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CT结果分析

17例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CT结果分析

一、小儿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CT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联朋,何贵清,胡型忠,潘勇,唐少华[1](2021)在《温州地区51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温州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并统计分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为该地区该类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降低其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5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转归等情况,根据治疗结局将其分为好转组42例和死亡组9例,比较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6—2020年温州地区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逐年增多;以青壮年为主(64.71%,33/51);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患者CD4+T淋巴细胞为9(5,19)个/μL,其中<50个/μL的有47例,占92.16%;G试验和GM试验阳性率为分别为70.00%(28/40)和75.00%(30/40);50例患者胸部CT检查异常;病死率为17.65%(9/51);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时间大于好转组,死亡组患者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比率明显低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州地区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常<50个/μL,临床表现多样化,及时抗真菌治疗和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

邓涛[2](2021)在《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分析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临床诊断性能,探讨影响EBUS-TBNA诊断性能的相关因素,评估EBUS-TBNA在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气管镜室行超声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的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病灶淋巴结位置、年龄、性别、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分析EBUS-TBNA的临床诊断性能,结合EBUS-TBNA的阳性率与病灶直径、病灶相对位置及病灶取材组数之间的关系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EBUS-TBNA在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结 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数141例,男性88例,女性53例,最大年龄85,最小年龄17,平均年龄54.6±13.4岁。EBUS-TBNA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如下: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共77例,腺癌36例,鳞癌23例,小细胞癌12例,转移癌4例,淋巴瘤2例,诊断为良性病变的共64例,非特异性炎症23例,肺结核27例,结节病5例,正常淋巴结9例。经EBUS-TBNA确诊的患者124例,17例未能确诊者,经由外科手术或随访诊断。2.EBUS-TBNA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性能评价:灵敏度:87.1%,特异性100%,准确度87.9%,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6.8%;EBUS-TBNA组ROC曲线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946,Kappa值为0.976。3.影响EBUS-TBNA 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直径≦20mm的淋巴结病灶诊断阳性率为83%(70/84),直径>20mm的淋巴结病灶诊断率为94.7%(54/57),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5.534,P<0.05);穿刺淋巴结位置的诊断率结果分析:本次试验共穿刺246组淋巴结,比较各组穿刺淋巴结部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X2=1.045,P=0.745);病灶穿刺组数对诊断率的结果分析:EBUS-TBNA穿刺淋巴结组数中,最多穿刺3组淋巴结,最少穿刺1组淋巴结,中位组数为2组,穿刺组数1组、2组、3组的诊断率并不相同(X2=12.617,P<0.05),其中穿刺3组诊断率最高为92.7%,最低为1组67.7%。穿刺1组淋巴结的阳性率分别与2组、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167),而穿刺2组与3组淋巴结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0.0167)。4.大部分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其中5例病人术中出血15-20ml左右,予相关药物止血后未有特殊不适;3例病人术后出现氧饱和度下降,予面罩吸氧后恢复;其余病人无气胸、纵隔血肿、喉头痉挛、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 论]:EBUS-TBNA对不明原因肿大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严重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及病人耐受好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具有较高价值,适合在临床使用的检查方式,其中病灶直径及病灶取材组数影响EBUS-TBNA的阳性诊断率。

