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芳[1](2020)在《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当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阶段,城市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城市化进程、城市职能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快速更新,这就带来了巨大的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市场。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不同于常规的新建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根据对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的文献、工程项目研究,其设计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工程关键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对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质量管理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建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因此,研究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现状,提高既有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水平,应当成为设计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质量管理理论,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设计单位为视角,对具体典型旧工业建筑特点的898改造项目,在设计各个阶段的质量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关于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并研究了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概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对898改造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遇到的外部问题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PDCA管理法在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改进的应用。再次,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等国内外关于设计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对此类经验的使用范围及在898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匹配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提出了改进策略,从降低政策风险与经济风险、组织和构建优秀的设计管理团队、与优秀艺术设计团队合作,提高创意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安全及消防安全、完善质量责任体制及评审制度和引入BIM技术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杨凡[2](2020)在《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更新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工业建筑和延续工业文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课题组对全国各地数十个项目的调研中发现,当前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施工中缺乏绩效管理的指导,尤其是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与实践,阻碍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改善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效果,促进施工管理团队绩效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团队战略执行与发展,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绿色节能导向的旧工业建筑功能转型机理研究》,选取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团队绩效评价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全国数十个改造项目的实地调研,了解了我国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及改造施工管理的现状。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施工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的文献研究和资料搜集梳理了当前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其次,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中,结合旧工业建筑改造施工管理和施工管理团队的特征,构建了包括财务、利益相关者、内部流程、绿色改造和学习与成长的5个维度在内的共计29项指标的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收集研究数据,运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建立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假设模型并进行检验和修正,得到最终的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以宝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管理团队为例,运用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并确定了基于五元联系数的团队绩效评价模型和团队绩效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并对其团队绩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该施工管理团队绩效改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基于此,论文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体系,丰富了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和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旨在为后续的团队绩效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田义龙[3](2020)在《工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探究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随着当前建筑工程现场存在质量控制和现场管理的不足,导致整体工程建设存在有质量安全隐患,本文从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工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张灏[4](2020)在《基于六西格玛的层间隔震体系施工质量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持续升高,各地区均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大量建设地铁、高铁穿过的综合性航站楼。基于航站楼对于舒适性、安全性及大空间的需求,层间隔震体系迎来快速发展应用的时代。而目前国内建筑中运用的隔震支座尺寸大都在1.0m以下,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大直径隔震支座下支墩施工及隔震支座安装的经验储备不足,原有工艺是否满足未来需求尚未可知,该问题急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某机场航站楼支座直径1.5m的层间隔震体系的下支墩为研究载体,通过将六西格玛与质量控制方法结合对于过程中下支墩质量问题的研究,找出与以往层间隔震体系的质量关键因素,并且找到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初期将六西格玛与现有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结合,在事前控制阶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对方案进行优化,降低过程失误率。在事中质量控制中引入DMAIC改善流程,通过对缺陷的定义、测量、分析、改善及控制,找到关键因素及其控制措施,最终达到质量控制目的。事后质量控制对过程成果进行收集,并形成经验文件。本文在某机场层间隔震体系下支墩结合层存在的质量问题改进中运用该方法,在项目初期方案优化提出钢筋钢筋避让、调整混凝土配比、柱顶灌浆、预埋件定位措施及混凝土振捣开洞等五条优化措施。运用VOC/VOB确定改进下支墩结合层空鼓及开裂数量。通过头脑风暴及流程图,找出全部可能性因素,采用原有质量管理方法中的定性分析进行初步筛选,并运用FMEA的快赢措施,快速解决养护时间及养护方式,找到可能关键因素为表气温差和模板高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找到表气温差和模板高度与结合层空鼓及开裂之间的回归曲线,通过P值检验,找到关键因素。运用矩阵图、线性拟合、二元及三元拟合,找到满足目标要求的改善措施为表气温差≤5℃时进行灌浆。对改善前后样本分别进行时间序列分析、I-MR图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分析,证明质量改善显着。经过改进单个结合层空鼓及开裂数量均值由原来的1.77变成0.44,达到目标要求。最终结果表明,大直径层间隔震体系与以往层间隔震体系不同之处为顶部结合层空鼓及开裂可能性较大,主要原因为下支墩表气温差过高所致。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为测量表气温差,保证灌浆时该部位表气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郭恩基[5](2019)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改进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筑业传统建造模式弊端的日趋凸显,国家政策逐步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高至新的历史水平,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空前的历史机遇。