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多晶现象论文-李欣书,王倩,丁斌

同质多晶现象论文-李欣书,王倩,丁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质多晶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热,同质多晶,锌,荧光传感

同质多晶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书,王倩,丁斌[1](2019)在《具有同质多晶现象的一维和二维锌(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对苦味酸的可循环荧光检测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一个具有双官能基团的半刚性多齿配体5-(4-((1H-1,2,4-叁唑-1-基)甲基)苯基)-1H-四唑(HL)与锌(Ⅱ)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2个具有同质多晶结构的锌(Ⅱ)配位聚合物,即[Zn(μ_2-L)_2]_n(1)和[Zn(μ_2-L)_2]_n(2)。配合物1和2代表了温度诱导形成的同质多晶结构的一维(1)和二维(2)锌(Ⅱ)-L配位框架。在1中,一维左手和右手螺旋链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了一维锌(Ⅱ)-L链配合物。在2中,这些一维左手和右手螺旋链也通过中心锌(Ⅱ)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二维的配位框架。研究了HL和配合物1、2的光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峰。此外,光致发光实验还表明,配合物2在水溶液中对苦味酸表现出高灵敏度的发光检测,具有高猝灭效率(K_(sv)=3.65×10~3L·mol~(-1))和低检测限(3.004μmol·L~(-1),S/N=3),这使其可用来检测苦味酸。(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宋韵洋[2](2016)在《聚己二酸丁二酯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质多晶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中,而不同晶型结构对其热性能、机械性能、抗溶剂性能和降解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聚酯材料的晶型选择规律及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聚己二酸丁二酯(PBA)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多晶型线性聚酯材料,表现出α和β两种晶型。本文以PB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施加外力场作用(拉伸)和建造受限空间的方式,探讨了PBA晶型选择性和晶型转变行为,并从动力学或热力学角度提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及模型。通过对PBA的研究,进而加深对聚酯材料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理解。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制备了PBA/碳纳米纤维(CNF)的复合材料。实验结果显示CNF可显着提高PBA的结晶温度,并且具有较强的诱导PBA的α晶在低温下形成的能力。此外,复合材料中PBA的α晶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出现了平台段,并且该平台值与CNF的含量成正比。显微镜图像显示PBA分子链可以在溶液共混过程中缠绕或包覆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红外光谱(FTIR)揭示了PBA分子链上的CH2基团和CNF表面的sp2结构具有CH-π相互作用,诱导碳纤维周围的PBA分子链预先形成了近似于α晶的构象。PBA分子链形成的预构象为其结晶过程中α晶的成核和生长提供了驱动力,弥补了α晶在低温下的动力学劣势。因此,PBA分子链缠绕或包覆在CNF表面和分子链预构象是复合材料在低温下形成α晶和α晶平台存在的原因。首次借助二维X射线衍射(2D-WXRD)技术研究了PBA的α和β晶样条在不同温度下拉伸的晶型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拉伸变形可以导致α→β和β→α的固-固相变的发生。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应变和温度的竞争作用,PBA的α晶和β晶都可以成为稳定晶型。提高拉伸温度有利于β→α晶型转变,而增加应变会导致α→β晶型转变。由于拉伸过程中晶型稳定性的转变,在合适的温度下拉伸初始β晶的样条会发生新颖的“β→α→β”的转变现象。这一研究证明了温度和拉伸应变均会改变聚合物多种晶型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了PBA/聚苯乙烯(PS)纤维,得到受限态的PBA。我们对PBA的结晶行为、晶型选择性、相转变及分子链取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受限空间降低了PBA分子链的活动性,PBA结晶被抑制,并表现出分级结晶的行为。电纺丝过程使PBA分子链形成了沿纤维轴取向的全反式的构象,活动性受限的PBA分子链在熔融过程中保留了部分有序结构。这部分预有序结构为降温结晶时β晶的形成提供了驱动力,使PBA可以在较高温下形成β晶,并形成倾向于平行纤维轴的取向。另外由于受限空间的作用,PBA的β晶在纤维中稳定性下降,β→α晶型转变与本体相比可在更低温度下发生,且β→α的晶型转变是经历熔融重结晶的过程。本研究证明通过限制聚合物解取向也是调控聚合物晶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4-01)

李红政,倪凡,吴安心[3](2014)在《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从原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到分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概念的缺陷。分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研究表明,同一分子基于晶态阵列的变化会呈现不同的理化性质,并表达不同的生理活性。同时,同质多品现象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25)

