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四川成都610016
摘要: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服装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纺织类服装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服装,如果随意丢弃、焚烧,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了污染。本文主要针对家庭废旧服装的二次利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庭废旧服装;二次利用措施;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穿着方面,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保暖,而是更加注重美观、时尚等因素。因此人们对衣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很多家庭都积攒了大量淘汰下来的废旧服装。另外,由于我国的纺织原料大部分都是通过进口获得的,所以在纺织资源方面也很短缺。因此,回收家庭旧服装并提高旧服装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起到了一定的环保作用,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废旧服装的回收措施
1.1设立规范的废旧服装回收机构
目前家庭旧服装的回收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一下两点:一是许多的居民没有回收废旧服装的意识,并且没有认识到随意丢弃废旧服装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二是有些居民即使有回收旧服装的意识,但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针对这些政府应该在防止疾病传播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设置规范的废旧服装回收机构,为居民废旧衣服的回收提供方便。并建立相关的废旧服装回收的法律法规来限制非法的服装回收和维持好废旧服装回收市场的秩序,以实现废旧服装的安全再利用。
1.2采用有效的废旧服装回收途径
目前,居民通常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处理自己的废旧服装:一种是将废旧衣服捐献给贫困山区和福利院等机构;另一种是把自己不穿的旧衣服送给亲戚朋友。这两种途径都不是很长远、很有效。捐献机构对所捐服装的类型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这使得废旧服装不能全部被回收。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亲戚朋友也不再乐意接受别人的废旧服装,有些人勉强接受之后便将这些废旧衣物作为垃圾丢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政府应给居民提供方便有效的废旧服装回收途径,具体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回收机构应定期到各个小区对居民的服装进行回收并大力宣传随意丢弃废旧服装的危害,增强居民回收废旧服装的意识。
第二,在每个居民楼都设置专门的废旧衣物回收箱,回收机构定期对回收的废旧衣物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
第三,服装销售商店采用“以旧换新”的形式鼓励消费者将自己的废旧服装拿到店里进行回收。只要回收的旧衣服完好,买的新服装便可享受一定的折扣。
第四,鼓励各地设立“二手服装寄售商店”。居民可以将自己的旧衣物进行清洗和消毒之后将其送到商店寄售,也可以用自己的旧衣物换寄售店里自己喜欢的旧衣物。
2废旧服装的再利用
2.1鼓励并推动废旧服装的再利用事业
许多企业都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很少从长远考虑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多企业家只想享受社会给自己创造的巨大利益而不考虑自已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以前还有一些工厂通过回收废旧衣物来制造帆布、非织造布等原料。但由于经济效益太差而逐渐都关闭了,以至于现在很少有企业在回收废旧衣物。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企业的废旧服装回收再利用事业。不仅在资金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在技术、人员和政策上也要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些帮助。从而使废旧的衣物得到妥善地解决,达到节约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目的。
2.2废旧服装的再利用途径
废旧服装被回收以后会在回收站进行集中的分类,然后根据服装的不同种类再对其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废旧服装的再利用途径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改变废旧衣物的原来样式,这些旧衣物可以通过洗涤、烘干、消毒、翻新、整理和装袋的处理之后被捐赠给贫困山区或进入二手服装市场。
第二,如果旧衣物的面料比较好,则可以将其裁剪在造成新的服装款式,也可以加工成其他的配饰和家居用品等。
第三,如果旧衣物的面料不是很好,则可以将其粉碎,在不改变材料的化学物质结构和组成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再造成新的纺织布料。
第四,若旧衣物质量太差而不能被再次利用,可以将这些废旧服装集中到一起焚烧,用于火力发电。
第五,对于一些废旧服装,还可以将其加工为纤维制品,利用机械进行分解与粉碎,重新聚合抽丝,获取单体,再利用此类单体来制造新的纤维材料。对于合成纤维,可选择使用化学方法处理,但化学处理工艺相当复杂,且要添加许多化学溶剂以及化学物质,使得处理成本相应提高
3结语
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却并不理想,并且生存的环境也在被逐渐破坏。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家庭的废旧服装没有得到回收和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所以,政府要提高对家庭旧服装的回收与再利用工作的重视,企业也应该积极开发废旧服装的再利用途径,每个居民应培养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共同促进废旧服装的回收再利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珍,邢桂燕,丁吉庆.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与展望[J].山东纺织科技.2012(04)
[2]祖倚丹,李晓英,崔少英.家庭废旧服装存放及处理的调查分析[J].生态经济.2010(10)
[3]于永玲,吕丽华,赵玉萍,魏春艳,崔靖,陈超.日本纤维循环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