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型移动论文-孙文胜,王宇飞

层次型移动论文-孙文胜,王宇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次型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MIPv6,MAP,负载均衡

层次型移动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胜,王宇飞[1](2016)在《一种层次型移动IPv6的MAP选择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IPv6(Mobile IPv6,移动IPv6)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HMIPv6(Hierarchical MIPv6,层次移动IPv6)。但是HMIPv6的移动锚点MAP(Mobile Anchor Point)选择机制存在MAP负载过于集中、MAP中路径过长等问题。在HMIPv6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位置区域的MAP选择机制,使MN(Mobile Node)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MAP。仿真结果显示,负载不再集中在某一MAP上,MN选择了最适合的MAP,缩短了MAP到MN的路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6年11期)

郑雄奇[2](2015)在《移动传感器网络容错的层次型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节点的移动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分为移动传感器网络(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WSN)和静态传感器网络。针对传统静态传感器网络,前人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应用研究,而对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则较少。近些年来,由于基于传统静态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越来越不适应移动的应用场景,移动传感器网络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设计移动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时,研究的重点是针对节点的移动性而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移动的应用场景。有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可能即存在静态的传感器节点也存在移动的传感器节点,而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里可能全部都是移动的传感器节点,比如野生动物监测,战场环境监控等。由于节点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经常变化,使得设计高效可靠的路由协议十分不易。相对于平面结构的路由协议,基于层次型结构的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较好,可以应用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场景中。所以通常采用分簇的方法来设计移动传感器网络相关路由协议。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基于传感器节点是否都移动,将移动传感器网络分为混合型移动传感器网络(Mixed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MWSN)和完全型移动传感器网络(Completed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MWSN)。MMWSN通常是由静止的簇头和移动的成员节点组成而CMWSN里的所有节点都处于运动之中。在本篇论文里,我们基于分簇的方法设计出支持完全型移动传感器网络的高效节能容错的路由协议EFTCP-M。在该协议里面,不仅能够对失效的节点包括簇头及成员节点进行检测而且能够及时地对失效的簇头进行容错从而避免数据包的大量丢失;考虑到某些特殊应用场景里的簇内成员节点在数据稳定传输阶段时期发送数据的频率不同,所以在EFTCP-M协议里,通过对节点采取动态分配时间槽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又由于以上这些基于簇的路由协议包括EFTCP-M协议并没有考虑节点通信的有限性,节点间都采取一跳的通信方式。因此在EFTCP-M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基于多跳的EFTCP-MM协议。该协议不但能够对失效路径进行容错而且每个簇能够维护自身的网络拓扑变化。(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陈华山,王熠,刘宪成,周娟[3](2014)在《一种改进的层次型移动组播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介绍了现有层次性移动组播协议——Mobi Cast协议,分析了该协议的优缺点。在Mobi Cast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加入隧道技术,并减轻基站开销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仿真与分析表明,改进后的Mobi Cast协议具有组播数据丢包率低、网络维护开销小、切换延迟短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4年23期)

李倩[4](2013)在《改进的层次型移动IPv6切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领域的飞速发展,Internet及建立之上的各种应用对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线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各种移动终端被大量应用。在IPv6的基础上设计提出的移动IPv6提供了对移动性的支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移动IPv6协议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性,移动节点在进入另一个网络时,不需要重新配置IP地址,就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与通信对端仍然保持现有的连接。但是移动IPv6切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切换时间较长,信令开销较大等。为此IETF提出了快速移动IPv6(FMIPv6)和层次型移动IPv6(HMIPv6)切换技术。HMIPv6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绑定更新时延和信令开销,但在切换延时中占用时间最长的转交地址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测(DAD)依然采用移动IPv6中的机制。针对HMIPv6转交地址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测在总切换延时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在域间切换时,网络中的信令交互频繁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层次型移动IPv6切换方案:(1)首先在接入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配置转交地址表,在地址表中提前配置可以直接使用的IP地址,移动节点在进入新的接入路由器和移动锚点域时可直接获得转交地址表中未被分配的转交地址,从而解决转交地址配置和占切换总延时比例较大的重复地址检测被动的等待的问题。(2)改进HMIPv6域间切换时绑定更新方式,移动锚点向移动节点返回本地绑定更新消息的同时,对接收到的本地绑定更新消息进行解封修改,然后对其进行封装发送给家乡代理。这样可以在不增加域内移动绑定更新时延的前提下缩短了域间移动的绑定更新时延。最后本文运用扩展后的NS2仿真工具对改进的切换方案进行仿真实验,并和HMIPv6在性能上进行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HMIPv64目比,改进的切换方案具有较小的切换时延,较低的丢包率,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切换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13)

