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糯玉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溶性糖,淀粉
隐性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宫捷,孙磊磊,张丽萍,王青峰,杨瑞春[1](2019)在《甜糯双隐性基因型玉米种质的创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创制甜糯基因双隐性玉米自交系,了解甜糯基因双隐性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甜糯玉米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1份甜玉米Zea mays ssp. saccharata骨干自交系(M01)和3份糯玉米Z. mays var. ceratina自交系(L33、L35和L38)为材料,用与糯玉米隐性基因wx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F2代得到甜糯双隐性玉米材料,连续自交,F4代得到11个纯合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检测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乳熟期籽粒果皮厚度,并与对应的甜、糯玉米亲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引物phi061在甜、糯玉米亲本间扩增出清晰且呈共显性的条带,可在F2代作为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11份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材料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平均为12.27%,比甜玉米亲本高2.55%,远高于糯玉米亲本;淀粉质量分数平均为19.73%,比甜玉米亲本低3.77%,远低于糯玉米亲本;乳熟期籽粒冠部和背胚部果皮厚度均介于对应的杂交亲本之间。【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创制甜糯纯合双隐性玉米材料,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甜质亲本,淀粉含量低于甜质亲本,果皮厚度介于双亲之间。(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一男[2](2015)在《利用甜糯双隐(叁隐)性基因材料选育甜加糯玉米品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目前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用糯玉米和甜玉米杂交,选出甜糯双隐性自交系,再利用不同类型的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杂交,从中选出甜糯叁隐性自交系;并利用糯玉米与甜糯双隐(叁隐)性基因系杂交和不同隐性纯合体间杂交培育甜糯玉米的方法。并简单讨论了该方法选育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5年08期)
江玲娟,王璐,牛国清,谭华荣[3](2015)在《玫瑰孢链霉菌中mureidomycin隐性基因簇的激活及其产物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菌是抗生素等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链霉菌基因组的数量不断增多,序列分析发现链霉菌基因组中蕴含了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这些基因簇中除了少部分的产物被分离鉴定外,还有大量的活性产物资源有待挖掘和发现。(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徐晶晶,田宇清,谭华荣[4](2015)在《圈卷产色链霉菌oviedomycin隐性基因簇激活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在医疗、农业、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近些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提高,新抗生素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链霉菌基因组序列已被解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链霉菌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隐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对这些基因簇的激活,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掘有价值的新型抗生素。(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贺竹梅,廖昱泓[5](2015)在《杂合体中隐性基因表达吗》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李成云[安徽省庐江泥河中学(231561)]、任永春[河北承德实验中学(067001)]杂合体中隐性基因表达吗?荆文华[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518067)]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Aa只表现出了A的性状,这属于完全显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a基因没有表达。因为在高茎(A)对矮茎(a)例子中,如果认为A表达了,a也表达了,那么F_1的茎高就介于高茎和矮茎之间。但是最终我们只看到了高茎。再如,在一些植物品种中抗倒伏(a)对易倒(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5年13期)
[6](2014)在《家世 不容忽视的隐性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进入小家庭时代后,现代人的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同小异,越来越难看得出家族烙印。但品读那些与众不同、仍有创造力、仍能给人教益的人物就会发现,多与其家世或家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曾有过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一山西省闻喜县的裴氏家族。走进如今的裴柏村,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不少建筑和碑刻还在铭记与述说着这个大家族曾有的兴旺。(本文来源于《优品》期刊2014年07期)
