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师春祥,刘新元[1](2020)在《HAc在北方盐碱地水稻育秧调酸中的成功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北方寒区春季水稻大棚育苗中后期,土壤容易发生返盐现象,秧苗易发生立枯病。以往出现返盐现象和发生水稻立枯病经常用硫酸来进行调酸与防治,但近年来国家对硫酸的管控力度增强,申请购买周期长、操作难度大。在2 a的实践中,改用醋酸作为调酸剂与防治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志勇,张翠英[2](2012)在《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受气候、栽培方式、品种特性以及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水稻生产中病虫草害发生较为严重,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北方水稻栽培区,水稻病害主要有水稻干尖线虫病、立枯病、青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王永华[3](2012)在《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1发病症状1.1真菌性立枯病芽腐在秧苗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芽基或根部生有霉层,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基腐又叫针腐,多发生在幼苗立针至二叶期,病苗心叶枯苗,叶片不展开,茎基部变褐色,有时叶鞘上可
刘振海[4](2011)在《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和烟草花叶病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为探明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和烟草花叶病(TMV)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室内菌丝抑制法和生长速率法,用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抑制率和毒力测定,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秧苗素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生物测定、血清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宁南霉素对TMV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300倍、400倍液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三种优势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的抑制效果以200倍液的处理效果最佳,在接种后第7天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4.9%、65.9%、和69.6%;对立枯菌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半效应浓度(EC50)为34.49mg/L;随着宁南霉素用量增加,对立枯病防效提高,以12.5g/m2-25g/m2效果较优;宁南霉素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略有促进作用。2.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病(TMV)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促进烤烟生长的功能,增产效果明显。使用浓度以75 ppm效果最好。对TMV的防效作用主要通过延长病害潜育期,抑制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合成,降低植株体内病毒粒体浓度以及调节机体代谢等途径达到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
刘振海,张海清,霸丽娜[5](2009)在《生物源农药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菌丝抑制法和生长速率法,用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抑制率和毒力测定,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倍的宁南霉素对3种病菌菌丝的抑制率最高,接种后第7d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4.9%,65.9%和69.6%;EC50为34.49~111.39mg/L;随着宁南霉素用量增加,对立枯病防效提高,以12.5~25g/m2效果较优;宁南霉素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略有促进作用。
魏光[6](2007)在《土壤施用氧化钙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作用及对育秧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病原菌侵染、低温和昼夜温差是引起水稻立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往对该病防治以土壤调酸和使用杀菌剂为主,过程烦琐、对环境污染大、效果不理想。本文从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水稻秧苗抗低温胁迫能力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外源施钙对水稻立枯病的控制作用,从营养学角度研究了土壤施钙后对水稻秧苗生长状况以及矿质营养的影响,从生理学角度研究了土壤施钙后对水稻秧苗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影响,从生态角度研究了土壤施钙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所有这些为进一步利用天然钙源来控制水稻立枯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施氧化钙和石灰水浸种均能减轻水稻立枯病的发生。按照土重0.61.0%添加后能显着提高秧苗抵御低温逆境的能力,防治效果在60%以上;将石灰制成浓度为0~1.5%悬浮液浸种后对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也有部分控制效果,但不如土壤施用效果明显;施钙后不同水稻品种抵御低温逆境和病原菌的能力不同,本试验采用了北京品种越富(Oryza sativa L.sub.japonica Yuefu)和山东品种临稻10号(Lindao10)作为试验用种,发现对越富(种)的效果要好于临稻10号(种),这可能是由于水稻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造成的;将CaO水悬液分别与代森锰锌、丙环唑、三唑酮、恶霉灵四种杀菌剂混合使用后发现,除了0.6%CaO水悬液与保护性杀菌剂略有增效外,与其余四种内吸性杀菌剂联合施用后并未表现出增效作用,只有简单的相加作用。2、土壤施钙后对旱育水稻秧苗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吸收产生了一定影响。按照土重0.6%1.0%的量将氧化钙添加至土壤后能显着地促进水稻秧苗地上部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根冠比;施钙对秧苗不同矿质元素吸收和积累存在着不同影响,其中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钾在地上部的分配,抑制磷的吸收,显着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钙的含量,减少铁、镁和锌在地上、地下部的积累。综合分析,尽管土壤施用氧化钙会表现出石灰性土壤的部分特征,但能提高根系活力对稻苗生长并无明显不利。3、在低温胁迫下,施用氧化钙能提高水稻秧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同时,能提高水稻秧苗叶片光合速率,增强其光合能力;能降低水稻秧苗地上部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降低低温胁迫对稻苗细胞膜伤害的程度;施钙还能能显着提高地上部POD活性,减轻了低温对稻秧的损伤,增强稻苗抗低温能力。4、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土壤施用氧化钙量为土重的0.2%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影响不大,1.0%以上则明显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至40天时仍未恢复到对照水平;并且土壤施钙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大于放线菌和各类细菌。土壤不同施钙量对秧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不同,施钙量0.2%时表现为前30天刺激,然后逐步恢复;而施钙量1.0%和1.5%时,过氧化氢酶活性出现先轻微刺激后强烈抑制的变化规律,脲酶活性呈现刺激-抑制-恢复的变化过程,蔗糖酶活性表现为抑制-恢复的特点。综合考虑,土壤加钙量为土重的0.6%左右时对水稻-土壤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何立峰,周颖[7](2006)在《50%立枯净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初报》文中提出为验证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是高防效、低成本防治立枯病的理想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对立枯病防效显着,株数防效为78.8%~100%,其药剂成本是对照药剂成本的1/3~1/2。