夏九旭[4](2014)在《氟硼吡咯类染料的合成、同质多晶现象及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硼吡咯荧光染料(即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是近些年来新兴起来的、具有优异光化学物理性能的一类荧光化合物。BODIPY染料拥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光谱特征的独特组合所需的功能和灵活性。BODIPY染料的光谱特性包括强烈的吸收截面在可见光到高消光系数近红外范围,大的量子产率和在有机溶剂良好中的溶解性。本文设计合成1,3,5,7-四甲基-8-苯基-(4-甲酸甲酯)-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产物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单晶结构确定。在不同条件下,培养出叁种不同晶型的单晶。这是首次有人提出氟硼吡咯类染料具有同质多晶现象。3种晶型表现出不同的光致发光特性。这凸显的氟硼吡咯部分在晶态的扰动及其光物理性质的分子组合的重要性。本文还设计合成出了1,3,5,7-四甲基-8-苯基-(4-氨基)-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以及相关化合物,产物结构经核磁、质谱和单晶结构确定。在不同条件下,培养出叁个晶体,分别是苯氨基-BODIPY,苯氨基-BODIPY包含一分子CH2Cl2,苯基-BODIPY。苯氨基-BODIPY表现出色的理化性质外,还可用作pH荧光探针。优异的化学性质体现在可以在强酸范围(1.42-4.12)内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苯氨基-BODIPY也被用作荧光传感器为检测溶解二氧化碳(CO2)气体。检测过程的相关机制合理化。鼓泡氮气后,还可循环使用达10次以上。(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4-03-28)

李磊[5](2012)在《N,N,N',N'-四苄基—萘-1,5-二胺的同质多晶现象及其构筑的二次球形超分子包结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二次球形配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超分子自组装方法。二次球形配位是指任何化学物种与金属络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由两个相互作用的“球”构成。第一层球主要指传统的无机配合物;第二层球是指在第一层球的表面与金属络合物通过非共价键作用的二次配体。通过二次球形配位的方法来构筑具有特定尺寸的隧道或者空穴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识别是其主要应用之一。本文设计合成了双齿含N配体(N,N,N',N'-四苄基-萘-1,5-二胺,L),采用溶液挥发法制备了配体L的同质多晶型α(针状)和p(块状),结构测试表明a和p形成了2D层状网络结构,但是它们的堆砌方式呈现很大的不同。C-H…π弱氢键在两种结构的分子堆积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物理性质上:(1)晶体α的热力学稳定性比晶体p好。(2)固体荧光测试表明晶体α与晶体β的最大激发波长均为278nm,但最大发射波长存在差异,晶体α的最大发射波长为388nm,晶体p的最大发射波长为394nm。通过二次球形配位方法构筑了新型超分子主体框架。以质子化L为二次配体与金属络合物阴离子[CoCl4]2-之间通过N-H…Cl强氢键相互作用进行二次球形配位,形成了二次球形超分子框架[L]·2[H]+·[CoCl4]2-(晶体1)。研究了超分子主体框架的包结性能:该框架实现了对乙醇分子的包结,得到包结物EtOH(?)]+·[CoCl4]2-(晶体2),分析和讨论了客体分子的填充前后,超分子主体框架的改变;研究了包结物2与L的同质多晶间荧光性能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罗倩,薛敏钊,张青,盛巧蓉,刘燕刚[6](2007)在《铜酞菁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及其超细粒子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路易斯酸配位法溶解了铜酞菁,并对路易斯酸溶解铜酞菁的机理进行了简单讨论,同时研究了溶解过程中不同溶剂对铜酞菁晶型的影响.最后,用路易斯酸溶解配位法和微射流纳米分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铜酞菁超细粒子,并用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超细粒子的粒径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7年04期)

任国宾,王静康,徐昭[7](2005)在《同质多晶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同质多晶现象是晶体独有的一个特征。本文首先给出了同质多晶现象的基本概念 ,与同素异形现象、假多晶现象进行了区别并对互变异构多晶与构象异构多晶进行了讨论。同质多晶型物的稳定性是全面理解与把握同质多晶现象的重要参数 ,本文主要从相图、晶型的转变、相对稳定性以及多晶现象控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最后对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手段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廖霞,何嘉松[8](2003)在《间规聚苯乙烯的同质多晶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规聚苯乙烯具有复杂的同质多晶现象 ,有α,β ,γ ,δ四种晶型和两种介晶型。本文综述了间规聚苯乙烯的晶体结构、晶型转变以及其结晶和熔融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03年03期)

