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速率估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野火,辽东湾,卡尔,模型,通量,双曲线。
速率估算论文文献综述
康华靖,段世华,安婷,叶子飘[1](2019)在《基于FvCB模型估算小麦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arquhar、von Caemermer和Berry模型(以下简称FvCB生化模型)中有2个子模型,即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核酮糖-1,5-双磷酸(RuBP)再生速率限制模型,用其可以估算C_3植物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为了严格验证由这2个子模型估算植物叶片J_(max)的精确度,本研究用LI-6400-40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了2%和21%O_2浓度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的光合速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和CO_2的响应曲线,并用此2个模型分别拟合了21%O_2浓度下小麦光合速率对CO_2的响应曲线和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由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小麦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得到的J_(max)为254.86μmol·m~(-2)·s~(-1),显着高于其观测值(236.37μmol·m~(-2)·s~(-1))(P<0.05);由RuBP再生速率限制子模型拟合小麦光合速率对CO_2的响应曲线得到的J_(max)为260.58μmol·m~(-2)·s~(-1),则显着低于其观测值(298.05μmol·m~(-2)·s~(-1))(P<0.05)。此外,当胞间CO_2浓度(C_i)为738.01μmol·mol~(-1)时,小麦处于RuBP再生速率限制阶段,此时其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应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为61.16和8.55μmol·m~(-2)·s~(-1)。在不考虑其他路径消耗光合电子的情况下,小麦在该C_i时同化这些碳至少需要光合电子流为352.24μmol·m~(-2)·s~(-1),这与由RuBP再生速率限制子模型估算的J_(max)(260.58μmol·m~(-2)·s~(-1))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这说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RuBP再生速率限制子模型在估算小麦叶片J_(max)上存在缺陷,有待改进。(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晓薇,黄程鹏,黄张婷,姜培坤,吴家森[2](2019)在《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估算的最佳鲜叶采样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了毛竹林1年中不同月份现存鲜叶和凋落物的植硅体碳含量,通过比较不同月份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与全年凋落物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估算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最佳鲜叶采样时间.结果表明:毛竹鲜叶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分别为23.45~101.07 g·kg~(-1)和0.73~1.98 g·kg~(-1),且不同月份间差异显着;不同月份毛竹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0.75~7.68 kg·hm~(-2)·a~(-1),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且差异显着;2月和12月毛竹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与全年凋落物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之间无显着差异,可将2月和12月作为估算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最佳采样月份.(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向茁[3](2019)在《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蔓延速率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火蔓延速率(Wildfire Spread Rate,FSR),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野火朝某个方向蔓延的距离,是表征野火行为特征(野火火焰高度,野火火线密度等)的重要参数。(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数据可以为野火防控提供及时有效的监控信息,提高相关部门野火救援的效率。然而,传统的野火蔓延速率估算方法都难以实现大区域且(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估算,无法为相关部门及民众提供科学及时的决策数据和支持。随着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陆续发射,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有助于提高野火蔓延速率提取的时效性及准确性。本研究以日本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卫星Himawari-8数据为基础,面向2015年11月17日澳大利亚南部草原野火,开展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和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相关成果如下:(1)将目前常用的四种不同野火火点检测算法应用到Himawari-8数据上,对研究区野火火点进行近实时的检测。四种野火火点检测算法包括叁种基于空间信息的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基于固定阈值,基于窗口上下文以及基于全局上下文方法)和一种基于时间信息的野火火点检测方法(基于时间序列方法)。不同算法中的参数根据研究区的信息设置。最后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野火火点产品(MYD14)对不同的野火火点检测算法结果进行了质量评估。同时,Himawari-8测试版的近实时野火火点(Active Wildfire,WLF)数据也被首次评价。结果显示,基于全局上下文的检测算法在研究区表现最好,基于时间序列的方法次之,基于固定阈值和基于窗口上下文的方法效果相当,WLF数据质量最为不好。(2)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的近实时野火蔓延速率提取方法(H8-FSR)。该方法的建立依据惠更斯理论和野火火点质心理论。方法的实施分为叁步:时间序列野火过火面积提取、时间序列野火中心提取、近实时野火蔓延速率计算。野火过火面积来自于野火火点的累计,野火中心来自过火面积的质心。将该方法应用在研究区提取了近实时的野火蔓延速率。结果显示,与英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CSIRO)草地野火传播(Grassland Fire Spread,GFS)模型的野火速率模拟结果相比,H8-FSR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取野火蔓延速率,其中回归系数(slop)为0.944,决定系数(R~2)为0.552,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MBE)为-0.15 m/s,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MAPE)为31.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930 m/s。(3)探讨了野火火点质量和过火面积累计时间对于H8-FSR方法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了提取的野火蔓延速率与植被地形气象之间的关系。影响H8-FSR性能的分析显示,H8-FSR在不同的野火过火面积累计时间下表现出性能不同,基于全局上下文的野火火点检测数据在累计时间为1个小时和2个小时的时候,H8-FSR表现最好。在相同的累计时间下,野火火点数据质量越高,H8-FSR提取野火的性能越好。野火蔓延速率与植被地形气象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研究区野火蔓延速率与可燃物信息、气象信息以及植被生长状况有较显着的相关关系,与坡度无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9)
