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廊道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廊道,绿地,城市,湖泊,系统,河流,景观。
廊道绿地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洋,李卫正,仲启铖[1](2019)在《基于生态廊道构建的南京仙林绿地网络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带状空间,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可兼顾环生态、景观和人文等层面,极大增强新城的吸引力。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城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总结仙林绿地发展现状与问题,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生态廊道网络,并对廊道网络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再结合各片区的具体绿地规划的要求与特点,构建新城绿地多层级、多元功能要求的综合绿地生态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何倩婷[2](2019)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的经济高度发展,城市的建设也愈发的快速,呈现一种快速扩张的增量规划阶段。城市过快的发展,往往会忽视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热岛效应、雾霾等正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如今城市建设放慢脚步,进入存量规划阶段,但这些城市环境问题仍然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构建通风效率高、空气质量好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以及城市空气污染是本文所需要探索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评述,总结相关研究者在大多利用的是CFD技术或者GIS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城市地表粗糙度、城市气候等的因素进行通风廊道构建。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构成是由作用空间、补偿空间和空气引导通道叁个部分。而且还依据城市绿地系统的理论分析出影响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因素是城市风向、生态冷源和地表粗糙度。其次,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分析广州市基本概况包括地理条件、风力风向、地表温度等情况,利用四个层级的分析方法针对通风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多个指标因子定量分析的研究思路来模拟潜在通风廊道。以影响城市通风廊道通风性能作为目标层,从通风效率及空气质量两个维度分别选择和分析指标域层,包括地形、路网、建筑、水系以及绿地五项指标,进而在指标层上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因子以量化指标域层所选指标。各项指标因子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其权重。然后通过ENVI5.3、Rhino 6参数化、GIS等的分析工具对五个指标因子进行迭加分析,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法计算栅格成本及最小成本路径,模拟出案例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潜在通风廊道。最后关注绿地系统和通风廊道的空间布局的联系性,得出两者的契合点在于前者的块、楔形空间及线、环状空间与后者补偿空间及空气引导通道的空间以及后者能提高前者的生态功能,并基于此联系对潜在风道进行提取,构建8条主风廊、16条次风廊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并建议其分布的位置、规模以及承担的主要功能。从规模控制、空间控制、入风口和冷源控制以及其影响范围的几个方面对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管控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进行四个等级的指标筛选出五项指标因子作为城市通风廊道评价指标,并选择城市建设较成熟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这一老城区作为研究区,对通风廊道规划进行讨论,研究对城市通风廊道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保证城市通风廊道通风的有效性的前提下,创新性地聚焦于通风廊道气流的空气质量,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衡量植被对通风廊道空气质量的影响的表征,并根据模拟的路径结果提出结合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通风廊道的空间布局上的联系方法,为日后城市通风廊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彬[3](2019)在《上海徐汇中环高压廊道绿地系统规划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廊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高压廊道易将城市分隔成块状,使得城市丧失原有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且高压廊道低效的土地利用与我国城市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相矛盾,现阶段高压廊道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文章以上海徐汇中环高压廊道绿地为例,在分析高压廊道绿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功能、交通、空间和景观四大方面提出高压廊道绿地规划策略,以实现城市活力、景观的复兴。(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S1期)
张思源[4](2018)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深,人们对城市功能的要求逐渐的提高。由于环境日渐恶劣,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和雾霾已经成为了困扰我国城市环境的重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城市内部的空气流通速度、缓解城市内部的环境问题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下的城市通风廊道的设计十分的重要。城市内部的通风廊道能够充分的发挥城市绿地的多种功能,本文主要以某城市为例,在分析城市通风潜力的格局后,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设计方案,希望能给为城市内部通风廊道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12期)
刘畅,严利洁[5](2018)在《基于遗产分布的河道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与研究——以山东省郓城县绿地水系统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特别是在国家历史上对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文化交流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线性文化遗产,亟待引起重视并得到系统保护.本文以山东省郓城县绿地水系统规划为例,着重探讨了线性文化遗产中对于河道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遗产保护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丁园[6](2017)在《城南 晋阳湖东岸建设生态居住景观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丁园)11月1日,太原市规划网公示了晋阳湖东岸城市设计规划。作为省城西南部晋阳文化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晋阳湖东岸未来将联系汾河与晋阳湖,沟通老城与新城,充分展现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太原市着力规划建设以晋阳湖为中心的太原西山片区(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7-11-08)
