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蛹金小蜂论文_梅耀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蝶蛹金小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小蜂,菜粉蝶,蛋白,丝氨酸,毒液,基因,转录。

蝶蛹金小蜂论文文献综述

梅耀天[1](2019)在《蝶蛹金小蜂两种幼虫唾液蛋白分子特性及其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是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资源,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目前本实验室的研究集中在寄生蜂雌蜂所携带的,能够对寄主天然免疫反应等一系列重要生理过程起到调控作用的一些关键寄生活性因子,如毒液,多分DNA病毒(PDVs)等,但对寄生蜂幼虫分泌的活性物质诸如唾液的组分,功能及其与寄主天然免疫反应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现对昆虫唾液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食性昆虫和吸血性昆虫,它们的唾液蛋白具有抵御植物防御反应,充当植物-昆虫间效应子,协助传播病毒等作用。本实验室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幼虫唾液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抑制寄主血淋巴黑化的作用,即可能调控寄主害虫天然免疫。有鉴于此,本论文制备唾液蛋白组并对唾液组分及富集途径进行了鉴定分析;结合幼虫唾液腺转录组数据选取两个具备信号肽和特异高表达的唾液蛋白编码基因,而后进行基因克隆,表达模式的分析和对其功能研究体系的初步探索。1、蝶蛹金小蜂幼虫唾液蛋白质组的分析通过对蝶蛹金小蜂幼虫唾液蛋白质组的分析,共鉴定到38个唾液蛋白。根据序列和结构域信息分为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识别与结合蛋白、碳水化合物代谢,酯酶,其他蛋白和未知蛋白。并对它们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利用蝶蛹金小蜂幼虫唾液腺转录组数据筛选出在幼虫唾液腺中高表达的508个基因,结合蛋白质组的分析结果,最终选择了两个具有信号肽且特异高表达的蝶蛹金小蜂幼虫唾液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后续实验。2、两个幼虫唾液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通过序列比对从蝶蛹金小蜂基因组中得到PP05924和PP16911的CDS全长,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P05924开放阅读框1884bp,编码62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5KDa,具信号肽。进化分析表明,PP05924与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的arylphorin-like(XP_014234947.1)亲缘关系最近。PP16911开放阅读框459bp,编码15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8.5KDa,具信号肽。进化分析表明,PP16911与两未知功能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而后成功克隆得到这两个基因去信号肽后的编码区,并采用PcoldI表达系统对它们进行原核表达,纯化,透析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PP05924基因在幼虫期第五天(简写为L5)高表达。对L5期的蝶蛹金小蜂各组织进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上,PP05924在唾液腺,唾液和肠道中均显着高表达。对成虫期第一天(简写为A1)的蝶蛹金小蜂各组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P05924在唾液腺中显着高表达。同样对PP16911基因进行上述分析结果表明,PP16911基因也在L5期高表达。对L5期的蝶蛹金小蜂各组织进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上,PP16911在唾液腺及唾液中均显着高表达。对A1期的蝶蛹金小蜂成虫各组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P16911在唾液腺中显着高表达。3、幼虫唾液蛋白的功能研究体系初探由于蝶蛹金小蜂两个幼虫唾液蛋白编码基因均在L5期特异性高表达,成虫期表达量低,故通过向寄主蛹注射dsRNA的方法来干扰唾液蛋白基因,达到建立幼虫高表达基因功能研究体系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蝶蛹金小蜂幼虫期第二天(L2),对寄主蛹注射9000ng/μl,7μl的dsRNA,48h后对其进行qPCR检测,PP16911的转录水平显着降低,表明该研究体系能用于干扰在蝶蛹金小蜂幼虫期高表达的基因,并可为该基因的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江婷,付道猛,吴珍平,查本虎,张万娜[2](2018)在《蝶蛹金小蜂对黑纹粉蝶蛹的寄生产卵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应用高清数码摄相机手段,系统监测了蝶蛹金小蜂寄生黑纹粉蝶蛹的产卵习性。结果发现,蝶蛹金小蜂寄生黑纹粉蝶蛹的产卵过程可分为守卫、探查、产卵、整理4个阶段。蝶蛹金小蜂可以很好地寄生黑纹粉蝶蛹,暗期寄生产卵活动频次较少,光期后寄生产卵活动逐渐增加,寄生产卵活动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寄生产卵频次和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11:00—17:00,其中14:00—15:00为寄生蜂产卵高峰期。蝶蛹金小蜂寄生黑纹粉蝶蛹产卵活动频次分配率与产卵耗时分布呈正相关,单头黑纹粉蝶蛹体内产生的蝶蛹金小蜂后代数量随累计产卵时间和产卵频次增加而显着增多。随着寄主从预蛹发育到3日龄蛹,蝶蛹金小蜂单次寄生产卵耗时延长,且相对偏好选择在1日龄蛹体上寄生产卵。(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飞[3](2017)在《蝶蛹金小蜂体内2种新型RNA病毒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翅目寄生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并且与一些病毒或类病毒颗粒存在紧密的联系。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puparum,是蝶类的蛹期重要内寄生蜂,如寄生菜粉蝶Pierisrapae 蛹,在国内十字花科蔬菜地里调查发现其对菜粉蝶蛹的寄生率高到90%以上。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寄生蜂与寄主之间的关系,对该寄生蜂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在其中发现了两种新病毒。随后,详细地描述了这两种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性和系统发育地位,并研究了病毒传播机制、野外流行分布以及病毒对寄生蜂的影响。1.一种新型可调控寄生蜂性比的负义单链RNA病毒在蝶蛹金小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负义单链RNA病毒。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12,230 nt,包含5个线性排列不重迭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可以聚类到单股负义病毒的尼亚玛尼病毒科Nyamiviridae中,是一种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蝶蛹金小蜂负链RNA病毒Pteromalus puparum negative-strand RNA virus 1(PpNSRV-1)。