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通量论文_曹慧群,罗平安,赵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量,水库,生态环境,非点源,密云,浮游生物,径流。

磷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曹慧群,罗平安,赵科锋[1](2019)在《叁峡水库磷通量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缓解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干流的磷主要吸附于悬沙上,随着水流连续输移,为水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营养来源。叁峡水库运行后,泥沙沿程落淤,库区悬沙与磷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性。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和资料收集统计,分析不同季节叁峡水库悬沙、总磷、溶解磷和颗粒磷的沿程变化规律;在建立叁峡水库颗粒磷与含沙量的量化关系基础上,进一步计算1950-2018年磷通量的变化,分析磷通量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性的缓解对策。本文将揭示叁峡水库磷浓度以及磷通量的变化规律,可为定量评价叁峡水库对河道营养物质输移的影响程度、缓解水库运行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王强,陈栋为,朱四喜,夏豪[2](2019)在《基于总磷通量的清水江流域内源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水江流域上游总磷浓度超标已严重影响相关水域水生态安全。为探讨总磷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计算了2013~2016年清水江部分断面和相关水域的总磷年通量、外源入河量和内源释放(或沉降)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清水江总磷内源释放(或沉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清水江上游兴仁桥附近水域总磷浓度较低而且稳定;中游旁海至锦屏江段总磷偏高,是由于支流重安江高磷水体的汇入;总磷内源释放量较为突出的水域为中游的革东至锦屏江段,其次为白市江段;总磷外源入河量最大的区域为支流重安江,从兴仁桥至革东断面总磷外源入河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但革东至白市断面外源入河量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10期)

周建军,张曼,李哲[3](2018)在《长江上游水库改变干流磷通量、效应与修复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磷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是水域重要营养或污染物质,是长江及河口浮游生物限制因子.在自然与人类活动作用下,磷循环规律及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实测资料、理论和模型系统分析了长江磷自然循环属性、水库作用及可能的环境影响.长江磷以颗粒态为主,与泥沙关系密切,受水库影响大量沉积;颗粒磷的潜在生物有效磷(BAP)较高,总量超过人类排放;自然背景下磷与淡水系统关系较小,到河口及周边海域释放BAP是这里生态系统关键的营养资源;水库拦截使在底泥沉积并在缺氧环境释放的BAP成为河流上游潜在污染源.水库拦沙也破坏了下游河流泥沙的磷缓冲机制,增加环境脆弱性,降低污染承受能力,抬高水库下泄背景溶解磷浓度和河口碳、氮的相对程度,增加干流最下游大型水库污染和水华风险.另一方面,实测资料对比研究表明,我国河流地表水环境监测规范中的磷分析方法存在问题,采用"澄清样"方法使磷大量漏测,上下游、河湖库及汛枯期间磷通量监测口径不同、标准不一,很难适应流域一体化管理要求;依此监测的评估也会严重低估水库作用,忽视其拦磷和抬高背景溶解磷等机制,误导污染源解析,影响环境管理与决策.流域水库改变泥沙、磷及循环规律是当前长江干流环境条件的实质性改变,是长江保护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修复重点之一,建议在大型水库持续挖泥用以功能性修复河流物质通量和消除上游潜在污染内源.(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赵双菊,齐维晓,李静,钢迪嘎,冉韵竹[4](2018)在《水位对密云水库消落区土壤磷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水北调来水引起的水库水位变化导致消落区幅带变化,这直接会影响土壤中磷的转化及通量.本研究采集了陆相和水相分别离水界面1 m和2 m处的4种土柱样品,分别用来模拟消落区淹水和落干情景.在实验室内逐步模拟水位上升或下降,模拟期为9个月,并在每隔3个月的期间收集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研究土壤中无机磷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与叁峡库区相比消落带土壤中总磷含量偏低.模拟过程中,土壤中的无机磷含量始终占总磷含量的50%以上,即无机磷为主要形态.淹水模拟过程中,不同土柱及不同深度的土壤中铁磷的变化复杂,反映了铁磷的含量易受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等多因素影响.落干模拟过程中,土壤中铁磷和钙磷的变化最为明显,9个月的模拟期后,铁磷的含量较初始值下降了53%~71%,钙磷在土柱表层样品中的含量逐渐减小,而在中层和下层中的含量有所上升.无论是淹水还是落干过程,离水界面1 m内的陆相和水相消落区土壤中磷的转化最为活跃.在模拟的9个月期间,水库淹水期陆相1 m内消落带土壤总磷通量为82.3 kg,铁磷通量为-30.7 kg,铝磷通量为-44.8 kg,钙磷通量为222.6 kg,总无机磷通量为126.5 kg,即消落带土壤中铁磷和铝磷有所释放或转化,而钙磷、总无机磷和总磷皆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熊昱[5](2017)在《湖北省淦河十好桥控制流域降雨径流及非点源氮磷通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点源污染有效地控制和防治,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北省咸宁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农村非点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污染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选择湖北省咸宁市淦河十好桥控制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利用历史资料、现场监测、室内分析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十好桥控制流域降雨和径流的变化特征、径流中氮、磷荷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径流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十好桥控制流域具有山区的典型特征。研究流域面积为605km2,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草地等原生态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水田、旱地、城镇及工矿用地、水域、草地、裸土地面积占比分别为65.66%、11.00%、7.38%、2.59%、1.00%、12.32%、0.05%。林地面积为397.24平方千米,其中有林地,疏林地的面积较大。草地面积面积为74.54平方千米,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的面积较大。农业用地面积面积为111.20平方千米,其中水田面积为66.55平方千米;旱地面积为44.65平方千米。裸土地面积为0.30平方千米,面积占比为0.05%。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石灰土、水稻土,面积占比分别为67.30%、17.20%、14.50%。红壤土类,包括红壤和红壤性土2个亚类;石灰土土类,以棕色石灰土为主;水稻土土类,主要是近潴育型水稻土。红壤性土和石灰土层浅薄,遇较大的雨量易形成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水稻土保水性较好。(2)十好桥控制流域降雨径流的主要特征,降雨和径流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年径流系数与雨量级成正相关。年内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雨量比例69.2%,而非汛期仅占30.8%。年降雨量最大可达2116.3 mm,最小仅953.3mm。径流深最大1633.31mm,最小仅601.7mm。该流域径流系数在0.51~0.57之间变动,枯水年份农业灌溉用耗水增加,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3)河道径流量大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与降雨量的大小成正相关。本次试验野外监测6次降雨径流过程,分析表明,河道流量变化过程和降雨过程形态基本一致,水位流量过程起涨响应时间均出现在降雨后1~3h,洪水峰值均滞后暴雨峰值8.5~11.5h。洪水洪峰与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有直接的关系,次暴雨最大造峰雨强与洪峰流量呈正相关。前期影响雨量是反映土壤湿润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次径流量影响极大。同时,暴雨中心不同,径流过程与径流量也相差较大。暴雨中心在下游的雨型57%的降雨量转化为河道径流,而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只有37%,同时洪峰流量、洪峰出现时间均有较大差异。(4)氮磷荷载大小与降雨量和径流量呈正相关。降雨量越大,产生的径流越多,尽管氮磷浓度有所降低,但河道内迁移的污染物质量更多,荷载污染物的总量也更大。历史资料分析和次降雨径流氮磷通量过程分析显示,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氮的通量与流量的变化一致,而总磷的通量变化较平缓。氨氮与总氮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均早于径流峰值。大中型洪水产生的污染物荷载量远远超过一般洪水或枯水。流域多年平均流量18.06m3/s,多年资料计算的总氮负荷模数在470.2~932.5kg/a·km2之间。(5)硝态氮是十好桥控制流域河道径流中的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赵斌,吴献花,罗维佳,庞红琴,高婷[6](2012)在《柴河河道典型断面碳、氮、磷通量年季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被规划为滇池南部重点农业区的晋宁柴河流域示范工程区汇水区内,对其3个典型断面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采样监测,测定其每月河道内的流量、TN、TP及CODCr,分析3个断面上碳、氮、磷的通量年季变化规律.从测定结果看,示范工程对面源污染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王峰,范福东,张志,陈茂林,郭博书[7](2012)在《磷通量与全球碳循环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生物在大气层与生物圈之间的二氧化碳的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循环帮助维持了地球气候的稳定。但现在全球多个海域出现了磷限制,使浮游生物这种海洋初级生产力产量降低,从而影响大气二氧化碳通量,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2年22期)

