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碳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渗碳,珠光体,奥氏体,层析,网状,组织,各向异性。
渗碳体论文文献综述
宁玉亮,何康,刘年富,李祥龙,李烈军[1](2019)在《GCr15轴承钢先共析渗碳体的相变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相变过程中转变量较少,所以难以通过膨胀法测定轴承钢先共析渗碳体的相变温度。本文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在不同冷速下GCr15轴承钢的相变规律,首先通过膨胀法测得珠光体的相变温度区间约为550~700℃,以此为基础,采用金相法研究了先共析渗碳体的相变温度范围约为700~900℃,绘制出GCr15轴承钢完整的相变温度曲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采用两阶段冷却工艺抑制先共析渗碳体形成的方案,为现场生产控制GCr15轴承钢中的网状碳化物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鲁修宇,任安超,蒋跃东,张帆,夏艳花[2](2019)在《高碳盘条网状渗碳体控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盘条深加工过程中的异常断裂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异常断裂进行了检测,确定了造成异常断裂的组织原因(网状渗碳体),并利用热模拟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冷却速度对网状渗碳体的析出影响。结果表明:盘条心部的网状渗碳体降低了材料塑韧性,是造成深加工异常断裂的主要原因。在盘条轧制过程中,应避免在700~790℃(特别是700~730℃)范围内进行轧制,且盘条的轧后冷速尽量控制在10℃/s以上,以抑制网状渗碳体的析出。(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1期)
赵勇刚[3](2019)在《冷拔珠光体钢丝渗碳体变形行为及微结构演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共析冷拔珠光体钢丝最高抗拉强度超过6 GPa,是迄今强度最高的纳米结构材料。尽管珠光体钢在工程应用上有很大的潜力,但其超高强度的微观结构特性尚未清楚。因此,本文以不同应变量SWRS82B冷拔珠光体钢丝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原位拉伸测试(in situ SEM test)、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作为主要的测试手段。探究了珠光体钢渗碳体形变及其断裂行为、小变形冷拔珠光体钢丝微结构演变规律以及微观组织参数与冷拔珠光体钢丝各向异性断裂行为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获得高强复相钢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对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原位拉伸测试结果表明,珠光体团形变过程中具有叁种不同类型的剪切带:珠光体团内剪切式断裂、沿珠光体团界以及沿铁素体、渗碳体片层的相界面断裂;剪切带的方向与拉伸轴呈各向异性。剪切变形沿位错墙扩展,并通过渗碳体片的整体错排贯穿整个珠光体团。当位错垂直切割渗碳体层时,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单晶渗碳体片被切割成许多纳米尺寸的亚晶粒。这一过程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并导致相邻铁素体片层复杂结构位错的积累,使得渗碳体片层发生塑性变形;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叁种剪切模型共同作用,使得裂纹扩展过程以线性方式发生,并可将珠光体团视为裂纹向前扩展的位移单元。2)通过对小变形ε<0.8的冷拔珠光体钢丝片层间距(ILS)及渗碳体厚度(T)参数测定,发现其较理论计算值仅有少量减少;随着冷拔变形的过程,位错密度由初始应变量(ε=0)的4.25×10~(14) m~(-2)增加至4.33×10~(15) m~(-2)(ε=0.4)和5.81×10~(15) m~(-2)(ε=0.8)。通过EBSD对小角度位错界面取向差和单位体积内的位错边界面积进行计算,位错密度与通过TEM计算结果保持一致性。3)通过对应变量达到1.6冷拔珠光体钢丝微观参数的测定,定义Λ为珠光体团长轴与短轴的比值,并满足公式=0.40)(2)+0.65。当Λ≤2.75时,断裂由解理断裂主导向准解理断裂转变,由位错密度控制。当Λ≥2.75时,断裂方式再转变为韧性断裂为主导,由片层间距控制;铁素体<110>取向由中心到表层呈现梯度分布,关于拉伸轴对称,且<110>铁素体微织构含量由表层到心部且随应变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因此,大应变冷拔钢丝(ε<1.5)呈现V型断裂方式;而当ε>1.5,由于渗碳体中碳原子回溶至相界处铁素体中,导致裂纹形貌重新呈现―S‖型;应变量为0时,通过HRTEM分析铁素体及渗碳体相界面取向,其相界处的晶体学取向满足Bagarytski关系。4)通过高碳钢预淬火-快速高温回火,得到一种由回火马氏体包围珠光体团结构的高强多相钢。当淬火温度为120°C,以200°C/s的超快速加热至600°C回火60s所得多相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当淬火温度从120℃提高190℃时,淬火马氏体变体通过自催化成核方式在界面处形核。此外,回火后的团体呈现明显的对称结构,晶粒内回火马氏体和珠光体团组织也呈对称形貌;回火软化机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马氏体发生逆转变以及渗碳体在位错处形核;第二阶段为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以及马氏体基体内渗碳体粒子粗化。(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文胜,张文征[4](2019)在《先共析渗碳体上形核的珠光体晶体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EM和EBSD技术表征了Fe-1.29C-13.9Mn (质量分数,%)钢中先共析渗碳体上形核珠光体的形貌和晶体学。大多数珠光体内铁素体与奥氏体之间接近K-S位向关系,与渗碳体之间则可出现多种择优位向关系。分析表明,魏氏渗碳体旁珠光体的形核领先相是铁素体,未观察到珠光体中渗碳体从魏氏渗碳体分支生长,或它们之间存在择优取向。晶界渗碳体旁珠光体存在2种可能:晶界渗碳体可延续为珠光体的渗碳体,同时铁素体往往与背靠奥氏体接近K-S位向关系,渗碳体可视为领先相,不排除铁素体为领先相的可能;同时也观察到晶界渗碳体与珠光体内渗碳体呈现不同取向,此时领先相是铁素体。珠光体团初期形貌不规则,生长后期两相基本保持平行片层结构,同一铁素体片层会存在取向变化甚至分层。