但是目前,由于我国针对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的设计、生产以及施工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造成其建造质量难以保证的现状。本文通过分析装配式结构建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的改进方法,以期为我国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工程实践和项目调研,从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形成的设计、生产、运输以及施工阶段探寻分析其在各阶段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4M1E”理论,采用因果分析图法以及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初步筛选出影响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的15个因素。再次,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增补、调整、归纳,得出影响装配式结构建筑建造质量的最终因素清单,并对最终清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主因归纳和验证,得出管理制度、管理主体和管理方式三项主因。最后,结合因子分析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我国装配式结构建筑建造质量改进的方法建议。通过构建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合理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过程质量控制制度来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各建造主体在各自质量管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帮助各建造主体在各自的工作中抓住管理重点,做到有的放矢的质量管控,同时提出改变管理主体质量管理理念、加强建造主体之间信息交流的质量改进建议。另外,提出一些包括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过程验收、基于BIM技术的质量信息共享以及基于QC活动的过程质量持续改进在内的改进装配式结构建筑质量管理方式的相关建议。
李先华[6](2019)在《浅论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调控的主要因素,它具有基础性,多样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以工业建筑工程为例,着重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进行分析,以达到把握工程质量控制要素,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技术更新的目的。
王凤[7](2019)在《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发展迅猛,工业建筑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我国近几年完成的建筑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所占的百分比在不断增大[1]。由此可见,我国的工业建筑将会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工业建筑设计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建筑工程水平前期计划和质量目标的具体化,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从开始设计到完成技术设计的时间大概占整个建设期的四分之一,到施工图设计结束也不超过一半的建设期。但是从影响质量的角度来看,设计阶段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影响比例高达70%到90%。由此可见建筑的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设计阶段的功能设计质量控制展开了研究。论文就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构建了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以及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优化模型。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模型在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因果分析法实现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模型在建立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实现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此外还建立了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模型,该模型在建立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原理并结合工程实际实现功能设计的优化。最后将本文构建的功能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模型和功能设计成果质量评价优化模型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用性。
姜敏[8](2019)在《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与实施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工程档案的管理是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工程档案管理与工业建筑工程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对工程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做了细致的阐述,指出了工程档案管理对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冶炼、矿山等工业建筑工程提供借鉴。
安玉成[9](2018)在《试述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不断提高,社会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工业建筑市场不断拓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业建筑质量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本文要通过对工业建筑质量、要点进行分析,并对问题提出建议积极解决。
陈江龙[10](2018)在《建筑钢结构焊缝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不断进步,这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建筑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初具规模,作为当今工业建筑中最重要的施工材料,钢结构已经在近几年普遍应用于项目施工当中,但是,由于我国在建筑中对于钢结构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并且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也并不完善,但在施工建筑工程之中钢结构的质量占据着决定作用,所以加强钢结构的焊缝质量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本文通过详述对建筑钢结构焊缝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二、工业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业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质量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质量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设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的内容 |
2.2 全面质量管理 |
2.3 PDCA循环原理 |
2.4 设计质量管理的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3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898改造项目的概况及特点 |
3.1.1 898改造项目的概况 |
3.1.2 898改造项目的特点 |
3.2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现状 |
3.2.1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目标 |
3.2.2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内容 |
3.2.3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办法、制度 |
3.3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外部问题 |
3.3.2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内部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 层次分析评价方法理论介绍 |
4.2 问卷调查 |
4.3 构建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模型 |
4.3.1 建立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控制层次模型 |
4.3.2 一致性检验 |
4.3.3 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指标权重 |
4.4 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国内外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 |
5.1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概述及经验 |
5.1.1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概述 |
