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异片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片段,差异,费尔巴哈,基因,座子,马克思,鼠疫。
差异片段论文文献综述
廖思宁,李松,褚开淼,曾菲,张彪[1](2018)在《斑马鱼GAPDH蛋白片段的原核表达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斑马鱼GAPDH基因不同区域原核表达构建的诱导效应差异,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斑马鱼GAPDH分子结构,通过定向删除技术,构建表达部分斑马鱼GAPDH蛋白片段的质粒。通过IPTG诱导,SDS-PAG检测,分析GAPDH基因不同区域构建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引物对ZGCKF/ZGCXR构建的GAPDH重组表达质粒具有IPTG诱导表达效应,而引物对ZGNKF/ZGNXR构建的质粒则不具有IPTG诱导表达效应。因此,为了在原核表达真核蛋白时应考虑过表达的真核蛋白是否会影响宿主的代谢以及是否会导致宿主的抵抗,设计引物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区域构建重组质粒才能获表达产物。(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胡东洁[2](2017)在《尊重地域差异,合理重组教材——“认识负数”教学片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课本有些教学素材有地域的局限性。如"认识负数",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量。课本素材从温度作为主要情境引入正、负数,但对于珠叁角的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对零下温度感受不深。如何创设一个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学习负数呢?教学中要尊重地域差异,深挖教材内涵,合理重组教材。(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小学)》期刊2017年08期)
黄秀丽[3](2017)在《小学数学两种导学风格的差异分析——“认识比”同课异构片段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甲)与一位特级教师(乙)关于六年级"认识比"的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功底和特色,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采。这两堂课让笔者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两种不同流派与风格,久久回荡于脑际。对比之余,颇受启发。一、同课异构教例片段呈现针对"认识比"一课中关于同类量比的意义建构,两位老师在引入和建构环节中分别展开了如下教学过程:(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7年06期)
赵永田,赵惠燕[4](2017)在《紫外线胁迫麦长管蚜DNA差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技术对紫外线诱导的麦长管蚜基因组变异进行筛选,对获得的63个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经Blast分析,发现19条同源性高的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可将差异序列划分为5类:防御基因、调节能量和信号基因、蛋白质合成基因、损害基因、未知功能基因。蚜虫对紫外线的响应机制涉及多种代谢过程的基因,如与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有关的基因,还涉及具有保守结构域的调控因子等。(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贾秀芹[5](2017)在《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凋落物降解的差异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驱使自然生境的土地面积减小,生境片段化加剧,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生物地理学差异和干扰程度不同,片段化生境中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系统结构和多样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生态系统功能脆弱及系统的稳定性减弱,对环境条件的应答和响应敏感。岛屿作为典型的彼此独立的片段化生境,是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理想模型”。诸多学者通过岛屿片段化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等影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岛屿生境中土壤系统的分解功能差异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研究很少。因此,从微观尺度研究片段化岛屿生态系统中分解系统微生物功能群的代谢差异和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对揭示生态系统片段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实验选择中国东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库区29个岛屿作为研究样地。凋落物分解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由凋落物质量和分解者系统共同决定的,而岛屿系统环境因子复杂且不稳定。因此,我们首先对实验样地稳定的岛屿属性,土壤环境及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土壤节肢动物的通过食碎屑和代谢活动最终达到改良土壤分解环境养分状况。而土壤微生物是分解过程最主要的直接参与者,为了保证分解差异均由土壤微生物分解者调控而避免其他环境的干扰,我们采取室内控制实验。实验材料分别选择两种不同质量的优势树种(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凋落物作为实验材料,相对应的29个岛屿的森林土壤作为分解基质,通过模拟N沉降施加无机氮的法进行室内共培养实验,共培养六个月,样品每月回收一次,定期喷施双蒸水和和无机氮溶液。在上述实验的培养期间,跟踪测量凋落物的失重速率、土壤微生物量、土壤pH,相关分解酶的活性以及土壤动物类群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岛屿森林中参与凋落物分解的土壤中小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腐殖层和土壤表层。中小型动物类群隶属5门14纲33目;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轮形动物门。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螨目,在每个分解层都有分布。膜翅目,蜘蛛目,等翅目,鞘翅目,等足目等为常见类群。端足目,寡足纲,蛭纲,真螨目,蝎目,倍足纲,裂盾目等是稀有类群。垂直水平上,凋落层大型土壤动物常见类群有膜翅目(蚂蚁),鳞翅目(蛾类,蝶类),鞘翅目(瓢虫,屎壳郎),蜘蛛目等;中小型土壤动物常见类群有弹尾目,蜱螨目和寄螨目。