(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鲁修宇,刘静,夏艳花,王贞,张帆[5](2019)在《热扩散对高碳线材碳偏析和网状渗碳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改编了碳偏析指数随温度及时间的变化模型,研究了一种线材碳偏析指数在热扩散试验中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验证了碳偏析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模型公式预测了铸坯碳偏析指数需要的热扩散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线材在1200℃经2 min和4 min热扩散后,其碳偏析可以降低至1. 10和1. 05以下,空冷组织网状渗碳体级别显着降低。线材热扩散试验数据与模拟数值趋势一致,存在着线材升温至稳定所需的约0. 5 min差值。经过数值模拟,铸坯经过1200℃-590 min热扩散后偏析指数可降低至要求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考虑铸坯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扩散。(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6](2018)在《渗碳体晶粒直径对S35C球化退火钢板奥氏体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日本汽车业尝试将钢板经压力机冷压一体成形技术,作为降低制造成本的一个解决方案。机械结构用钢板需经压力机冷压成形提高延伸率,但由此产生残留粗大渗碳体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具有分散粗大渗碳体的S35C钢在低温下固溶处理后,渗碳体残留,从而奥氏体相变延迟(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8-09-04)
支旭波,张朝晖,杨渭绒[7](2018)在《高碳钢盘条SWRH82B心部网状渗碳体产生原因及改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对SWRH82B预应力钢丝用热轧盘条拉断试样进行理化分析并自查炼轧钢工艺,分析了轧制过程中网状渗碳体的产生原因,通过风冷工艺改进,有效地解决了82B热轧盘条心部产生网状渗碳体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8年04期)
胡晓,鲍思前,蔡珍,赵刚,刘兵兵[8](2018)在《共析钢形变诱导珠光体相变及渗碳体动态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模拟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诱导珠光体相变的组织演变规律,探讨了不同形变量、形变速率、形变温度对诱导珠光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应力的施加使相变动力学提前,诱导相变能够迅速的在形变的过程中发生,不同形变条件下组织呈现出动态演变的规律。提高形变量,增加了组织内的位错密度和相变驱动力,加速了相变的发生和渗碳体球化的进程;对于扩散控制型相变,降低形变速率增长了形变作用时间,碳原子能够得到充分扩散,有利于得到球化组织;在A1~Ar1温度间变形,形变温度降低,过冷度增加,球化时间延长,得到的渗碳体颗粒更为细小。因此高形变量、低形变速率、低形变温度叁者均有利于得到超细晶复相组织(α+θ)。同时研究发现,在形变的过程中存在先共析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形核析出。(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沈奎,麻晗,于学森,王雷,刘文庆[9](2018)在《帘线钢丝湿拉过程渗碳体扩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帘线生产过程中,要经过22道次的湿拉(水箱拉丝)。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研究了钢帘线在不同应变条件下湿拉过程中渗碳体的特征。结果显示,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渗碳体片层平面方向逐渐转向拉拔方向,并且渗碳体厚度和间距减小,渗碳体中碳元素浓度降低。但是,应变率与渗碳体厚度之间并非呈线性关系,在应变率为1.967时,出现了异常。(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8年02期)
马植甄,张晖[10](2018)在《Cr和Al加速亚共析钢层状渗碳体球化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亚共析精冲钢的实际生产情况并结合Gleeble热模拟试验,研究发现添加Al的质量分数为0.08%或Cr的质量分数为0.25%时均可加速热轧亚共析钢中层状渗碳体的球化速度。利用内耗技术研究了Cr元素、Al元素对渗碳体球化退火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Cr可降低C原子的扩散激活能,加速C原子扩散速度从而提高球化效率。Al则主要通过钉扎作用细化渗碳体片层间距,实现球状渗碳体尺寸细化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渗碳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降低盘条深加工过程中的异常断裂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异常断裂进行了检测,确定了造成异常断裂的组织原因(网状渗碳体),并利用热模拟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冷却速度对网状渗碳体的析出影响。结果表明:盘条心部的网状渗碳体降低了材料塑韧性,是造成深加工异常断裂的主要原因。在盘条轧制过程中,应避免在700~790℃(特别是700~730℃)范围内进行轧制,且盘条的轧后冷速尽量控制在10℃/s以上,以抑制网状渗碳体的析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碳体论文参考文献
[1].宁玉亮,何康,刘年富,李祥龙,李烈军.GCr15轴承钢先共析渗碳体的相变规律[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鲁修宇,任安超,蒋跃东,张帆,夏艳花.高碳盘条网状渗碳体控制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3].赵勇刚.冷拔珠光体钢丝渗碳体变形行为及微结构演变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徐文胜,张文征.先共析渗碳体上形核的珠光体晶体学研究[J].金属学报.2019
[5].鲁修宇,刘静,夏艳花,王贞,张帆.热扩散对高碳线材碳偏析和网状渗碳体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6]..渗碳体晶粒直径对S35C球化退火钢板奥氏体化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8
[7].支旭波,张朝晖,杨渭绒.高碳钢盘条SWRH82B心部网状渗碳体产生原因及改善方法[J].山西冶金.2018
[8].胡晓,鲍思前,蔡珍,赵刚,刘兵兵.共析钢形变诱导珠光体相变及渗碳体动态球化[J].钢铁研究学报.2018
[9].沈奎,麻晗,于学森,王雷,刘文庆.帘线钢丝湿拉过程渗碳体扩散行为研究[J].上海金属.2018
[10].马植甄,张晖.Cr和Al加速亚共析钢层状渗碳体球化的机理[J].钢铁研究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