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初恋和爱情诗

普希金的初恋和爱情诗

一、普希金的初恋与情诗(论文文献综述)

苇欢[1](2021)在《永恒的爱——《爱人——世界经典情诗100首》序》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名年轻的诗人和译者,我有幸受到青海人民出版社的邀请,编选并翻译《爱人》这本诗集,深感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重任。我虽然是英文专业出身,饱读大量脍炙人口的外国诗歌,但纵观全球,想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优秀情诗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首,却并非易事。好在历时数月,总算完成了。当我以读者的视角,回顾重温这些文字,仿佛可以触摸到诗人们饱满多情的心脏,感受到他们千回百转、

张炜[2](2021)在《桂冠诗人》文中研究表明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朝三大诗人的白居易,是唐朝文学版图中看似最"接地气"的诗人;他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与元稹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这些仅仅是普通读者对白居易的普通印象。作家张炜力图从不同维度解读白居易的"多面性"和"冲突性",勾画白居易在中唐诗坛桂冠之下的精神图谱,重新勘察白氏诗歌的轻与重、得与失。

于淼[3](2021)在《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文中研究说明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1890-1960),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诗人之一,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歌巨匠。在俄罗斯诗歌进程中,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抒情诗创作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史,为20世纪俄罗斯诗歌和世界诗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帕斯捷尔纳克以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和反映生活。他写诗注重诗歌的哲学表达,将自己对人生、爱情、大自然和艺术的领悟写入抒情诗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近20年以来,俄罗斯文学研究界兴起一种新兴的文学研究理论——世界图景理论。该理论是源于物理科学的世界图景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发展与应用。文学研究中的世界图景理论旨在揭示文学作品中作者世界感受的观念体系,考察作者对于人、自然、社会、政治等现实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在抒情诗创作中通过独一无二的诗歌形象概念化和范畴化现实,对他所关注的人的生活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自然世界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与评价,这就是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世界图景的主要内容。本论文借助世界图景理论,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世界图景的四大构成要素——人生观、爱情观、自然观和艺术观进行研究,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按照文学理论家哈利泽夫(В.Е.Хализев)对世界图景类型的划分,判定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世界图景的类型。本论文由绪论、第一至第五章、结论和参考文献构成。绪论简述论文研究对象和选题依据,综述俄罗斯国内外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的研究,指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任务、意义和创新之处。论文主体部分由世界图景理论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爱情观、自然观和艺术观五章组成。第一章对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概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明确本论文对于诗歌作品世界图景的定义和所采用的方法,阐明形象、观念和世界图景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从成长、命运和使命三个方面阐释帕斯捷尔纳克对于自我的认知,论证其全盘接受的人生哲学。第三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爱情观,分爱情-疾病、爱情-第二次诞生和爱情-永生三部分考察帕斯捷尔纳克对人与人之间隐秘关系的态度,揭示其观念体系中爱情与生活、生命的等同关系。第四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自然观,从大自然的主体性、神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理解帕斯捷尔纳克对大自然与人、大自然与上帝和大自然与艺术关系问题的看法,感受帕斯捷尔纳克对大自然的尊重、景仰与欣赏。第五章研究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艺术观,从艺术吸收生活、艺术认知生活和艺术使生活变形三个角度梳理帕斯捷尔纳克对“现实新范畴”——艺术的看法,破解其创作的美学原则。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全文,对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形象体系和世界认知观念体系进行概述,判定其抒情诗世界图景的类型,并对帕斯捷尔纳克的世界感受做进一步溯源和阐发。最后是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李业成[4](2021)在《诗歌爱情》文中指出1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疯狂的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到了狂热的地步。有人打过一个比喻,说八岁尿过床,十三岁打过架,十八岁写过诗,二十岁恋过爱,说的就是那代人的成长过程。年轻人都以爱好文学为荣。交女朋友,大龄青年在报刊登个征婚广告,必先声明自己爱好文学;小青年谈恋爱,趋之若鹜都想找个"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文学社团遍地开花,大学里有诗社,中学里有诗社,工厂里有诗社,田间地头有诗社。