邓鹏,石会军[7](2013)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的类型、病因和遗传方式。(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3年09期)
汪凯华,缪亚梅,季张娟,陈满峰,唐明霞[8](2013)在《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选育优质高产鲜食豌豆品种,利用豌豆隐性基因易纯合、稳定快,其表象易观察,其性状表达易选择的特点,开展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应用研究,提高育种效率。以矮秆半无叶白花硬荚型白色圆粒豌豆品种和高秆普通小叶紫花软荚型麻褐色凹圆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杂交,开展半无叶型、矮株、白花、软荚等多个隐性基因遗传研究和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F1籽粒表现为白色和圆粒籽粒,植株表现为高秆、普通小叶、紫花、硬荚等性状;F2其籽粒颜色和植株表观性状经卡方检测,符合显隐性分离比3:1;叶腋花青斑与紫花颜色具有相同观测值,符合基因完全连锁效应;‘苏豌4号’的成功选育,为豌豆育种提供了多隐性基因的育种材料。综合利用多隐性基因表观选择可较早定向选择目标性状,对目标进行丰产性和抗性等方面的性状选择,以加快育种进程,特别是针对某些性状由1对或2对显隐基因控制的遗传表观选择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苏彩霞,栾春荣,黄炳生[9](2013)在《双隐(叁隐)性基因在甜糯型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品质优良、配合力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甜玉米和糯玉米杂交——自交,选出甜糯双隐性自交系,利用不同类型的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杂交——自交,选出甜糯叁隐性自交系,在选育甜糯双隐性或叁隐性基因自交系的基础上,通过杂交配组,产生甜(杂结合)糯(纯结合)玉米杂交种,用这类杂交种生产的果穗,有糯质籽粒,有甜质籽粒,甜糯相间随机排列,保留糯性,增强甜度,提高品质。解决了以往糯玉米不甜、甜玉米不糯的缺陷。在分析国内外鲜食甜糯型玉米育种现状基础上,结合我所多年甜糯双(叁)隐性基因系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实践,浅析了甜糯双隐性或叁隐性基因系的选育以及甜糯型玉米杂交种的组配方法,希望为我国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先方,马晓,侯成香,李冰,李木旺[10](2013)在《对家蚕第18连锁群隐性基因elp、ch-2和mln测交系的分子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长形卵(elp)、第二隐性赤蚁(ch-2)、暗化型(mln)均为第18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在经典连锁图谱上的顺序和遗传距离已经排定。文章采用正常卵、正常黑蚁及正常白蛾品种P50与包含此3个隐性突变的叁隐性测交系W18组配正反交群体,F1回交W18后获得回交群体(P50×W18)♀×W18♂和W18♀×(P50×W18)♂,分别记作BC1F和BC1M,利用已构建的家蚕SSR分子连锁图谱和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设计的STS标记,对这3个突变基因elp、ch-2、mln进行了分子定位研究,并根据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将第18连锁群的经典遗传图、分子连锁图和基因组物理图进行了对应。整合后的图谱遗传距离为94.2 cM,突变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排列顺序分别与形态标记连锁图和基因组精细图相一致,研究结果对家蚕第18染色体上其他突变的定位与克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3年03期)
隐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述了目前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用糯玉米和甜玉米杂交,选出甜糯双隐性自交系,再利用不同类型的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杂交,从中选出甜糯叁隐性自交系;并利用糯玉米与甜糯双隐(叁隐)性基因系杂交和不同隐性纯合体间杂交培育甜糯玉米的方法。并简单讨论了该方法选育的优缺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宫捷,孙磊磊,张丽萍,王青峰,杨瑞春.甜糯双隐性基因型玉米种质的创制与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李一男.利用甜糯双隐(叁隐)性基因材料选育甜加糯玉米品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
[3].江玲娟,王璐,牛国清,谭华荣.玫瑰孢链霉菌中mureidomycin隐性基因簇的激活及其产物鉴定[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4].徐晶晶,田宇清,谭华荣.圈卷产色链霉菌oviedomycin隐性基因簇激活机制的研究[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5].贺竹梅,廖昱泓.杂合体中隐性基因表达吗[J].中学生物教学.2015
[6]..家世不容忽视的隐性基因[J].优品.2014
[7].邓鹏,石会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吗[J].生物学教学.2013
[8].汪凯华,缪亚梅,季张娟,陈满峰,唐明霞.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J].农学学报.2013
[9].苏彩霞,栾春荣,黄炳生.双隐(叁隐)性基因在甜糯型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
[10].刘先方,马晓,侯成香,李冰,李木旺.对家蚕第18连锁群隐性基因elp、ch-2和mln测交系的分子定位分析[J].遗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