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430223
摘要:利用任务型教学法理念,设计合理有趣的活动任务,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并通过扮演角色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角色设计角色扮演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起启发他。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做中学”的原则就是主张学生自己体验和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多用在外语教学中,而在我们的汉语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用心去设计学习任务,一样能取得出色的效果。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课,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循着自己的瞻仰顺序,主要介绍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以及碑身浮雕所描述的故事及其意义,并表达了自己的瞻仰感受。文章篇幅较长,主要是说明性语言,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寡味。怎样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满怀兴趣地把这块不好啃的骨头啃下去,并能啃出其中的味道来?我动起了脑筋:仅仅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观和基本构成肯定是不够的,能不能试着从文章的内容特点着手,设计几个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充分发挥角色作用,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这篇文章的学习任务呢?
说做就做,我根据本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了这样几个角色:建筑师、导游、讲解员、普通参观者以及语文爱好者。这些角色会对文章的哪些内容感兴趣?扮演这些角色又分别有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我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自己决定并交代给学生,而是告诉他们这些得由他们自己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决定。
先是一段短暂的静默,接着是一片大声热闹的吵嚷,然后吵嚷声又渐渐低下来,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确定了以下的学习任务:
建筑师——弄明白人民英雄的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建筑构成,有依据地描述整个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形象;
导游——找出作者的瞻仰路线和瞻仰循序,并图示出来;
讲解员——用生动明白的语言讲述你最喜欢的浮雕所反映的历史故事(组内每人所讲故事不能围绕同一幅浮雕);
普通参观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自己的参观感受;
语文爱好者——勾画并朗读,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任务确定了,同学们又各自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加入到“志同道合”的群体中去,角色扮演正式开始,小组比赛也正式开始。同学们静静地沉入了自由探索的过程之中……十分钟后,交流探讨的声音响起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各种很自然又很有趣的表情:一会儿专注,一会儿兴奋,一会儿自得,一会儿迷惑,一会儿若有所悟,一会儿欣慰……同学们是真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了,没有心不在焉,没有畏难,这真是令人高兴呀!
交流讨论五分钟后,全班汇报时间到了……
因为授予了学生不同的角色,既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点,又分散了难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在汇报过程中,相同角色的同学又在不断地相互纠正、补充,我又适时地加以了一些引导,所以,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以上所有角色的任务都得到比较圆满的解答,角色任务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
看来,孩子们也对这节课意犹未尽。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回顾和反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本是一篇较为枯燥而且篇幅颇长的说明文,一般是让学生发怵的,这堂课之所以没有显得单调乏味,不仅是因为在课堂上授予了学生实际任务(实际上是学生主动选择了自己的任务),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任务中所要做的事情与现实生活的某些活动是密切联系的。这两点正是PeterSkehan(1998)对任务的定义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学生在课堂中首先选择了一种他们喜爱的角色,就是选择了实际的任务,然后被要求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建筑师、导游、讲解员、普通参观者、语文爱好者,这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学生完成所扮演角色的任务对他们来说就是带着角色的好奇心,去发掘,去探险。
有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又不禁想到,如若每位语文老师在上课前能够更充分地去研究文本,多设计适合文本并且吸引学生的任务,让学生带着征服任务的兴趣去学,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语文学习的效果一定会有所改观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也会有明显提高的。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伊情景任务型教学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3]徐坤任务法教学模式内涵及研究综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11月(上)。
[4]周舒怡任务型教学法的由来、概念及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