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杂一号论文_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杂一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杂种,播幅,新品种,亲本,制种,性状。

西杂一号论文文献综述

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1](2010)在《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优化栽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求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的最佳高产栽培方案,采用叁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基本苗和施肥量为调控因子,建立杂交小麦产量模型,筛选高产优化栽培方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影响杂交小麦西杂一号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基本苗>播期;叁因素间对杂交小麦产量具有正向的互作效应,且施肥量与播期的互作最大,播期与基本苗的互作较小。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目标产量在7 500~9 000 kg·hm~(-2)时,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的最佳栽培方案为:施肥量(N:P_2O_5=1:1)219.45~328.24 kg·hm~(-2),基本苗为226.84万~318.24万株·hm~(-2),播期为10月6日—20日。(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邵景侠,张改生,赵伟,牛娜,马守才[2](2007)在《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张慧成,骆楠,刘鸿章,袁虎林,王宝梅[3](2005)在《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化杀制种间套线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 产量指标杂种小麦化杀制种产量 (杂种种子产量 )为2 0 0~ 2 30 kg/667m2 ;父本产量 1 0 0~ 1 2 0kg/667m2 ;线辣椒产干椒 2 60~ 30 0 kg/667m2 。2 制种田块选择与带行设计2 .1 选择制种田(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张慧成,袁虎林,刘鸿章[4](2005)在《叁种CHA对西杂一号制种中几个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叁种CHA(BAU9403、GENESIS、SQ-1)对西杂一号制种中母本的叶片、株高、穗部性状,诱导雄性不育率、雌蕊活性及其生产的杂种种子的外观、千粒重、发芽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叁种CHA均可诱导西农1376产生97%以上的雄性不育率,BAU9403对137植株及杂种种子较GEGESIS和SQ-1有明显差异,认为GEGESIS和SQ-1为西杂一号制种理想的化学杂交剂。(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陕农[5](2004)在《“西杂一号”小麦品种示范成效显着》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杂一号”小麦在陕西杨凌示范种植成效显着,示范面积40.5万亩,净增小麦约2430万公斤,新增产值约3181万元。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着名小麦育种专家张改生教授承担的科技部下达的国家(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04/05/08)

温晓平[6](2004)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大面积生产区试与示范”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着名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改生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大面积生产区试与示范”,于2 0 0 4年3月6日在陕西杨凌通过了由国家科技部委托的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项(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袁虎林,刘宏伟,周维,张慧成,张改生[7](2003)在《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 Ⅱ.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制种中使用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喷施NA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西杂一号制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NAA的喷施时期为母本见穗5%,喷施量以100~150g/hm2为宜。研究还表明,NAA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柱头活力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8](2003)在《高产、优质、多抗杂种小麦新品种 西杂一号、五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西杂一号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原代号XZ1)是采用最新化学杀雄技术,从众多优良小麦品种(系)中,经大量专一组配与严格测评筛选培育出的一个高产、优质、多抗兼早熟的强优势杂种小麦新组合。多年多点连续试验和大面积连片生产示范,杂种优势表现非常明显。2000年8(本文来源于《农业新技术》期刊2003年01期)

周维,张改生,刘宏伟,袁虎林,张慧成[9](2002)在《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Ⅰ.行比播幅的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 1 2种行比与播幅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的播幅范围内 ,西杂一号母本异交结实率和行比关系不大 ,而与播幅关系密切 ,有随母本播幅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西杂一号制种田的母本播幅不超过 1 .8m时 ,两行父本提供的花粉量就可以满足需求 ,在此范围内 ,父本播幅的增加对提高异交结实率作用不十分显着。通过回归分析求得“西杂一号”制种产量大于 5 2 5 0 kg/ hm2 的父母本比例范围为 0 .1~ 0 .5 ;并得出在关中灌区 ,西杂一号制种田以选择 2行父本、6~ 9行母本的行比播幅组合为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西杂一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杂一号论文参考文献

[1].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杂交小麦西杂一号高产优化栽培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0

[2].邵景侠,张改生,赵伟,牛娜,马守才.杂交小麦‘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

[3].张慧成,骆楠,刘鸿章,袁虎林,王宝梅.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化杀制种间套线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5

[4].张慧成,袁虎林,刘鸿章.叁种CHA对西杂一号制种中几个性状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5

[5].陕农.“西杂一号”小麦品种示范成效显着[N].农民日报.2004

[6].温晓平.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产、优质、多抗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大面积生产区试与示范”通过验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7].袁虎林,刘宏伟,周维,张慧成,张改生.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Ⅱ.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3

[8].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高产、优质、多抗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五号[J].农业新技术.2003

[9].周维,张改生,刘宏伟,袁虎林,张慧成.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Ⅰ.行比播幅的配置[J].西北农业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一6一1部分西杂一号制种纯度检测...西杂一号及其亲本醇溶蛋白标准...一5一1部分人为混杂西杂一号、西...西杂一号、西杂叁号、西杂五号...一2一1西杂一号、西杂五号杂交组...一1一2西杂一号、西杂五号杂交组...

标签:;  ;  ;  ;  ;  ;  ;  

西杂一号论文_安成立,张改生,王寿山,岳秀琴,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