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法论文-张晓希,万晓刚

泻心法论文-张晓希,万晓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泻心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瑭,《温病条辨》,半夏泻心汤

泻心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希,万晓刚[1](2018)在《论吴瑭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理论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叶天士为源,吴瑭为流,系统归纳和总结吴瑭《温病条辨》中8首半夏泻心汤类方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吴瑭变通运用半夏泻心汤的手法及规律,发现吴瑭继承了叶氏苦寒泄肝、辛热通胃的新颖理论,扩展了"辛开苦降"法的临床运用。(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冉思邈,黄珍,黎仲援,许传芳,肖恒[2](2018)在《叶天士对《伤寒论》泻心法的临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泻心法的运用并总结其特点,发现叶氏对泻心法的加减化裁条理清晰,得益于对该类方辛、苦、甘同用,寒热并举治法的认识,其扩大了泻心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继承学习经典主要在其思想,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和发展,做到活学活用。(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01期)

李天鹏,王小荣,张建伟,王鹏飞,张鸿彬[3](2017)在《仲景泻心法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仲景泻心法内涵、诸泻心汤理法依据及"痞证"病机进行探讨。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相似条文引用关系,对比《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及以方测证,探索泻心法立法依据及"痞证"病机,认为泻心法是仲景依据五脏补泻法、五脏生克关系及结合病家"脉证",就心火炽盛而设立的治疗法则;诸泻心汤是仲景根据"心"与"心下"生理关系及病家体质从泻心汤化裁出治疗"痞证"的方剂,"痞证"病机与心、脾二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33期)

金振宇[4](2016)在《清肝泻心法治疗口苦验案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口苦的中医药治疗,总结以清肝泻心法治疗口苦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6年08期)

苏浩,张宗礼[5](2014)在《泻心法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医家对"泻心法"的认识,探讨"泻心法"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好的指导临床运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4年04期)

苏浩,张宗礼[6](2013)在《泻心法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泻心法是临床治疗脾胃病常用的方法,是仲景《伤寒论》之经典治法,其中所蕴藏的方义启发了无数后世医者,从中衍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泻心法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简述如下。1泻心法开创于《黄帝内经》泻心法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甘辛,以苦燥之、以淡渗之"。这(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薛青,王行宽,张桦,王亚南,孙辽[7](2007)在《清肝泻心法及滋阴润燥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清肝泻心法、滋阴润燥法及两法合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分别评价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第1组采用清肝泻心法及滋阴润燥法治疗,第2组为清肝泻心法组,第3组为滋阴润燥法组,第4组采用罗格列酮4mg/d口服,均治疗1个月。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4组的血清抵抗素、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同时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4组的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4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糖(P<0.01),但4组间差值比较无差异性(P>0.05)。第1及第4组均能降低血脂、FINS,升高了胰岛索敏感性指数,4组间差值比较第1及第4组明显优于第2及第3组(P<0.01)。第1、2、3组均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但第1组作用最好,优于其他各组(P<0.01),第4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4组治疗后均能降低CRP(P<0.01或P<0.05)。第1、2、4组瘦素、肿痛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下降(P<0.01或P<0.05),第3组上述指标则无差异性改变。第1、4组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或P<0.05),而第2、3组上述指标则无差异性改变(P>0.05)。4组间上述6项指标比较均显示第1、4组差异性明显(P<0.01),而第2组与第3组组间比较在降低C反应蛋白、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方面,第2组优于第3组有差异性(P<0.01或P<0.05)。结论:清肝泻心滋阴润燥法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脂肪细胞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07年11期)

叶达华[8](2006)在《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结果显效18例(60%),有效10例(33%),无效2例(7%),总有效率93%。结论采用中医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肝胆实热型有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7期)

