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脂论文-鲁中爽,刘思言,李广隆,王蕊,刘明明

大豆油脂论文-鲁中爽,刘思言,李广隆,王蕊,刘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油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大豆油脂,叁酰甘油,GPAT基因

大豆油脂论文文献综述

鲁中爽,刘思言,李广隆,王蕊,刘明明[1](2018)在《大豆油脂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GPAT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油脂的主要成分为叁酰甘油,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合成酶基因是甘油叁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如今国内大豆油脂的需求量日渐提高,如何增加大豆油脂的产量将成为油料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大豆油脂、油脂合成途径以及GPAT基因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GPAT基因在油脂合成途径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筛选可稳定遗传且高效表达的转基因高油脂大豆优良品系奠定基础,对大豆油脂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王松霞[2](2018)在《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大豆油脂的发酵条件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提取大豆作物中的油脂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结合单因素实验,再配合响应曲面分析法实现对微生物的深度发酵,最终明确大豆油脂提取中所存在的诸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结合大豆油脂的微生物发酵实验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该实验方法的具体流程及各因素对大豆油脂提油量的影响,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边妙,郭葳,周新安,矫永庆[3](2018)在《转基因科普系列——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油脂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1])。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大豆~([2])。1938年,中国的大豆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90%以上~([3])。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豆加工业快速发展起来,而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中国开始进口大豆。1996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出口量。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已经达到9 554万吨,这相(本文来源于《大豆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王鹏,尚刚,刘启东,吴革红,田晶[4](2018)在《浅析大豆油脂浸出系统废气污染源分析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目前主流大豆油脂浸出系统中废气污染产生的主要来源、组成成分等,并对浸出系统废气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食品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王松霞[5](2018)在《大豆油脂浸出和精炼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油脂浸出与精炼实际上就是对大豆的"炼油"过程,清除大豆植物油中所含有的固体杂质、磷脂、胶质、游离脂肪酸、色素包括异味等内容因素,实现精炼。本文详细阐述了大豆油脂的浸出与精炼过程,主要对两大环节中的多个细节进行技术性应用分析。(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陈悦[6](2018)在《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大豆油脂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法是一种根据某种基团在近红外谱域的特征吸收与其所包含的信息的联系,去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手段。一般来说,我们在实验中通过大量的已知其化学成分含量的某种样品的近红外谱图,构建预测模型,以便对同种类的未知样品的同一化学成分进行预测,得到结果数据。本研究通过构建模型,对大豆中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并验证模型效果以达到对未知样品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刘志静,张鸿超,赵悦含,卢佳音,李东飞[7](2018)在《不同源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组成成分及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油和低油大豆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油脂体对蛋黄酱基本组成成分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蛋黄酱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普通蛋黄酱(p<0.05),而水分、脂肪、胆固醇、棕榈油酸含量均显着低于普通蛋黄酱(p<0.05);相同比例下高油油脂体蛋黄酱水分、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低油油脂体蛋黄酱(p<0.05),而胆固醇含量则显着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全高油和全低油油脂体蛋黄酱胆固醇含量(768.942%±0.892%,601.639%±2.330%)均显着低于纯蛋黄蛋黄酱(808.157%±0.603%)(p<0.05);油脂体蛋黄酱与普通蛋黄酱相比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相同比例下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普通蛋黄酱和油脂体蛋黄酱在外观形态和气味上差异不显着(p>0.05),在色泽和口感上差异显着(p<0.05);除色泽外,相同比例下油脂体蛋黄酱在其他感官上无显着差异(p>0.05)。本文实现了大豆油脂体低胆固醇蛋黄酱的开发,提高了蛋黄酱的贮藏稳定性,为大豆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王秋岭,刘悦,梁新婷,江连洲,侯俊财[8](2017)在《热处理对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油脂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的影响。分析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考察热处理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ζ-电势和动力学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脂肪含量(41.51%±3.47%)显着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24.48%±0.96%)(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在50~60℃之间差异显着(P<0.05),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在60~70℃之间差异显着(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稳定性在25~60℃之间变化趋势平稳,在60~90℃之间略有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ζ-电势变化范围较小,动力学半径变化趋势平稳。