肖启涛,张弥,胡正华,肖薇,王伟[4](2018)在《基于不同模型的大型湖泊水-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传输速率是湖泊水—气界面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重要驱动因子,但其估算具有不确定性.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的参数化方程估算大型(面积2400 km2)浅水(平均水深1.9 m)湖泊——太湖水—气界面的气体传输速率,探讨大型湖泊气体传输速率的控制因子和变化范围,为估算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气体传输速率的两个重要参数风应力和水体对流混合速率存在夜间高、白天低的变化特征,因此气体传输速率也存在夜间高、白天低的变化特征.总体上太湖气体传输速率主要由风力控制,可以通过风速函数估算得到.太湖水—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的年均值为1.27~1.46m/d.因气体传输速率存在空间变化,单一站点参数化的模型可能不适合其他区域湖泊水—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的估算,但湖泊的面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辉,李小艳,云菲,王海涛,葛国锋[5](2018)在《烟草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估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准确估测自然条件下烟草生长状况,提升作物精细管理水平,建立了烟草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标准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拟合旺长期烟草的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的过程,并对该模型的通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对豫烟10号光合蒸腾速率的调控因子叶片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表面温度(T)、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拟合秦烟96的光合蒸腾生理参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程度也达到0.91**以上。与主成分分析建立的拟合模型相比,用神经网络进行演算的拟合模型精确度更高。(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棋福,李乐,华诚[6](2017)在《由重复地震估算的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w7.9大地震出乎意料的发生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对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危险性低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地质和GPS等浅表观测给出的低滑动速率(Zhang,2013,Nature Geoscience)。然而,这些浅表观测能否反映震前地下深部的活动速率有待明确(Densmore et al.,2007,Tectonics)。我们基于近断层的四川地震台网和紫萍铺水库台网记录的重复地震来研究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滑(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专题77:汶川地震研究进展与新认识、专题78:汶川地震研究十年回顾》期刊2017-10-15)
杨萍[7](2017)在《利用重复地震估算古浪地区活动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1927年5月23日,甘肃中部的武威南沈家窝铺(今属古浪县)附近发生8.0级特大地震,此次大震是自1920年12月16日海原地震后,海原断裂周边的又一次大震。地震的发生使得极震区震中烈度达Ⅺ度,不仅县城夷为平地,同时地震影响范围波及到周边陕西、宁夏和青海等省。据有关资料记载,4万余人在地震中死亡,同时,大量建筑物毁坏也给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大震后,铁道部、中科院、兰州地震大队等组织过专业地震考察,综合分析研究地震形变、前兆现象以及古浪地区皇城—双塔相关断裂的基本构造特征等。统计甘肃数字地震台网自1980年的小震记录资料,古浪8.0级地震的震源区及邻区小震活动频繁,有学者等研究后认为古浪地区的小震活动能反映区域应力场变化,对整个祁连山地震带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因而被定义为“古浪窗口”。从所处的构造位置角度看,古浪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构造带与海原断裂带的交汇部位,针对该区域孕震环境及模型开展了大量研究。2000年以来,甘肃省地震局也积累了大量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针对该区域数字化观测资料开展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小震活动与8级特大地震发震断裂的关系、震区断裂深部滑动速率与地表观测的差异、以及活动断裂的现今活动习性等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震震后愈合过程研究、邻区强震危险性预测以及地震复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末,研究者们注意到一个活动断裂带上地震的时间分布有成群集中的现象,但发震的时间间隔却不是均一的、按等时间间距发生。由于大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较长,研究者们也开始分析小震活动的重复性。不论是大震还是小震,通常对重复性地震的理解就是指重复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且具有高度相似波形的一组特殊地震。重复地震的发现和应用不仅能研究活动断裂深部滑动速率、孕震区介质性质变化,也为深入寻找潜在的凹凸体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围绕古浪地区活动断裂带,利用甘肃数字化台网(2001.1.16—2015.4.30)的地震波形记录和地震观测报告,采用波形互相关分析、相对到时差和精确定位方法来识别研究区的重复地震,进而估算断层深部滑动速率。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小震进行精定位,分析现今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以及这些非均匀性与现代地震、精细构造在空间上的关系。经过波形互相关分析,识别出互相关系数γ>0.8(共1250次地震)的200组由两个地震组成的相似地震对和690组多重相似地震对,大多数相似地震活动组表现为非周期性,复发的间隔从数分钟到数百天。通常,重复地震是一类特殊的相似地震,它们具有相近的震源机制解和几乎重合的破裂面积。因此,基于聚类分析,将铧尖台、石岗台和门源台互相关系数γ>0.9的多重对分组后得到33组至少含4个地震事件的相似地震丛集(共156次地震),同时,将此33组地震在增采条件下(采样间隔0.3125ms)通过S-P相对到时差约束破裂面积是否重迭后,共识别出5组破裂面积重迭的“重复地震”。选择双差相对定位法、圆盘破裂断层模型和2Mpa应力降等方法计算后,5组“重复地震”估算深部滑动速率后发现皇城-双塔断裂西段8.0km深处滑动速率为5.1mm/a,天桥沟-黄羊川断裂西段在6~10km不同孕震深度处的滑动速率为3.8~12.9mm/a,武威-天祝断裂中段在8.6km深度上滑动速率大约为3.5mm/a,其空间分布的整体趋势为古浪地区中部深部滑动速率最大,西部深部滑动速率次之,东部滑动速率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17-05-01)