病毒 PpNSRV-1 存在于该蜂的各个组织和各个发育阶段,并且可经带毒雌蜂和雄蜂进行垂直传播。野外寄生蜂种群的病毒检测率为16.7-37.5%不等,与采样点的气温间无显着的线性关系。病毒PpNSRV-1可延长该蜂成虫的寿命,且还影响该蜂的一些生态适合度参数,但是对寄生成功率没有显着影响。有意思的是,病毒PpNSRV-1可通过减少雌性子蜂的数量来调控该蜂后代性比,使性比显着下降。通过RNA干扰降低病毒含量,反向证实了这些改变是病毒PpNSRV-1引起的。因此,推测病毒PpNSRV-1对寄生蜂的影响,包括性比的改变,是一个很复杂过程。并且,基于病毒能增加寄生蜂寿命这一点,可假定病毒与寄生蜂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2.寄生蜂中一种新型的仅有一个ORF的双顺子病毒通过RNA测序及电镜观察,在蝶蛹金小蜂中发现了 一种新的类小RNA病毒,并取名为蝶蛹金小蜂小 RNA 病毒(Pteromaluspuparum small RNA-containing virus,PpSRV)。随后,通过转录组数据以及RACE和RT-PCR测序,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的全长序列。病毒PpSRV基因组全长8983bp,只有一个ORF。Western blot也检测验证了由该ORF编码的大蛋白。利用小RNA病毒目Picornavirales病毒的RdRp结构域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病毒PpSRV与病毒BQCV(black queen cell virus,最早发现于死亡的蜂王幼虫和蛹,隶属双顺反子病毒科Dicistroviridae,Triatovirus属)亲缘关系非常近。因此,认定病毒PpSRV是小RNA病毒目Picornavirales的双顺反子病毒科中的一员。但不同的是,双顺反子病毒都有2个ORF,而病毒PpSRV只有一个。病毒PpSRV在寄生的肠道中含量最高,并且在寄生蜂成虫期有显着的增加。野外寄生蜂种群中病毒PpSRV的检测率达到了 100%。通过RNAi试验,发现病毒PpSRV可以降低寄生蜂成虫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朱宇[4](2015)在《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寄主转录组的影响及叁种毒蛋白分子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菜粉蝶为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害虫,其危害严重,蝶蛹金小蜂为菜粉蝶的蛹期优势寄生蜂(Hu,1983)。寄生蜂雌蜂将一种或多种寄生因子注入寄主体内,用来抑制寄主免疫、调控寄主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这些寄生因子包括,毒液、多分DNA病毒(PDVs)、类病毒颗粒,卵巢蛋白等(Pennacchio et al.,2006)。在不含有PDVs的寄生蜂中,毒液为抑制寄主免疫的关键因子(Asgari et al.,2011)。寄生蜂除了能够抑制寄主免疫外,还能够通过影响寄主的神经肽基因来间接影响寄主的发育(Shi et al.,2015)。前期研究表明,菜粉蝶蛹在注射蝶蛹金小蜂毒液30分钟后其免疫反应就能被抑制(Fang et al.,2010)。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寄生1小时和未寄生的菜粉蝶蛹转录组,来探究寄生对寄主整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对蝶蛹金小蜂的叁个毒液蛋白的生理功能展开了研究。1.通过比较分析寄生和非寄生的菜粉蝶蛹转录组,研究在寄生后的早期阶段,寄主体内整体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变化,特别是免疫相关基因的变化。通过拼接菜粉蝶蛹转录组,得到了45,639个转录本和27,659个非冗余Unigenes。Unigene的平均长度为790bp。27,659个Unigenes中,共有18,377个Unigene被成功注释。同时,还鉴定出5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1个为免疫相关基因。寄生导致大部分模式识别受体基因表达被下调,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被上调。本研究为蝶蛹金小蜂与其寄主菜粉蝶在分子水平上的互作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γ-谷氨酰转肽酶通常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在抗氧化、解毒和炎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分析蝶蛹金小蜂毒腺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发现了一个可能编码γ-谷氨酰转肽酶蛋白(PpGGT)的基因序列。通过比较毒腺和残体(不含毒腺)的转录组,发现PpGGT在毒腺中高表达。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PpGGT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编码PpGGT的cDNA序列全长2274bp, ORF长1959bp,共编码652个氨基酸残基。采用Editseq软件包对PpGGT基因序列进行预测,其理论分子量大小为72196kDa,等电点为8.25。多序列比对显示,PpGGT的成熟肽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定量PCR、 Western blot(?)口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pGGT在蝶蛹金小蜂毒器官中高表达,在其它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PpGGT在羽化后1到6天的毒器官中都有表达,第六天表达量最高。在毒液和重组表达的PpGGT中,都能够检测到GGT的活力。推测PpGGT能够通过影响寄主体内的谷胱甘肽代谢平衡,从而诱导血细胞的凋亡。3.几丁质结合蛋白存在于多种生物中,并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我们通过分析蝶蛹金小蜂毒腺转录组发现了蝶蛹金小蜂几丁质结合蛋白(PpCBP)基因的部分序列。通过RACE技术,克隆得到PpCBP的全长cDNA序列。PpCBP基因能够编码96个氨基酸,包括一个分泌信号肽和一个Peritrophin-A domain。进化树分析显示PpCBP的几丁质结合功能域与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几丁质结合功能域以及墨吉对虾卵巢膜聚为一类。定量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定位结果显示,PpCBP在蝶蛹金小蜂毒器官中高表达。时间动态分析表明,PpCBP在蝶蛹金小蜂羽化后第4天的毒器官中表达量最高。结合测定结果表明,重组PpCBP能够与几丁质相结合,而不能与纤维素相结合。蝶蛹金小蜂毒囊中含有几丁质,因此推测PpCBP为毒囊的组成成分,并保护毒囊免受毒腺中活性组分的伤害。4.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参与昆虫的多种生理活动。通过分析蝶蛹金小蜂毒腺转录组,我们发现了蝶蛹金小蜂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PpSPH29)的部分序列。通过比较毒腺和残体(不含毒腺)的转录组,发现PpSPH29在毒腺中高表达。通过RACE技术,从蝶蛹金小蜂毒腺中克隆获得了PpSPH29的cDNA全长序列。PpSPH29基因全长1065bp,共编码270个氨基酸。通过Editseq预测显示,PpSPH29的等电点为4.4,分子量大小为29.4kDa。通过多序列比对发现,PpSPH29在碳端含有一个催化活性域。其中,催化活性域中的第叁个氨基酸残基被替换为甘氨酸。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同样证明,PpSPH29仅在毒器官中被检测到,在其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寄生蜂毒液中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4-01)

