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家族论文_熊亚军,金日群,彭韶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家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家族,受体,特异性,乙醇胺,鼻炎,氮素,蛋白。

亚家族论文文献综述

熊亚军,金日群,彭韶平[1](2019)在《IL-20亚家族在变应性气道炎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IL-20亚家族成员包括IL-19、IL-20、IL-22、IL-24和IL-26,它们之间有着相同的受体亚单位、下游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相似的靶细胞和生物学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们对多个T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影响它们的分化方向,而Th1、Th2、Th17等亚群的变化在变应性气道炎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IL-20亚家族可能与变应性气道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IL-20亚家族细胞因子的特点以及各成员在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亚兰,黄诚[2](2019)在《TRPC亚家族与慢性疼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TRPC)通道是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参与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疼痛信号从初级感觉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次级神经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突触前电压门控钙通道。这提示TRPC通过调控Ca~(2+)浓度发挥对疼痛的调节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RPC亚家族成员参与并调控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汪琼,孙群,陈其国,杨钦泰,李浩[3](2019)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叉头状转录因子p3与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allergic rhinitis with nasal polyps,ARwNP)患者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Foxp3)基因和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特点。方法 18例接受SLIT治疗的ARwNP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满1年后进行鼻部总症状评分、鼻息肉大小评分,血常规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比例,鼻息肉(nasal polyps,NP)组织HE染色检测组织Eos比例,RT-qPCR检测外周血Foxp3与TCR VγⅠ~Ⅲ基因表达水平。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ARwNP患者SLIT治疗总体有效,治疗前Fox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U=30.5,P=0.019),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W=139,P=0.001);治疗前TCR VγⅠ~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U=35,P=0.039;U=32.5,P=0.027;U=10,P <0.001),治疗后仅Vγ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93,P=0.001);治疗前Foxp3与VγⅢ呈正相关、与外周血Eos比例呈负相关;治疗后Foxp3与VγⅡ、Ⅲ呈正相关、与鼻部总症状评分呈负相关,VγⅢ与外周血Eos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ARwNP患者SLIT治疗1年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和γδ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免疫治疗早期症状的改善可能与T细胞免疫的重塑相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卜平,简佐义,岳碧松,范振鑫[4](2019)在《林麝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和特异性气味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嗅觉是哺乳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动物依赖其寻找食物、避开天敌、寻找配偶以及群体交流等。嗅觉由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的嗅觉受体蛋白(OR)介导,编码嗅觉受体蛋白的基因家族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多基因家族。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作为典型的晨昏活动型动物,敏锐的嗅觉有利于其捕食和规避风险。为了研究林麝嗅觉受体的基因信息,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已组装完成的林麝基因组序列,对林麝嗅觉受体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本实验室开发的orfam程序,鉴定出林麝有1378个OR基因,其中完整基因、假基因和片段基因分别为864个、366个、148个,假基因比例约26%;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林麝OR基因可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个类别,进一步通过序列一致性又可分为18个家族和244个亚家族,林麝OR基因家族分化大。对小鼠、人类、犬和林麝的OR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共聚成551个基因簇,4个物种共享185个基因簇,而林麝特有12个基因簇;但对林麝、牛、牦牛和猪的OR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聚类分析时,林麝仅有2个特有基因簇。