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层地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火山岩,柴达木盆地,裂缝,辽东,石炭系,侏罗系,反射。
深层地震论文文献综述
周惠,田玉昆,刘晓,李娟,马彦彦[1](2019)在《乌伦古坳陷深层石炭系火山岩低频地震识别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然而由于埋藏深,岩性复杂,受后期改造作用影响大,依靠以往二维地震勘探技术难以刻画火山岩体展布。文中以低频可控震源采集获得的地震资料为主,对乌伦古坳陷北部区域石炭系火山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鉴于低频信息在地震深层成像方面的优势以及迭加剖面对构造趋势的良好反映,笔者利用低频段迭加剖面进行波场识别,指导偏移剖面解释,并将地质、地震、钻井资料相结合开展火山岩识别的研究,总结出了该区火山岩相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火山岩体展布进行了识别刻画。本次研究探索了适用于深埋复杂岩性条件的火山岩储层低频地震识别方法,为该区石炭系油气勘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6期)
别静,林煜,臧殿光,罗文军,郁智[2](2019)在《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精细表征实例——以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是四川盆地目前重要的增储上产层系。灯影组储层的形成受原生碳酸盐岩丘滩相与震旦纪-早寒武世桐湾运动岩溶改造共同控制,表现出现今埋藏深度大、溶蚀缝洞尺度小、空间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上述形成机制及储层特征与目前国内塔里木盆地的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的大型风化壳型白云岩储层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次研究以灯影组灯四段为例,在对地震资料开展OVT域处理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精细刻画裂缝展布,然后利用迭前多参数同步反演落实优质储层分布,最后通过综合分析优选有利区带和井位目标。后期实钻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成果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高磨地区灯影组的勘探开发风险,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而且对国内外其他探区类似储层的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于正军,谭明友,陈杰,关键,宋艳阁[3](2019)在《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深层勘探制约因素是构造与储层特征不明晰,针对深部层系独特的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提出了测井、构造、地震等多信息融合深层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弥补了高频速度;优化断裂强化、倾角方位角融合与蚂蚁追踪等技术,刻画了构造特征与组合关系;利用属性优选、神经网络属性融合方法,明确了沉积相带与储层分布。攻关形成了深层地震成像、构造精细描述和深层相控储层预测等地震勘探关键技术,提高古近系深层地震成像和描述精度,明确了深层烃源岩地震识别的4个标志,落实了陈官庄等潜力区带,实现深层油气藏勘探新突破。(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王一惠,王小卫,苏勤,张涛,赵玉莲[4](2019)在《近地表Q补偿在西部中深层地震数据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西部沙漠区域,因近地表吸收衰减的严重影响导致中深层地震数据的频带窄、分辨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先建立可靠的近地表模型,采用质心频移法求取地层Q值,并结合近地表厚度、旅行时、主频等资料,进一步分析Q值的可靠性。确定Q值以后,我们选取稳定的Q补偿方法补偿因近地表吸收引起的振幅衰减,同时对地震数据的相位进行校正,这有效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该方法在保持地震数据低频成分的同时,有效提高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使地震数据的频带得到了拓宽。本文方法在西部沙漠区中深层地震数据上的应用取得了理想效果,使得复杂构造成像清晰,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徐明华,付建元,杨迅,刘俊海,王宇峰[5](2019)在《四川盆地西北部超深层碳酸盐岩孔缝带地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北地区)在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多个构造在中二迭统茅口组叁段(以下简称茅叁段)获得高产气流并证实裂缝是天然气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但是常规地震处理对裂缝识别能力差、预测效果不佳。为此,以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为例,在归纳总结茅叁段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已钻井茅叁段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再通过对原始迭前道集优化处理和频谱恢复高分辨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同时保持裂缝孔洞发育的地震微弱信号;进而采用照明对称体、分频混沌体、导向似然体等迭后地震属性处理技术开展裂缝检测,最后通过叁色融合技术预测茅叁段缝洞体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地区茅叁段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岩溶裂缝型储层,构造裂缝及溶蚀孔缝发育,易形成较大规模的裂缝发育带;②该区超深层原始地震资料主频介于25~30 Hz,对裂缝带响应不明显,采用迭前道集优化处理技术和频谱恢复技术组合,可以保护裂缝带的微弱信号,使地震资料主频达到45 Hz,有效地提升了地震资料的频谱,地质现象表现明显;③采用照明对称体、导向似然体、分频混沌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地震资料表达的地质信息,叁色融合技术能较好地反映茅叁段碳酸盐岩断裂发育带、岩溶孔缝发育带。结论认为,地震预测裂缝成果与钻井、测井、测试等成果匹配良好,为该区天然气开发井的部署与调整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苏勤,曾华会,张小美,吕磊,刘桓[6](2019)在《“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中国松辽盆地深层致密气勘探潜力,进行深层火山岩和砂砾岩岩性气藏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工作,针对研究工区中深层资料"弱信号,强干扰,构造复杂"的特点,常规的窄方位叁维观测系统由于受覆盖次数低、面元较大、复杂构造信息接收少等因素制约,影响了中深层成像效果,制约了中深层致密气勘探的发展,因此开展了"两宽一高"叁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两宽一高"指宽频带、宽方位和高密度地震勘探,具有宽频带采集接收、宽方位角观测、高密度小面元等优势,较常规叁维采集资料品质有明显提高,断层刻画更清晰,构造归位更准确。