刘洋[5](2015)在《蝶蛹金小蜂两个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寄生蜂在产卵过程中,伴随有将毒液、多分DNA病毒、类病毒颗粒等寄生因子一并注入寄主体内,通过调控寄主免疫反应和寄主的生长发育,以确保其后代能够在寄主体内正常发育。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是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菜粉蝶蛹期优势内寄生蜂,其仅含有毒液一种寄生因子。目前对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已经鉴定明确60个蛋白组分,并分为蛋白酶类、蛋白酶抑制剂、识别或结合蛋白、其他及功能未知蛋白五大类(王磊,2012),本论文主要研究蝶蛹金小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SPN4和PpSPN6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1.蝶蛹金小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SPN4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通过3’和5’RACE克隆得到蝶蛹金小蜂的PpSPN4的cDNA全长。PpSPN4的cDNA序列全长2623bp,开放式阅读框(ORF)长1923bp,共编码64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2.3kDa,通过SignalP分析,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将去信号肽的PpSPN4的氨基酸全序列与其他物种中的serpin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pSPN4和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的serpin4(XM_001603896.2)相似性最高。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pSPN4并在自动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下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pET28a-PpSPN4能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通过对PpSPN4在蝶蛹金小蜂头、胸、腹(不包括毒囊毒腺和卵巢)、卵巢、毒囊毒腺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分析,明确该基因在毒囊毒腺中高表达。对蝶蛹金小蜂雌蜂毒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SPN4进行时间表达分布分析。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pSPN4在不同时期毒液中都有表达,在羽化后6天内,蛋白含量出现了两个高峰期,分别为羽化后第4天与羽化后第6天;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羽化第1天和羽化后第5天分别出现两次转录高峰期。2.蝶蛹金小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SPN6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结合RACE技术与本地BLAST分析,克隆获得蝶蛹金小蜂的PpSPN6的cDNA全长。PpSPN6的cDNA全长1806bp,ORF长1197bp,共编码399个氨基酸,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预测分子量为44.1kDa。将去信号肽的PpSPN6的氨基酸全序列与其他物种中的serpin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知PpSPN6和丽蝇蛹集金小蜂的serpin3/4(XP_008201843.1)、alaserpin (XP_008201838.1)相似性最高。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pSPN6并在自动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下,SDS-PAGE结果显示pET28a-PpSPN6能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对蝶蛹金小蜂雌蜂头、胸、腹(不包括毒囊毒腺和卵巢)、卵巢、毒囊毒腺各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基因PpSPN6雌蜂毒囊毒腺中高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和半定量PCR对PpSPN6在不同时期蝶蛹金小蜂雌蜂毒液中的表达与转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pSPN6表达量在羽化后前4天保持递增,在第5天表达量减少,到羽化后第6天蛋白表达量再次增加;PpSPN6基因在雌蜂羽化后0-6天均保持较高的转录水平,该蛋白在羽化后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6天出现了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1-01)