其中,鞘翅目杂食性和捕食性动物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如蜘蛛,甲虫,蚂蚁等)。腐殖层以主要以虱目,等足目(鼠妇,卷甲虫)等腐食型动物占优势。土壤层最常见类群为寡毛刚,唇足纲,线虫等。动物类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在垂直水平分布不均匀,与岛屿面积的相关性不显着,与岛屿隔离度和干扰程度显着负相关,与土壤pH和C/N显着正相关。土壤动物类群的的结构和组成都显着低于同纬度的陆地森林生态系统。腐殖层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显着高于凋落层和土壤层,这是由于腐殖层具有土壤动物久居的最适宜条件。此外,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岛屿大小不是影响土壤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岛屿属性和中小型无脊椎动物活动共同影响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土壤表层动物活动,竞争,食性不同,影响森林地表土壤发生层,进一步影响分解者细菌真菌代谢活性。(2)经过6个月,每个岛屿土壤的分解实验,就凋落物质量而言,低质量的马尾松分解率显着低于高质量的苦槠凋落物分解率。而不同凋落物在不同岛屿土壤环境分解率有显着的差异。沿着岛屿大小梯度,氮限制存在于一些大岛屿土壤分解环境中,马尾松在小型岛屿的土壤中分解率显着高于来自大岛的土壤环境,而苦槠在来自每个岛屿的土壤中分解率差异均不显着。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在岛屿间各不相同,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其生物量在显着下降。经过6个月的分解,两种凋落物氮含量与岛屿面积显着负相关,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随着岛屿面积增加显着上升,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马尾松分解率显着正相关,说明特定的分解酶主导特殊生境凋落物的分解。这些结果提示马尾松表现出显着的主场效应,而苦槠分解对环境养分如N更敏感。土壤氮是调控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岛屿系统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养分平衡及凋落物性质和壤微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3)通过6个月分解实验,适当的无机氮添加促进了两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增加,尤其苦槠凋落物在大岛土壤中分解对氮的敏感性更高,说明氮添加缓解了土壤养分限制。苦槠和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速率(k值)比对照分别高出20.48%和19.86%。简单线性模型显示,随着岛屿大小梯度增加,氮添加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和大部分和C,P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氮添加降低了N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和土壤pH值。本研究结果表明氮增施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量,进而改变微生物代谢产生胞外酶的配置从而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结果表明长期的大气氮沉降将影响小岛生境凋落物分解率,最终影响片段化森林C循环。综上所述,在片段化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岛屿属性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及土壤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节肢动物在分解层的活动和分布通过改变土壤环境促进凋落物分解,土壤养分尤其氮是影响分解率的重要因素,影响微生物群落对分解的调控机制。长期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森林生境孤立程度,导致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大气氮沉降引起的生境凋落物分解的增速效应可能会影响森林碳流,养分循环和腐殖质形成。本研究可为今后岛屿森林保护区的规划和建立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2-22)
王海峰,刘合智,白雪薇,杨顺林,周松[6](2016)在《河北省116株鼠疫耶尔森菌差异片段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河北省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菌株的基因型别和遗传特征。方法根据鼠疫基因组的22个差异区段和p MT1设计引物,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116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116株鼠疫菌株均缺乏DFR01、DFR06、DFR07、DFR13、DFR15~18片段,参考DFR基因分型系统,河北省鼠疫疫源地的菌株为基因17型,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白旗、太仆寺旗相邻的康保县北部。结论河北省鼠疫菌菌株遗传稳定,仅有1个基因分型,疫情流行趋于平缓。(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郑聪杰[7](2016)在《唯物主义的差异: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九、十、十一片段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出发点,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论的内容与费尔巴哈的唯物思想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将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解与把握。(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6年12期)
刘珂[8](2016)在《中美灾难电影情节与片段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电影《1942》在2012年11月于国内首映,而好莱坞的《2012》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首映,它们的制作经费均过亿。这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在于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引发观众对自身命运终极性的思索。这两部电影虽然命名模式较为相(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09期)
