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科[1](2021)在《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从进入二十一世纪至今,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每个领域的发展都已意识到电子器件技术及其信息内容技术运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但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电控技术的运用已成必然趋势,另外其运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展。因而,本文主要对目前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剖析,然后论述了汽车维修的有关对策,明确提出了相对应的看法与思索,以期望可以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带来参考与参照。
余仙梅[2](2021)在《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分析》文中指出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汽车技术水平,其中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展,为汽车维修提供了较大的技术保障,大大提升了现代汽车维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相关汽车生产企业要认识到汽车电控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结合现代汽车维修的实际需求,将汽车电控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到汽车维修工作之中,以此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
孙宇[3](2020)在《机车内燃机电喷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内燃机车作为铁路运输行业中重要的动力设备,对其节能和排放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机车内燃机使用电喷控制技术成为了必然,既解决了节能环保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机车的运行安全。目前机车内燃机的电喷控制系统产品主要有国外几家公司提供,我国对于该系统仍处于引进吸收状态,急需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电喷控制系统的开发平台。为此本文针对内燃机车柴油机电喷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这对于提高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国产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详细研究分析了柴油机电喷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技术在内燃机车上的应用。然后对选择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根据其结构和特点提出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有高压燃油泵、燃油共轨管、燃油喷射器、传感器和电控单元五部分,文中接着对各关键部件的主要工作原理和功能进行了介绍。紧接着对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算法展开研究,本文基于前馈控制和模糊PID控制,针对机车柴油机设计了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分别从喷油量、喷油率、喷油正时和多次喷射控制等几个方面对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合理地制定了控制策略以便实现对系统的最优控制。然后基于电喷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做了电控系统的硬件设计,以恩智浦车用级微控制器MC9S12XEP100作为本课题的控制系统核心,并分别对最小系统电路、输入信号处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燃油喷射器驱动电路和通信电路展开设计。最后本文根据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关键部件的结构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设计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设定参数并进行仿真。根据结果,对系统内部各结构及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作用进行分析。同时完成了对几种控制算法的实验仿真和分析,在稳定性、响应性和抗干扰性等方面相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要明显优于另外两种算法,所以最终确定了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作为本课题的核心算法。最后结合控制模型与系统模型联合仿真,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观察在控制算法下对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对轨压和喷油量、喷油脉宽的合理性,证明本课题设计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周少璇[4](2020)在《某型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设计》文中提出为适应国家政策导向,满足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配备有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环境、教学软硬件设备,特别是综合性实训教学台。利用实训台培养学生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措施,如何设计实训台,以提升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质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解决有关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相关课程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2.解决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3.解决还原发动机故障,使企业维修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4.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完成了如下工作:(1)通过对国内外实训台的技术状况的分析,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2)通过对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需求调查研究,总结了实训台的功能需求,并完成了实训台总体设计方案,经过对比分析,选择了主台架、示教版和软件系统三个组合的综合实训台设计方案。(3)完成了硬件系统组成设计、硬件系统故障设置设计、智能故障设置系统设计、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考核系统和网络教学扩展系统的设计,并完成了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4)制定了软件和硬件的制作计划,并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制作了实训台。(5)对实训台系统的软件、硬件功能和关键数据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符合实训台的使用要求,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6)最后,对本次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实训台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意见。
