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谢玉娜[1](2019)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医院接诊的248例疑似HBV感染患者,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别使用FQ-PCR法与ELISA法检测,观察两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FQ-PCR法与ELISA法检测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分别为60.48%、43.95%、36.29%、15.32%、33.47%、6.45%。HBV-DNA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大、小叁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LISA法相比,FQ-PCR法可直观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情况。(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潘虹,廖秀海,周银古,李腾根,刘瑞弘[2](2018)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定量PCR在麻疹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麻疹疑似病例,分析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RT-PCR),为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尽早确诊和控制疾病。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新余市2014年-2016年161例疑似麻疹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 M抗体,RT-PCR检测其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RNA。结果 161例疑似病例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18.01%;RT-PCR检测麻疹病毒RNA阳性44例,阳性率为27.33%;实验室确诊总阳性数45例,总阳性率为27.95%。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5),ELISA法和RT-PCR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4.44%、97.78%。在出疹后3 d内,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显着低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P<0.05)。结论 RT-PCR的检测阳性率和灵敏度显着高于ELISA法,RT-PCR法可用于麻疹早期的快速诊断;同时应规范完善麻疹疫苗的接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陆寒,胡淮杰,董聪聪[3](2016)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麻疹诊断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提高麻疹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404例麻疹疑似病例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同出疹时期标本的阳性率及检测水平。结果 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 M阳性率为49.75%,real-time 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率为56.19%。ELISA法检测的OD值随出疹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r=0.987,P<0.01);而real-time PCR法的ΔCt值则呈下降趋势(r=-0.977,P<0.01)。出疹后2 d内采集的标本,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法(P<0.05);出疹后2 d及以上的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疹后2 d内的麻疹疑似病例宜用real-time PCR法诊断,对出疹后2 d及以上者则可用ELISA法诊断。(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6年11期)
范艳萍,朱茂平[4](2016)在《丙肝病毒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HCV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结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以期为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中心体检的体检者750例作为检测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法检出阳性21例,阳性率为2.80%,PCR法检出阳性40例,阳性率为5.33%,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准确可靠,可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6年31期)
周湘晖[5](2016)在《麻疹IgM抗体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麻疹患者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M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种麻疹疫苗的10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中和抗体试验测定血清IgM抗体水平,比较两者的符合率;同时统计ELISA与NT诊断的耗时、费用和阳性率。结果浓度≥200 IU/L样品ELISA检测与NT的符合率明显高于<200 IU/L样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ELISA法的耗时和费用明显低于NT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麻疹Ig M抗体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耗时和费用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期刊2016年02期)
林牧,龚亚东,高绍莹,丁政,马庆庆[6](2016)在《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区别,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12月在该院就诊的221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FQ-PCR及ELISA法对HBV进行检测,探讨FQ-PCR的检测方法、阳性率及临床意义。结果 FQ-PCR检测共检出134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0.63%;ELL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36.20%、6.33%、33.48%、15.32%、43.90%)均低于FQ-PCR对HBV-DNA检出的阳性率(60.63%),且分别与大叁阳组和小叁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Q-PCR能够直观地反映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情况,适合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用药,其诊断和指导意义高于ELISA法,且操作快速简便,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6年09期)
王好玉,白雪[7](2016)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与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00例获得性肺炎病人,分别采用ELISA法和FQ-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等相关数据。结果 FQ-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为98.3%,敏感性为81.0%,阳性预测值为85.0%,阴性预测值为97.8%,假阳性率为14.3%,假阴性率为2.2%,ELISA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性为的97.8%,敏感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8.9%,阴性预测值为96.7%,假阳性率为19.0%,假阴性率为3.6%,ELISA法与FQ-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与FQ-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别不大,临床上应用这两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组合检测,取长补短,在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的同时,还可以互相佐证,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4-21)
丁亚兴,田宏,孙静,雷玥,黄海涛[8](2015)在《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麻疹监测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在麻疹病毒感染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天津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数据,运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配对Mc Nemar检验和效度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判定价值。结果 171例麻疹疑似病例同时采集了血清和干血片标本,ELISA法检测两种标本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2%和4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P=0.06),两种标本ELISA法检测一致率为94.15%。2 512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 439例采集了血标本,ELISA法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76.38%;871例采集了咽拭子,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率为86.68%。咽拭子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real-time RT-PCR核酸阳性率达到91.14%,3天后的阳性率只有66.26%(χ~2=72.46,P<0.01)。血标本采样间隔在3天内的ELISA IgM抗体阳性率为71.47%,3天后达到94.14%(χ~2=118.06,P<0.01)。检验效度分析,ELISA方法灵敏度为71.60%,特异度为85.29%,约登指数为0.57。real-time RT-PCR方法灵敏度为99.60%,特异度为67.65%,约登指数为0.67。结论 real-time RT-PCR方法更敏感,适合发病早期诊断,ELISA方法更适合发病中后期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5年06期)
刘威[9](2015)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病(CTD)患者血清中的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的价值。方法:选取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CTD患者作为甲组,50例非CTD患者作为乙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自制抗各种ENA单克隆抗体,采用ELISA定量检测叁组对象各种抗ENA自身抗体滴度,鉴别各种ENA抗体检出率。结果:SLE患者Sm、RNP、SSA、SSB,MCTD患者RNP、SSA、SSB,SS患者RNP、SSA,RA患者RNP均高于乙组、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ELISA定量测定CTD血清中ENA抗体滴度,为CTD疾病的诊断、鉴别、分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79期)
骆海涛[10](2015)在《实时定量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疱疹病毒的检验效果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时定量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疱疹病毒检验效果的对比研究。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作为研究区间,选择该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皮肤科疾病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检测过程当中使用仪器为全自动实时荧光监测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同时准备阴性,阳性质控物。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定时定量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验结果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定时定量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出率,对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时定量检验方法对疱疹病毒有确切的检验效果,检出率高,可将其作为临床对疱疹病毒的基础检验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5期)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检测麻疹疑似病例,分析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RT-PCR),为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尽早确诊和控制疾病。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新余市2014年-2016年161例疑似麻疹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 M抗体,RT-PCR检测其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RNA。结果 161例疑似病例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18.01%;RT-PCR检测麻疹病毒RNA阳性44例,阳性率为27.33%;实验室确诊总阳性数45例,总阳性率为27.95%。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5),ELISA法和RT-PCR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4.44%、97.78%。在出疹后3 d内,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显着低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P<0.05)。结论 RT-PCR的检测阳性率和灵敏度显着高于ELISA法,RT-PCR法可用于麻疹早期的快速诊断;同时应规范完善麻疹疫苗的接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谢玉娜.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
[2].潘虹,廖秀海,周银古,李腾根,刘瑞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定量PCR在麻疹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3].陆寒,胡淮杰,董聪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麻疹诊断结果比较[J].预防医学.2016
[4].范艳萍,朱茂平.丙肝病毒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HCV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结果对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
[5].周湘晖.麻疹IgM抗体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应用效果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6
[6].林牧,龚亚东,高绍莹,丁政,马庆庆.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方法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6
[7].王好玉,白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比较[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
[8].丁亚兴,田宏,孙静,雷玥,黄海涛.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在麻疹监测中的价值[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
[9].刘威.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的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10].骆海涛.实时定量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疱疹病毒的检验效果对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标签: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