张坤[3](2020)在《112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肺部恶性肿瘤。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按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占到全部肺癌的80%左右,小细胞肺癌占 20%左右。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lung carcinoma,LCNEC),是1991年由Travis等首次提出的一种病理类型,其发病率约占肺癌的0.3%-3%,发病率在所有肺神经内分泌癌中位于第二位,低于小细胞肺癌。嗜铬素(CgA)、突触素(Syn)、神经细胞粘附分子(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对于LCNEC的诊断至关重要。同时LCNEC的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低、诊断困难,误诊率、漏诊率高,预后欠佳是LCNEC的特点之一。相关文献显示LCNEC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肺癌相似,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进展至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并且相较于NSCLC,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复发和出现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并且化疗效果也欠佳。虽然我们开始逐渐了解LCNE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但对LCNEC患者的治疗尚无共识。目的分析L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相关预后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经病理科确诊的LCNEC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1 1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肿瘤家族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TNM分期、影像特点、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治疗方案,并对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效验水准α=0.05。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LCNEC好发于有大量吸烟史的老年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5:1,平均发病年龄为56.5岁,平均吸烟指数为600,临床症状以咳嗽(42.3%)、胸闷呼吸困难(30.4%)、咯血或痰中带血(18.8%)多见。2.胸部CT特征:首次就诊时胸部CT表现以周围型肿块多见,共83(74.1%)例,伴有分叶(70.5%)、毛刺(17.9%)、胸膜牵拉(3.6%),阻塞性肺炎、空洞、钙化、胸腔积液不常见,增强后可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首次就诊时出现淋巴结转移者有85(75.9%)例。肿瘤最大径介于1.1cm-7.1cm之间,平均直径2.6cm,肿瘤直径≥3cm者48(42.9%)例,直径<3cm者64(57.1%)例。3.肿瘤标志物特征:三项肿瘤标志物中大于正常值的例数为CEA 42例(36.1%),CA125 31 例(36.4%),NSE 57 例(66.3%)。4.免疫组化特征: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D56、TT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0%、64.6%、33.9%,肿瘤增殖指数(Ki-67)均为阳性且均大于20%,其中有27(24.1%)例Ki-67指数大于90%,.平均71.2%。5.治疗方式:本组共有33(29.5%)例行手术治疗,有24(21.4%)例术后立即接受辅助化疗,有9(8.0%)例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后接受辅助化疗。其余76例(67.9%)接受化疗患者,首选化疗方案分别为51例行“铂类+依托泊苷”方案化疗,16例行“铂类+培美曲塞”方案化疗,4例行“铂类+多西他赛”方案化疗,3例行“铂类+伊利替康”方案化疗,2例行“铂类+紫杉醇”方案化疗。3例(2.7%)未行专科治疗,仅行支持治疗。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和治疗方法(P<0.001)、术后立即接受辅助化疗(P=0.016)、和首选化疗方案(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5)、淋巴结无转移(P<0.001)和手术治疗(P=0.001)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1.LCNEC是罕见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见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2.LCNEC的胸部CT无特异性,以周围型肿块多见,可见分叶、毛刺,早期易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3.LCNEC预后较差,TNM分期早、淋巴结无转移及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术后立即行化疗较出现复发或转移后再行化疗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铂类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相较于其他化疗方案更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宋敏,方伟军,韩远远,冯惠勇[4](2020)在《儿童耐药肺结核的CT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耐药肺结核患者的CT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儿童耐药肺结核29例为耐药肺结核组(DR组);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结核病患儿87例,归为敏感组(DS组)。匹配原则为同性别、年龄±2岁。两组患儿按照年龄将0~岁患儿分为耐药1组(DR1组)12例、敏感1组(DS1组)36例,将5~14岁患儿分为耐药2组(DR2组)17例、敏感2组(DS2组)51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患儿与敏感患儿的CT特征,总结耐药结核病儿童的CT表现特征。结果 DR1组与DS1组、DR2组与DS2组的肺内病灶累及双肺各叶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8/12)和30.56%(11/36)、52.94%(9/17)和23.53%(1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07、5.167,P值分别为0.027、0.023)。DR1组及DS1组肺内多发结节状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83.33%(10/12)、44.44%(16/36),肺实变发生率分别为50.00%(6/12)、86.11%(31/36),出现胸腔积液者分别为8.33%(1/12)、38.89%(14/36),支气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2)、52.78%(1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83、6.644、3.911、4.769,P值分别为0.019、0.010、0.048、0.029)。DR2组及DS2组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11.76%(2/17)、43.14%(22/51),支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7.06%(8/17)、21.57%(11/5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5、4.115,P值分别为0.019、0.043)。结论 DR组的CT特征是肺内病变范围较DS组广泛;0~岁年龄组的耐药肺结核患儿的肺内以多发结节状病灶常见;5~14岁年龄组的耐药肺结核患儿的支气管狭窄发生率较高。