张卫丽[9](2016)在《菠菜雄性Fosmid文库构建筛选及雌雄差异片段的染色体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菠菜(Spinach oleracea),苋科藜亚科菠菜属一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是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同时,菠菜也是重要的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基因组很小,约为989 Mbp,所以菠菜是研究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起源与早期演化非常理想的材料。目前细胞学方面已经证明菠菜的1号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并且已经成功得到分离。菠菜的转录组测序也已经完成,并且已经成功的获得了一些性别连锁相关的分子标记,但是关于菠菜的性别连锁区域尚未见报道,且菠菜的性别决定分子机制以及性染色体演化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构建了菠菜雄性基因组Fosmid文库,利用文献报道以及新开发的菠菜雄性特异的分子标记,筛选获得Fosmid单克隆而后将其标记探针对菠菜中期染色体分裂相进行FISH定位。另外,本研究开发了一些雌雄差异的片段,并进行了测序、半定量分析以及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了菠菜雄性基因组Fosmid文库,并进行了库容量、覆盖率以及质量检测;2.成功的将菠菜雄性基因组Fosmid文库PCR筛选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克隆菠菜雄性性别控制区的技术体系;3.成功开发了一个菠菜雄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P1168,该分子标记比较稳定,可用于菠菜幼苗的早期性别鉴定。此外,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获得了一些雌雄差异的片段;4.将获得的雌雄差异片段SP1168、SP464ex、scEST、SpYscs进行染色体定位,FISH结果显示这些片段在X、Y染色体上的定位结果有着很明显的差异:Y染色体的杂交信号比X染色体的杂交信号更加明亮。雄性特异分子标记SP1168和雄性偏向序列SP464ex、scEST和SpYscs均包含有部分Ty1-copia转座子序列,FISH结果显示在菠菜所有染色体上均有信号,但是这些转座子在XY染色体上的信号具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测在菠菜性染色体的演化过程中存在着转座子的累积,Y染色体比X染色体累积的转座子更多,表明转座子在菠菜性染色体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为菠菜性别决定区域的获得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探讨菠菜性染色体演化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梁文洁,卢聪宇,舒志明,周仔莉,叶嘉钰[10](2016)在《丹参雄性不育与可育近等基因系差异片段的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新品种和生产杂种一代,在产量、品质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前期课题组已通过多代连续杂交获得丹参雄性不育与可育近等基因系。该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AFLP和BSA技术对378对引物进行筛选,发现7对引物和26个标记与丹参育性调控基因紧密连锁,由此构建出连锁遗传图谱。以前期发现的E11/M4-208标记为模板,运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在不育和可育系中分别扩增出2 028,2 027 bp的差异片段,发现4个突变碱基位点均处于内含子中。在所有差异标记中发现E01/M09-418,E05/M13-308,E05/M04-750,E01/M01-204 4个与丹参育性调控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与拟南芥1,3,5号染色体相似性达100%。其中与育性调控基因距离很近(2.1 c M)的E01/M09-418与同处于拟南芥第3号染色体的核不育基因MS2相似度高达100%。不育系中获得的2 028 bp片段与MS2基因在两处相似度达100%。与拟南芥第5号染色体相似度100%的E05/M04-750,与杨树POP085-M05基因和拟南芥中低亲和力钙逆向转运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相似性,且E非常低。该文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功能性差异序列的发现,为后续准确锚定丹参基因组中育性调控基因及揭示其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差异片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课本有些教学素材有地域的局限性。如"认识负数",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量。课本素材从温度作为主要情境引入正、负数,但对于珠叁角的农村学生来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对零下温度感受不深。如何创设一个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学习负数呢?教学中要尊重地域差异,深挖教材内涵,合理重组教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异片段论文参考文献
[1].廖思宁,李松,褚开淼,曾菲,张彪.斑马鱼GAPDH蛋白片段的原核表达差异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胡东洁.尊重地域差异,合理重组教材——“认识负数”教学片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
[3].黄秀丽.小学数学两种导学风格的差异分析——“认识比”同课异构片段的对比研究[J].新课程(中).2017
[4].赵永田,赵惠燕.紫外线胁迫麦长管蚜DNA差异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功能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
[5].贾秀芹.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凋落物降解的差异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7
[6].王海峰,刘合智,白雪薇,杨顺林,周松.河北省116株鼠疫耶尔森菌差异片段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
[7].郑聪杰.唯物主义的差异: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九、十、十一片段为视角[J].祖国.2016
[8].刘珂.中美灾难电影情节与片段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差异[J].电影评介.2016
[9].张卫丽.菠菜雄性Fosmid文库构建筛选及雌雄差异片段的染色体定位[D].河南师范大学.2016
[10].梁文洁,卢聪宇,舒志明,周仔莉,叶嘉钰.丹参雄性不育与可育近等基因系差异片段的发掘[J].中国中药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