[8](1985)在《张泽仁老中医治疗外感病经验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吾师张泽仁,今已年逾花甲。早年从云南名中医李继昌老先生习岐黄术,尽得其传。学成悬壶昆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凡四十余载,擅长内科,兼及妇幼杂证。现不揣谫陋,爰就随师临证所及,将其治疗外感病的学术经验简介于下。舛谬之处,敬请高明指正。(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杂志》期刊1985年05期)

外感病治疗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丁泽周(1865-1926),名甘仁,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今常州)人,清末民初着名中医学家、教育家。丁氏虚心好学,认真阅读《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着作,汲取各家之长,医术精湛,学验俱丰,自成一家;精于临床各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有所发挥,重视临床实践,深入探讨外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其治疗外感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治疗温病则以卫气营血与叁焦辨证为主;临证强调详审病因病机,四诊合参,尤重视舌苔、脉象,善用经方加减,或自拟新方;主张寒温并用,灵活取舍。丁氏着作主要有《丁甘仁医案》、《丁甘仁医案续编》等。本文选取《丁甘仁医案》中治疗外感病的医案,总结其临证思路及用药特色,以期对临床外感疑难证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感病治疗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1].丁占文,王军.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

[2].冯堃,吕军伟.丁甘仁治疗外感病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0

[3].贾爱民,高如宏.陈卫川治疗外感病经验[J].河北中医.2003

[4].李玲.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儿科外感病的经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

[5].汪运富,李军艳.刘惠民治疗外感病的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1996

[6].朱均.石恩权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拾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

[7].林寿宁.林沛湘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举隅[J].广西中医药.1992

[8].吴敏,张建生.张泽仁老中医治疗外感病经验简介[J].云南中医杂志.1985

论文知识图

伤风新方网络展示3讨论分类号 R256.3 文献标识

标签:;  ;  ;  ;  ;  ;  ;  

外感病治疗经验论文_丁占文,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