研究结果表明,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刘悦,王秋岭,孙亚婷,江连洲,侯俊财[9](2017)在《高油大豆与低油大豆油脂体结构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微观结构,分析油脂体结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由氨基酸含量分析可知,高油大豆中10种氨基酸含量显着低于低油大豆(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中胱氨酸含量显着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豆渣中甘氨酸含量显着低于低油大豆豆渣(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疏水氨基酸-缬氨酸含量最高。通过分析SDS-PAGE图谱可知,大豆油脂体中油脂体蛋白质分子质量约17,18 ku和24 ku。由DSC分析可知,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Td分别为86.3℃和86.1℃。圆二色性光谱分析得出,高油大豆油脂体的α-螺旋含量高于低油的,β-折迭含量相似,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β-转角含量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低于低油的。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蛋白的结构和性质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鸿超[10](2017)在《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品质及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油脂体(Oil Body,OB)作为植物种子中的储油细胞器,其具有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同时,大豆油脂体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生育酚等成分。因此,将大豆油脂体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蛋黄酱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味料之一,它是一种水包油(O/W)型乳状液。由于目前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因此亟待开发低脂肪低胆固醇蛋黄酱。本文旨在将具有良好乳化性的大豆油脂体应用于蛋黄酱,实现低脂肪低胆固醇蛋黄酱的开发,同时扩大大豆油脂体的实际应用范围。利用缓冲溶液提取法分别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中提取油脂体,用油脂体部分(油脂体:蛋黄为8:2和9:1)和全部替代蛋黄制作蛋黄酱:分析油脂体蛋黄酱和蛋黄蛋黄酱并评价其质量:研究贮藏时间对这两类蛋黄酱稳定性的影响;对这两种蛋黄进行感官评价。试验结果如下:(1)确定了用油脂体代替蛋黄制作蛋黄酱的配方。全蛋黄配方:蛋黄3.00%,大豆油60.00%,食醋7.00%,白砂糖30.00%;油脂体:蛋黄为8:2配方:油脂体8.00%,蛋黄2.00%,大豆油70.00%,食醋5.00%,白砂糖15.00%;油脂体:蛋黄为9:1配方:油脂体11.70%,蛋黄1.30%,大豆油60.00%,食醋6.00%,白砂糖21.00%;全油脂体配方:油脂体13.00%,大豆油50.00%,食醋7.00%,白砂糖 30.00%。(2)油脂体蛋黄酱的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普通蛋黄酱(P<0.05),水分含量、脂肪含量、胆固醇含量、棕榈油酸含量和磷脂含量显着低于普通蛋黄酱(P<0.05);同种油脂体蛋黄酱的水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油脂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随油脂体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相同比例下高油大豆油脂体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胆固醇含量则显着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3)与油脂体蛋黄酱相比,蛋黄蛋黄酱的粘度、质构和离心稳定性均呈现出较好性质;同种油脂体蛋黄酱的粘度和质构随着油脂体含量的增加呈现更好性质,在稳定性上则呈现出随着油脂体含量增加稳定性变差的特点;7种蛋黄酱均为假塑性流体,且呈现剪切变稀的性质,并以弹性为主,呈现出弱凝胶性。(4)在60℃温度下贮存蛋黄酱12 d的试验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具有更小的酸价:蛋黄酱的过氧化值均在4 d后开始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油脂体蛋黄酱的过氧化值低于蛋黄蛋黄酱;同种油脂体蛋黄酱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随油脂体含量增加而减小;同比例下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比高油蛋黄酱具有更小的酸价和过氧化值。(5)7种蛋黄酱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的外观和气味与普通蛋黄酱无显着性差异(P>0.05),色泽和口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油脂体蛋黄酱的营养组分、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贮藏稳定性方面优于普通蛋黄酱,但在粘度、质构、离心稳定性、色泽和口感上还有待完善。(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大豆油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提取大豆作物中的油脂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结合单因素实验,再配合响应曲面分析法实现对微生物的深度发酵,最终明确大豆油脂提取中所存在的诸多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结合大豆油脂的微生物发酵实验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该实验方法的具体流程及各因素对大豆油脂提油量的影响,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油脂论文参考文献

[1].鲁中爽,刘思言,李广隆,王蕊,刘明明.大豆油脂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GPAT基因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8

[2].王松霞.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大豆油脂的发酵条件优化探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3].边妙,郭葳,周新安,矫永庆.转基因科普系列——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油脂品质[J].大豆科技.2018

[4].王鹏,尚刚,刘启东,吴革红,田晶.浅析大豆油脂浸出系统废气污染源分析及防治[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8

[5].王松霞.大豆油脂浸出和精炼工艺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6].陈悦.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大豆油脂含量[J].现代畜牧科技.2018

[7].刘志静,张鸿超,赵悦含,卢佳音,李东飞.不同源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组成成分及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8

[8].王秋岭,刘悦,梁新婷,江连洲,侯俊财.热处理对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7

[9].刘悦,王秋岭,孙亚婷,江连洲,侯俊财.高油大豆与低油大豆油脂体结构蛋白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7

[10].张鸿超.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品质及稳定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

标签:;  ;  ;  ;  

大豆油脂论文-鲁中爽,刘思言,李广隆,王蕊,刘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