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因挖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因,数据挖掘,噎膈,规律,方药,方剂,高血压。
病因挖掘论文文献综述
刘帆,吴建林[1](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医案中风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数据挖掘的统计结果,分析中风的病因。方法:以现代医家医案为基础,收集现代中风医案583份,对医案中的病因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中风病因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中风病因。结果:医案中记载的中风病因较多,其中外感因素、病理因素(主要为痰饮、瘀血)在现代中风病因中最为常见,之后依次素体因素(素体阴虚、素体气虚、素体肥胖、素体痰湿等),其他因素(新产失血、年老体衰、失治误治、外伤、寄生虫、药邪等)、情志因素等致病邪气。诸多病因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风产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论:中风病因种类繁多。无论是从外感,还是从人体内在的痰饮、瘀血、素体因素、情志因素、饮食失宜、劳倦过度等来说,诸病因常导致人体脏腑失调、阴阳气血失衡,从而诱发中风疾患。(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李佳[2](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噎膈病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噎膈病的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整理古代噎膈病医案文献137则,现代噎膈病医案文献139则,分别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合历代医家对噎膈病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古今噎膈病病因病机基本一致。病因主要为年老体虚、痰饮、瘀血、情志内伤、劳神劳力过度、饮食因素、感受寒邪等。病机为阴阳失和、本虚标实,具有虚实夹杂的特点。本虚以脾肾虚弱、气血不足、阴津亏耗为主,标实以气逆、气滞、瘀血、痰湿、火热为主。噎膈病常用的单味药物,古代医案主要有:半夏、茯苓、陈皮等,现代医案主要有: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等。常用的药物功效类别,古代医案主要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现代医案主要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清热药等。关于药物的性味归经,古、现代医案统计结果一致,即:药性均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均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均以归脾、胃、肺等为主。噎膈病古代医案中药物因子分析共得到9个因子,现代医案共得到17个因子。对临床表现的频数分析得到噎膈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以脉弦、脉细、形体消瘦、舌红、梗咽不顺、饮食难下等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类,得到10个聚类组合。古、现代医案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中与半夏有关的规则组合数目最多,其中,古今共同使用的二项规则组合5个,叁项规则组合2个。结论:噎膈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和、本虚标实。痰饮、瘀血、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等导致机体阴阳失和,进而出现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脾肾虚弱、阴津亏耗,气滞、瘀血、痰湿、火热等实邪胶结阻滞食道,使其狭窄、干涩,出现吞咽梗噎不顺的症状,加之气机上逆不降,故而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古今用药规律既有相同处也有差异点。相同处为:补虚泻实、标本同治;寒温并用、辛行苦泄;重用半夏、痰气并治。差异点为:现代医家在药物功效种类的选择上更为广泛,且较重视解毒药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15)
刘锋,徐姗姗,周宜,高燕[3](2015)在《基于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古代医案关于高血压病因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与盐(咸)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高血压病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未知病因、痰、风、过劳、产后、怒、湿等。结论:这些医案没有明确将"盐(咸)"作为病因明文记载于其中,这或许和中国古代医案的记载习惯有关。虽未记载,但不代表一定没有,"盐(咸)"作为病因的情况可能就隐含在未知病因之中。(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5年06期)
蒋祖玲,庞宇舟[4](2014)在《基于方药数据挖掘的壮医火路病用药特点及病因病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壮医火路病用药组方规律,并对其病因病机特征进行探析。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204首火路病方剂261味药物进行药性、药味、药效频数分析。结果:药性频数统计以热性药使用最多(473次),平性药次之(373次),寒性药最少(186次);药味频数统计按高低次序分别为苦、辣、甜、涩、酸、淡、咸;功效频数统计则以祛风毒、除湿毒、通火路药使用最多,共计1710次,占总频次的45.2%。结论:火路不通是火路病的发病本质;风毒、湿毒、痧毒是导致火路不通的关键病机因素,正气的强弱是决定火路是否发病和病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4年03期)
李丹[5](2012)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病因规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心病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叁大疾病之一。如何科学、准确地提供冠心病及时预防、治疗方案,降低发病率,在冠心病诊断领域变得尤为迫切。利用当今流行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在诊治冠心病的临床中积累的大量临床信息资料进行科学提炼有用信息,分析挖掘冠心病的诊疗临床规律,从而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脑开发与应用》期刊2012年12期)