实际资料测试表明,"两宽一高"资料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保真度,中深层地层接触关系和断层刻画更加清楚,利于开展精细层位解释和层序划分,在其他复杂构造地区具有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李文建,王雷,韩春瑞,安燕燕[7](2019)在《柴达木盆地南祁连山前带深层弱反射地震勘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柴达木盆地高密度地震勘探在"柴西南、叁湖、阿尔金山前、南祁连山前带"等四个重点区带得到广泛应用,为油气勘探、天然气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祁连山前带"地区地震勘探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随着地震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地表条件由简单到复杂、勘探区域由构造简单区向构造复杂区转变、勘探目标体越来越复杂、勘探深度由浅到深逐渐加大,勘探目的也从构造勘探转向岩性勘探。地质目标,对地震勘探的要求越来越高,祁连山前冲断带是柴达木盆地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区域地表结构复杂多变,地层结构或高陡且断裂发育,地层反射弱,通过近年来高密度宽频宽方位高效地震勘探技术为该山前复杂区域勘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张岩,段孟川,钟海,王剑,周小伟[8](2019)在《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广角地震勘探技术实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角地震勘探是深部构造研究中重要一项技术手段。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寒武系烃源岩是主要的油气供给源。针对寒武系埋藏深度大、信噪比低的特点,开展了广角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攻关试验。试验线采用超长排列接收、高覆盖观测、大吨位低频可控震源激发,利用各向异性高阶动校正处理技术,获得地震资料广角反射信息清晰,寒武系地层波组特征明显,断裂清晰,南华系地层有效反射信息丰富。同时获得了炮检距大小、可控震源扫描长度等关键采集参数的有益认识,为塔里木盆地下一步开展超深层勘探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徐桂芬,何展翔,石艳玲,董卫斌[9](2019)在《电磁—地震联合研究深层火山岩储层——以辽东凹陷火山岩勘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层火山岩地层地震反射杂乱,使火山岩油藏的探测异常困难。针对火山岩储层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路线,采用电磁—地震联合模拟退火约束反演、利用钻井标定和地震构建浅层模型,提高深层的反演分辨率;通过岩性分析,揭示工区火山岩电性变化规律,提出以电性变化节律编码技术解释储层,有效识别出沙叁段多期次火山岩及相带分布,精细刻画粗面岩的分布特征,为探测类似的复杂目标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4期)
陈波,段冬平,刘英辉,丁芳,陈晨[10](2019)在《西湖凹陷中深层河流相砂体地震沉积学解释与沉积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为河流相沉积,以厚层、块状砂岩为特点,部分发育薄砂体,是良好的油气储层,但受制于海上井资料匮乏、储层埋深较大、砂体非均质性强等因素,砂体预测难度大、可靠性较低。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中90°相位转换、等时地层切片等技术,综合测井相、地震相,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南部黄岩区花港组沉积体系及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研究认为:花港组可划分为上段、下段2个叁级层序,在花上段5个四级层序中可识别出3种河道类型,其中曲流河宽0.2~1.2 km,单砂体厚8~30 m,宽厚比25∶1~40∶1;辨状河道宽0.8~2.0 km,单砂体厚20~40 m,宽厚比40∶1~50∶1;分流河道宽0.5~3.5 km,单砂体厚15~30 m,宽厚比30∶1~100∶1;自下而上由H5层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逐渐向H4层叁角洲前缘、H3层辫状河、H2—H1曲流河沉积体系演化;辫状河心滩、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等复合砂体均钻遇较好油气显示,可作为优质的储层,是气田内部寻找剩余油气及周边挖潜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3期)
深层地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是四川盆地目前重要的增储上产层系。灯影组储层的形成受原生碳酸盐岩丘滩相与震旦纪-早寒武世桐湾运动岩溶改造共同控制,表现出现今埋藏深度大、溶蚀缝洞尺度小、空间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上述形成机制及储层特征与目前国内塔里木盆地的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的大型风化壳型白云岩储层均存在明显差异。本次研究以灯影组灯四段为例,在对地震资料开展OVT域处理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精细刻画裂缝展布,然后利用迭前多参数同步反演落实优质储层分布,最后通过综合分析优选有利区带和井位目标。后期实钻结果表明,本次研究成果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高磨地区灯影组的勘探开发风险,提高优质储层钻遇率,而且对国内外其他探区类似储层的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层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1].周惠,田玉昆,刘晓,李娟,马彦彦.乌伦古坳陷深层石炭系火山岩低频地震识别技术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9
[2].别静,林煜,臧殿光,罗文军,郁智.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精细表征实例——以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于正军,谭明友,陈杰,关键,宋艳阁.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地震勘探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王一惠,王小卫,苏勤,张涛,赵玉莲.近地表Q补偿在西部中深层地震数据上的应用[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徐明华,付建元,杨迅,刘俊海,王宇峰.四川盆地西北部超深层碳酸盐岩孔缝带地震检测[J].天然气工业.2019
[6].苏勤,曾华会,张小美,吕磊,刘桓.“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中的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7].李文建,王雷,韩春瑞,安燕燕.柴达木盆地南祁连山前带深层弱反射地震勘探技术[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8].张岩,段孟川,钟海,王剑,周小伟.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广角地震勘探技术实例与分析[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9].徐桂芬,何展翔,石艳玲,董卫斌.电磁—地震联合研究深层火山岩储层——以辽东凹陷火山岩勘探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10].陈波,段冬平,刘英辉,丁芳,陈晨.西湖凹陷中深层河流相砂体地震沉积学解释与沉积演化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