徐尖峰[5](2019)在《单缸小排量汽油机控制策略开发与标定优化》文中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车用发动机性能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均有显着影响,而电控系统作为发动机控制中枢,对其性能的提升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WH125-6化油器式汽油机为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电控化匹配改造,并开发相应的电控系统模型,通过标定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性能提升,以满足机型升级改造的要求。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下,制定了相应工况控制目标,并利用MATLAB/Simulink开发出对应的控制策略模型,以实现对发动机喷油、点火、燃油泵工作状态及其过程的有效控制。控制策略模型主要由信号采集与测量模块、控制算法模块、执行器驱动模块三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发动机实时数据采集、喷油与点火算法计算和执行器的使能驱动等功能。构建GT-Power一维发动机模型,通过与MATLAB/Simulink开发的控制策略联合仿真实现对控制策略模型的初期验证。基于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开展控制策略中基础喷油与点火MAP的制取,并以表格的形式插入到控制策略模型中。基于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实现控制策略模型的代码生成,并刷写到Rapid-ECU快速原型控制器中。利用发动机信号模拟器,实现对控制策略模型中数据测量与采集模块、执行器模块的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以验证控制策略的实时性、准确性。搭建控制策略实机验证台架,并进行台架试验,完成对控制策略模型的实机验证。结合发动机小型电涡流测功机、HORIBA尾气分析仪和Kistler Ki-Box燃烧分析仪等设备,实现对控制策略中点火与喷油MAP的最终标定,在满足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基础上,标定并测试了其动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搭建的控制策略模型能够满足发动机正运转要求,实现了电控系统的开发目标。
肖雨寒[6](2019)在《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硬件电路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的实用性出发,分析了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于我国最新排放标准的适应性。利用分立元器件结合目前流行的高集成度发动机管理芯片的方案。系统的设计了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的ECU硬件电路,并进行了硬件模块化测试。设计了详细的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硬件方案,包括各功率器件的选型、单片机选型以及对MCU引脚进行了资源分配。对整个ECU电源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了MCU电源模块、传感器电源模块和功率器件电源模块。对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所需传感器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包括传感器类型、原理、信号类型、供电参数和信号输出范围。设计了相应的调理电路,并用信号发生器在不同频率状态做了信号偏移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传感器调理电路符合设计要求。对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所需执行器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包括执行器的类型、驱动方式和工作电压。基于电子节气门、EGR阀、怠速阀、可变气门正时机油控制阀(OCV)、点火线圈、喷油器、碳罐电磁阀、燃油泵电机、氧传感器加热器和继电器的电气特性,选择了相应的驱动方式和驱动元器件,并设计了各执行器的驱动电路。详细分析了喷油系统、点火系统和H桥电机控制系统集成芯片的故障诊断原理和实现方式。给出了ECU的PCB选择四层板的方案分析,阐述了在汽油机ECU这个复杂的系统中PCB的布局要点和布线注意事项以及在布局布线中所遇到的难点。详细分析了接地设计和电源层设计产生的干扰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并且利用设置隔离带的方式来引导PCB上电流的回路。简述了手工焊接对于初版ECU调试的必要性。在原理图完成的基础上完成了ECU硬件PCB的设计,交由制版厂商制作。在PCB制作完成之后,手工焊接了各模块的元器件并进行了硬件调试。测试了各模块的信号波形,在没有上实验台架的情况下,信号调理模块、喷油模块、点火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等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对喷油系统做了硬件在环测试,喷油器电磁阀驱动电流在500μs达到1.5A左右,经过驱动的控制信号不断的抖动,喷油电磁阀的电流能够平稳的维持1A左右。在Hold阶段完成之后,喷油器电磁阀在150μs之内迅速关断,而且采用硬件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反馈控制,能够很好的维持电流波形。