刘钧[5](2021)在《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在世界画坛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尤其是到19世纪下半叶更是达到了顶峰阶段。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民族肖像画派逐渐形成,不仅出现了像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和谢洛夫等耳熟能详的肖像画大师,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肖像画家也创作出十分精彩的作品,正是当时所有艺术家的合力作用之下,才创造出俄罗斯肖像画领域的辉煌成就。这种艺术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文把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艺术的发展与时代进程相结合,从艺术发展规律、文艺思潮和社会背景的深层次角度来解读肖像绘画,并且从被描绘对象的社会身份和阶层属性分别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公众知识分子阶层和平民阶层。他们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角。首先,在俄罗斯肖像艺术传统当中有着英雄人物情结,对为民族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群极为崇拜。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最为耀眼的群体当属公众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文艺作品作为武器,改变了陈旧的观念,推动了社会变革,为时代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当成批量的描绘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肖像作品出现时,正是艺术家顺应了时代的呼唤。这种艺术现象在世界肖像画领域也极为少见,也成为了俄罗斯肖像艺术的独特标志。其次,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农奴制改革的推进,俄罗斯平民阶层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底层的劳动人民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俄罗斯肖像艺术家群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变化,在创作中开始大量出现描绘农民工人的肖像作品,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历史帷幕的拉开。最后,在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肖像艺术家为自己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这些作品既是个体灵魂的自我审视,也是时代意志的精神投射,充满了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对近现代中国肖像绘画发展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其产生环境和发展脉络与中国肖像艺术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的深入研究,希望找到其演化发展之规律,为中国肖像艺术的繁荣发展带来一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宋夜雨[6](2021)在《现代中国“自我”的起源与早期新诗的兴起》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以来,“自我”在不同的社会变革方案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些变革者开始注意到“自我”对于创建现代民族国家而言所蕴含的基础性力量。从“新民”到“新青年”,不仅大致呈现了近代中国对一种现代“自我”寻求的思想脉络,“自我”的目标位置也随着思想重心的偏移呈现出一种“内在化”的倾向,由笃信科学知识的制度性构造到偏重思想伦理、情感道德的心灵革命,从一种工具化的被动位置跃升为一种具有历史动能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诗”、“小说”等现代文类手段普遍被当作一种改造心灵的话语机制。由此,早期新诗的兴起,不只在于一种现代文类的产生和建构,更与现代“自我”的起源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早期新诗与“自我”又共同内置于五四前后动态的历史结构中,二者都是五四问题结构的重要构成。对于提倡者而言,新诗在他们那里首先并不是一种文类实践和审美创造,而是对应着一种文化方案想象和社会改造的手段,新诗的“尝试”是五四整体社会改造氛围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早期新诗在呈现一种现代文类的升沉起伏之外,它更是五四前后历史现实、社会理想和“自我”心灵的投射。正是在此意义上,本文以“自我”作为早期新诗的切入点,将“自我”、早期新诗与五四历史进行一种内外、点面的整体性的关联,并且进一步将“自我”的抽象落实到“伦理”(自然)、“情感”、与社会的互动等三个具体层面,考察“自我”与“新诗”相互成长、相互作用的辩证机制,进而揭示二者如何作用于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能动的“五四”。核心问题在于:新诗对“自我”构成了怎样的吸引、提供了怎样的表达机制?借助新诗的抒情策略,生产出一个怎样的现代“自我”?在新诗的框架之内,“自我”完成了怎样的成长轨迹,又隐现怎样的内在限度?作为一种能动的、具有生产性的主体结构,“自我”如何在变动不居中激励、塑造、制约着新诗实践的展开,如何作用于新诗的内涵构成?“自我”的历史呈现如何左右了新诗写作的文类策略、如何改造了新诗的形式逻辑?与此同时,“新诗”、“自我”的相互辩证又为现代中国勾画出怎样的“现代”面影?基于此,本文力图在观念史、思想史、社会史与新诗史的视野交汇中,以“早期新诗”与“自我”的互动关系为中心展开历史和形式的综合考察。不仅注重新诗的内部线索,更顾及与当时的文艺思潮、美学倾向的内在关联,从中提炼它的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基础,在“诗句危机”、“自我危机”、“社会危机”的逻辑关系中将之导向对一个具有深度的、“有血有肉”的“五四”的揭示。具体来看,本文从以下四个章节来展开研究:一、近代“自然”的产生与早期新诗的兴起;二、现代中国的“抒情”起源与早期新诗的兴起;三、社会改造视野下的“自我”与“新诗”;四、从无声到有声:《野草》与“自我”的“彷徨”。第一章首先以“自然”为视角,考察“自我”的伦理建构与早期新诗的互动关系。作为方法策略、主题内容,“自然”不仅在新旧争辩中为新诗建立合法性基础,也涉及到现代抒情方式的建立以及现代诗意机制的产生,极大呼应了早期新诗中的“自然的音节”、“自然流露”、“写景诗”的产生等重要关节问题。第二章着重处理“自我”如何借助早期新诗来处理自身的“情感”问题。新诗人不仅通过新的抒情风格的建立来完成“自我”情感世界的改造,更从新诗蕴含的同情机制中看到一个同情社会达成的可能,而恋爱诗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心灵起伏,也连带出思想革命在后五四历史情境中的延续性问题,更扭合着一种诗歌理想和写作伦理的建立。第三章将“自我”与早期新诗放置在五四时期“社会改造”这一具体的、动态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考察,揭示20年代的诗歌青年如何经由“社会改造”的锻造,完成对自身浪漫主义危机的克服和修正,进而又如何借助“劳动”的中介性视野,发展出一种新的写作机制和诗歌美学,最终导向一种社会理想的构建。第四章以《野草》为个案,考察在后五四的历史情境中,鲁迅如何借助《野草》的写作来处理“自我”的思想危机,在此过程中,鲁迅挪用了怎样的诗学资源、呈现出怎样的诗歌态度,这些诗学资源和诗歌态度如何具体作用于《野草》的思想构成和形式技术,进而鲁迅对“自我”完成了怎样的“超克”。

