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评估系统论文-吴远斌,李双磊,吴扬,龚志云,王嵘

心肺评估系统论文-吴远斌,李双磊,吴扬,龚志云,王嵘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肺评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神经功能,脑电监测

心肺评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吴远斌,李双磊,吴扬,龚志云,王嵘[1](2019)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评估和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表明美国院外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发生率为110. 8/10万,生存率为10. 6%[1]。尽管CA患者救治措施的不断优化,然而,仅仅不到1/3幸存者神经功能恢复[2]。欧洲注册数据显示,院外CA的发生率为80/10万,10%患者存活至出院,仅有5%可以获得完全的神经功能恢复[3]。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发生CA,而出院生存率只有1.3%,获得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的只占10.2%[4]。CA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制约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魏健民[2](2018)在《基于无线通讯体外心肺复苏质量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Arrest,SCA)俗称心脏骤停,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通常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有很大的随机性,7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及时有效的体外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解决此类现象的关键。通过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满足特定深度与频率的体外按压操作,配合体外人工呼吸,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律以及心血供应。由于心脏骤停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专业的医护人员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急救。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急救措施的主要是现场的目击者。然而目击者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出身,很大一部分没有接触过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无胸外按压的训练经验。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会出现按压深度偏浅、按压频率不够、按压回弹不充分、按压动作倾斜的情形。即使对于专业的医护人员也常常出现这类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时反馈按压深度、频率、回弹以及垂直性等重要指标的监测设备,并通过这些指标给操作者提供操作质量反馈的评估系统。本文着重探索设计一种小巧、便携、蓝牙通讯的体外心肺复苏质量评估系统。主要针对胸外按压深度、频率、以及回弹进行测量计算,并将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通过蓝牙传输给手机终端,在手机心肺复苏软件APP进行操作质量的评估。结合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心肺复苏操作的规定,提供操作者操作反馈。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心肺复苏产品的设计思路,从而摒弃了霍尔传感器、电子尺等传统的位移传感器,采用六轴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位移二重积分方法来间接计算胸外按压深度,并依据按压深度波形通过特征提取获取按压频率。对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分别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按压过程中有效按压、无效按压、回弹正常、按压时间比等指标,将计算的数据指标通过蓝牙传输给手机终端,在手机APP中进行操作质量的分析处理,并给出操作质量评估。操作者通过手机即可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直观的分析认识,帮助操作者提高操作质量,积累规范的心肺复苏经验。(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茹斌,占礼葵,彭伟,孙少明,刘骏富[3](2018)在《心肺功能评估训练系统的恒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心肺功能评估和训练中由于蹬踏速率波动导致运动负荷(功率)无法维持恒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磁阻发生装置,可实时、快速、精确地调节阻力,并通过模糊PID控制实现了一定范围内不受蹬踏速率影响的恒功率控制。为验证恒功率控制效果,在改进后的心肺功能评估训练系统和Monark心肺功能评估训练系统上分别进行了恒功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改进后的系统,蹬踏速率在50~70r/min变化时,实时功率曲线控制在目标功率曲线±8W内上下波动,2min内整体平均功率与目标功率误差小于2 W,系统克服了由于蹬踏速率改变而导致人体输出功率无法恒定的问题;相比Monark系统,在相同目标功率及相同蹬踏速率变化条件下,改进后的系统在恒功率控制精度上整体提升了2 W,同时降低了控制误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闻,于在诚[4](2016)在《心率恢复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率恢复(HRR)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并进行手术的10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并测定运动后1分钟HRR,将HRR>18次/分归为正常组,HRR≤18次/分归为异常组。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是依据美国胸外科协会数据库规定的12种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HRR正常组67例,HRR异常组36例,HRR异常组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R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vs 22.4%),(P<0.05);HRR异常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HRR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5±3.40)d vs(10.66±2.40)d,P<0.01]。结论 HRR异常提示出现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术前HRR可作为评估食管癌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风险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方兰花,陈艳婷,张洁苹[5](2015)在《Chartis肺评估系统辅助下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治疗巨大张力性肺大泡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情进展至肺气肿时,往往因肺泡壁变薄,扩大的肺泡腔破裂而形成肺大泡,进而影响肺功能[1]。COPD合并较大肺大泡患者一般可通过外科肺减容手术治疗。巨大张力性肺大泡患者行外科肺减容手术存在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等缺点,因此,临床上不建议行外科肺减容手术。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术是一种支气管镜直视下在靶肺叶段(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5年07期)