杨春梅[8](2006)在《菌克毒克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大面积试验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菌克毒克用于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对水稻生长无药害,且稻苗高出0.7%2.1%。
姜传华,梅广林,张世斌[9](2004)在《立枯清(38%福·甲)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立枯清(38%福·甲)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药剂,水稻旱育苗防治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在药种比1∶200~1∶500之间防治立枯病效果为100%~89.9%,对水稻的出苗日期无影响,出苗率略有降低,是一种比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药剂。
杨静[10](2000)在《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文中指出
二、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HAc在北方盐碱地水稻育秧调酸中的成功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
1.1 地点及育秧事故 |
1.2 方案设计 |
2 效果 |
3 结论 |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1.1 预防措施 |
1.1.1 选择抗 (耐) 病品种。 |
1.1.2 科学选种晒种。 |
1.1.3 药物浸种。 |
1.1.4 适时播种。 |
1.2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
1.2.1 苗期草害防治技术。 |
1.2.2苗期病害防治。 |
1.2.3 苗期虫害的防治。 |
2 水稻生长期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2.1 水稻本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
2.1.1 插秧前封闭除草。 |
2.1.2 插秧后除草。 |
2.2 水稻生育前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
2.2.1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
2.2.2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 |
2.3 水稻生育前期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2.3.1 越冬代稻水象甲防治。 |
2.3.2 一代二化螟防治。 |
3 水稻生长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3.1 水稻生育后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
3.1.1 稻瘟病的防治。 |
3.1.2 水稻稻曲病的防治。 |
3.2 水稻生长后期虫害防治技术。 |
3.2.1 二代二化螟的防治。 |
3.2.2 稻飞虱的防治。 |
3.2.3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
3.2.4粘虫的防治。 |
(4)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和烟草花叶病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生物源农药研究应用概况 |
1.2 水稻立枯病及其防治研究 |
1.3 宁南霉素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和作用机理研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水稻立枯病室内药效试验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水稻立枯病田间小区试验 |
2.2.1 药剂 |
2.2.2 试验方法 |
2.2.3 试验调查 |
2.3 烟草花叶病防治效果试验 |
2.3.1 材料 |
2.3.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供试药剂对水稻立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3.2 宁南霉素对3种病菌的抑制半效应浓度(EC50)测定结果 |
3.3 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
3.4 宁南霉素不同使用浓度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药效 |
3.5 宁南霉素处理对TMV潜育期的影响 |
3.6 宁南霉素对TMV的治疗效果 |
3.7 宁南霉素对TMV致病性的影响 |
3.8 宁南霉素处理对烟株内病毒蛋白浓度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生物源农药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室内药效试验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 供试药剂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
(2) 宁南霉素对3种病菌抑制中浓度 (EC50) 测定 |
1.2 田间小区试验 |
1.2.1 药剂 |
1.2.2 试验方法 |
1.2.3 试验调查 |
(1) 药效调查。 |
(2) 安全性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结果 |
2.2 宁南霉素对3种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
(1) 宁南霉素对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测定结果: |
(2) 宁南霉素对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测定结果: |
(3) 宁南霉素对Pythium spp.的毒力测定结果: |
2.3 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6)土壤施用氧化钙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作用及对育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1 引言 |
1.1 水稻立枯病概述 |
1.1.1 水稻立枯病的种类 |
1.1.2 水稻立枯病的危害 |
1.1.3 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原因 |
1.1.4 水稻立枯病防治研究 |
1.2 植物抗逆机制研究 |
1.2.1 逆境下植物体内生理生化变化 |
1.2.2 植物对低温逆境的分子响应及抗冷基因表达 |
1.2.3 植物对逆境胁迫的交叉抗性 |
1.3 植物化学诱导抗逆剂 |
1.4 钙在植物逆境中的作用 |
1.5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 |
1.6 论文设计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剂和药品 |
2.1.1 化学试剂 |
2.1.2 化学药品 |
2.2 仪器设备 |
2.3 供试土壤 |
2.4 供试材料 |
2.5 施钙对水稻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2.5.1 石灰土壤处理对水稻立枯病控制作用 |