5.1.2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与898项目的关联性和借鉴意义 |
5.1.3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 |
5.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概述及经验 |
5.2.1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概述 |
5.2.2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与898项目的关联性和借鉴意义 |
5.2.3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经验 |
5.3 本章小结 |
6 898改造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改进策略 |
6.1 组织和构建优秀的设计质量管理团队 |
6.1.1 加强核心设计团队的建设 |
6.1.2 完善设计团队的组织结构管理 |
6.2 采取措施提高创意设计水平 |
6.2.1 与优秀团队合作提高创意设计水平 |
6.2.2 坚守设计四大原则促进设计水平提升 |
6.2.3 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
6.3 完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评审制度 |
6.3.1 采用PDCA改进质量责任制和评估体系 |
6.3.2 采用质量核检法和校审识别度加强设计质量控制 |
6.4 引入BIM技术加强设计质量管理 |
6.5 保证设计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 |
6.6 降低政策风险与经济风险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及不足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1.3.4 技术路线 |
2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相关理论及现状 |
2.1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相关理论 |
2.1.1 旧工业建筑与绿色改造 |
2.1.2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特点 |
2.1.3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制约因素 |
2.1.4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调研分析 |
2.2 绩效管理相关理论 |
2.2.1 绩效与绩效评价 |
2.2.2 项目绩效与团队绩效 |
2.2.3 绩效评价的常用工具 |
2.3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现状 |
2.3.1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 |
2.3.2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的功能 |
2.3.3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 平衡计分卡概述 |
3.2 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 |
3.2.1 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的特点 |
3.2.2 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3 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3.3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财务维度指标的构建 |
3.3.2 利益相关者维度指标的构建 |
3.3.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的构建 |
3.3.4 绿色改造维度指标的构建 |
3.3.5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的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
4.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4.1.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4.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
4.2 模型变量确定与关系假说 |
4.2.1 变量确定 |
4.2.2 关系假说 |
4.3 数据搜集与正态性检验 |
4.3.1 数据获取与处理 |
4.3.2 数据正态性检验 |
4.4 量表检验 |
4.4.1 信度检验 |
4.4.2 效度检验 |
4.5 模型拟合与修正 |
4.5.1 模型初始拟合 |
4.5.2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
4.5.3 模型分析 |
4.6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7 本章小结 |
5 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案例应用 |
5.1 案例概况 |
5.2 集对分析理论 |
5.3 指标体系的联系度计算 |
5.4 团队绩效综合评价 |
5.5 评价结果分析和建议 |
5.5.1 评价结果分析 |
5.5.2 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3)工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探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和质量把控中存在的问题 |
1.1 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
1.1.1 材料问题 |
1.1.2 施工人员 |
1.1.3 施工的机械 |
1.1.4 施工方法 |
1.1.5 施工环境 |
1.2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2.1 工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到位 |
1.2.2 施工技术落后 |
1.2.3 质量监督不到位 |
2 工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策略 |
2.1 更新施工技术与设备 |
2.2 建立健全的管理打制 |
2.3 严格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 |
2.4 加强质量监督工作 |
2.5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
3 结束语 |
(4)基于六西格玛的层间隔震体系施工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结构 |
2 质量控制与六西格玛的基本理论 |
2.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
2.2 六西格玛 |
2.2.1 六西格玛的概念 |
2.2.2 六西格玛的特点 |
2.2.3 六西格玛实施流程 |
3 层间隔震体系下支墩质量控制 |
3.1 层间隔震体系下支墩作用机理 |
3.1.1 层间隔震体系的构成 |
3.1.2 下支墩作用机理 |
3.2 事前质量控制 |
3.2.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3.2.2 质量管理策划及交底 |
3.2.3 方案优化及落实 |
3.3 事中质量控制 |
3.2.1 项目质量水平检查 |
3.2.2 界定研究范围 |
3.2.3 测量系统检测 |
3.2.4 关键因素分析 |
3.2.5 制定关键因素改善措施 |
3.2.6 研究对象控制阶段 |
3.2.7 其他过程检验与验收保障措施 |
3.4 事后质量控制 |
3.4.1 质量检查与整改 |
3.4.2 复盘总结 |
4 某机场航站楼工程隔震体系下支墩施工质量控制实证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概况 |
4.1.2 隔震体系背景 |
4.1.3 其他背景 |
4.2 事前质量控制 |
4.2.1 质量管理体系及策划 |
4.2.2 方案优化及落实 |
4.3 事中质量控制 |
4.3.1 项目质量水平研究 |
4.3.2 界定项目研究范围 |
4.3.3 测量系统检测 |
4.3.4 关键因素分析 |
4.3.5 制定关键因素改善措施 |
4.3.6 研究对象控制阶段 |
4.4 事后质量控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理论综述 |
2.1 质量管理概述 |
2.1.1 全面质量管理含义 |
2.1.2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 |
2.1.3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
2.1.4 PDCA循环 |
2.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
2.2.1 工程质量的概念与特性 |
2.2.2 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 |
2.2.3 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
2.3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概述 |
2.3.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与认定 |
2.3.2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特点 |
2.3.3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现存质量问题分析 |
3.1 设计阶段存在质量问题分析 |
3.2 预制部品生产阶段质量问题分析 |
3.3 堆放、运输过程质量问题分析 |
3.4 装配施工阶段质量问题分析 |
3.4.1 吊装质量问题 |
3.4.2 安装质量问题 |
3.4.3 注浆质量问题 |
3.4.4 现浇带质量问题 |
3.4.5 施工技术措施造成的质量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分析过程 |
4.1.1 影响因素识别的总体思路 |
4.1.2 影响因素识别的过程设计 |
4.2 影响因素的初步识别 |
4.3 影响因素的初步增补、调整与归纳 |
4.3.1 基于文献检索方式的影响因素增补 |
4.3.2 对初识影响因素的合并归纳 |
4.4 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确定 |
4.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4.4.2 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调整 |
4.4.3 影响因素的最终清单 |
4.4.4 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改进方案 |