磷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水江流域上游总磷浓度超标已严重影响相关水域水生态安全。为探讨总磷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计算了2013~2016年清水江部分断面和相关水域的总磷年通量、外源入河量和内源释放(或沉降)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清水江总磷内源释放(或沉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清水江上游兴仁桥附近水域总磷浓度较低而且稳定;中游旁海至锦屏江段总磷偏高,是由于支流重安江高磷水体的汇入;总磷内源释放量较为突出的水域为中游的革东至锦屏江段,其次为白市江段;总磷外源入河量最大的区域为支流重安江,从兴仁桥至革东断面总磷外源入河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但革东至白市断面外源入河量有所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曹慧群,罗平安,赵科锋.叁峡水库磷通量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缓解对策[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王强,陈栋为,朱四喜,夏豪.基于总磷通量的清水江流域内源污染研究[J].人民长江.2019

[3].周建军,张曼,李哲.长江上游水库改变干流磷通量、效应与修复对策[J].湖泊科学.2018

[4].赵双菊,齐维晓,李静,钢迪嘎,冉韵竹.水位对密云水库消落区土壤磷通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5].熊昱.湖北省淦河十好桥控制流域降雨径流及非点源氮磷通量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6].赵斌,吴献花,罗维佳,庞红琴,高婷.柴河河道典型断面碳、氮、磷通量年季变化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

[7].王峰,范福东,张志,陈茂林,郭博书.磷通量与全球碳循环的相关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

论文知识图

河流输入DIN负荷长期变化渤海各站位沉积物中总磷埋藏通量的平面...不同雨型下磷素通量变化过程不同初始浓度时湿地基质向上覆水吸附...富营养化模型中碳,氮和磷通量一14磷湿沉降通量与降雨量的关系

标签:;  ;  ;  ;  ;  ;  ;  

磷通量论文_曹慧群,罗平安,赵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