吕蓉,冯莹印,张亚楠,胡维娟,陈晨,郑冲霄,于长路[5](2020)在《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特征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征象,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院共17例确诊COVID-19病人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特征性影像表现,并总结病变发生特点、累及部位和分布情况。结果 17例病人中1例CT无异常征象。其余16例病人的CT上共显示111个病变,典型的CT表现包括磨玻璃密度影(62/111,55.9%)、混合磨玻璃密度影(16/111,14.4%)、实性密度影(18/111,16.2%)和"铺路石样"密度影(15/111,13.5%);病变多分布于双肺外带(93/111,83.8%)。全部病例均不伴有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发现病变及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汪婷婷[6](2020)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7例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05-2020.01经EBUS-TBNA检查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及随访3-6个月最终确定诊断,记录患者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分别计算经EBUS-TBNA检查获得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在良、恶性病变中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阳性率,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相比较,评价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结果:1.37例患者中22例穿刺阳性,其中肺恶性肿瘤15例,包括原发性肺癌12例,淋巴瘤1例,肺转移癌2例;肺良性疾病7例,包括肺结核2例,肺结节病2例,非特异性炎症3例。15例穿刺结果阴性,其中2例经常规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肺恶性肿瘤,1例经痰抗酸杆菌涂片(+)而确诊为肺结核,1例经常规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肺结节病,1例因无法耐受终止操作,其余10例患者未明确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相比较,EBUS-TBNA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88.2%(15/17),对肺良性疾病的诊断阳性率为77.8%(7/9)。2.37例患者中共穿刺合格淋巴结48枚,穿刺最多的部位为7组淋巴结,占标本量的68.8%(33/48),其中中央组淋巴结(4R、7组)共穿刺40枚,周围组淋巴结(10R、11R、11L)共穿刺8枚。3.37例患者中36例顺利完成EBUS-TBNA检查,仅1例患者因无法耐受最终停止操作。术中不良反应主要为刺激性咳嗽、穿刺点少量出血、短暂性心律失常及一过性氧饱和度下降,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鼻粘膜破损出血、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本研究中,EBUS-TBNA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技术,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88.2%,其中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93.3%,对肺淋巴瘤的诊断阳性率为50%;对肺良性疾病的诊断阳性率77.8%,其中对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为66.7%,肺结节病的诊断阳性率为66.7%,诊断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检查技术;2.本研究中,EBUS-TBNA对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高于肺结核、肺结节病等良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陈晓琳[7](2020)在《PET/CT多参数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多参数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因肺内占位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根据纵隔淋巴结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两组:纵隔淋巴结恶性组(83例)和纵隔淋巴结良性组(91例)。其中纵隔淋巴结恶性组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腺癌58例,鳞癌17例,其他类型7例,大细胞癌1例。纵隔淋巴结良性组中淋巴结炎58例,肺癌21例,炎性假瘤3例,结节病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肉芽肿性炎1例,病理提示良性但未获得具体疾病诊断的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18F-FDG PET/CT检查,最终获得22个PET/CT和临床参数。其中临床参数2个(年龄、性别),纵隔淋巴结参数14个(SUVmax、SUVmean、MTV、TLG、淋巴结SUVmax/纵隔血池SUVmax、淋巴结长径、短径、纵横比、是否含坏死、脂肪、钙化、对称、CT值、淋巴结CT值/纵隔血池CT值),另外纵隔淋巴结恶性组中肺癌原发灶参数6个(原发灶长径、SUVmax、T分期、部位、病理类型及纵隔淋巴结是否与原发灶同侧)。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组14个纵隔淋巴结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将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参数纳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LP),筛选出标准化重要性>50%的参数建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鉴别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纵隔淋巴结恶性组中纵隔淋巴结参数(SUVmax、MTV、TLG、是否与NSCLC原发灶同侧、对称)分别与肺癌原发灶长径及原发灶SUVmax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纵隔淋巴结恶性组中肺癌原发灶的SUVmax分别在不同T分期、不同原发灶部位中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肺癌原发灶的SUVmax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1. 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组间11个纵隔淋巴结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淋巴结SUVmax/纵隔血池SUVmax、短径、纵横比、坏死、脂肪、钙化、对称)有统计学差异(P<0.05),淋巴结长径、CT值、淋巴结CT值/纵隔血池CT值3个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2. 采用MLP从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11个参数中筛选出4个标准化重要性>50%参数,分别为淋巴结MTV、SUVmax、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短径。ROC分析得到上述4个参数最佳界值点和AUC:1.219 cm3,4.836,1.452,10.316 mm和0.772、0.776、0.657、0.731,四参数联合的AUC为0.831,P<0.05。3. 纵隔淋巴结恶性组中纵隔淋巴结SUVmax、TLG与肺癌原发灶的SUVmax呈正相关(r=0.318、0.151,P<0.05)。纵隔淋巴结是否位于肺内原发灶同侧与肺癌原发灶长径及SUVmax均呈负相关(r=-0.139、-0.201,P<0.05),而纵隔淋巴结是否分布对称与肺癌原发灶长径及SUVmax均呈正相关(r=0.164和0.161,P<0.05)。纵隔淋巴结SUVmax、MTV、TLG与肺癌原发灶长径无相关性,纵隔淋巴结MTV与肺癌原发灶SUVmax无相关性,P均>0.05。4. 纵隔淋巴结恶性组中肺癌原发灶的不同T分期、部位、病理类型间SUVmax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纵隔淋巴结SUVmax、SUVmean、MTV、TLG、短径、纵横比、SUVmax/纵隔血池SUVmax、是否含坏死、含有脂肪、钙化及对称性均有利于鉴别纵隔淋巴结良恶性。2.纵隔淋巴结MTV、SUVmax、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短径4参数联合有利于更准确的鉴别淋巴结良恶性。3.NSCLC肺癌原发灶SUVmax有利于鉴别纵隔淋巴结良恶性。随着原发灶SUVmax增高,发生转移的纵隔淋巴结SUVmax随之增高并更易转移至对侧。