刘洋,方琦,叶恭银[6](2014)在《蝶蛹金小蜂毒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 Serpin 4的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寄生蜂在产卵过程中,伴随有毒液、类病毒颗粒、多分DNA病毒、畸形细胞等寄生因子一并注入寄主体内,通过调控寄主免疫反应和寄主的生长发育,以保护其子代能够在寄主体内正常发育。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是十字花科蔬菜害虫菜粉蝶(Pieris rapae)蛹期优势内寄生蜂,其仅含有毒液一种寄生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inase inhibitor,serpin)在哺乳动物血液和昆虫的血淋巴中均有发现,能够调节昆虫体内多种免疫反应,其中,包括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通过蝶蛹金小蜂雌虫转录组数据筛选出Pp Serpin 4基因部分全长,对其在蝶蛹金小蜂头、胸、腹(不包括毒囊毒腺和卵巢)、卵巢、毒囊毒腺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它在毒囊毒腺中特异高表达。通过3'和5'RACE克隆得到蝶蛹金小蜂的Pp Serpin 4基因的全长。Pp Serpin 4基因全长2623bp,开放式阅读框长1923bp,5'非编码区长35bp,3'非编码区长665bp,共编码64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2.3kD,通过SignalP分析,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说明Pp Serpin 4为分泌表达蛋白。将去信号肽的Pp Serpin 4的氨基酸全序列与其他物种中的serpin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p Serpin 4和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的leukocyte elastasee inhibitor isoform X2相似性最高。对蝶蛹金小蜂头、胸、腹(不包括毒囊、毒腺和卵巢)、卵巢、毒囊和毒腺各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发现它在毒囊和毒腺中特异性高表达。(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1-05)