林麝OR基因的潜在识别气味分析得出,林麝偏向于识别花香、木香、青草香和脂类等气味,而特有基因则集中在对薄荷和香菜的识别。本研究首次对林麝嗅觉受体基因家族进行描述,了解林麝嗅觉受体基因家族的分化情况,对理解林麝行为与嗅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数据支持,更有利于林麝保护。(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王赛璐,何金英,马玉珍[5](2019)在《FGF7亚家族在卵巢中的分布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家族是生长因子中的一个大家族,包括23个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编码基因序列和空间结构,基于序列同源性和演变特征,将18种哺乳动物的FGFs分为6个亚家族,其中,FGF7亚家族(包括FGF3、FGF7、FGF10和FGF22)通过旁分泌途径发挥生理学作用。在女性生殖领域,国内外大多专注于研究FGFs对卵巢的影响。目前,已有报道显示FGF7和FGF10分布于卵母细胞和/或颗粒细胞,具有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黄体酮和类固醇生成及分泌等功能,介导卵泡的募集和发育作用。对于其它两个成员FGF3和FGF22,其编码mRNA虽然在大鼠卵母细胞中表达,但是其对卵泡生长的生理作用尚不明确。(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郭玲玲,张芬,张亚真,成浩,韦康[6](2019)在《茶树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是茶叶的重要品质成分和氮素贮存形式,因此开展茶树体内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茶树转录组中筛选得到5条茶树LHTs(Lysine histidine transporters,赖氨酸/组氨酸转运蛋白)家族基因序列,并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获得4个茶树LHTs基因,分别命名为CsLHT1、CsLHT6、CsLHT8.1和CsLHT8.2。对该亚家族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CsLHTs亚家族含有9~11个跨膜区;且含有与氨基酸转运相关的结构域。为了明确在不同茶树品种和氮素水平间CsLHTs基因的表达差异,本研究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氮饥饿两周后,分别用0.2、2、10 mmol·L~(-1)的NH_4NO_3进行处理。利用qRT-PCR分析了CsLHTs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4个基因在茶树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经氮素处理后,CsLHTs基因在3个氮素水平和3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CsLHT1、CsLHT6和CsLHT8.2在品种间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不同氮素水平间的基因表达差异。CsLHT8.1对氮素处理有明显的响应,尤其经0.2 mmol·L~(-1)和10 mmol·L~(-1)的NH_4NO_3处理72 h后,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根中呈上调表达,表明CsLHT8.1可能参与氨基酸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转运过程。(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马苓,牛俊奇[7](2019)在《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亚家族成员1~+自然杀伤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J Hepatol》2019年3月报道】题: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亚家族成员1~+自然杀伤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Wijaya RS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具有强抗病毒活性。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亚家族成员1 (KLRG1)由终分化NK细胞表达,而表达KLRG1的淋巴细胞在慢性病毒感染后也会扩增。KLRG1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来自悉尼大学韦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Wijaya等采用流式细胞术和体外刺激法,对CHB患者和健康人血液和(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于秀立[8](2019)在《陆地棉MFT-like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中,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s,PEBP)家族被划分为以下叁类,即为FLOWERING LOCUS T(FT)-like、TERMINAL FLOWER1(TFL1)-like和MOTHER OF FT AND TFL1(MFT)-like。FT-like调节分生组织有限的生长和TFL1-like调节分生组织无限的生长,并最终影响开花时间和植株的构型。MFT通常被认为是FT/TFL1的祖先,但其功能尚不清楚。最近研究揭示了MFT同源基因可能在调控植物开花和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FT基因缺失突变体(mft-2)的开花表型不受影响,但对ABA敏感,其萌发率较低;而四倍体陆地棉中MFT-like基因的功能还不是很清楚。目的:通过对GhMFT-like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的分析以及转基因拟南芥和棉花的研究,初步确定GhMFT-like基因在调控棉花胚珠发育和种子萌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进行GhMFT-like基因的克隆;构建GhMFT-like-GFP融合载体、BD-GhMFT-like和nYFP-GhMFT-like,观察GhMFT-like-GF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与GhFD蛋白相互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RT-PCR)分析GhMFT-like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GhMFT-like植物表达载体,采用浸花法(floral-dip)转化拟南芥;构建GhMFT-like的过表达载体、干扰载体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进行棉花的遗传转化。