聂佳[6](2008)在《败精病因及相关病证方药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败精”病因及所致病证、治疗方药的医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方法,对败精概念、病因、病证、方、药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1.检索关键词:确立“败精”、“精败”及与败精相关的疾病名称如“白浊”、“精浊”、“白淫”、“淋证”“下疳”等为搜索关键词。2.检索范围:检索中医文献记载的时间从秦汉时期开始至今。检索中医文献的范围包括《中华医典》、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本校图书馆藏杂志、医案。3.收录标准:①败精概念及引起败精的病因;②由败精所致疾病、证候及治疗方药;③由败精所致疾病的医案记录。4.数据处理:将检索到的与败精有关的病名、病因、证候、症状、治法、方剂名称、中药类别、中药名称进行术语规范,建立败精数据库。5.数据分析:应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方法对败精相关病、证、方、药进行频数、频率及关联度、支持度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了1052本书,539923篇文献,收录到与败精相关的共有1611条。通过研究认为,败精的致病性始见于《黄帝内经》,其成因、致病性,所致病证、治疗方药发展于隋、唐、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张扬于现代。虽形成败精的原因、致病性繁杂,方药各异,但其规律为:情志内伤是形成败精瘀阻的主因;所致病证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主要为精浊、梅毒、白淫、症瘕、阳痿、淋证、不育、不孕;证候类型以心肾不交、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为特征;临床症状以小便挟精、阳痿、尿道疼痛、茎中痛为特点;治疗以珍珠粉丸、萆薢分清饮、六味地黄丸、茯菟丹、清心莲子饮,茯苓、当归、黄柏为常用方药。无论何种治疗,均围绕“浊”、“瘀”阻断病因、病机而设。结论:研究提示,败精致病以男科疾病为多见,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病证。病位在下焦,与心、肝、脾、肾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因瘀致浊是败精为病的共同特征。调理心、肾、肝、脾的功能,祛瘀化浊是治疗败精为病的用药倾向。(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苏怀智,戴会超,温志萍[7](2004)在《基于粗集理论的大坝病因自适应挖掘和提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坝病变分析诊断是大坝补强加固的前提,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首次将粗集理论应用于大坝病变自适应分析诊断中,从知识发现的角度,研究了自适应挖掘大坝病变与病因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应用粗集理论中知识约简方法,完成了从大坝病变诊断决策表中挖掘潜在病因和提炼主要病因的目标,可以程式化地实现对大坝病变成因的确定。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某混凝土重力坝裂缝成因的诊断,验证了其原理的合理性、算法的可操作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04年03期)
病因挖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噎膈病的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整理古代噎膈病医案文献137则,现代噎膈病医案文献139则,分别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合历代医家对噎膈病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古今噎膈病病因病机基本一致。病因主要为年老体虚、痰饮、瘀血、情志内伤、劳神劳力过度、饮食因素、感受寒邪等。病机为阴阳失和、本虚标实,具有虚实夹杂的特点。本虚以脾肾虚弱、气血不足、阴津亏耗为主,标实以气逆、气滞、瘀血、痰湿、火热为主。噎膈病常用的单味药物,古代医案主要有:半夏、茯苓、陈皮等,现代医案主要有: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等。常用的药物功效类别,古代医案主要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现代医案主要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清热药等。关于药物的性味归经,古、现代医案统计结果一致,即:药性均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均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均以归脾、胃、肺等为主。噎膈病古代医案中药物因子分析共得到9个因子,现代医案共得到17个因子。对临床表现的频数分析得到噎膈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以脉弦、脉细、形体消瘦、舌红、梗咽不顺、饮食难下等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类,得到10个聚类组合。古、现代医案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中与半夏有关的规则组合数目最多,其中,古今共同使用的二项规则组合5个,叁项规则组合2个。结论:噎膈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和、本虚标实。痰饮、瘀血、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等导致机体阴阳失和,进而出现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脾肾虚弱、阴津亏耗,气滞、瘀血、痰湿、火热等实邪胶结阻滞食道,使其狭窄、干涩,出现吞咽梗噎不顺的症状,加之气机上逆不降,故而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古今用药规律既有相同处也有差异点。相同处为:补虚泻实、标本同治;寒温并用、辛行苦泄;重用半夏、痰气并治。差异点为:现代医家在药物功效种类的选择上更为广泛,且较重视解毒药的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因挖掘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帆,吴建林.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医案中风病因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8
[2].李佳.基于数据挖掘的噎膈病病因病机及用药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
[3].刘锋,徐姗姗,周宜,高燕.基于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J].国医论坛.2015
[4].蒋祖玲,庞宇舟.基于方药数据挖掘的壮医火路病用药特点及病因病机探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
[5].李丹.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病因规律分析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
[6].聂佳.败精病因及相关病证方药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7].苏怀智,戴会超,温志萍.基于粗集理论的大坝病因自适应挖掘和提炼技术研究[J].水力发电.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