夏诗洋,孟玲,李保平[7](2013)在《低温对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及其数量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 d;幼虫历期约7 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卵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夏诗洋,孟玲,李保平[8](2012)在《聚寄生性蝶蛹金小蜂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寄生蜂行为生态学研究中,通常将寄主体型大小作为寄主品质的主要性状来探究寄生蜂的搜寻行为机理,而忽略寄生蜂体型大小的意义。为揭示聚寄生蜂雌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决策的影响,在严格控制寄主菜粉蝶Pieris rapae蛹体型大小(体重)的情况下,于室内观察了不同体型大小的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雌蜂的产卵行为,并调查了子代蜂数量(窝卵数)、性比和体型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雌蜂在寄主上的驻留时间随其自身体型增大而缩短,但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延长。窝卵数和余卵量受到雌蜂体型大小的显着影响,均随雌蜂体型增大而显着增加(P<0.05);但子代蜂性比不受雌蜂体型大小的显着影响(P>0.05)。子代雌、雄性体型大小均与雌蜂体型大小无关,但子代雌蜂体型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大。结果证实,雌性蝶蛹金小蜂体型大小影响其部分产卵决策。因此,在建立聚寄生蜂产卵决策模型中应考虑雌蜂体型大小这一重要变量因素。(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王欢,李凯,方琦,叶恭银[9](2012)在《蝶蛹金小蜂热激蛋白家族基因表达与热保护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分子伴侣,热激蛋白可起修复变性蛋白与阻止其他蛋白质聚集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热激蛋白家族的分子伴侣功能,本研究对来自该寄生蜂的热激蛋白Pphsp90,Pphsp70,Pphsc70,Pphsp60,Pphsp40和Pphsp20的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菌株中进行了过表达。结果表明:除Pphsp40外,其余5个基因均得到高效表达,且表达的重组热激蛋白在高温下(80℃)具可溶性与热稳定性。其中,Pphsp20与Pphsp9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显着提高了高温下(50℃,1h)细胞的存活率。离体活性实验证实,利用纯化的融合蛋白Pphsp20可减少高温下荧光素酶的聚集现象。据此认为,Pphsp20与Pphsp90均具有大肠杆菌细胞的热保护功能,但Pphsp20可以单独发挥作用,而Pphsp90可能需其他因子协同作用才有保护活性。(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王磊[10](2012)在《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质组与四个毒液蛋白生理功能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是农业害虫重要的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寄生蜂在产卵的同时,将毒液、多分DNA病毒(PDV)或类病毒颗粒(VLP)等寄生因子一同注入寄主体内,抑制寄主免疫反应或调控寄主生长发育以保护其子代能够成功完成发育。毒液等寄生因子可以用来开发新型免疫抑制剂或用于转基因作物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寻找寄生蜂寄生因子,明确寄生因子的功能可以为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奠定关键基础。目前,仅对少数几个寄生蜂毒液进行了研究,获得的毒液基因也很有限,功能的研究则更少。因此,本研究以菜粉蝶Pieris rapae的蛹期优势内寄生蜂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毒腺转录组和毒液蛋白质组的分析方法解析了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的组分。同时选取四个毒液蛋白基因为重点,研究并明确了其基因序列、表达模式与生物学功能。1.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质组分析首先测定了蝶蛹金小蜂雌蜂毒腺/非毒腺组织的转录组,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利用shotgun蛋白质组方法对蝶蛹金小蜂毒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获得的蛋白质组质谱信息与蝶蛹金小蜂毒腺/非毒腺组织转录组数据库和后生动物门蛋白质数据库作比对分析,鉴定明确了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组分中的60个蛋白,其中可分为蛋白酶类、蛋白酶抑制剂、识别或结合蛋白、其他及功能未知蛋白5大类。2.蝶蛹金小蜂毒液钙网蛋白的功能及其与寄主菜粉蝶钙网蛋白关系的分析蝶蛹金小蜂毒液钙网蛋白氨基酸序列可分为N、P和C叁个区域,并且对序列进行进一步分析首次发现在C末端有一个Coiled-coil结构域,原核表达并纯化蝶蛹金小蜂毒液钙网蛋白或缺失Coiled-coil结构域的突变体,制备了兔多克隆抗体。定量PCR检测到蝶蛹金小蜂毒液钙网蛋白基因在各个组织都有表达,在毒腺中表达量最高,而在羽化后第二天的毒腺表达量最高,后表达量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钙网蛋白存在于雌蜂各个组织和毒液中,羽化0-6天毒液中都存在,并且差异不明显。融合表达的毒液钙网蛋白和缺失Coiled-coil结构域的突变体能够结合到蝶蛹金小蜂卵表面。融合表达的毒液钙网蛋白能够进入寄主菜粉蝶血细胞,而缺失Coiled-coil结构域的突变体只能少量进入寄主菜粉蝶血细胞。融合表达的毒液钙网蛋白在体外能够抑制寄主菜粉蝶血细胞的延展和包囊,缺失Coiled-coil结构域的突变体也能够抑制寄主菜粉蝶血细胞的延展和包囊,但效果不如野生型融合蛋白。