赖海辉[8](2019)在《CT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骨转移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小细胞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对脑转移的预测价值初步探讨研究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CT征象及其与脑转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8例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SCLC脑转移,69例未发生脑转移。回顾性分析118例原发性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应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SCLC的CT征象与脑转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18例原发性SCLC中,男108例(91.5%),女10例(8.5%);年龄≤60岁52例(44.0%),>60岁66例(56.0%)。中央型84例(71.1%),周围型34例(28.9%)。原发肿瘤大小(原发灶最长径)≤3cm为17例(14.4%)、>3cm且≤5cm为44例(37.3%)、>5cm且≤7cm为31例(26.3%)、>7cm为26例(22.0%)。首次CT检查的TN分期:CT-T1期15例(12.7%)、T2期18例(15.3%)、T3期11例(9.3%)和T4期74例(62.7%);CT-N0期10例(8.5%)、N1期15例(12.7%)、N2期59例(50.0%)和N3期34例(28.8%)。纵隔大血管受侵犯70例(59.3%),包括上腔静脉和主、叶肺动脉。胸膜受累24例(20.4%):包括胸腔积液和(或)胸膜结节或增厚。卡方检验结果表明SCLC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大小、CT-TN分期及纵隔大血管是否受累是其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原发肿瘤部位(中央型)、大小(>7cm)、CT-T4、CT-N3期及大血管侵犯与脑转移的发生有关(P<0.05),均为脑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患者性别、胸膜情况与原发性SCLC脑转移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SCLC部分CT征象对SCLC脑转移发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原发肿瘤部位(中央型)、大小(>7cm)、CT-T4、CT-N3期及纵隔大血管侵犯为SCLC脑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性别、胸膜情况与SCLC脑转移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化疗后骨硬化与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研究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骨转移患者化疗后骨硬化改变与化疗疗效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SCLC并随访证实的骨转移患者的化疗前后CT资料,均为首次接受铂类联合化疗。参照RECITST 1.1标准将所有已接受两个临床化疗周期后的原发性SCLC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PD+SD)。SCLC的骨转移瘤结合其化疗前、化疗后的CT图像特征分为骨硬化组和无骨硬化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骨转移瘤的骨硬化改变与SCLC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32例SCLC两个化疗周期后,有效组26例,无效组6例;骨转移瘤硬化组22例和非硬化组10例。22例骨硬化组中21例(21/22)归为有效组,仅1例为无效,而10例非骨硬化组中无效和有效各5例(5/10)。32例SCLC两个化疗周期后骨转移瘤骨硬化组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无硬化组的有效率(95.5%vs 50%,P<0.01)。结论SCLC骨转移瘤化疗后骨硬化改变有可能作为评估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的影像学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胡慧勇[9](2018)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儿童TGCT的超声征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回声性质、钙化、囊性区以及彩色血流等声像图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睾丸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睾丸肿瘤独立声像图特征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睾丸肿瘤64例(69.6%),恶性睾丸肿瘤28例(30.4%),最常见的儿童良性TGCT为畸胎瘤,其次为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儿童恶性TGCT为卵黄囊瘤;良性肿瘤组的肿瘤最大径小于恶性肿瘤组[(1.69±0.73)cm对(2.81±1.16)cm,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声像图特征方面,良性肿瘤以回声不均匀为主,恶性肿瘤以回声均匀多见(P=0.000),良性肿瘤组肿瘤内部的钙化和囊性区多于恶性肿瘤组(P=0.000);良性肿瘤组的血流分级低于恶性肿瘤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分级为预测睾丸肿瘤恶性的独立因素,当以Adler分级≥2级为良恶性诊断阈值,则血流分级对睾丸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98.4%、96.7%。结论儿童良恶性TGCT的超声征象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彩色血流分级为预测睾丸良恶性肿瘤的独立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望成为儿童TGCT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方法。第二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儿童TGCT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特征,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肿瘤大小、CT特征和诊断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儿童TGC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CT特征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儿童TGCT,良性肿瘤组40例(70.2%),恶性肿瘤组17例(29.8%),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畸胎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卵黄囊瘤;恶性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均值(2.98±1.35)cm大于良性肿瘤组(1.87±0.7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特征方面,良性肿瘤组肿瘤密度不均匀多见(26/40,65.0%),恶性肿瘤组肿瘤以密度均匀为主(12/17,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良性肿瘤组肿瘤伴钙化和脂肪多于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CT增强扫描恶性肿瘤组供血动脉增粗的比例明显多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病理结果对照,CT诊断符合率84.2%(48/57),良恶性肿瘤组CT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17例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分别为Ⅰ期14例(88.2%)、Ⅲ期2例(11.8%)、Ⅳ期1例(5.9%),CT显示肿瘤出血坏死5例(29.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11.8%),右肺及左肾门转移1例(5.9%),术后随访时间范围(663)月,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总体生存率100%;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供血动脉增粗为预测肿瘤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供血动脉增粗诊断儿童恶性TG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6%、97.5%、89.5%。结论CT检查儿童TGCT有特异性,肿瘤供血动脉增粗为预测儿童TGCT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T能初步判断儿童TGCT的良恶性及临床分期,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TGCT的临床资料、MRI检查资料和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恶性肿瘤组的部位、大小、边界、形态、信号特征、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患侧精索增粗、强化程度以及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63例儿童TGCT,其中良性肿瘤45例(71.4%),包括畸胎瘤23例(51.1%)、表皮样囊肿16例(35.6%)、皮样囊肿6例(13.3%),恶性肿瘤18例(28.6%),包括卵黄囊瘤16例(88.9%)、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11.1%)。