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础课程论文_张鲜化,李丹超,郑翮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基础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课程,地理,基础,课程标准,天文学,高中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基础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鲜化,李丹超,郑翮[1](2019)在《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测绘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分析了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测绘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前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革实践,并总结了改革后的创新点。(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仝双梅,秦趣[2](2019)在《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环境保护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公众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基础》课程在普及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及树立环保的理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环境保护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高校《环境保护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环保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谢凯,朱郴静[3](2019)在《基于地理新课标的天文学基础课程构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落实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天文学基础模块为出发点,以地理核心素养的践行为导向,以天文科学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初步探究基于地理新课程标准下天文学基础课程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张鹏韬,王民[4](2019)在《基础教育地理价值观目标的坚守与演进——基于百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目标的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指出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强调人类的环境责任,此外地理学科还有其他的价值观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构建地理学科价值观目标的六大视角,分别是: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环境责任、社会准则、审美情趣和科学态度。由此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38份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价值观要求进行分阶段梳理与比较,并利用Atlas.ti 8.3软件对价值观视角与行为动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学校地理价值观要求的"坚守"与"演进":价值观培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不变要求;家国情怀是地理价值观教育的永恒主题;各阶段的价值观要求有显着变化;环境责任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的应然目标;学校地理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课程价值观目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07期)

丁继昭[5](2019)在《高中地理选修1《天文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地理选修1《天文学基础》课程模块基本内容与《地球科学基础》和《自然地理基础》密切关联,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叁个基本层次,突出强调天文观测基本手段,集中表现为结果性目标且以理解水平为主。课程与教学应综合认知"过程"与"结果"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基于宇宙本身的结构、运动等基本特征的根本看法、时空观和天人合一的人地协调观等理解宇宙观的具体意涵与构成,以天文学基础为载体,贯彻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07期)

文彦君[6](2018)在《地方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中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地质学基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目前已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对地方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可客观体现其教学价值,发现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PBL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以地方高校地理专业中的地震灾害教育为例,对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改进其教学过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16期)

朱雪梅[7](2018)在《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0年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过去40年来我国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地理教育发展大致概括为振兴、回落、创新叁个时期。在这期间,随着从"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叁维目标再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演变,地理教育领域积累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评价不断优化。在当前以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育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9期)

闫慧,殷学永,韩冰雪,蔡晶莹,翟书梅[8](2018)在《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地理类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主要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密切衔接,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和胜任基础教育的新变化、新要求。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开展高等师范教育应用型课程建设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理论,构建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期培养能够准确实施基础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6期)

郑梅姐[9](2018)在《以实践探究能力为基础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标提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对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时候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田野实践教学以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田野实践教学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意义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开发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能够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8年01期)

白姝园,夏惠贤[10](2016)在《英国地理课程新标准聚焦核心基础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之前课程标准的纠正,以及对当前地理学科教学中所发现问题的一些修正和补充。2013年2月,英国教育部发布新的课程标准草案。2013年6月,修订好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正式出炉,并于2014年秋季学期在英国所有公立小学实施。英国的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关键阶段1的教育对象为5至(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6年17期)

地理基础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公众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基础》课程在普及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政策、法规等基本知识及树立环保的理念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环境保护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高校《环境保护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环保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基础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鲜化,李丹超,郑翮.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测绘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2].仝双梅,秦趣.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环境保护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9

[3].谢凯,朱郴静.基于地理新课标的天文学基础课程构建初探[J].地理教育.2019

[4].张鹏韬,王民.基础教育地理价值观目标的坚守与演进——基于百年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目标的文本分析[J].地理教学.2019

[5].丁继昭.高中地理选修1《天文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解[J].地理教学.2019

[6].文彦君.地方高校地理专业课程中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地质学基础》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7].朱雪梅.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0年研究综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

[8].闫慧,殷学永,韩冰雪,蔡晶莹,翟书梅.基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地理类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9].郑梅姐.以实践探究能力为基础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J].新课程(下).2018

[10].白姝园,夏惠贤.英国地理课程新标准聚焦核心基础知识[J].上海教育.2016

论文知识图

区域地理课程群的设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标签:;  ;  ;  ;  ;  ;  ;  

地理基础课程论文_张鲜化,李丹超,郑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