将融合表达的毒液钙网蛋白注射到菜粉蝶体内,定量PCR检测到菜粉蝶血细胞钙网蛋白和清道夫受体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菜粉蝶钙网蛋白能够被酵母和微珠显着诱导表达,能够促进血细胞的的包囊反应,并且蝶蛹金小蜂寄生后菜粉蝶钙网蛋白表达量降低。3.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功能分析利用RP-HPLC对蝶蛹金小蜂总毒液进行分离,获得了单个毒液多肽组分,其中2号峰经质谱及N端测序鉴定为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设计引物克隆了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的基因,全长365bp,其中开放阅读框225bp,编码74个氨基酸。原核表达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并进行纯化,同时化学合成了多肽,利用原核表达纯化的蛋白制备了兔多克隆抗体。定量PCR分析发现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基因特异性的在毒腺中表达,在毒腺中以羽化后第2天表达量最高;V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特异性的存在于毒液中,毒液中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在羽化后第叁天达到最高且持续到第六天。体外测定了融合表达的和化学合成的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对适应性寄主和非适应寄主血淋巴中酚氧化酶(PO)和酚氧化酶前体激活(PPO activation)的影响。结果表明,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对寄主菜粉蝶和柑橘凤蝶蛹血淋巴PO活性无影响,但显着抑制了2个寄主血淋巴的PPO激活。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对非寄主昆虫家蚕的PO活性无影响,抑制血淋巴PPO激活。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对非寄主昆虫二化螟血淋巴PO活性及PPO激活均无影响。而有趣的是,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能够促进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血淋巴PPO激活。通过对丝氨酸酶活性的测定,发现蝶蛹金小蜂毒液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能够显着抑制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而对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和proteinase K活性无影响。4.蝶蛹金小蜂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功能分析利用转录组所获得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蝶蛹金小蜂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全长398bp,开放阅读框全长210bp,编码70氨基酸。原核融合表达并纯化了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同时化学合成了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利用原核表达纯化的蛋白制备了兔多克隆抗体。定量PCR检测发现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毒腺中特异性表达,且在羽化后第2天表达量最高;V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只存在于毒液中,从羽化到羽化后第6天毒液中都存在。体外证实了融合表达的和化学合成的毒液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寄主菜粉蝶和柑橘凤蝶血淋巴PO活性无影响,对菜粉蝶和柑橘凤蝶血淋巴PPO激活有抑制作用。5.蝶蛹金小蜂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的特性分析克隆了蝶蛹金小蜂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的基因,全长517bp,开放阅读框为396bp编码332个氨基酸。原核表达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纯化后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定量PCR结果表明蝶蛹金小蜂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在毒腺中特异性高表达,在羽化后第二天表达量最高,后表达量逐渐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存在于毒液和毒腺中,在羽化0-6天毒液中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量比较稳定。另外,交配对蝶蛹金小蜂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而喂食和寄生则能够促进蝶蛹金小蜂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利用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蝶蛹金小蜂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均匀的分布在毒腺内。本研究通过结合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技术,鉴定了蝶蛹金小蜂毒液的组分,获得了60个毒液蛋白,并选取了毒液钙网蛋白、Pacifastin丝氨酸蛋白抑制剂、Kaza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毒液普通气味结合蛋白进行了表达模式及功能研究。本研究增加了对寄生蜂毒液组分的认识,扩展了寄生蜂毒液的作用模式,为下一步拓展利用寄生蜂毒液蛋白用于害虫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01)

