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策略选择论文-张怡

道歉策略选择论文-张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歉策略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歉策略,文化观念,差异

道歉策略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张怡[1](2016)在《浅析中西方道歉策略的选择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日常人际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道歉这样的言语行为。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背景对其也必然会有各自的理解、观念以及表达策略,文化之间的差异直接影响道歉策略的选择。本文从叁个角度来浅析中外道歉策略选择的差异,旨在知己知彼,更好地促进中西方交往。(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06期)

刘爽[2](2011)在《论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选择之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是交往规则和言语行为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道歉既是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言语现象,又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活动,它与陈述、请求、安慰、祝贺、赞美、问候等一样,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用语句作为信息承载的言语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都可能对听话人施加某些影响。如果我们只把“道歉”一词简单地理解为“对不起”、“请原谅”的话,那不免有些狭隘。而最早对道歉语进行研究的是Olshtain(沃尔西顿)和Cohen(科恩),他们将道歉定义为“一种对文化具有敏感性、具有一定的语义成分或策略的言语行为组。”J.Homes (霍姆斯)从功能的角度将道歉定义为“当A冒犯了B,道歉可以被用来维护B的面子,并且弥补冒犯的后果,进而恢复A与B之间的和谐(A是道歉者,B是被冒犯者)。Fraser(弗雷泽)则指出:“只有在两种基本条件成立时,道歉才有可能发生。第一,说话者对自己的举止行为承认负有责任。第二,由于说话者自己的举止行为产生了冒犯对方的后果,说话者因此传递出某种遗憾的信息。”对于道歉,一般都有着约定俗成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道歉策略。当人际关系发生冲突时,有策略的道歉不失为拯救人际关系的良策。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道歉策略的学习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道歉策略”是组成“道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言研究史上,对道歉策略的分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目前,笔者发现Fraser是最早对道歉策略进行分类的学者。他在1981年,从整体上将道歉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道歉和间接道歉。此后,在1983年,Olshtain(沃尔西顿)和Cohen (科恩)将道歉分为五种。这五种道歉策略在其后的道歉语研究中一直被广泛采用,几乎约定俗成地成为了“道歉策略”的模板。然而,随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这五类划分法在日常交流中已显示了其不足之处。因此,在1989年又做了修改。后来陆续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本文根据Fraser(弗雷泽),Olshtain(沃尔西顿)和Cohen(科恩)等学者对道歉策略的研究,将道歉策略分为以下七类:(1)明确表示歉意(直接道歉)(2)解释说明(3)承认应付责任(4)采取弥补手段(5)保证克制自己(6)表达对冒犯者的关心(7)减轻自己的冒犯程度本文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法来了解中美大学生对道歉策略的选择,此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收集有关语言行为的数据方法。为了得到详尽的语料,问卷中包括9个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人物关系包括:陌生人,师生,同学,父子,朋友,同事,网友。问卷为中、英文两套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国吉林大学大二学生及美国普罗维登斯大学大二学生。其中,中国受试者总计120人,收回问卷116份,16份为无效问卷;美国受试者总计53人,收回问卷53份,22份无效问卷。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中100份,美31份)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用SPSS统计数据。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下,中美受试者在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哪些异同。通过对问卷答案的分析,作者弄清了以下问题:(1)中美受试者最常用的是哪种道歉策略;(2)中美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哪些不同之处;(3)中美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研究发现,在问卷中设计的9个情景中,两国受试者均使用了道歉,并且都采用了7种道歉策略。其中,“明确表示歉意”策略在中美受试者中使用率最高,分别为中国38%,美国44%。两国受试者在“解释说明”,“采取弥补手段”,“减轻自己的冒犯程度”叁种策略的使用上基本相同。这表明,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旦冒犯或伤害产生,道歉都有维护对方面子的功能,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及表示出良好的礼貌修养,双方都会采取道歉。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受试者在对道歉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差异。研究中还发现,尽管中美受试者都比较常用“明确表示歉意”策略,但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他们使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另外,在“对冒犯者表示关心”策略的使用上,美国受试者的使用频率也高于中国受试者。中国受试者在使用这一策略时,都是和其他策略同时使用。中美两国受试者在对道歉策略的使用上最大的差异是:中国受试者很少使用单一策略,他们中仅有22.9%使用一种策略道歉;而美国受试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52%)使用单一策略进行道歉。中国受试者更倾向于多种道歉策略同时使用,其中使用两种道歉策略的比例最高。论文中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大学生的道歉策略选择上既有许多相同点,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同之处的存在,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思想感情、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同一性。差异的存在,则是由于中美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交际方式和价值取向导致在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所不同。研究告诉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仅要掌握词汇和语法,还要充分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交际方式、价值取向等相关的背景知识。否则,即使学习者有很大的词汇量,对于语法也十分精通,在和外国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不免会有误会产生。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让学生学好词汇、语法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顺畅地与外国人交流。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更要明白学习一种语言和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4-01)