良性肿瘤组T2WI以混杂信号(20/45,44.4%)和高信号(16/45,35.6%)居多,DWI以低信号(28/45,62.2%)和高信号(16/41,39%)居多,恶性肿瘤组T2WI及DWI均以高信号居多,良恶性肿瘤组在T2WI、DW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良性肿瘤组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多于恶性肿瘤组(均P<0.05),恶性肿瘤组肿瘤患侧精索增粗多于良性肿瘤组,且强化程度高于良性肿瘤组(均P=0.000);与病理结果对照,MRI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93.3%,诊断恶性肿瘤符合率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1)。结论MRI评价儿童良恶性TGCT在T2WI、DWI、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患侧精索增粗和强化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当超声诊断儿童TGCT不明确时,MR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第四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 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8年7月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TGCT患者的病史资料,术前行超声、CT、MRI检查中的一项或多项影像学检查。采用BlandAltman图分析超声、CT及MRI评估儿童TGCT肿瘤大小的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三种检查方法评价儿童TGCT影像学特征的一致性,联合诊断试验比较超声、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能准确评估儿童TGCT的肿瘤大小。Bland-Altman图分析超声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15cm,标准差Sd=0.28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690.39cm),95.7%(88/92)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CT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01cm,标准差Sd=0.47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900.93cm),96.5%(55/57)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MRI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12cm,标准差Sd=0.26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630.40cm),96.8%(61/63)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影像学特征方面,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价肿瘤的边界、形态、肿块性质与病理结果比较均有一致性(均P<0.05),MRI评价肿瘤囊性变的敏感性最好(90.5%),CT评价肿瘤钙化的敏感性高于超声(83.3%对69.8%),MRI评价肿瘤脂肪变的敏感性高于CT(85.7%对75.0%)。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CT及MRI鉴别儿童良恶性TGCT的准确性分别为95.7%、94.7%、93.7%,三种检查方法鉴别儿童TGCT良恶性的一致性均极好(kappa=0.897,0.872,0.844)。超声诊断儿童TGCT符合率72.8%,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5%,与单用超声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07)。结论 超声、CT及MRI对儿童TGCT均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诊断能提高儿童TGCT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王小刚,杨茂生,彭君,刘凯莉,李春海,杨连军[10](2018)在《64排螺旋CT术前增强扫描在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术前增强扫描在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及北京友谊医院进修期间诊断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Philips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将术前增强CT影像学特点与术后淋巴结病理分期作对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5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5%,CT结果显示72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占60.0%。CT检查淋巴结肿大结果:48例无淋巴结肿大,7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2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同时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肿瘤直径>3cm,尤其是>7cm,淋巴结最小直径>1cm,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 CT通过诊断淋巴结大小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误差。肿瘤直径>3cm,尤其是>7cm,淋巴结最小直径>1cm,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二、小儿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CT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CT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温州地区51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艾滋病及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临床表现
    2.3 合并感染情况
    2.4 实验室检查
    2.5 影像学检查
    2.6 治疗和转归
    2.7 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2)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BUS-TBNA对不同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112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选取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收集及整理
        2.2.2 影像学资料收集与整理
        2.2.3 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的收集整理
        2.2.4 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
        2.2.5 TNM分期
        2.2.6 随访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影像学特点
    3.4 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
    3.5 TNM分期
    3.6 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
    3.7 治疗方案
    3.8 生存分析
        3.8.1 影响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
        3.8.2 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一般临床表现
    4.2 影像学特征
    4.3 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
    4.4 治疗及预后
    4.5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儿童耐药肺结核的CT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对象选择:
        2. DR组与DS组纳入标准:
    二、检查方法
    三、图像分析
        1.病变分布情况:
        2.肺内病灶CT表现: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DR组与DS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发生情况
    二、DR1组与DS1组胸部CT扫描征象比较
    三、DR2组与DS2组胸部CT征象比较
讨论
    一、儿童DR-TB与敏感肺结核肺内病灶分布情况
    二、不同年龄组MDR-TB胸内病灶CT表现特征分析

