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方言论文_何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扬州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扬州,方言,仪征,评话,入声,词缀,词法。

扬州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何佳[1](2019)在《普方语码转换下扬州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演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方言中完成体标记分为语音标记和词汇标记。语音上主要通过相关动词的衍音表达完成义,词汇上主要由广泛性的"了"与消极性的"得"与"脱"表达完成义。通过洲上话完成体标记之间的语法、语义、语用功能对比分析,认为普方的语码转换导致"得"的使用频率高于"脱"。再从言内系统、言外系统、言际接触叁方面分析语言接触影响下扬州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演化趋势,认为"脱"的功能退变愈发明显,但不会被"得"完全取代。(本文来源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唐志强,李善鹏[2](2018)在《扬州方言入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学实验显示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单字调调值重合,时长有别,当地人可有效区分。本文分别改变去声-入声的时长信息和基频信息,进行感知实验,得出结论:(1)时长是感知入声的区别性特征;(2)喉塞尾不是入声感知的必备条件,但可提高入声感知的辨认度。(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8年04期)

邵天松[3](2018)在《俚语入文 雅俗兼容——试论清代扬州方言小说《飞跎全传》的修辞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扬州方言小说《飞跎全传》情节荒诞不经,语言诙谐滑稽,富有浓郁的扬州方言色彩。其中返源、偏取等修辞格的使用以及俚俗土语的运用,使小说获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戴群,陆易芝,滕伟,朱文芳,赵玮[4](2018)在《当代大学生方言能力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以扬州仪征、苏州昆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其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方言保护已经成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重要内容,该研究目的在于在我们推广普通话,加强外语学习同时,高校高等教育如何把大学生方言能力的提升与普通话推广、外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文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录音、田野调查等方法采集的数据,从大学生方言的情况调查入手,分析在校大学生方言使用状况、发展趋势及其背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方言能力现状进行了应对策略研究。(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05期)

王胜彦[5](2017)在《城市广电方言节目的现状与隐忧——以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制于央视、省级卫视快速扩张和新媒体视频平台持续崛起的双重压力,加之自身政策、资金、资源等"先天不足",城市广电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电视行业表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面对急剧压缩的生存空间,城市广电不得不转换思路,寻找新的出路。城市广电通过深度挖掘本地的发展潜力,专注于"本地化"资源,走"方言化"道路成为各个城市广电发展的共同探索,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节目,例如苏州电视台的(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7年05期)

江盼[6](2017)在《《说文解字》所见扬州方言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汉许慎所着《说文解字》中保留大量的古文字数据,包括各地方言词。文章阐述了《说文解字》方言俗语,并且将《说文解字》方言词与扬州话相比较进行研究,论述《说文解字》中所见扬州话,继而探索扬州话中语词演变渊源。(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7年03期)

孙菲昳[7](2017)在《方言传承在地方民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以扬州方言及扬州民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与民歌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反映地域文化的风貌。方言与民歌都属于口头传统,都植根于地方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传统的地方民歌一定是以方言来演唱的,方言是演绎地方民歌最生动的表达方式。当下,随着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文化的涵化现象不断发生,直接影响到方言的流变。包括方言与普通话间互相融合、甚至方言被普通话所替代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这对地方民歌演唱来说同样受到歌词表达上的影响,民歌的地方味将被弱化,民歌的生存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故而,方言的传承与民歌的传承一脉相承,留住方言更是做好民歌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2期)

姚祥琳[8](2016)在《扬州方言中的后缀“头”》一文中研究指出"头"缀在扬州方言的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范围比现代汉语普通话更为广泛。在词法上,扬州方言"头"缀具有标记词性的作用,主要用于标记名词、数量词;此外,还有标记形容词的情况。在语法功能上,扬州方言中的后缀"头"主要有构词和构形两方面的作用。当用于名词性词根后面时,后缀"头"主要发挥的是构形的作用;当用于非名词词根后,主要发挥的是构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郝睿[9](2016)在《扬州曲艺中方言词语的翻译及研究——以扬州评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扬州方言体现了地方方言对文化形式的影响,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贯通。本文采用霍恩比的"综合法",结合扬州评话的翻译,分析扬州评话的方言翻译问题。并指出方言翻译不当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这样有利于以扬州话为表达形式的扬州评话等曲艺的发展,带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09期)

王祖霞[10](2016)在《《扬州风月记》方言词考释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风月记》中不乏扬州方言词俗语。选取地域色彩浓厚之词进行诠释,以明该书在扬州方言及文化等方面研究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扬州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声学实验显示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单字调调值重合,时长有别,当地人可有效区分。本文分别改变去声-入声的时长信息和基频信息,进行感知实验,得出结论:(1)时长是感知入声的区别性特征;(2)喉塞尾不是入声感知的必备条件,但可提高入声感知的辨认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扬州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何佳.普方语码转换下扬州方言完成体标记的演化趋势[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唐志强,李善鹏.扬州方言入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J].方言.2018

[3].邵天松.俚语入文雅俗兼容——试论清代扬州方言小说《飞跎全传》的修辞特色[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4].戴群,陆易芝,滕伟,朱文芳,赵玮.当代大学生方言能力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以扬州仪征、苏州昆山为例[J].海外英语.2018

[5].王胜彦.城市广电方言节目的现状与隐忧——以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为例[J].当代电视.2017

[6].江盼.《说文解字》所见扬州方言词[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

[7].孙菲昳.方言传承在地方民歌传承中的作用研究——以扬州方言及扬州民歌为例[J].北方音乐.2017

[8].姚祥琳.扬州方言中的后缀“头”[J].艺术科技.2016

[9].郝睿.扬州曲艺中方言词语的翻译及研究——以扬州评话为例[J].文教资料.2016

[10].王祖霞.《扬州风月记》方言词考释及意义[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扬州方言单字调格局人口方言方言扬州清曲-扬州清曲传统演唱形式(坐唱)大事纪要2007年扬州市十件大事(4)为台北孔庙春季祭孔大事纪要2007年扬州市十件大事(2)

标签:;  ;  ;  ;  ;  ;  ;  

扬州方言论文_何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