王超,乔少杰[5](2012)在《HNTR-tree:基于路网的移动对象层次型索引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对象数据库系统中存放着大量的关于移动对象位置信息的时空轨迹数据,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移动对象运行行为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实时性的特点,需要不断更新位置信息.为了支持对不确定性移动对象过去及当前位置的查询,必须提供更加有效和高效的索引结构.提出了新型索引方法HNTR-tree,对静态路网信息采用R~*-tree索引管理,对实时更新的移动对象运动轨迹采用节点更新代价较小的R-tree进行索引,并利用Hash表和双向链表协同管理.HNTR-trcc不仅在索引建立和维护操作上提高了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移动对象轨迹查询的效率.通过对成都市真实矢量地图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HNTR-tree与NDTR-tree相比,索引在建立和维护方面时间代价平均减少了80%,移动对象轨迹查询时间代价平均减少30%.(本文来源于《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期刊2012-10-12)

许晓阳[6](2012)在《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引发的一个热点关键技术就是移动IPv6的切换技术。移动IP的切换速度直接影响到移动设备从一个子网到另一个子网的平滑过渡。为了能够高效处理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语音和视频等业务,实现移动过程中的无缝切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标准的移动IPv6协议的切换性能并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更高的多媒体数据业务的要求,为此,己经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案。本文对当今主流的一些切换方案进行介绍和分析,最后以快速切换为原型,基于移动节点在两个子网间来回移动的特殊移动模式,提出了通过在区域MAP和接入路由器上添加移动节点信息缓存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地址利用率,避免频繁的转交地址配置和检测,大大提高了特殊模式下的切换效率;在移动节点的信息缓存表的基础上,再增加备用缓存表,用于保存一批尚未被分配使用到的转交地址,这样当有新的移动节点发出转交地址请求时,可以直接从备用缓存表中提取分配,当备用缓存表为空时,再启动自动配置生成一批新的转交地址。添加备用缓存表后,无论移动节点处在哪种移动模式,都可以迅速获取可用的转交地址,大大缩短了移动IPv6切换的时间。进一步,本文还将改进方案分别运用到层次型移动IPv6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上去。本文最终选择综合了快速切换和层次型切换的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为实验主体,在NS-2中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程序模块中,扩展域内切换的功能,增加域间切换的功能。最后,在NS-2中构造仿真实验拓扑图,进行实验模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改进方案在减少通信中断时延和丢包率方面有较大改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刘郑,蔡明[7](2010)在《层次型移动IPv6优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且不需要改变IP地址是移动IPv6的关键所在,而移动IPv6的关键技术就在移动过程中的切换。如何降低切换延时是衡量移动IPv6切换性能的标准。为此,针对移动主机在外地网络内的频繁切换已提出层次移动IPv6,用以降低时延,针对二层网络触发的切换预期已提出移动IPv6快速切换。本文提出一种以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FHMIPv6)为基础的改进方案,首先针对快速切换的链路层时延引入缓存机制,然后主要针对域间切换MAP无法减少注册时延的问题,引入功能路由概念,提出最优功能路由算法,以减少切换时延和丢包率。实验分析表明,相比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法,该方法有很大程度的改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0年07期)

吕宏伟[8](2009)在《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节点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移动时将产生切换,移动节点的切换技术是保证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I-ETF正在开发快速切换和层次型移动IPv6来为移动IPv6提供切换机制。该文在两种技术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最后给出了一个在层次型移动IPv6模型下的快速切换新方案。(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09年32期)