马翠红[7](2020)在《论汪国真诗歌的创作艺术》文中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新诗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汪国真的诗歌应运而生。诗人汪国真自登上诗坛之后,就饱受注目,其诗歌以轻快明朗的诗风而被关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汪国真关注现实,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汇于诗歌当中。汪国真的诗歌视野广阔,内容丰富,情感多样。汪国真的诗歌语言上得益于狄金森诗歌的凝练,用词简练而又不失诗歌的哲理性,运用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使得诗歌陌生新奇。在修辞手法上,善用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在韵律上注重音韵上的变化、节奏上的高低和情感上的起伏,使得诗歌具有音乐性;意象清晰明朗,意蕴丰厚,善用自然意象,注重刻画人物意象,同时,诗人也注重意象之间的相互组合。汪国真的诗歌在创作艺术上,有独特的追求与独到的见解。

娜斯佳[8](2020)在《阿赫玛托娃诗歌研究》文中认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代的俄罗斯诗人可谓是群星荟萃,各个大展异彩,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诗人,在俄罗斯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时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动荡之时,在诗歌方面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女诗人实属难得,她的诗歌风格独特体现在诗歌节奏、诗歌主题等多个方面。阿赫玛托娃诗歌风格的成因,与其个人经历、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等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笔者立足于阿赫玛托娃传奇的一生、她诗歌的主题、语言特点以及文体特征,对其诗歌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探求这位伟大的女诗人骨血当中历尽磨难而永不屈服的力量,使她在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还能创作出如此多不朽的诗篇。同时,对阿赫玛托娃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再度审视,寻求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意义,探求其诗歌作品的当代价值,这对两国的诗歌文化发展及交流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王蒙[9](2020)在《笑的风》文中研究表明致读者二○一九年七月八月,我写完中篇小说《笑的风》近八万字。同年十二月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杂志卷首语特别提到,此作"是一篇显然具有长篇容量的中篇小说"。二○二○年一月、二月,《笑的风》分别被《小说选刊》与《小说月报》选载。同时出现了一个在我写作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发表与选载后的小说,把我自己迷上了,抓住了。我从发表出来的文本中,发现了那么多蕴藏