吴超[7](2019)在《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研究》文中认为Wankel转子发动机是一种新型旋转式四冲程发动机。与传统的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升功率高,振动噪声小等技术优点,可以燃用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在内的多种燃料。目前,国内转子发动机主要还是化油器型式,燃油雾化品质差,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较差。随着电控技术在转子发动机上的应用,其各项性能都得到很大改善,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车辆船舶以及发电机组上。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转子发动机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器动力源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此,研究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某型进气道喷射汽油转子发动机,设计其电控系统,对电控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讨论了汽油转子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感点火系统,根据转子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确定总体研究方案。提出了电控系统的具体控制策略,重点研究了转子发动机正时控制策略和转速信号冗余诊断策略,实现了对汽油转子发动机喷油和点火的精确控制。(2)根据汽油转子发动机的控制需求,研制了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硬件。主要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选型,电控单元硬件的设计。并且采用了硬件抗干扰措施。(3)依据设计的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策略,采用前/后台式和模块化软件架构编写电控单元软件程序,提出了转子发动机控制程序的设计思路,并且给出其具体实现方法和流程,采用了软件抗干扰措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4)搭建了电控单元半物理仿真平台,通过半物理仿真验证测试所研制转子发动机电控单元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电控单元能够稳定工作,点火和喷油输出参数和时序正确,实现了预期设计的功能。(5)搭建了转子发动机试验台架,进一步验证了研制电控单元的基本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控单元控制策略能够使转子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稳定运行,所研制的电控单元工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转子发动机的控制需求。
薛寒松[8](2019)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对汽车的性能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结合,发动机电控系统油然而生,其不仅仅使得汽车性能提升,更是汽车适应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当前,对于汽车发动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的电控系统上,因此要想更好的了解、改进汽车的性能,对于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地研究就显得异常重要。因此文章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构成、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进一步改造升级提供理论的依据。
戴兴润,赖林,付雪荣[9](2017)在《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控技术是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包括了汽车电控技术简介,汽车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底盘和信息通讯上的应用以及相比传统的机械结构的优点,并对其发展趋势、未来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李聪[10](2016)在《柴油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柴油转子发动机跟传统往复式柴油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以及转速高等优点,在体积和重量要求严格的场合,如军用特种车辆和武器系统上用的小型发电机组、轻型飞行器、小型船舶等领域用途广泛。开发和研制柴油转子发动机专用电控系统,对更好地发挥出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独特优势和潜力以及促进转子机在我国的发展和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独特特点,本文以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为核心设计了专用电控单元,采用了软硬件可方便扩展升级的整体架构,能够满足柴油转子发动机多缸同时运行的要求,并且开发的电控系统在台架试验中达到了单缸机(排量560cc)最大功率100kW的控制指标。本文首先在深入研究柴油机电控技术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电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电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供油、点火和缸内润滑系统等电控模块的具体方案。然后依次重点介绍了电控系统中三大核心模块电控单元的开发。首先是软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控制时序部分:依据柴油转子机的特有结构,确定了发动机位置识别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单片机的ECT模块,对喷油以及点火时序的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软件实现方法。其次,是高压共轨电控模块的开发:基于双阀结构设计了两段式轨压控制策略,并且利用MC33816智能芯片开发了喷油器驱动单元,实现了轨压的准确控制以及理想的喷油器Peak&Hold驱动电流波形。最后是对转子发动机特有的缸内润滑电控模块的设计:围绕计量式机油泵,开发了闭环控制算法,并在软件层面实现了初始化、状态监测和故障保护等丰富的功能。本论文为高压共轨技术在柴油转子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以及对柴油转子机燃烧组织等其他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二、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汽车电控技术概述 |
2 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走向 |
2.1 汽车电子器件控制系统一体化 |
2.2 汽车电子器件控制系统网络化 |
2.3 汽车电子器件控制系统智能化 |
3 当代汽车维修的发展趋势 |
4 当代汽车维修计划方案 |
4.1 维修技术人员应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
4.2 维修技术人员理应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
4.3 升级维修设备 |
5 结语 |
(2)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汽车电控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2.1 汽车电控技术 |
2.2 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