(5)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特征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设备与方法
    1.3 影像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CT表现
3 讨论

(6)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适应证
        1.3 禁忌证
    2.检查仪器及方法
        2.1 检查仪器
        2.2 EBUS-TBNA操作方法
    3.结果的判定及观察的指标
    4.不良反应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PET/CT多参数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ET/CT评估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CT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骨转移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小细胞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对脑转移的预测价值初步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小细胞肺癌伴骨转移:化疗后骨硬化与化疗疗效关系的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对照及缩写代码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综述
    6.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10)64排螺旋CT术前增强扫描在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检查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T增强扫描结果及病理淋巴结转移结果
    2.2 不同CT影像学特征淋巴结转移率
3 讨论

四、小儿纵隔淋巴结肿大17例CT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州地区51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吴联朋,何贵清,胡型忠,潘勇,唐少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8)
  • [2]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评估[D]. 邓涛.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112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分析[D]. 张坤. 郑州大学, 2020(02)
  • [4]儿童耐药肺结核的CT特征分析[J]. 宋敏,方伟军,韩远远,冯惠勇.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20(01)
  • [5]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特征与分析[J]. 吕蓉,冯莹印,张亚楠,胡维娟,陈晨,郑冲霄,于长路.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2)
  • [6]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D]. 汪婷婷.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PET/CT多参数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研究[D]. 陈晓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CT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骨转移的应用价值初步探讨[D]. 赖海辉.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9]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D]. 胡慧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64排螺旋CT术前增强扫描在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王小刚,杨茂生,彭君,刘凯莉,李春海,杨连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05)

标签:;  ;  ;  ;  ;  

17例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CT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