张云路,李雄[7](2017)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以晋中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刘宇,税创新[8](2017)在《关于滨水绿地综合廊道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宜昌滨江公园是水电名城宜昌市的重要城市名片,借鉴宜昌滨江公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万达商业综合体的优点,在城市规划中可沿城市河道、湖泊等水体规划建设滨水绿地综合廊道,沿河湖划定一定宽度作为绿地,在绿地上布置广场、绿道、自行车道、防汛道路、停车场(及充电桩)、公共厕所、健身运动场所、游乐设施、科教文化场地、以及适量的商店等配套设施,构成一个系统、完善的滨水绿地综合廊道系统,多规合一,实现水、绿地、公共设施的交相辉映,改善水环境,保护城市水系,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完善市政公共设施。(本文来源于《2017第九届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4-08)
刘宇,税创新[9](2016)在《关于滨水绿地综合廊道的一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宜昌滨江公园是湖北省水电名城宜昌市的重要城市名片,借鉴宜昌滨江公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万达商业综合体的优点,在城市规划中可沿城市河道、湖泊等水体规划建设滨水绿地综合廊道,沿河湖划定一定宽度作为绿地,在绿地上布置广场、绿道、自行车道、防汛道路、停车场(及充电桩)、公共厕所、健身运动场所、游乐设施、科教文化场地、以及适量的商店等配套设施,构成一个系统、完善的滨水绿地综合廊道系统,多规合一,实现水、绿地、公共设施的交相辉映,改善水环境,保护城市水系,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完善市政公共设施。(本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郑彬[10](2015)在《浅谈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以秦皇岛北戴河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包含规划原则、规划目标、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绿线控制、绿道系统建设等内容。这里以秦皇岛北戴河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的方法与步骤。(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5年06期)
廊道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的经济高度发展,城市的建设也愈发的快速,呈现一种快速扩张的增量规划阶段。城市过快的发展,往往会忽视城市发展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热岛效应、雾霾等正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如今城市建设放慢脚步,进入存量规划阶段,但这些城市环境问题仍然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通过构建通风效率高、空气质量好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以及城市空气污染是本文所需要探索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评述,总结相关研究者在大多利用的是CFD技术或者GIS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城市地表粗糙度、城市气候等的因素进行通风廊道构建。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城市通风廊道的构成是由作用空间、补偿空间和空气引导通道叁个部分。而且还依据城市绿地系统的理论分析出影响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因素是城市风向、生态冷源和地表粗糙度。其次,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分析广州市基本概况包括地理条件、风力风向、地表温度等情况,利用四个层级的分析方法针对通风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多个指标因子定量分析的研究思路来模拟潜在通风廊道。以影响城市通风廊道通风性能作为目标层,从通风效率及空气质量两个维度分别选择和分析指标域层,包括地形、路网、建筑、水系以及绿地五项指标,进而在指标层上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因子以量化指标域层所选指标。各项指标因子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其权重。然后通过ENVI5.3、Rhino 6参数化、GIS等的分析工具对五个指标因子进行迭加分析,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法计算栅格成本及最小成本路径,模拟出案例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潜在通风廊道。最后关注绿地系统和通风廊道的空间布局的联系性,得出两者的契合点在于前者的块、楔形空间及线、环状空间与后者补偿空间及空气引导通道的空间以及后者能提高前者的生态功能,并基于此联系对潜在风道进行提取,构建8条主风廊、16条次风廊的城市通风廊道系统,并建议其分布的位置、规模以及承担的主要功能。从规模控制、空间控制、入风口和冷源控制以及其影响范围的几个方面对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管控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进行四个等级的指标筛选出五项指标因子作为城市通风廊道评价指标,并选择城市建设较成熟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这一老城区作为研究区,对通风廊道规划进行讨论,研究对城市通风廊道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保证城市通风廊道通风的有效性的前提下,创新性地聚焦于通风廊道气流的空气质量,以植被覆盖度作为衡量植被对通风廊道空气质量的影响的表征,并根据模拟的路径结果提出结合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通风廊道的空间布局上的联系方法,为日后城市通风廊道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廊道绿地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晨洋,李卫正,仲启铖.基于生态廊道构建的南京仙林绿地网络优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9
[2].何倩婷.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研究[D].广州大学.2019
[3].王彬.上海徐汇中环高压廊道绿地系统规划路径[J].规划师.2019
[4].张思源.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8
[5].刘畅,严利洁.基于遗产分布的河道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与研究——以山东省郓城县绿地水系统规划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丁园.城南晋阳湖东岸建设生态居住景观区[N].山西日报.2017
[7].张云路,李雄.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以晋中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
[8].刘宇,税创新.关于滨水绿地综合廊道的一点思考[C].2017第九届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7
[9].刘宇,税创新.关于滨水绿地综合廊道的一点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6
[10].郑彬.浅谈美丽乡村生态绿地廊道规划——以秦皇岛北戴河规划为例[J].河南建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