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饲用作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年生饲料作物,农艺性状,SPAD值,营养品质
饲用作物论文文献综述
彭安琪,李小梅,王红,李昌华,李小铃[1](2019)在《8种一年生饲料作物生产性能及相对饲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川雅安、仁寿对8种一年生饲料作物进行营养品质分析及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晋草8号、晋草11号(饲草高粱)在两试点均具有较好的生长势,株高、干物质(DM)产量、粗蛋白(CP)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产量均极显着高于其他品种(P <0.01),相对饲用价值(RFV)在125.00以上(晋草11号在雅安除外,为114.39)。晋草11号在雅安的干物质产量最高,为20.11 t·hm–2,其次为晋草8号、正红311(青贮玉米);晋草8号在仁寿的干物质产量最高,为10.39 t·hm–2,其次为晋草11号、正红311;晋草8号在雅安的CP产量和WSC产量最高,其次为晋草11号;晋草11号在仁寿的CP产量最高,其次为对照品种雅玉青贮8号(青贮玉米)、正红311;WSC产量以晋草8号、雅玉青贮8号以及正红311最高。综合草产量与品质,晋草8号、晋草11号和正红311适宜在两试点推广种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孙学钊[2](2018)在《芸苔属饲用作物对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的作用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烷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饲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温室气体。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不仅造成了饲料的能量损失,也加重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芸苔属(Brassica spp.)饲用作物主要用于填闲种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不同季节、舍饲或放牧、混合或单独饲喂情况下,芸苔属饲用作物能大幅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针对其降低排放的原因,前人在饲料化学成分、瘤胃发酵代谢参数、瘤胃微生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芸苔属饲用作物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可能的减排机理。(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吕中旺,王建,孙鹏,刘辉,刘威[3](2018)在《秸秆主产区叁大作物秸秆饲用品质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评定我国不同地区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3种秸秆营养品质的差异,为各地区秸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河南、四川、湖北、江苏和安徽作为采样点,分别采集玉米、小麦、水稻收获籽实后的秸秆样品,应用湿化学法测定秸秆样品中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采样地点对秸秆营养价值影响不显着(P>0.05)。且综合5省3种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优于小麦秸秆。(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夏秀华[4](2018)在《从《饲用作物栽培》教学改革谈成果导向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先进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目标放在了"教学成果掌握"上,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学了什么"展开,采用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模式和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多种评量方式,使高职教学效果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02期)
[5](2017)在《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1 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依托农学院作物学和草学两个硕士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实验室、遗传育种实验室、草业科学实验室、玉米中心和苜蓿中心。多年来,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农牧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特色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彭京伦,金抆主,曹武焕,金敬大,成庆一[6](2017)在《基于气象与地理信息的韩国饲用作物栽培适宜性评价和产量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作物的环境适宜性评价和产量预测模型研究成为科学实施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气象和地理信息数据,结合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构建韩国主要饲用作物的栽培适宜性地图和产量预测模型。本研究选择了五种韩国代表性饲用作物:意大利黑麦草(Italian ryegrass:IRG, Lolium multiflorum)、饲用大麦(Whole–crop barley:WCB,Hordeumvulgare)、饲用黑麦(Whole–croprye:WCR,Secalecereale),饲用玉米(Whole–crop maize:WCM,Zea mays)和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hybrid:SSH,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nse)作为研究对象。在作物适宜性分析的研究中,建立了这五种作物的土壤、气候、土壤-气候综合适宜性量化计算标准,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这些作物基于土壤、气候、土壤-气候条件的栽培适宜性地图。在作物产量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中,利用所构建的作物产量、气象变量和生产地域信息数据集,通过统计分析构建了这五种作物的产量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5)
冯葆昌,王显国,张尚雄,玉柱,邱淑彬[7](2017)在《高粱作为饲用玉米替代作物的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业生产力正受到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降水模式变化等全球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降水模式将影响整个农业领域的作物水分需求能力、水资源可利用性、作物生产力以及水资源获取成本。因此,寻找需水量较低的替代作物,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或有机物产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是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农艺和环境条件的作物,它特别适应在降水量低、灌溉用水有限的地区种植。饲草高粱的产量与玉米相当,表明在水资源供应有限的区域,高粱具有替代玉米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7年08期)