结果:(1)全基因组分析揭示了陆地棉基因组中共包含2个MFT-like同源基因,即GhMFT1和GhMFT2。(2)本研究克隆了2个棉花MFT-like同源基因,GhMFT1的ORF长度为519 bp,GhMFT2的ORF长度为528 bp。(3)GhMFT1基因在叶片、胚珠和纤维中表达量比较高,GhMFT2基因在茎、花和纤维中表达量比较高;在胚珠和纤维发育时期,GhMFT1和GhMFT2的表达量都比较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GhMFT1和GhMFT2的表达量均下降,而且在外源提供ABA和NaCl时,它们都显着上调。(4)GhMFT-like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并与GhFD蛋白相互作用。(5)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GhMFT1和GhMFT2不影响转基因拟南芥的开花;但是抑制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并且在ABA和NaCl处理时,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更低;GhMFT1和GhMFT2过表达不影响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生长;AtABI3、AtABI5、AtRGA和AtRGL2在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显着上调。(6)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棉花的遗传转化,成功获得6株35S:GhMFT1过表达、9株35S:GhMFT2过表达和8株35S:GhMFT2-RNAi的T_0代转基因植株;并成功获得13株GhMFT1-sgRNA1位点被编辑的T_0代转基因植株、5株GhMFT1-sgRNA2位点被编辑的T_0代转基因植株、18株GhMFT2-sgRNA3位点被编辑的T_0代转基因植株和2株GhMFT2-sgRNA4位点被编辑的的T_0代转基因植株。结论:陆地棉基因组中包含2个MFT-like的同源基因;2个GhMFT-like基因主要在纤维和胚珠中表达,并调控棉花胚珠的发育和种子的萌发;GhMFT-like与GhFD在细胞核中相互作用;异源表达GhMFT-like不促进转基因拟南芥的开花,但抑制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获得了GhMFT-like过表达、干扰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植株,有关转基因棉花的表型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德芳[9](2019)在《水稻B-bZIP转录因子亚家族成员OsbZIP81和OsbZIP84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和谷类作物研究的模式生物。以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在水稻中的应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水稻的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但是在转化过程中,由于水稻品种或插入片段大小的不同,转化效率也不尽相同,而部分水稻品种和大片段转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少数bZIP转录因子家族B亚家族成员被报道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抗冷等生物过程,而该亚家族其它成员则鲜有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新克隆了一个B-bZIP亚家族成员OsbZIP81,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另外对本实验室之前研究的OsbZIP84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发现水稻中OsbZIP81.1可以直接作用于茉莉酸合成路径中的基因从而调控内源茉莉酸的合成,OsbZIP81.2能够与农杆菌毒力蛋白VirE2互作,找到并验证了OsbZIP81和OsbZIP84的响应元件OVRE,同时探究了OsbZIP84调控水稻株高的分子机理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运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了OsbZIP81的叁个可变剪接体,即OsbZIP81.1、OsbZIP81.2和OsbZIP81.3。OsbZIP81.1是一个典型的bZIP类转录因子,而OsbZIP81.2不是。OsbZIP81.1和OsbZIP81.2两者都受农杆菌(EHA105)、MeJA、PEG6000等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通过3种类型的VirE2与全部B-bZIP亚家族成员的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只有OsbZIP81.2能够与3种类型的VirE2互作。利用OsbZIP81.1超表达水稻材料的ChIP-Seq实验分析,发现了14,245个peaks,涉及8,169个潜在的靶基因,经MEME和DREME分析以及EMSA验证后得到了一个全新的bZIP转录因子结合顺式元件,即OVRE(OsVIP1 response element)。同时通过RNA-Seq分别找到了5,143和5,002个受OsbZIP81.1和OsbZIP81.2调控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利用OsbZIP81.1超表达材料RNA-Seq并结合ChIP-Seq的结果,找到了1,332个OsbZIP81.1的靶基因,而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丙酮酸代谢、烟酸与烟酰胺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α-亚麻酸代谢等途径。通过对OsbZIP81.1超表达水稻植株相关激素的测量,发现在超表达植株中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增加,而脱落酸(ABA)含量有所下降。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和IP-MS,发现并鉴定了4个OsbZIP81互作蛋白,其中2个PR类蛋白:RSOsPR10、PBZ1/OsPR10a;1个MADS类转录因子:OsMADS1;以及1个14-3-3类蛋白:Os11g34450。此外,我们成功构建了OsbZIP81.1和OsbZIP81.2的超表达转基因烟草植株。OsbZIP84也是一个典型的bZIP类转录因子。在OsbZIP84表达量上调的植株中,株高变高,而表达量下调的植株中,株高变矮,且这种矮化是由细胞变短造成的。另外,OsbZIP84受外源赤霉素和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的诱导表达,并且可能通过调控赤霉素代谢路径中OsGA20ox2的合成调控胞内赤霉素的含量和进一步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RDSA实验,找到了与OsbZIP81.1响应元件一致的顺式元件OVRE。