罗飞[3](2007)在《负语用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策略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言语行为的一种,道歉在语用学和社会语语言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而被视作语用错误和语用失误主要成因的负语用迁移,也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尽管许多学者对道歉言语行为和负语用迁移分别做了大量研究,但几乎没有研究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本文则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把中国英语学习者所采用的道歉策略与操英语为本族语者所采用的道歉策略相比较,来探讨负语用迁移是怎样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选择英语道歉策略的。问卷由两部分构成,问卷A是七种道歉情景的语篇补全测试(DCT);问卷B则为评价道歉中的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冒犯的严重程度及道歉的必要性。问卷的设计来源于姜占好在2003所做的中澳大学生道歉策略的对比研究。在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中,其中与操英语为本族语者相关的数据来源于姜占好的研究。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数据则由作者在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收集。文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描述,分析了两组对象在使用道歉策略上的异同,从而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操英语为本族语者在使用道歉策略上体现出的语用差异以及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冒犯的严重程度及道歉的必要性等社会语用因素对道歉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在道歉策略的使用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明确的表达道歉(IFID)”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保证(promising forbearance)”的使用频率最低。而其他策略则取决于具体的情景。结果也同样表明,负语用迁移分别从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方面影响着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道歉策略的选择。研究发现,不同的社会境价值观念,包括一系列的社会信仰、文化模式、社会规则和标准等,导致了这些迁移的产生:另外,如何评价社会距离以及社会权力也会影响学习者对道歉策略的选择。本研究的结论给英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编写更多关于语用知识的英语教材;教师应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并帮助他们克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及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语言用误和语用失误。(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5-01)

道歉策略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歉言语行为的研究是在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是交往规则和言语行为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道歉既是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言语现象,又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活动,它与陈述、请求、安慰、祝贺、赞美、问候等一样,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用语句作为信息承载的言语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都可能对听话人施加某些影响。如果我们只把“道歉”一词简单地理解为“对不起”、“请原谅”的话,那不免有些狭隘。而最早对道歉语进行研究的是Olshtain(沃尔西顿)和Cohen(科恩),他们将道歉定义为“一种对文化具有敏感性、具有一定的语义成分或策略的言语行为组。”J.Homes (霍姆斯)从功能的角度将道歉定义为“当A冒犯了B,道歉可以被用来维护B的面子,并且弥补冒犯的后果,进而恢复A与B之间的和谐(A是道歉者,B是被冒犯者)。Fraser(弗雷泽)则指出:“只有在两种基本条件成立时,道歉才有可能发生。第一,说话者对自己的举止行为承认负有责任。第二,由于说话者自己的举止行为产生了冒犯对方的后果,说话者因此传递出某种遗憾的信息。”对于道歉,一般都有着约定俗成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道歉策略。当人际关系发生冲突时,有策略的道歉不失为拯救人际关系的良策。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道歉策略的学习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道歉策略”是组成“道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语言研究史上,对道歉策略的分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目前,笔者发现Fraser是最早对道歉策略进行分类的学者。他在1981年,从整体上将道歉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道歉和间接道歉。此后,在1983年,Olshtain(沃尔西顿)和Cohen (科恩)将道歉分为五种。这五种道歉策略在其后的道歉语研究中一直被广泛采用,几乎约定俗成地成为了“道歉策略”的模板。然而,随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这五类划分法在日常交流中已显示了其不足之处。因此,在1989年又做了修改。后来陆续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本文根据Fraser(弗雷泽),Olshtain(沃尔西顿)和Cohen(科恩)等学者对道歉策略的研究,将道歉策略分为以下七类:(1)明确表示歉意(直接道歉)(2)解释说明(3)承认应付责任(4)采取弥补手段(5)保证克制自己(6)表达对冒犯者的关心(7)减轻自己的冒犯程度本文采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法来了解中美大学生对道歉策略的选择,此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收集有关语言行为的数据方法。为了得到详尽的语料,问卷中包括9个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人物关系包括:陌生人,师生,同学,父子,朋友,同事,网友。问卷为中、英文两套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国吉林大学大二学生及美国普罗维登斯大学大二学生。其中,中国受试者总计120人,收回问卷116份,16份为无效问卷;美国受试者总计53人,收回问卷53份,22份无效问卷。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中100份,美31份)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用SPSS统计数据。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下,中美受试者在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哪些异同。通过对问卷答案的分析,作者弄清了以下问题:(1)中美受试者最常用的是哪种道歉策略;(2)中美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哪些不同之处;(3)中美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研究发现,在问卷中设计的9个情景中,两国受试者均使用了道歉,并且都采用了7种道歉策略。其中,“明确表示歉意”策略在中美受试者中使用率最高,分别为中国38%,美国44%。两国受试者在“解释说明”,“采取弥补手段”,“减轻自己的冒犯程度”叁种策略的使用上基本相同。这表明,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一旦冒犯或伤害产生,道歉都有维护对方面子的功能,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及表示出良好的礼貌修养,双方都会采取道歉。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受试者在对道歉策略的使用上存在差异。研究中还发现,尽管中美受试者都比较常用“明确表示歉意”策略,但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他们使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另外,在“对冒犯者表示关心”策略的使用上,美国受试者的使用频率也高于中国受试者。中国受试者在使用这一策略时,都是和其他策略同时使用。中美两国受试者在对道歉策略的使用上最大的差异是:中国受试者很少使用单一策略,他们中仅有22.9%使用一种策略道歉;而美国受试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52%)使用单一策略进行道歉。中国受试者更倾向于多种道歉策略同时使用,其中使用两种道歉策略的比例最高。论文中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大学生的道歉策略选择上既有许多相同点,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同之处的存在,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思想感情、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同一性。差异的存在,则是由于中美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交际方式和价值取向导致在道歉策略的选择上有所不同。研究告诉我们,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仅要掌握词汇和语法,还要充分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交际方式、价值取向等相关的背景知识。否则,即使学习者有很大的词汇量,对于语法也十分精通,在和外国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不免会有误会产生。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让学生学好词汇、语法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顺畅地与外国人交流。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更要明白学习一种语言和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歉策略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怡.浅析中西方道歉策略的选择差异[J].现代交际.2016

[2].刘爽.论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选择之异同[D].吉林大学.2011

[3].罗飞.负语用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策略选择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道歉策略选择论文-张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