3 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 |
3.1 及时更新落后的仪器设施 |
3.2 采用直观诊断维修方式 |
3.3 科学应用微电子维修技术 |
3.4 合理使用电控点火维修技术 |
4 总结 |
(3)机车内燃机电喷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
1.2.2 高压共轨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 |
1.3 高压共轨技术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
1.3.1 高压共轨系统的优点优势 |
1.3.2 高压共轨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
2.1 高压共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1 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结构 |
2.1.2 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 高压共轨系统关键部件的基本原理 |
2.2.1 高压燃油泵 |
2.2.2 燃油共轨管 |
2.2.3 燃油喷射器 |
2.3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关键传感器 |
2.3.1 轨压传感器 |
2.3.2 油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
2.3.3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
2.3.4 曲轴位置传感器 |
2.3.5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
2.4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电控单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
3.1 柴油机电喷控制的基本控制方法 |
3.1.1 常规PID控制 |
3.1.2 模糊PID控制 |
3.1.3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
3.2 燃油共轨压力的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
3.2.1 燃油共轨压力控制分析 |
3.2.2 前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的设计 |
3.3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基本控制策略 |
3.3.1 启动工况喷油量控制 |
3.3.2 启动后喷油量的控制 |
3.3.3 喷油率控制 |
3.3.4 喷油正时控制 |
3.3.5 多次喷射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4.1 硬件电路设计原则 |
4.2 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
4.3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
4.4 输入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4.4.1 曲轴/凸轮轴位置信号调理电路 |
4.4.2 开关量调理处理电路 |
4.4.3 模拟量信号调理电路 |
4.5 燃油喷射器驱动电路设计 |
4.5.1 升压电路设计 |
4.5.2 双电压驱动电路 |
4.5.3 燃油喷射器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
4.5.4 燃油喷射器驱动控制信号设计 |
4.6 通信电路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 |
5.1 高压共轨系统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 |
5.1.1 高压燃油泵数学模型 |
5.1.2 燃油共轨管数学模型 |
5.1.3 燃油喷射器数学模型 |
5.2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喷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
5.3 仿真与分析 |
5.3.1 高压燃油泵仿真 |
5.3.2 燃油共轨管仿真 |
5.3.3 燃油喷射器仿真 |
5.3.4 轨压控制算法仿真 |
5.3.5 基本控制策略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喷油量与喷油脉宽MAP图部分实验数据 |
附录B 喷油正时MAP图部分实验数据 |
附录C 目标轨压MAP图部分实验数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 |
致谢 |
(4)某型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实训台技术现状 |
1.2.1 国外实训台技术现状 |
1.2.2 国内实训台技术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2 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总体设计 |
2.1 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
2.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
2.3 实训台功能分析 |
2.3.1 动态运行功能 |
2.3.2 实时显示功能 |
2.3.3 检测功能 |
2.3.4 信号模拟功能 |
2.3.5 自诊断功能 |
2.3.6 电路图功能 |
2.3.7 软件系统功能 |
2.4 实训台软硬件总体架构设计 |
2.4.1 实训台总体设计方案一 |
2.4.2 实训台总体设计方案二 |
2.5 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实训台硬件设计 |
3.1 实训台发动机选型分析 |
3.2 发动机技术参数分析 |
3.3 实训台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
3.4 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设计 |
3.4.1 空气供给系统 |
3.4.2 燃油供给系统 |
3.4.3 电子控制喷射系统 |
3.5 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设计 |
3.6 实训台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设计 |
3.6.1 电控发动机故障原因分析 |
3.6.2 实训台故障设置与传感器信号模拟 |
3.7 主要传感器电路故障设计 |
3.7.1 曲轴位置传感器 |
3.7.2 霍尔传感器 |
3.7.3 爆震传感器 |
3.7.4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
3.7.5 氧传感器 |
3.7.6 节气门控制单元 |
3.7.7 进气温度传感器 |
3.7.8 空气流量计 |
3.8 主要执行器电路故障设计 |
3.8.1 点火线圈 |
3.8.2 喷油器 |
3.9 发动机控制单元电路故障设计 |
3.10 本章小结 |
4 实训台软件系统设计 |
4.1 智能故障设置系统 |
4.2 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 |
4.2.1 平台系统模块 |
4.2.2 教学模块课程设计 |
4.2.3 仿真教学课程系统 |
4.2.4 仿真教学系统主要特点 |