卜文胜,李育英,何嘉松[9](2000)在《间规聚苯乙烯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α |and β |form crystals of syndiotactic polystyrene ( s PS) is determined by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Being crystalliz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from the melt, sPS forms the β form crystal at high temperatures above about 230℃, α form crystal at low temperatures below about 170℃ and a mixture of the α and β form at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is considered in more details. Since the β form crystallizes at high temperature from the melt.It will first crystallize during cooling.At low cooling rates,the crystalline phase of the β form has almost reached the maximum crystallinity of the sample by cooling to 230℃.So even the temperature for the α form formation is reached,there is no more crystallizable s PS portion remaining for the α form formation.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 β form is always obtained by cooling at a slow or moderate rate.If cooling rate is high enough that the β form has almost no time to crystallize at high temperature,only the α form can crystallize at low temperature.That is the reason why only the α form crystal is obtained under quenching conditions.It clearly indicates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is the intrinsic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the α | and β |form crystals.(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王雨泽,石长波,孙静,王兆宏[10](1999)在《非对称型甘油叁酯POS的同质多晶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研究了POS的同质多晶的种类、熔点和多晶态的转换规律与转换速度,对比了POS与对称型St-O-St甘油叁酯、可可脂的多晶态转变,并分析了POS晶体形成特殊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同质多晶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质多晶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中,而不同晶型结构对其热性能、机械性能、抗溶剂性能和降解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聚酯材料的晶型选择规律及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聚己二酸丁二酯(PBA)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多晶型线性聚酯材料,表现出α和β两种晶型。本文以PB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施加外力场作用(拉伸)和建造受限空间的方式,探讨了PBA晶型选择性和晶型转变行为,并从动力学或热力学角度提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及模型。通过对PBA的研究,进而加深对聚酯材料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理解。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制备了PBA/碳纳米纤维(CNF)的复合材料。实验结果显示CNF可显着提高PBA的结晶温度,并且具有较强的诱导PBA的α晶在低温下形成的能力。此外,复合材料中PBA的α晶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出现了平台段,并且该平台值与CNF的含量成正比。显微镜图像显示PBA分子链可以在溶液共混过程中缠绕或包覆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红外光谱(FTIR)揭示了PBA分子链上的CH2基团和CNF表面的sp2结构具有CH-π相互作用,诱导碳纤维周围的PBA分子链预先形成了近似于α晶的构象。PBA分子链形成的预构象为其结晶过程中α晶的成核和生长提供了驱动力,弥补了α晶在低温下的动力学劣势。因此,PBA分子链缠绕或包覆在CNF表面和分子链预构象是复合材料在低温下形成α晶和α晶平台存在的原因。首次借助二维X射线衍射(2D-WXRD)技术研究了PBA的α和β晶样条在不同温度下拉伸的晶型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拉伸变形可以导致α→β和β→α的固-固相变的发生。在拉伸过程中,由于应变和温度的竞争作用,PBA的α晶和β晶都可以成为稳定晶型。提高拉伸温度有利于β→α晶型转变,而增加应变会导致α→β晶型转变。由于拉伸过程中晶型稳定性的转变,在合适的温度下拉伸初始β晶的样条会发生新颖的“β→α→β”的转变现象。这一研究证明了温度和拉伸应变均会改变聚合物多种晶型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出了PBA/聚苯乙烯(PS)纤维,得到受限态的PBA。我们对PBA的结晶行为、晶型选择性、相转变及分子链取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受限空间降低了PBA分子链的活动性,PBA结晶被抑制,并表现出分级结晶的行为。电纺丝过程使PBA分子链形成了沿纤维轴取向的全反式的构象,活动性受限的PBA分子链在熔融过程中保留了部分有序结构。这部分预有序结构为降温结晶时β晶的形成提供了驱动力,使PBA可以在较高温下形成β晶,并形成倾向于平行纤维轴的取向。另外由于受限空间的作用,PBA的β晶在纤维中稳定性下降,β→α晶型转变与本体相比可在更低温度下发生,且β→α的晶型转变是经历熔融重结晶的过程。本研究证明通过限制聚合物解取向也是调控聚合物晶型的有效手段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质多晶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书,王倩,丁斌.具有同质多晶现象的一维和二维锌(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对苦味酸的可循环荧光检测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宋韵洋.聚己二酸丁二酯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3].李红政,倪凡,吴安心.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C].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4].夏九旭.氟硼吡咯类染料的合成、同质多晶现象及发光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4

[5].李磊.N,N,N',N'-四苄基—萘-1,5-二胺的同质多晶现象及其构筑的二次球形超分子包结化合物[D].辽宁大学.2012

[6].罗倩,薛敏钊,张青,盛巧蓉,刘燕刚.铜酞菁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及其超细粒子的制备[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7

[7].任国宾,王静康,徐昭.同质多晶现象[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

[8].廖霞,何嘉松.间规聚苯乙烯的同质多晶现象[J].高分子通报.2003

[9].卜文胜,李育英,何嘉松.间规聚苯乙烯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

[10].王雨泽,石长波,孙静,王兆宏.非对称型甘油叁酯POS的同质多晶现象[J].中国粮油学报.1999

标签:;  ;  ;  ;  

同质多晶现象论文-李欣书,王倩,丁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