2.5.2 石灰水浸种对水稻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2.5.3 石灰水与杀菌剂混用对水稻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2.5.4 效果评价 |
2.5.5 增效作用判定 |
2.6 常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矿质营养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
2.6.1 常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
2.6.2 土壤施钙对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6.3 不同钙添加量对水稻秧苗主要矿质养分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2.7 低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
2.7.1 低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
2.7.2 低温下土壤施钙后水稻秧苗叶片光合速率测定 |
2.7.3 低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电导率的测定 |
2.7.4 低温胁迫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丙二醛(MDA)的含量测定 |
2.7.5 低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 POD、 CAT 和SOD 活性测定 |
2.8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的影响 |
2.8.1 土壤施钙对土壤pH 的影响 |
2.8.2 土壤施钙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8.3 土壤施钙对稻秧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9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施钙对水稻秧苗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3.1.1 土壤施钙处理对水稻立枯病控制作用 |
3.1.2 石灰水浸种对水稻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3.1.3 CaO 水液浇灌与杀菌剂联合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3.2 常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矿质营养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
3.2.1 施钙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
3.2.2 施钙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施钙对水稻秧苗N、P、K 元素含量的影响 |
3.2.4 施钙对水稻秧苗Zn、Fe、Ca、Mg 元素含量的影响 |
3.3 低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
3.3.1 低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30 天) |
3.3.2 低温胁迫下土壤施钙后水稻秧苗叶片光合速率影响 |
3.3.3 低温胁迫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电导率的影响 |
3.3.4 低温胁迫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丙二醛(MDA)的含量影响 |
3.3.5 低温胁迫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CAT、 POD 和SOD 的影响 |
3.4 土壤施钙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
3.4.1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pH 的影响 |
3.4.2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3.4.3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3.4.4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脲酶的影响 |
3.4.5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蔗糖酶的影响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施钙对水稻秧苗立枯病的控制作用 |
5.2 常温下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矿质营养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
5.3 土壤施钙对水稻秧苗保护酶系的影响 |
5.4 施钙对水稻秧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的影响 |
5.5 问题及展望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50%立枯净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防治效果 |
2.2 秧苗素质 |
2.3 成本比较 |
3 结论 |
(9)立枯清(38%福·甲)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药剂 |
1.2 试验方法 |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
1.3.1 安全性调查 |
1.3.2 防病效果调查 |
1.3.3 秧苗素质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
2.2 水稻的安全性 |
3 小结 |
(10)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
1.3 试验设计与安排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安全性的测定 |
2.2 防病效果 |
2.3 秧苗素质调查 |
3 小结 |
四、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HAc在北方盐碱地水稻育秧调酸中的成功实践[J]. 师春祥,刘新元. 北方水稻, 2020(06)
-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 张志勇,张翠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12(10)
- [3]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技术[J]. 王永华. 种子世界, 2012(03)
- [4]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和烟草花叶病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刘振海. 湖南农业大学, 2011(04)
- [5]生物源农药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 刘振海,张海清,霸丽娜. 作物研究, 2009(04)
- [6]土壤施用氧化钙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作用及对育秧质量的影响[D]. 魏光.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1)
- [7]50%立枯净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初报[J]. 何立峰,周颖. 垦殖与稻作, 2006(06)
- [8]菌克毒克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试验[J]. 杨春梅. 农业与技术, 2006(03)
- [9]立枯清(38%福·甲)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研究[J]. 姜传华,梅广林,张世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04)
- [10]35%立枯青可湿粉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研究[J]. 杨静. 垦殖与稻作,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