4.2.5 基于Unity3D仿真系统的优点 |
4.3 考核系统 |
4.4 网络教学扩展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实训台软硬件制作 |
5.1 实训台软硬件制作分工 |
5.2 实训台硬件制作 |
5.2.1 实训台硬件制作材料和参数 |
5.2.2 实训台主台架与示教台硬件制作 |
5.2.3 软件系统配套硬件制作 |
5.3 实训台软件制作 |
5.3.1 智能故障设置系统制作 |
5.3.2 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系统制作 |
5.3.3 考核系统制作 |
5.3.4 网络教学扩展系统系统制作 |
5.3.5 仿真教学课程系统制作 |
5.4 本章小结 |
6 实训台测试 |
6.1 实训台硬件测试 |
6.1.1 主要传感器测试 |
6.1.2 主要执行器测试 |
6.1.3 实训台动态测试 |
6.2 实训台软件测试 |
6.2.1 测试项目和方法 |
6.2.2 测试结果 |
6.2.3 软件系统调试 |
6.3 本章小结 |
7 实训台测试数据分析 |
7.1 实训台硬件测试数据分析 |
7.1.1 曲轴位置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1.2 霍尔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1.3 水温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1.4 氧传感器测量数据分析 |
7.2 实训台硬件测试数据分析结果 |
7.3 实训台软件系统测试数据分析 |
7.3.1 软件系统测试对象与方法 |
7.3.2 软件系统测试考核方式 |
7.3.3 软件系统教学对比数据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智能故障设置系统程序代码 |
附录B 仿真教学课程系统部分程序代码 |
(5)单缸小排量汽油机控制策略开发与标定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发动机电控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基于模型的电控系统开发 |
1.4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 |
2.1 空燃比控制方式的选择 |
2.1.1 发动机空燃比开环控制策略 |
2.1.2 发动机空燃比闭环控制策略 |
2.2 空燃比控制策略的构建 |
2.2.1 启动和暖机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 |
2.2.2 部分负荷状态空燃比控制策略 |
2.2.3 大负荷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 |
2.2.4 瞬态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 |
2.2.5 热机怠速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 |
2.3 电控点火控制策略研究 |
2.3.1 点火提前角控制方式选择 |
2.3.2 点火闭合角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发动机控制策略模型搭建 |
3.1 控制器控制策略模型整体结构 |
3.2 控制策略中信号采集子系统 |
3.3 控制器控制策略子系统 |
3.3.1 任务调度子模块 |
3.3.2 启动及暖机工况模块 |
3.3.3 稳态工况控制模型 |
3.3.4 瞬态工况控制模块 |
3.3.5 超速工况模块 |
3.3.6 怠速工况模块 |
3.3.7 油泵控制模块 |
3.3.8 点火控制模块 |
3.4 执行器控制子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动机模型建立及其联合仿真 |
4.1 发动机仿真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4.1.1 发动机仿真模型建立 |
4.1.2 发动机仿真模型的验证 |
4.2 初始喷油MAP获取 |
4.2.1 空燃比的确定 |
4.2.2 基本喷油量的计算 |
4.2.3 实际喷油脉宽的确定 |
4.3 初始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
4.4 发动机仿真模型与控制策略模型的联合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动机控制策略的验证与实验结果分析 |
5.1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
5.1.1 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搭建 |
5.1.2 控制策略模型的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
5.2 控制策略的台架验证 |
5.2.1 实验设备 |
5.2.2 控制策略的实机验证 |
5.3 MAP标定 |
5.3.1 MAP优化方式的选择 |
5.3.2 控制策略MAP标定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6)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硬件电路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汽油机喷射方式概述 |
1.3 汽油机ECU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硬件需求分析 |
2.1 传感器需求分析 |
2.2 执行器需求分析 |
2.3 微控制器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硬件电路分析与设计 |
3.1 ECU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3.2 ECU电源模块分析与设计 |
3.2.1 MCU电源模块 |
3.2.2 传感器电源模块 |
3.2.3 功率器件电源模块 |
3.3 信号调理模块电路分析与设计 |
3.3.1 模拟信号的处理 |
3.3.2 开关信号的处理 |
3.3.3 频率信号的处理 |
3.4 点火系统电路分析与设计 |
3.4.1 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 |
3.5 燃油泵电机功率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 |
3.6 喷油系统电路分析与设计 |
3.7 ETC/EGR/VNT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 |
3.8 OCV电磁阀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 |
3.9 碳罐电磁阀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 |
3.10 电磁继电器驱动电路分析与设计 |
3.11 通讯模块电路分析与设计 |
3.1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CU硬件PCB研究与设计 |
4.1 PCB叠层结构设计 |
4.2 PCB布局设计 |
4.3 PCB布线设计 |
4.4 PCB接地设计 |
4.5 PCB电源层设计 |
4.6 制板与焊接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CU硬件电路模块化测试 |
5.1 曲轴凸轮轴信号测试 |
5.2 喷油系统驱动电路硬件在环测试 |
5.3 燃油泵电机驱动电路测试 |
5.4 H桥驱动电路测试 |
5.5 点火系统驱动电路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后期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