杨云松[9](2006)在《“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异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选择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作为研究对象。笔者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的理由在前言中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学的方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法。材料处理的基本立场是“立足原文,参考注家”。通过拜读原着,从中选出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字句进行分析,然后从词义约定、病因病机认识、病证特点、症候群统计分析、辨治思维程序、用药特色及规律、临床运用几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出“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的理论体系,最后将叁者作横向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去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文章分两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的理论发掘和经验总结。仲景“半夏泻心汤法”指使用半夏、生姜、甘草叁个泻心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其包括于“泻心法”中。所主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风寒之邪)和失治误治。病机是邪陷热结。病机特点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兼挟寒湿浊饮食积,病位在胃中。共同病机成分为热郁胃脘。临床运用范围包括痞证、呕吐、下利、嗳气、狐惑。在诸多脾胃不适症状中,以脘痞一证多见。以扶正祛邪为治则;用药上以辛苦甘合用,基本都用大枣、甘草。以黄芩、黄连之苦寒与干姜、半夏之辛温相配,以味甘之人参、大枣、甘草佐之,以达到辛开苦降甘和的目的。叶天士“泻心法”指半夏泻心汤(甘草、生姜二泻心汤都是在此方上的加减化裁)所体现的辛苦通降的治法。所主病的病因包括内因、外因(暑热、暑湿、疟邪、风寒之邪)、内外合因、误治、水土因素等。病机特点主要在如下几方面:1.热郁气结;2.脾胃功能失调;3.兼挟痰、食、湿、瘀中的一种或几种;4.虚实夹杂;5.木土不和。其病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热郁存在,导致热郁的病因可以不同,如气结、痰湿、阳结、邪陷、木乘土。另外,还有一个点也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的病位都在胃。其共同病机成分为:热郁胃腑。临床运用范围包括中风、痞、木乘土、肿胀、噎膈反胃、呕吐、吐蛔、便闭、湿、温热、暑、斑痧疹瘰、痰饮、郁、脾瘅疟、泄泻、痢胃脘痛、痉厥、小儿病(包括小儿虫、疳、疟、泄泻)。在诸多脾胃不适症状中,以脘痞、呕恶、不饥不食多见。治则上以泻热解郁为是。治法灵活多样。用药特点上以辛苦合用,基本不合用大枣、甘草等甘味之品;人参用得较多。除了用黄芩、黄连与干姜、半夏相配外,还以黄连与厚朴相配、黄连与半夏相配、黄连与干姜相配、黄连与枳实相配、黄连与姜汁相配、黄连与橘皮相配,黄连与吴萸相配,胡黄连和枳实相配,此外还有多味药的组合运用,如黄连、枳实、姜汁的配用,黄连、枳实、厚朴配用,黄连、半夏、姜汁、枳实配用等,最终的目的是辛开通阳,苦降泻浊。(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01)

黄跃康[10](2006)在《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结果:显效18例(占60%),有效10例(占33%),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93%。结论:采用中医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肝胆实热型有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6年03期)

泻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习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泻心法的运用并总结其特点,发现叶氏对泻心法的加减化裁条理清晰,得益于对该类方辛、苦、甘同用,寒热并举治法的认识,其扩大了泻心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继承学习经典主要在其思想,不必拘泥于某一方面,要敢于创新和发展,做到活学活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泻心法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希,万晓刚.论吴瑭对叶天士泻心法的理论传承[J].西部中医药.2018

[2].冉思邈,黄珍,黎仲援,许传芳,肖恒.叶天士对《伤寒论》泻心法的临床运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8

[3].李天鹏,王小荣,张建伟,王鹏飞,张鸿彬.仲景泻心法探微[J].中医临床研究.2017

[4].金振宇.清肝泻心法治疗口苦验案举隅[J].内蒙古中医药.2016

[5].苏浩,张宗礼.泻心法小议[J].四川中医.2014

[6].苏浩,张宗礼.泻心法小议[J].山东中医杂志.2013

[7].薛青,王行宽,张桦,王亚南,孙辽.清肝泻心法及滋阴润燥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7

[8].叶达华.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

[9].杨云松.“半夏泻心汤法”、“泻心法”、中焦“辛苦法”在脾胃病论治上的异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10].黄跃康.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30例[J].四川中医.2006

标签:;  ;  ;  

泻心法论文-张晓希,万晓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