王乐[10](2020)在《普希金爱情诗发展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爱情诗在普希金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普希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爱情诗,从表现的内容到流露的感情均有明显差异,但诗人从未停止对爱和美的不懈追求。普希金早期的爱情诗充满了浪漫和激情,表达主人公对纯洁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恋人思念之情;中期趋于理性,反映的多是诗人豁达的胸襟和态度,也反映出诗人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进步与成熟;后期则逐渐冷静,变得现实,更多地表现为失去恋人后的痛苦和深切怀念,抒发经历生活磨难后诗人对生活的感受。

二、普希金的初恋与情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希金的初恋与情诗(论文提纲范文)

(2)桂冠诗人(论文提纲范文)

从《长恨歌》到《卖炭翁》
发于一笑一吟
诗人何为
在兼济与独善之间
吟咏的惯性
苍茫与浅直
就俗之惑
炫目的屏风后面
桂冠诗人
与东坡之异同
与韩愈之异同
恐惧和诱惑
不屈的回望
我们在明处
江上琵琶
草堂岁月
养生与文颓
丹炉之妙用
知足保和观
策林内外
蚍蜉撼树之讥
精明和清醒的累与苦
想起鲁迅和托翁

(3)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第1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依据
    第2节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研究述评
    第3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任务、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1章 世界图景理论研究
    1.1 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2 文学作品世界图景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人生观
    2.1 成长:苦痛与恐惧
        2.1.1 伽倪墨得斯
        2.1.2 灰姑娘
        2.1.3 浮士德
    2.2 命运:死亡与复活
        2.2.1 角斗士
        2.2.2 哈姆雷特和耶稣
    2.3 使命:宇宙与时间
        2.3.1 飞行员
    本章小结
第3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爱情观
    3.1 爱情-疾病
        3.1.1 神经系统疾病
        3.1.2 呼吸系统疾病
        3.1.3 传染病和皮肤病
        3.1.4 药
    3.2 爱情-第二次诞生
        3.2.1 诗人的诞生和重生
        3.2.1.1 夜莺
        3.2.1.2 书架
        3.2.1.3 诗歌
        3.2.2 世界的更新与希望
        3.2.2.1 白色
        3.2.2.2 光
    3.3 爱情-永生
        3.3.1 摇篮曲
        3.3.2 心跳
    本章小结
第4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自然观
    4.1 大自然的主体性
        4.1.1 谈论者
        4.1.2 观察者
        4.1.3 指导者
    4.2 大自然的神性
        4.2.1 圣歌
        4.2.2 教徒
        4.2.3 教堂
    4.3 大自然的艺术性
        4.3.1 艺术家
        4.3.2 艺术品
    本章小结
第5章 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艺术观
    5.1 艺术吸收生活:海绵
    5.2 艺术认知生活:大雨
    5.3 艺术使生活变形:镜子,勃拉姆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4)诗歌爱情(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历史溯源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时代精神
    第三节 在反叛中寻找真实的巡回展览画派
    第四节 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艺术世界”
    小结
第二章 以知识分子肖像画为例探索绘画中人文精神表达
    第一节 灵魂的救赎——思想家文学家肖像画研究
    第二节 善与美的表达——艺术家肖像画研究
    第三节:真理的探寻——科学家肖像画研究
    第四节:推波助澜——文艺评论家与艺术赞助人肖像画研究
    小结
第三章 以平民肖像画为例探索绘画中民族意识表达
    第一节 苦难与坚强——农民题材肖像画研究
    第二节 坚韧与乐观——工人肖像画研究
    第三节 异域风情——少数民族肖像画研究
    小结
第四章 以艺术家自画像为例探索肖像画技法与艺术语言演变
    第一节 古典到现代——肖像画材料与技法演进
    第二节:单一到多元——肖像画形式语言拓展
    小结
第五章 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的特征与意义
    第一节 肖像作为一种个体的社会语言
    第二节 对中国肖像绘画的影响与启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6)现代中国“自我”的起源与早期新诗的兴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主体的显影:“自我”的中介性视野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学术史反思
    第三节 研究方法、章节述要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早期新诗与“自我”的伦理建构——以近代“自然”的产生为视角
    第一节 “自然”的近代性
    第二节 “自然的音节”:从“声音”到“意义”
    第三节 “自然流露”与“自我”的抒情
    第四节 写景诗与“内在自我”的发现
第二章 现代中国的“抒情”起源与早期新诗的兴起
    第一节 苦闷的抒情:早期新诗与五四青年的情感再造
    第二节 “我们都是一样的不幸”——早期新诗与现代中国“同情”的起源
    第三节 爱情与道德:恋爱诗与早期新诗的写作伦理——以《蕙的风》论争为中心
第三章 社会改造视野下的“自我”与“新诗”
    第一节 社会改造与20 年代诗歌青年的诞生
    第二节 “劳动”的诗学:“劳动”与早期新诗的写作机制
    第三节 社会改造与浪漫主义的修正:纪游诗与长诗的兴起
第四章 从无声到有声:《野草》与“自我”的“彷徨”
    第一节 鲁迅的第二次“沉默”与《野草》的写作缘起
    第二节 “声”之内转——作为“心声”的《野草》
    第三节 “寂寞地鸣动”:《野草》与1920 年代新诗坛的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论汪国真诗歌的创作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
    2.1 语言简洁凝练
    2.2 语言陌生化
    2.3 语言生动形象
    2.4 语言鲜活新奇
3 情韵和谐的节奏艺术
    3.1 诗歌当中的音乐美特征
    3.2 情绪起伏的诗歌节奏
    3.3 内节奏和外节奏的融合
4 意蕴深厚的意象艺术
    4.1 明晰深厚的意象
    4.2 哲理思辨的意象
    4.3 诗歌的意象艺术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阿赫玛托娃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阿赫玛托娃丰富的诗歌主题
    2.1 个人经历造就诗歌主题
    2.2 贯穿始终的爱的主题
    2.3 艰难世事中的爱国主题
    2.4 超越苦难后的宗教哲思
3 阿赫玛托娃诗歌的语言特点
    3.1 对俄罗斯诗歌语言的创新
    3.2 修辞艺术
4 阿赫玛托娃诗歌的文体特征
    4.1 “阿赫玛托娃诗节”
    4.2 叙事性倾向的文体
5 结语:阿赫玛托娃诗歌的意义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作者简介