(7)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1.2.1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1.2.2 转子发动机优缺点 |
1.3 国内外转子发动机及电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发动机电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2 国外转子发动机应用及研究现状 |
1.3.3 国内转子发动机应用及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2.1 汽油转子发动机概述 |
2.2 转子发动机喷油控制策略 |
2.2.1 喷油控制目标与方式 |
2.2.2 喷油控制参数 |
2.3 转子发动机点火控制策略 |
2.4 正时控制策略 |
2.5 双转速冗余控制策略 |
2.6 转子发动机运行工况具体控制策略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 |
3.2 硬件系统设计 |
3.2.1 微控制器选型及附属电路 |
3.2.2 电源电路设计 |
3.2.3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
3.2.4 串口通讯电路设计 |
3.2.5 执行器驱动电路设计 |
3.3 硬件抗干扰设计 |
3.4 电控单元的硬件研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
4.1 电控单元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
4.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2.1 主程序 |
4.2.2 转速测量及计算程序 |
4.2.3 点火喷油参数计算程序 |
4.2.4 串口通讯中断程序 |
4.2.5 滤波子程序 |
4.2.6 A/D转换子程序 |
4.3 电控软件抗干扰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半物理仿真与台架试验 |
5.1 转子发动机参数标定系统 |
5.2 电控单元半物理仿真试验 |
5.2.1 半物理仿真测试平台搭建 |
5.2.2 半物理仿真测试验证 |
5.3 转子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 |
5.3.1 转子发动机试验系统 |
5.3.2 转子发动机数据采集系统 |
5.3.3 转子发动机台架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内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及研究成果 |
(8)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与应用 |
2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趋势 |
2.1 汽车发动机的驱动能力发展趋势 |
2.2 ECU处理器的发展趋势 |
2.3 发动机故障智能处理系统发展趋势 |
3 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 |
3.1 涡轮增压技术的普及 |
3.2 可变配气相位 |
3.3 可变进气歧管的使用 |
3.4 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 |
4 结语 |
(9)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电控技术简介 |
1.1 何为汽车电控技术 |
1.2 电控技术应用现状 |
2 汽车电控技术的具体运用 |
2.1 在发动机上的运用 |
2.2 在底盘上的运用 |
2.3 在车身上的运用 |
2.4 在汽车信息通讯方面的运用 |
3 汽车电控的优点 |
4 汽车电控技术的未来展望 |
5 结束语 |
(10)柴油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转子发动机及其电控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柴油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
2.1 柴油转子机对电控系统的要求 |
2.2 电控供油系统的确定 |
2.3 柴油转子机燃烧特点和电控点火系统的设计 |
2.4 缸内润滑控制的实现 |
2.5 电控系统整体方案及CAN通讯设计 |
2.5.1 整体方案设计 |
2.5.2 CAN通讯系统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发动机位置识别与电控系统基本时序的确定 |
3.1 发动机位置识别方案 |
3.1.1 曲轴、TDC位置信号获得及其处理 |
3.1.2 发动机位置测量和同步 |
3.2 喷油时序控制 |
3.3 点火时序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共轨系统电控模块的开发和设计 |
4.1 高压共轨系统原理和结构 |
4.2 共轨压力的控制 |
4.2.1 轨压调节机构 |
4.2.2 轨压波动分析 |
4.2.3 轨压控制策略和试验验证 |
4.3 电磁阀式共轨喷油器智能驱动单元的开发 |
4.3.1 喷油器的理想驱动方式 |
4.3.2 基于MC33816 的驱动电路设计 |
4.3.3 驱动单元软件设计 |
4.3.4 试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机油泵控制模块的开发及电控系统初步试验验证 |
5.1 计量式机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5.2 机油泵电控功能模块设计 |
5.2.1 常规传动功能 |
5.2.2 初始化设置功能 |
5.2.3 机油泵状态监测功能 |
5.2.4 故障保护功能 |
5.2.5 断电和点火开关自动关闭功能 |
5.3 电控系统初步台架试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主要成果及结论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汽车发动机上的电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J]. 王正科. 内燃机与配件, 2021(12)
- [2]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分析[J]. 余仙梅. 时代汽车, 2021(12)
- [3]机车内燃机电喷控制技术的研究[D]. 孙宇.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某型电控发动机综合实训台设计[D]. 周少璇. 西华大学, 2020(01)
- [5]单缸小排量汽油机控制策略开发与标定优化[D]. 徐尖峰. 燕山大学, 2019(03)
- [6]多点喷射汽油机ECU硬件电路研究与设计[D]. 肖雨寒.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研究[D]. 吴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新技术分析[J]. 薛寒松.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4)
- [9]汽车电控技术的应用[J]. 戴兴润,赖林,付雪荣.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09)
- [10]柴油转子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和研究[D]. 李聪.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