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邕宁区那楼中学何进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成教育这一新型教学形态逐渐走入到老师的视野中。此种教学模式非常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是极为有帮助的。为此,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三方面着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教育”进行了具体性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成教育;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生成教育模式,能够还原课堂本来的面目,能使老师从传统的机械执行预设案的教学中走出来,根据学生课堂中的视角学习需求,在师生互动中,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拓展和创造机会,促使课堂教学的生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教育”进行具体性讨论。
一、尊重差异,设计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采取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偏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需从原来的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这就需要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时,要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三维目标为基础,设计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学生在情感发展、能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正面的鼓励。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内容时,需根据教与学的实情,设计三个基本性的教学目标:(1)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检验所给的一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构成特点进行介绍;(3)在动手实践、探究、归纳、说明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及综合能力。
这样的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其立足点始终是学生多元化的数学素养方面,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到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更好的学习与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二、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1、设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师生共同参与到勾股定理的构建过程中,感受勾股定理文化意蕴及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应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当完成基本的教学环节之后,老师需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实例,深化理解及巩固所学。有的学生根据对房顶的观察发现,每个顶角处好像都是90°,所以为了对其是否垂直进行判断,学生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可以从墙角向两个墙面量出30厘米与40厘米,并进行标记,之后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是50厘米,那么就表示墙角是垂直的,也就是90°,否则就不是。还有其他学生列举出了创新的例子,不再一一例举。这样的例子不仅体现了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还能以倒推的方式来对之进行利用,能将生成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运用所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初中数学生成教育中之所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仅是关注学生情感的体现,也是关注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调查”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呈现这样的生活化问题:“你们帮助父母做过家务吗?”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都表现的十分感兴趣,纷纷开始设计调查问卷表,并收集整理到的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进行描述,和同学交流讨论得到的调查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中,连平时不爱数学学科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讨论活动,并且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操作,学习已不再是被迫性的,而是成为了精神的需求、愉快的体验等,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注重互动,开展体验性的教学活动
1、提供操作体验机会
比如在学习“平移”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一些物品、图形等,对之进行平移,感知决定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等要素,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就是平移。课本、文具盒及表格中的图形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平移的对象,课堂中不断得出精彩结论。较多学生最后不需要动手平移,都能够做出精准的判断。这样围绕学生而开展的体验教学活动,能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命价值。
2、提供创造学习机会
创造性学习就是指学生以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创造学习的机会,能使学生体验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开口表达的机会,成为了问题的探索者及创造者。比如: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此题至少有两种解法,让学生参与到思考、合作、探究与创造解决问题之中,学生顺利找到了三种解题思路,即证法一:作CE⊥AB,在Rt△CBF中,由勾股定理易得:CF=,又E是AD的中点,故DE=AE=,分别在Rt△CDE和Rt△BEA中,由勾股定理易得:=3,=6,在Rt△CBE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CEB是Rt△,即CE⊥BE得证。证法二:分别延长CE、BA交于点F,易得△CDE≌△FEF,则CE=FE,AF=1,又AB=2,所以BF=3,又因为BC=3,所以BC=BF,在△BFC中,由三线合一定理得:CE⊥BE。证法三:取CB的中点F,连结EF,则EF是梯形CDAB的中位线,易得EF=2,则EF=CF=BF,则∠CEF=∠FCE,∠FEB=∠FBE,在△CEB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易得∠CFB=90°,即CE⊥BE。
【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打造生成教育的途径有很多,老师需要对其途径进行深入与全面性的研究,这样才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体验参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解决问题过程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的进行思考与探究,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建平.数学课堂中“非预期性生成”的处理[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11).
[2]冷蓉晖.用智慧调拨思维的琴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例谈[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