(9)笑的风(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春风飘扬“喜”从天降
第二章大媳妇的力量与风景
第三章暖和的小家家
第四章动荡年代的平安与幸福
第五章啊!北京
第六章患病见真情
第七章一曲温柔《乡恋》痴
第八章嘛事儿啊,他妹子
第九章大上海、《小街》、蓬拆拆
第十章火星、仙女、窑子货
第十一章只不过是想念你
第十二章一九八五年西柏林地平线上
第十三章洲际饭店梦幻曲
第十四章滚石击打爱情生猛
第十五章枪杀了也是爱了
第十六章离婚过堂
第十七章拳打脚踢目标清
第十八章为妇女出气“哈勒绍”
第十九章要不,你还是回去吧
第二十章快意咏新歌
第二十一章神秘的烤箱究竟要烤什么呢
第二十二章幸福总是携带着一点尴尬
第二十三章至人无梦
第二十四章神童现身满乾坤
第二十五章谁为这些无端被休的人妻洒泪立碑
第二十六章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二十七章玉堂春暖餐厅
第二十八章金丝雀与外语桥
第二十九章不哭

(10)普希金爱情诗发展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1825年以前的创作
二、1825—1830年的创作
三、1830年以后的创作
结语

四、普希金的初恋与情诗(论文参考文献)

  • [1]永恒的爱——《爱人——世界经典情诗100首》序[J]. 苇欢. 青海湖, 2021(09)
  • [2]桂冠诗人[J]. 张炜. 天涯, 2021(05)
  • [3]帕斯捷尔纳克抒情诗中的世界图景[D]. 于淼.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诗歌爱情[J]. 李业成. 星火, 2021(03)
  • [5]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D]. 刘钧.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6]现代中国“自我”的起源与早期新诗的兴起[D]. 宋夜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论汪国真诗歌的创作艺术[D]. 马翠红.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0)
  • [8]阿赫玛托娃诗歌研究[D]. 娜斯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0)
  • [9]笑的风[J]. 王蒙.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3)
  • [10]普希金爱情诗发展变化研究[J]. 王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标签:;  ;  ;  ;  ;  

普希金的初恋和爱情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