5.1 完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
5.1.1 构建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 |
5.1.2 构建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
5.1.3 重视建造过程各项质量制度 |
5.2 提升管理主体质量管理能力 |
5.2.1 改变传统质量管理观念 |
5.2.2 把握建造质量管理重点 |
5.2.3 加强主体之间信息交流 |
5.3 改进质量管理方式 |
5.3.1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过程验收 |
5.3.2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信息共享 |
5.3.3 基于QC活动的过程质量持续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建造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6)浅论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探究价值 |
2 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1 把握质量控制要点 |
2.2 材料质量分析 |
2.3 明晰工程建筑主体 |
2.4 做好边缘质量控制 |
3 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3.1 提高质量控制管理认知度 |
3.2 加强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
3.3 形成系统性质量控制结构 |
3.4 进行项目施工现场监管 |
4 结论 |
(7)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设计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价值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价值工程理论概述 |
2.1.1 价值工程的概念 |
2.1.2 价值工程的原理 |
2.1.3 价值工程在功能优化中的应用 |
2.2 工业建筑工程及功能的定义 |
2.2.1 工业建筑工程的定义 |
2.2.2 工业建筑工程功能的定义 |
2.2.3 工业建筑功能类型 |
2.3 工业建筑设计质量及设计质量控制的定义 |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 |
2.4.1 三角模糊数及相关运算法则 |
2.4.2 FAHP法的主要步骤 |
2.5 模糊综合评判法 |
2.6 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
3.1 工业建筑设计过程的阶段划分 |
3.1.1 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技术衔接 |
3.1.2 概念规划设计阶段 |
3.1.3 方案设计阶段 |
3.1.4 初步设计阶段 |
3.1.5 施工图设计阶段 |
3.1.6 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阶段 |
3.2 各设计阶段中的功能设计 |
3.3 功能设计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指标选取原则 |
3.3.2 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 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改进质量模型的建立 |
3.4.1 设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3.4.2 质量改进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指标选取原则 |
4.2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主体结构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2 工艺设备及设施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3 装修装饰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4 地基基础设计的评价指标 |
4.2.5 技术经济指标 |
4.3 功能设计质量评价指标的优化 |
4.4 功能—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及优化改进 |
5.1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 |
5.2 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分析 |
5.3 基于价值工程对功能设计成果作优化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分析 |
6.1 项目介绍 |
6.1.1 建设条件 |
6.1.2 建设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2 该项目功能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
6.3 功能设计成果的质量评价 |
6.4 功能设计成果的优化分析 |
6.5 基于价值工程的功能设计优化 |
6.5.1 地基基础设计优化 |
6.5.2 节能设计优化 |
6.5.3 暖通设计优化 |
6.5.4 设备配套设计优化 |
6.5.5 其他地下工程设计优化 |
6.6 该项目运营后评价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评价指标研究调查问卷 |
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评价的专家打分调查问卷 |
附录 B |
权重计算的MATLAB程序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与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档案管理在工业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1. 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是直接反映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
3. 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
4. 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
二、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 |
1. 完善相关的业务规范和法律法规 |
2. 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
3. 严格把控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
三、结束语 |
(9)试述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2.2 缺乏战略统筹 |
2.3 把达到技术标准看成最终质量目标 |
3 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
3.1 建筑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
3.2 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
3.3 建筑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
4 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
4.1 明确质量控制过程和关键点 |
4.2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
4.3 抓好分布、分项工程的控制工作 |
4.4 做好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 |
5 加强工业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
5.1 督促施工单位提高全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
5.2 加强对部件的检测 |
5.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 |
5.4 对建设单位进行管理约束 |
5.5 对建筑施工协调进行管理 |
5.6 对建设进行安全控制管理 |
6 结语 |
(10)建筑钢结构焊缝质量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焊接技术的研究 |
1.1 高强焊接技术 |
1.2 低温焊接技术 |
2 焊接过程的建筑钢结构存在的问题 |
2.1 钢结构焊接的特点 |
2.2 焊缝工程上存在的质量通病 |
3 建筑钢结构焊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
3.1 建筑钢结构, 焊缝施工质量问题 |
3.2 技术人员的技术提高 |
3.3 实时监测和排查 |
3.4 材料和机器的高要求 |
4 结语 |
四、工业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898改造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 王军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2]旧工业建筑绿色改造施工管理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 杨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工业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探究实践[J]. 田义龙. 居舍, 2020(14)
- [4]基于六西格玛的层间隔震体系施工质量改进研究[D]. 张灏.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影响因素与质量改进方案研究[D]. 郭恩基. 天津大学, 2019(01)
- [6]浅论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J]. 李先华. 建材与装饰, 2019(19)
- [7]基于价值工程的工业建筑功能设计质量控制[D]. 王凤.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与实施路径[J]. 姜敏.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06)
- [9]试述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J]. 安玉成. 中国标准化, 2018(14)
- [10]建筑钢结构焊缝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 陈江龙. 建材与装饰, 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