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金相显微测试仪和力学拉伸试验仪器,分析了500~700℃退火温度下车用AZ91D镁合金板材室温拉伸力学性能以及断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材料的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先增大后降低,并且在600℃下达到最大值,500,600与700℃温度下退火得到的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4. 3,8. 5与15. 6μm;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板材拉伸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中孪晶组织增加,孔洞变小,在500℃退火得到的镁合金板材断口区域存在一条明显的裂纹;随退火温度的增加,板材拉伸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断裂和解理断裂共同存在的混合型断裂。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亮军,佘银柱
关键词: 镁合金板材,退火温度,晶粒尺寸,拉伸断裂,断裂机制
来源: 锻压技术 2019年0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金属学及金属工艺
单位: 太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0321014-02)
分类号: TG156.2;TG146.22
DOI: 10.13330/j.issn.1000-3940.2019.02.027
页码: 155-158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300K
下载量: 190
相关论文文献
- [1].退火温度对铪棒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钛工业进展 2020(05)
- [2].退火温度对球墨铸铁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临界退火温度对热轧7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8(05)
- [4].卷取及连续退火温度对含钒烘烤硬化钢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10(06)
- [5].退火温度对新型医用Ti-24Nb-4Zr-1.5Co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7)
- [6].退火温度对5356铝合金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J]. 新疆有色金属 2020(03)
- [7].退火温度对铁酸铋薄膜阻变特性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33)
- [8].600MPa热镀锌双相钢退火温度及成分优化[J]. 物理测试 2014(06)
- [9].退火温度对Cu:ZnO薄膜绿光发射的影响[J]. 物理学报 2014(16)
- [10].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及退火温度与产物假阴性之间的关系[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11)
- [11].退火温度和平整对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09(10)
- [12].退火温度对Ti-3Al-4.5V-5Mo钛合金显微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 稀有金属 2008(02)
- [13].退火温度对5456铝合金冷轧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9(08)
- [14].退火温度对6201铝合金硬度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6(12)
- [15].退火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3(02)
- [16].退火温度对铁素体不锈钢组织织构和深冲性的影响[J]. 宝钢技术 2013(04)
- [17].退火温度对纯钒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09)
- [18].退火温度对5A06挤压型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9(05)
- [19].退火温度和时间对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综合磁性能的影响[J]. 上海金属 2017(03)
- [20].退火温度对高硅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6(04)
- [21].退火温度对GaN:Mn薄膜微结构、电学及磁学性能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 2016(07)
- [22].扩散退火温度对钢表面铁–铝金属化合物镀层的影响[J]. 电镀与涂饰 2015(16)
- [23].罩式退火炉退火温度对Q235冷轧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钢铁 2010(01)
- [24].退火温度对冷轧7Mn钢拉伸行为的影响及模拟研究[J]. 金属学报 2018(06)
- [25].退火温度对铝掺杂氧化锌薄膜晶体质量及光电性能的影响[J]. 中国激光 2019(04)
- [26].退火温度对一次冷轧阴罩带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8(02)
- [27].退火温度对9CrWMn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 物理测试 2015(06)
- [28].退火温度对Li:ZnO薄膜紫外发射性能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09)
- [29].退火温度对硅/氧化硅多层膜微结构的影响[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30].退火温度对TiO_2薄膜结构、组分和光学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