此外,通过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获得了OsbZIP84的转基因敲除纯合植株,为OsbZIP84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我们发现OsbZIP81.1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茉莉酸合成路径上的基因从而调控茉莉酸的合成;找到了农杆菌VirE2毒力蛋白在水稻中的一个互作因子OsbZIP81.2;找到并鉴定了一个OsbZIP81.1和OsbZIP84的响应元件OVRE,该元件是一个新的水稻bZIP转录因子响应元件;发现OsbZIP84可能直接通过OsGA20ox2调控水稻的株高。(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贾敏[10](2019)在《拟南芥ABS3亚家族MATE转运蛋白与ATG8互作调控植物衰老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植物生殖发育、种子形成等生命活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植物衰老受到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复杂调控。碳、氮等营养资源的缺乏诱导蛋白降解和植物衰老。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个十分保守的降解途径,与衰老调控密切相关。植物自噬缺陷突变体在营养胁迫下衰老加快,同时伴随着通过其他途径导致的蛋白降解加快,但目前对于这一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还不甚了解。本研究围绕模式植物拟南芥ABS3(abnormal shoot 3)亚家族MATE(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转运蛋白衰老的作用机制开展工作,发现ABS3亚家族MATE转运蛋白通过与自噬途径的关键蛋白ATG8(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8)互作促进蛋白降解和植物衰老,揭示了一个新的植物衰老调控途径。主要结果如下:(1)ABS3亚家族MATE基因表达促进自然生长、碳饥饿和氮饥饿条件下的蛋白降解和植物衰老。(2)ABS3亚家族MATE基因的四重缺失突变体mateq能够逆转自噬缺陷突变体在碳饥饿胁迫条件下蛋白降解加快和早衰的表型,说明ABS3亚家族MATE蛋白通过与自噬途径无关的途径启动和促进碳饥饿诱导的衰老进程。(3)ABS3亚家族MATE蛋白定位于晚期内体,并与自噬途径关键蛋白ATG8通过ABS3中的两个保守的ATG8互作基序在晚期内体上互作。ATG8-ABS3互作不依赖于ATG8在自噬途径中功能,也不依赖于ABS3的转运活性。(4)碳饥饿胁迫诱导ABS3从晚期内体转运至液泡降解。ABS3促进衰老的功能以及ABS3的液泡转运依赖于ATG8-ABS3互作,但不依赖于自噬途径。ATG8-ABS3互作促进衰老代表ATG8在自噬外的新功能。(5)小麦(Triticum aestivum)TaABS3与拟南芥ABS3类似,通过两个保守的ATG8互作基序与TaATG8在晚期内体互作,促进蛋白降解和植物衰老,表明ATG8-ABS3互作调控衰老机制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高度保守。基于这些发现,建立了ABS3介导的衰老促进途径与自噬介导的衰老抑制途径共享ATG8,平衡调控植物衰老过程的作用模型。综上,本研究发现了一个保守的由ATG8-ABS3互作介导的新的植物衰老调控途径,有助于增进对衰老这个基础生物学过程的认识,并为人工调控调控衰老增加作物产量提供了知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亚家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TRPC)通道是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通过对钙离子的调节参与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疼痛信号从初级感觉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次级神经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突触前电压门控钙通道。这提示TRPC通过调控Ca~(2+)浓度发挥对疼痛的调节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TRPC亚家族成员参与并调控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家族论文参考文献

[1].熊亚军,金日群,彭韶平.IL-20亚家族在变应性气道炎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2].孙亚兰,黄诚.TRPC亚家族与慢性疼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3].汪琼,孙群,陈其国,杨钦泰,李浩.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叉头状转录因子p3与细胞抗原识别受体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特点[J].实用医学杂志.2019

[4].卜平,简佐义,岳碧松,范振鑫.林麝嗅觉受体基因亚家族和特异性气味识别[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5].王赛璐,何金英,马玉珍.FGF7亚家族在卵巢中的分布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6].郭玲玲,张芬,张亚真,成浩,韦康.茶树CsLHT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19

[7].马苓,牛俊奇.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亚家族成员1~+自然杀伤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8].于秀立.陆地棉MFT-like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9].刘德芳.水稻B-bZIP转录因子亚家族成员OsbZIP81和OsbZIP84的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

[10].贾敏.拟南芥ABS3亚家族MATE转运蛋白与ATG8互作调控植物衰老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家族蛋白亚族分类图在体外能够UMP修饰BIK1和RIPK,...蛋白家族的系统发育树:.正常人24个TCRVβ亚家族克...的结构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

标签:;  ;  ;  ;  ;  ;  ;  

亚家族论文_熊亚军,金日群,彭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