蝶蛹金小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应用高清数码摄相机手段,系统监测了蝶蛹金小蜂寄生黑纹粉蝶蛹的产卵习性。结果发现,蝶蛹金小蜂寄生黑纹粉蝶蛹的产卵过程可分为守卫、探查、产卵、整理4个阶段。蝶蛹金小蜂可以很好地寄生黑纹粉蝶蛹,暗期寄生产卵活动频次较少,光期后寄生产卵活动逐渐增加,寄生产卵活动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寄生产卵频次和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11:00—17:00,其中14:00—15:00为寄生蜂产卵高峰期。蝶蛹金小蜂寄生黑纹粉蝶蛹产卵活动频次分配率与产卵耗时分布呈正相关,单头黑纹粉蝶蛹体内产生的蝶蛹金小蜂后代数量随累计产卵时间和产卵频次增加而显着增多。随着寄主从预蛹发育到3日龄蛹,蝶蛹金小蜂单次寄生产卵耗时延长,且相对偏好选择在1日龄蛹体上寄生产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蝶蛹金小蜂论文参考文献

[1].梅耀天.蝶蛹金小蜂两种幼虫唾液蛋白分子特性及其功能初探[D].浙江大学.2019

[2].江婷,付道猛,吴珍平,查本虎,张万娜.蝶蛹金小蜂对黑纹粉蝶蛹的寄生产卵习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3].王飞.蝶蛹金小蜂体内2种新型RNA病毒的鉴定及其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17

[4].朱宇.蝶蛹金小蜂寄生对寄主转录组的影响及叁种毒蛋白分子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5

[5].刘洋.蝶蛹金小蜂两个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D].浙江大学.2015

[6].刘洋,方琦,叶恭银.蝶蛹金小蜂毒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pSerpin4的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C].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7].夏诗洋,孟玲,李保平.低温对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及其数量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

[8].夏诗洋,孟玲,李保平.聚寄生性蝶蛹金小蜂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策略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2

[9].王欢,李凯,方琦,叶恭银.蝶蛹金小蜂热激蛋白家族基因表达与热保护功能[J].昆虫学报.2012

[10].王磊.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质组与四个毒液蛋白生理功能的分析[D].浙江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寄主菜粉蝶蛹外部形态随蝶蛹金小蜂适温与低温处理下蝶蛹金小蜂成虫...蝶蛹金小蜂寄生对菜粉蝶贮藏蛋...蝶蛹金小蜂寄生对菜粉蝶MasSPH...蝶蛹金小蜂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形...蝶蛹金小蜂不同发育程度卵泡的超...

标签:;  ;  ;  ;  ;  ;  ;  

蝶蛹金小蜂论文_梅耀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