张旭[6](2013)在《基于跑步机的心肺耐力评估系统的原理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肺耐力是指心肺系统从空气中摄入氧气,并将氧气经过血液系统输送到各组织细胞供其使用的能力,又被称作心肺适能。它是个体遗传、既往运动史、既往疾病史、日常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综合效应,是最重要的身体机能指标之一。探索便利有效的心肺耐力检测方法,有效的评估心肺耐力水平并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或锻炼指导,这是目前运动健康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运动生理学与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心肺耐力评估系统,可以有效的评估机体心肺耐力水平,、并给予针对性的锻炼指导方案。首先,本文从生理医学角度与实际应用角度上对心肺耐力中的金指标-最大摄氧量[Vo2max]的限制因素、相关指标、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跑步机平台下间接测量最大摄氧量的可行性。其次,针对运动中最大心率的选择这一存在的检测重要难点,在总结国内外最大心率的推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静息数据推测最大心率的方法,通过与以往方法的比较证实该推测方法的有效性。之后以青少年男性人群为研究人群,探讨了2种基于跑步机平台下的Vo2max间接测量方法[二次跑台推测法与PCIO (Physiological Cost Index of Oxygen)推测法)的评估有效性和最大心率在测量方法中的影响能力。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跑步机平台下心肺耐力评估系统,通过输入人体的静态生理指标与最大摄氧量间接测量方法的测量参数,推测用户的Vo2max值,评价用户的心肺耐力情况,并制定简单有效的心肺耐力锻炼方案。通过实际测试表明,针对青少年人群,本文设计的心肺耐力评估系统可以有效的评估测试者的心肺耐力水平,并针对个人提出相适宜的运动锻炼方案,最大程度上科学快捷的提高测试者的心肺耐力水平,为大众心肺耐力检测与运动健康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5-01)

心肺评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Arrest,SCA)俗称心脏骤停,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通常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有很大的随机性,7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及时有效的体外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解决此类现象的关键。通过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满足特定深度与频率的体外按压操作,配合体外人工呼吸,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律以及心血供应。由于心脏骤停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专业的医护人员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急救。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急救措施的主要是现场的目击者。然而目击者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出身,很大一部分没有接触过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无胸外按压的训练经验。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会出现按压深度偏浅、按压频率不够、按压回弹不充分、按压动作倾斜的情形。即使对于专业的医护人员也常常出现这类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时反馈按压深度、频率、回弹以及垂直性等重要指标的监测设备,并通过这些指标给操作者提供操作质量反馈的评估系统。本文着重探索设计一种小巧、便携、蓝牙通讯的体外心肺复苏质量评估系统。主要针对胸外按压深度、频率、以及回弹进行测量计算,并将操作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通过蓝牙传输给手机终端,在手机心肺复苏软件APP进行操作质量的评估。结合美国心脏协会关于心肺复苏操作的规定,提供操作者操作反馈。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心肺复苏产品的设计思路,从而摒弃了霍尔传感器、电子尺等传统的位移传感器,采用六轴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位移二重积分方法来间接计算胸外按压深度,并依据按压深度波形通过特征提取获取按压频率。对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分别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按压过程中有效按压、无效按压、回弹正常、按压时间比等指标,将计算的数据指标通过蓝牙传输给手机终端,在手机APP中进行操作质量的分析处理,并给出操作质量评估。操作者通过手机即可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直观的分析认识,帮助操作者提高操作质量,积累规范的心肺复苏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肺评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吴远斌,李双磊,吴扬,龚志云,王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评估和监测[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9

[2].魏健民.基于无线通讯体外心肺复苏质量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燕山大学.2018

[3].张茹斌,占礼葵,彭伟,孙少明,刘骏富.心肺功能评估训练系统的恒功率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4].刘闻,于在诚.心率恢复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6

[5].方兰花,陈艳婷,张洁苹.Chartis肺评估系统辅助下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治疗巨大张力性肺大泡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

[6].张旭.基于跑步机的心肺耐力评估系统的原理与设计[D].安徽大学.2013

标签:;  ;  ;  ;  

心肺评估系统论文-吴远斌,李双磊,吴扬,龚志云,王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