吕涛,张长利,王树文,王润涛,张伶鳦[8](2016)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无人机速率估算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农用无人机速率与位置的估算精度,同时降低无人机制作成本,提出了一种对于农用无人机容易实现的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即通过使用离散型卡尔曼滤波,提高实验对象在叁维空间中位置和速率变化的估算精度。由于传统的惯性测量系统存在体积大、造价高等缺点,而廉价的惯性测量传感器又存在较大的飘移,因此结合农用无人机航拍的工作环境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位置的测量,由惯性导航系统(INS)给出加速度,并由光流传感器提供速度的测量加以辅助。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张克新,潘少明,徐仪红,曹立国,郝永佩[9](2016)在《利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研究——以辽东湾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日本东京和秋田地区1957—2008年的~(137)Cs年沉降数据和降水数据,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通量进行估算;通过建立模型,对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总沉降通量为1614 Bq·m~(-2);利用该值估算出该区域的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7.39~38.92 t·hm~(-2)·a~(-1),而采用杨浩等(2000)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出该地区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1.97~44.94 t·hm~(-2)·a~(-1);本文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0.5%,低于杨浩等(2000)估算结果的变异系数49%。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测大气沉降通量背景值(1845 Bq·m~(-2))得出的结果进行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采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是可行的,有利于简化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并提高其精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宋花玉,张海,胡荣祖,姚二岗[10](2015)在《用非等温DSC估算硝化棉B_(na)自催化分解反应热爆炸的临界温升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emenov的热爆炸理论和自催化反应的速率方程,导出了含能材料Bna自催化分解反应热爆炸的临界温升速率表达式。用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信赖域算法计算出Bna自催化分解反应转向热爆炸时硝化棉(N质量分数13.54%)的临界温升速率,得到非等温DSC条件下描述硝化棉Bna自催化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速率估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测定了毛竹林1年中不同月份现存鲜叶和凋落物的植硅体碳含量,通过比较不同月份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与全年凋落物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估算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最佳鲜叶采样时间.结果表明:毛竹鲜叶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分别为23.45~101.07 g·kg~(-1)和0.73~1.98 g·kg~(-1),且不同月份间差异显着;不同月份毛竹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0.75~7.68 kg·hm~(-2)·a~(-1),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且差异显着;2月和12月毛竹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与全年凋落物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之间无显着差异,可将2月和12月作为估算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最佳采样月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速率估算论文参考文献
[1].康华靖,段世华,安婷,叶子飘.基于FvCB模型估算小麦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麦类作物学报.2019
[2].胡晓薇,黄程鹏,黄张婷,姜培坤,吴家森.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估算的最佳鲜叶采样时间[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刘向茁.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遥感数据野火蔓延速率估算[D].电子科技大学.2019
[4].肖启涛,张弥,胡正华,肖薇,王伟.基于不同模型的大型湖泊水-气界面气体传输速率估算[J].湖泊科学.2018
[5].王辉,李小艳,云菲,王海涛,葛国锋.烟草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估算模型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8
[6].陈棋福,李乐,华诚.由重复地震估算的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联性[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专题77:汶川地震研究进展与新认识、专题78:汶川地震研究十年回顾.2017
[7].杨萍.利用重复地震估算古浪地区活动断裂的深部滑动速率[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7
[8].吕涛,张长利,王树文,王润涛,张伶鳦.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无人机速率估算与定位[J].农机化研究.2016
[9].张克新,潘少明,徐仪红,曹立国,郝永佩.利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研究——以辽东湾地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6
[10].宋花玉,张海,胡荣祖,姚二岗.用非等温DSC估算硝化棉B_(na)自催化分解反应热爆炸的临界温升速率[J].火炸药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