彭军,张伟,郭迎,丁晨阳,孟庆俊[9](2009)在《一种基于信息交换的层次型快速移动IPv6切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移动IPv6切换延迟大、分组丢失率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交换的层次型快速移动IPv6切换(IFHMIPv6)机制。设计一种信息交换机制,使移动节点可预知领域内各接入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及相应的第2层和第3层信息;结合分层切换和快速切换,在分层移动IPv6上调整快速移动IPv6的信令流程,简化切换准备阶段操作;通过设置隧道定时器,保留在原路由器中建立的隧道。研究结果表明:IFHMIPv6在减少无线接入网络发现延迟和候选路由器发现延迟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总体切换延迟和分组丢失率,降低移动节点乒乓运动引入的信令开销;IFHMIPv6的切换延迟和分组丢失率比FMIPv6和HMIPv6的低。(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陈萍,禹继国[10](2009)在《一种引入层次型AAA的移动IPv6接入认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移动节点的跨域认证问题,给出一种引入层次型AAA的移动IPv6接入认证方案。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支持多种认证方法和接入技术,并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减小了节点的认证时延。(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09年05期)

层次型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节点的移动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分为移动传感器网络(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WSN)和静态传感器网络。针对传统静态传感器网络,前人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应用研究,而对移动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则较少。近些年来,由于基于传统静态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越来越不适应移动的应用场景,移动传感器网络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设计移动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时,研究的重点是针对节点的移动性而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移动传感器网络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移动的应用场景。有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可能即存在静态的传感器节点也存在移动的传感器节点,而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里可能全部都是移动的传感器节点,比如野生动物监测,战场环境监控等。由于节点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结构经常变化,使得设计高效可靠的路由协议十分不易。相对于平面结构的路由协议,基于层次型结构的路由协议的可扩展性较好,可以应用于网络规模较大的场景中。所以通常采用分簇的方法来设计移动传感器网络相关路由协议。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基于传感器节点是否都移动,将移动传感器网络分为混合型移动传感器网络(Mixed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MWSN)和完全型移动传感器网络(Completed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MWSN)。MMWSN通常是由静止的簇头和移动的成员节点组成而CMWSN里的所有节点都处于运动之中。在本篇论文里,我们基于分簇的方法设计出支持完全型移动传感器网络的高效节能容错的路由协议EFTCP-M。在该协议里面,不仅能够对失效的节点包括簇头及成员节点进行检测而且能够及时地对失效的簇头进行容错从而避免数据包的大量丢失;考虑到某些特殊应用场景里的簇内成员节点在数据稳定传输阶段时期发送数据的频率不同,所以在EFTCP-M协议里,通过对节点采取动态分配时间槽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又由于以上这些基于簇的路由协议包括EFTCP-M协议并没有考虑节点通信的有限性,节点间都采取一跳的通信方式。因此在EFTCP-M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基于多跳的EFTCP-MM协议。该协议不但能够对失效路径进行容错而且每个簇能够维护自身的网络拓扑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次型移动论文参考文献

[1].孙文胜,王宇飞.一种层次型移动IPv6的MAP选择机制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

[2].郑雄奇.移动传感器网络容错的层次型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3].陈华山,王熠,刘宪成,周娟.一种改进的层次型移动组播协议[J].电子测试.2014

[4].李倩.改进的层次型移动IPv6切换方案[D].兰州理工大学.2013

[5].王超,乔少杰.HNTR-tree:基于路网的移动对象层次型索引结构[C].第29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NDBC2012).2012

[6].许晓阳.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的研究与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2

[7].刘郑,蔡明.层次型移动IPv6优化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

[8].吕宏伟.层次型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9].彭军,张伟,郭迎,丁晨阳,孟庆俊.一种基于信息交换的层次型快速移动IPv6切换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陈萍,禹继国.一种引入层次型AAA的移动IPv6接入认证方案[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

标签:;  ;  ;  

层次型移动论文-孙文胜,王宇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