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浸水与不浸水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间接拉伸疲劳试验,浸水状态
浸水与不浸水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杨大田,周乾[1](2018)在《浸水状态对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无水、静水和循环水3种浸水条件对沥青混凝土间接拉伸疲劳寿命的影响,轮碾成型SMA-13、AC-16和AC-20标准车辙板,空隙率为7%±1%,用钻芯机钻取直径100mm、双面磨成厚度为40~45mm的圆柱形试样;在气动伺服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在无水、静水和循环水条件下的间接拉伸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水显着地缩短了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寿命,静水和循环水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影响无显着区别。(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8年03期)
牟洋洋,白晓宇,张吉坤,张明义,张志豪[2](2018)在《长期浸水状态下石膏土的承载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伊拉克某石化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探讨了石膏土在长期浸水状态下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分析了石膏土产生溶陷沉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膏土的溶陷性可参照盐渍土的浸水载荷试验进行评价和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石膏土层为轻微溶陷性土;长期浸水状态下石膏土的沉降量可增长4.7~6.48倍,承载力降低12.5%;石膏土的密实度、土中石膏及其他易溶盐水溶性大小对其承载力影响较大,浸水前后以石膏为主要成分的石膏土,石膏的含量沿深度降低62.6%~83.7%,总盐量降低44.1%~63.9%,有机质降低71.9%~82.4%,叁氧化硫降低44.7%~46.8%,其他盐类降幅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检测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8年01期)
杨世胜[3](2017)在《不同浸水状态下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道路病害调查、试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同浸水状态的损坏进行了研究,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如裂缝、松散、坑槽、车辙等,而其中水环境是造成这些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浸水状态下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情况对道路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7年27期)
秦康康[4](2016)在《基于不同浸水状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平整少尘、减震降噪、抗滑性好、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城市道路中被广泛应用。在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容易受到降雨、高温、紫外线照射等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车流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产生诸如裂缝、松散、坑槽、车辙等路面损坏现象,导致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使路面的使用寿命缩短。尤其是水环境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影响很大。因此,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形式、破坏机理、影响因素特别是水环境对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不同浸水状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的程度及影响因素。通过路面病害调研,发现路面病害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水损坏是最为重要的破坏形式之一,且干湿循环是影响路面损坏的重要工况。由此设计了室内模拟试验,通过马歇尔稳定度及质量损失率试验分析道路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能及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形式,并探究微表处技术对提升不同浸水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浸水状态对路面破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饱水>干湿循环>无水;浸水状态不同对路面的破坏形式不同,干湿循环时主要为细集料的磨损而产生的网裂,而饱水状态时主要为孔隙水压对路面结构的破坏而产生的坑槽;微表处养护技术确实能有效的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坏现象,其中对干湿循环路况的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秦康康,李根森[5](2016)在《基于不同浸水状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马歇尔稳定度及质量损失率试验,分析道路在不同工况下的抗水损害能力及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浸水状态对路面破坏的影响为干湿循环大于无水;干湿循环对路面的破坏形式主要为细集料的磨损而产生的网裂。(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11期)
宿辉,姜新佩[6](2005)在《膨胀土地基浸水与不浸水状态抗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场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的基础上,对膨胀土地基的基础在浸水及不浸水两种状态下的抗拔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双变量非饱和土强度公式,推导出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及吸力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公式,从而阐明了膨胀土在浸水状态下的抗拔承载力的降低机理.同时根据原型试验结果,研究了负孔隙水压力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确定了其值的大小.同时指出,负孔隙水压力对于基础抗拔是一个有利因素,但却很不可靠.(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浸水与不浸水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伊拉克某石化项目为依托,通过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探讨了石膏土在长期浸水状态下的承载性能和变形特性,分析了石膏土产生溶陷沉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膏土的溶陷性可参照盐渍土的浸水载荷试验进行评价和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石膏土层为轻微溶陷性土;长期浸水状态下石膏土的沉降量可增长4.7~6.48倍,承载力降低12.5%;石膏土的密实度、土中石膏及其他易溶盐水溶性大小对其承载力影响较大,浸水前后以石膏为主要成分的石膏土,石膏的含量沿深度降低62.6%~83.7%,总盐量降低44.1%~63.9%,有机质降低71.9%~82.4%,叁氧化硫降低44.7%~46.8%,其他盐类降幅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检测提供参考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水与不浸水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杨大田,周乾.浸水状态对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的影响[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
[2].牟洋洋,白晓宇,张吉坤,张明义,张志豪.长期浸水状态下石膏土的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8
[3].杨世胜.不同浸水状态下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情况研究[J].交通世界.2017
[4].秦康康.基于不同浸水状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秦康康,李根森.基于不同浸水状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研究[J].山西建筑.2016
[6].宿辉,姜新佩.膨胀土地基浸水与不浸水状态抗拔特性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