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公交车站建筑防火设计

地下公交车站建筑防火设计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阐述地下公交车站的现状及火灾隐患。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索地下公交车站防火设计的方法,对防火分区、疏散宽度、疏散距离、防火构造等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地下公交车站;防火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项目将公交车站设置于地下室内。立体化的开发建设节约了土地资源,改善了地面交通,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交通枢纽中,实现了多种交通形式之间的零换乘。然而,由于地下建筑的特点,在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消防救援和烟气控制等方面,都较地上建筑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和难度。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中,尚无针对地下公交车站防火设计的规定,这对于此类建筑的设计、审批和验收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国内已建成的地下公交车站项目中,防火设计一般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手段,这使得设计标准难以统一,对今后的类似项目指导意义不大。

本文将通过某高铁站站前广场地下交通枢纽项目,对地下公交车站建筑防火设计方法进行探索,为今后同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本工程为地下两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公交车站和社会停车库,地下二层主要功能为高铁地下出站通道、出租车换乘、社会停车库。其中,地下公交车站为始发站,仅设置上客排队区域,下客位设置在地面。建筑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设有6根车道和6个候车岛,共可提供12条公交线路停靠本站,每条线路2个停车位(见图1)。

图1地下一层公交车站平面图

一、防火分区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专门针对地下公交车站的防火设计要求,只规定了地下建筑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1000m2。然而,公交车站需要较大的柱网和开阔的空间,显然1000m2的空间是不能满足公交车站使用功能的。国内一些大型交通枢纽均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将地下公交车站整个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远大于1000m2,如上海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滩综合交通枢纽等。

在本工程设计中,考虑到公交车站与汽车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参考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实际防火规范》将公交车站按照地下汽车库标准设计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4000m2(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同时考虑到公交车站短时间内会有较多人员候车,因此在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方面参照人员密集场所进行设计。这一思路经与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后,得到了认可。

当然,由于设置了几道防火墙,建成使用后明显感到空间比较局促,行车视线有一定遮挡,实际使用效果没有只设一个防火分区的好。

二、疏散宽度的计算方法

因公交车站有较多人员候车,所有需着重考虑人员的疏散问题。其中,疏散宽度的计算从保护人员安全的原则出发,从严控制。具体有方法有以下几种:

2.1按人流量计算

根据公交车站高峰小时人流量来计算所需要的疏散宽度。高峰小时人流量的数据由当地交通规划部门提供预测数据,或是由公交管理运营部门提供统计数据。根据高峰小时人流量首先计算出高峰时段发车间隙最大候车人员数量,即需要疏散的总人数,再按每百人的疏散宽度计算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

在本工程设计中,具体的疏散宽度计算公式为:W=P×(T/60)×w&pide;100

W:总疏散宽度(m)

P:高峰时段每小时人流量(人/h)

T:公交发车间隔(分钟),由公交运营管理部门提供

w:每百人疏散净宽度(m/百人),可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第5.5.21条第2点,地下室人员密集场所取值1m/百人

2.2按面积计算

经过对相关案例的调研和统计,公交始发站人员密度与商店营业厅人员密度相似,且因此可以根据人员候车区域的面积,即候车岛的面积,按照商业建筑的人员密度计算疏散人数,再按每百人的疏散宽度计算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

计算公式为:W=S×P×w&pide;100

W:总疏散宽度(m)

S:候车区面积(m2)

P:人员密度(人/m2),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5.21-2商店营业厅取值

w:每百人疏散净宽度(m/百人)

2.3按车辆运载能力计算

调研当地公交车的车型和最大运载能力,得到每辆车最大载客数量。考虑高分时段所有线路车辆同时满员,再按每百人的疏散宽度计算出所需的最小疏散净宽度。

计算公式为:W=P×n×w&pide;100

W:总疏散宽度(m)

P:每辆车最大载客数量(人/车)

n:公交车数量(车)

w:每百人疏散净宽度(m/百人)

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各有不同,在与项目各个审批部门的沟通过程中,到底采用哪种方法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在本工程设计中,同时采用了这三种计算方法对疏散宽度进行了复验,尽可能地满足最不利的条件,最终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三、疏散距离的设计

疏散距离的取值涉及到火灾时人员的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没有系统的研究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设计中采取了保守的从严设置方针。经调研,公交始发站人员密度与人员类型与商店营业厅相似,且公交车站较营业厅更为开阔,人员通行也更为顺畅。因此,疏散距离的设计采用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第5.5.17条第4点针对商店营业厅的疏散距离的规定,即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25%。

这一观点经与当地消防部门沟通后,也得到了认可。

四、防火构造及其他消防措施

4.1设置防火隔离带

在本工程设计中,采用了防火隔离带来阻隔火灾的蔓延。防火隔离带是指“具有一定宽度且可确保火灾时一侧的火焰不会辐射蔓延至另外一侧的隔离区域”1。防火隔离带作用是隔绝火灾时热量传播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从而防止火灾从防火隔离带一侧燃烧至另一侧,能有效地控制火灾的蔓延。

在本工程设计中,将公交候车岛设置为防火隔离带:候车岛内装修材料均采用不然材料,不摆设堆放可燃物品,防止火灾通过热传导蔓延;候车岛顶部两侧均设置挡烟垂壁,阻隔烟气扩散,防止火灾通过热对流蔓延;候车岛宽度不小于6m,防止火灾通过热辐射蔓延2(见图2)。

图2防火隔离带示意图

4.2重点区域加强消防措施

候车岛是人员集中场所,因此,在候车岛范围内加密自动喷淋以加强对人员安全的保护,并将灭火器和消火栓设置在人们方便开启的醒目位置。

五、关于消防审批的建议

由于地下公交车站防火设计没有可依据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消防部门的审批也没有了依据,而各地消防审查部门的经验和尺度也存在着地区差异。通常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区,审查部门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比较保守。因此,在防火设计的过程中需及时与消防部门进行沟通,或采取专家评审会的形式对防火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最终以消防部门的审查意见或专家评审意见作为在没有相关设计规范情况下的设计依据,以便项目顺利开展和推进。

六、结语

本文试图通过对建筑防火设计方法的探索,为地下公交车站的防火设计提出一个设计的思路,给出一个量化的指标,供其他类似项目参考。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建筑类型也会不断出现,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弥补设计规范中的空缺。

注释:

1摘自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览建筑布展设计防火标准》沪建交[2009]536号。

2借鉴了多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6m的距离要求。

参考文献:

[1]胡志俭.地下公交站的消防性能化设计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阎卫东.建筑火灾时人员行为规律及疏散时间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邵力权.浅谈地下建筑防火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7(1):66-67

[4]张平,陈志龙,侯占勇.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探讨[C].[5]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6]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下商业街烟气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报告[R],2000

[7]霍然.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8]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9]GB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实际防火规范[S]

标签:;  ;  ;  

地下公交车站建筑防火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