张小明[8](2017)在《陇东旱塬春小麦-饲用作物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及水氮利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陇东旱塬区以冬小麦单作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系统组分单一、产量不稳,且麦收后休闲时期较长、水热资源浪费严重。在该区采用粮-草结合的轮作复种模式,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兼顾优质饲草生产,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是实现谷物种植型农业向粮草兼顾型农业转变的措施之一。为探讨不同粮草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及水氮利用效率,本研究于2014~2015年在兰州大学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春小麦陇春31号(Triticum aestivum L.Longchun No.31)在陇东旱塬区的生长适应性,并设置其与八种一年生饲用作物燕麦(Avena sativa L.)、大豆(Glycine max L.)、豌豆(Pisum sativum L.)、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谷子(Setaria italic L.)、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春小麦轮作,比较了各轮作系统的产量、饲用品质及系统水分、氮素利用效率等,研究结果对于改进传统作物种植模式,挖掘饲草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发现,春小麦陇春31号在陇东旱塬区春季播种可以完成全生育周期,该地区的气温变化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热条件。春小麦的生长速率在营养生长期最高,达8.66 g/m2·d,生殖生长期有所放缓,为1.52 g/m2·d。冬闲时期保持的土壤墒情对早期春小麦的营养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4年和2015年收获籽粒分别为1.52 t/hm2和1.78 t/hm2,收获指数分别为0.27和0.29。2.春小麦陇春31号收获后,复种八种一年生饲用作物,构成春小麦-饲用作物复种轮作系统。随着一年生饲用作物生育期的推进,八种一年生饲用作物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禾本科作物的干物质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大于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苏丹草的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生长第60 d(花期),苏丹草的干物质产量达到6.40 t/hm2。3.随着一年生饲用作物生育期的推进,八种一年生饲用作物生长至第60 d和第90 d时,豌豆的粗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平均为29.05%;谷子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28和50.54;苏丹草的可消化干物质(DDM)、干物质采食量(DMI)、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用价值(RFV)和相对饲用价值产量(RFVY)均达到最大值。4.较夏季休闲和春小麦连作而言,春小麦与一年生饲用作物轮作促进了系统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素吸收效率。九种不同的轮作模式下系统的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粗蛋白水分利用效率均在春小麦与苏丹草的轮作模式下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通过转变传统作物种植模式,将春小麦陇东31号引入陇东旱塬区的粮草轮作系统,初步明确了春小麦和一年生饲用作物在轮作系统的生产力、营养品质及水氮资源的利用情况,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为春小麦引入陇东旱塬区的轮作系统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春,陈文宽,葛翔,张克俊[9](2016)在《发展饲用作物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分析了发展饲用作物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综合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农区发展饲用作物具有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社会效益较好。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合理布局;构建扶持饲用作物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种草养畜科技推广体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6年08期)
姜慧新[10](2016)在《“粮改饲”后饲用作物如何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粮设饲后,适宜我省种植的牧草与饲料作物有哪些?我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大,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适于各类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结合我省农耕习惯和畜牧养殖情况,“粮改饲”后,我省主要推广以下几类牧草与饲料作物种植:(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报》期刊2016-05-04)
饲用作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烷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饲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温室气体。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不仅造成了饲料的能量损失,也加重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芸苔属(Brassica spp.)饲用作物主要用于填闲种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不同季节、舍饲或放牧、混合或单独饲喂情况下,芸苔属饲用作物能大幅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针对其降低排放的原因,前人在饲料化学成分、瘤胃发酵代谢参数、瘤胃微生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芸苔属饲用作物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可能的减排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饲用作物论文参考文献
[1].彭安琪,李小梅,王红,李昌华,李小铃.8种一年生饲料作物生产性能及相对饲用价值[J].草业科学.2019
[2].孙学钊.芸苔属饲用作物对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的作用及机理[J].动物营养学报.2018
[3].吕中旺,王建,孙鹏,刘辉,刘威.秸秆主产区叁大作物秸秆饲用品质分析与评价[J].草业科学.2018
[4].夏秀华.从《饲用作物栽培》教学改革谈成果导向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先进性[J].才智.2018
[5]..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彭京伦,金抆主,曹武焕,金敬大,成庆一.基于气象与地理信息的韩国饲用作物栽培适宜性评价和产量预测模型构建研究[C].2017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7].冯葆昌,王显国,张尚雄,玉柱,邱淑彬.高粱作为饲用玉米替代作物的潜力[J].中国奶牛.2017
[8].张小明.陇东旱塬春小麦-饲用作物轮作系统作物生产力及水氮利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
[9].杨春,陈文宽,葛翔,张克俊.发展饲用作物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
[10].姜慧新.“粮改饲”后饲用作物如何生产[N].山东科技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