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教育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成绩,劳动教育,教育部。
受教育者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于忠宁[1](2019)在《让受教育者获得向前奔跑的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这一年,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类型教育,都呈现生机勃勃的改革活力,教改让每一个追梦人有了更多的教育选项,找到持续向前奔跑的力量。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响应国家和产业的(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12-27)
陈慧妍[2](2019)在《体验课程设计着落点在受教育者的教学策略浅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体验教育课程设计,不仅关注于受教育者实用知识技能的积累、熟悉及掌握,而且着眼于受教育者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新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过程。当亲身经历一件事或某个情境的以后,受教育者自行对其体验过程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形成观念或概念,这是一个形成受教育者内在品质、从而外显为行为的高级阶段。重视小学体验教育课程设计,重视学生切身的体验,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吕尚彬,岳琳[3](2019)在《传媒受众:从受教育者到产消者》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聚焦1949年以来中国传媒受众地位的变化,分析了传媒受众先后呈现出受教育者、阅听人、消费者、用户、产消者等不同面相,从传媒内在演进逻辑、社会的政治环境运行逻辑、经济环境演进逻辑、传媒技术环境演进逻辑及受众生活方式演进逻辑等几个方面,探究了导致传媒受众不同面相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基于智能媒体的发展,揭示了传媒受众目前的产消者面相及其进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9年09期)
苏凤启[4](2019)在《劳动教育:受教育者主体在场的重要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教育者主体在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形式,其教育目的与主体在场的本质具有一致性,对促进受教育者主体在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文认为可以通过更新劳动教育理念、加强制度保障,发挥资源合力等努力,提升劳动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主体在场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波[5](2019)在《应让受教育者拥有更多发言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据媒体报道,湖北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两次公示出现大面积修改,200多名考生成绩出现0.5分至43分不等的加减变化,导致一些已进入“待录取”状态的考生被通知“成绩错了”,希望落空。这件事引发了一些考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而且,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9-05-15)
王奕俊,吴林谦,杨悠然[6](2019)在《受教育者成本收益视角的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精准扶贫机制分析——以“滇西实施方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招收符合扶贫条件的西部学生赴东部就读,利用东部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推动精准扶贫和脱贫。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受众接受意愿不强等突出问题,有必要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于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对该实施方案的分析表明,信息不完全、认识局限性带来的有限理性使目标受众难以正确认知该项目短期与长期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导致教育选择的偏误。同时,学生家庭状况、教育质量与就业也是影响该项目持续实施的重要因素。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精准扶贫应加强宣传、优化扶助政策、提升培养质量、强化职业规划指导等建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施维,刘玥玥[7](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路径——基于毛泽东《实践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育越来越强调双向互动性,因此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毛泽东《实践论》中的相关论点为依据,具体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优化的意义与具体优化的途径,以期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双向互动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性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余小刚[8](2019)在《教师首先是受教育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有一个着名论断:第一个教大学的人一定没有上过大学。没错,这不是悖论。但一定还有这样一个常识:教师首先是受教育者。"第一个教大学的人"尽管"没有上过大学",却一定接受过超越当时"大学"教育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大学"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影响,不断接受新的教育。中国历史上的"至圣先师"孔子,不仅有"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求学经历,甚至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地步,先后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高莉君[9](2018)在《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受教育者思政课获得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思政课教学可以提升受教育者获得感。目前受教育者获得感不强有"需求与素材、内容维度与深度、到课与参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协调"等方面原因,可从"利用数据采集技术进行需求与素材数据的动态采集与分析,运用个性化数据分析技术建立以个性化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库,运用情感计算技术营造以个体需求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依靠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全面科学的教育监测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本文来源于《叁江高教》期刊2018年03期)
张乐[10](2018)在《论职业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职业教育中重新认识、探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概念界定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着和间接承担着)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从教育发展成为社会独立形式后,(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8年16期)
受教育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体验教育课程设计,不仅关注于受教育者实用知识技能的积累、熟悉及掌握,而且着眼于受教育者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新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过程。当亲身经历一件事或某个情境的以后,受教育者自行对其体验过程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形成观念或概念,这是一个形成受教育者内在品质、从而外显为行为的高级阶段。重视小学体验教育课程设计,重视学生切身的体验,尤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教育者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于忠宁.让受教育者获得向前奔跑的力量[N].工人日报.2019
[2].陈慧妍.体验课程设计着落点在受教育者的教学策略浅述[J].当代家庭教育.2019
[3].吕尚彬,岳琳.传媒受众:从受教育者到产消者[J].编辑之友.2019
[4].苏凤启.劳动教育:受教育者主体在场的重要途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刘波.应让受教育者拥有更多发言权[N].中华工商时报.2019
[6].王奕俊,吴林谦,杨悠然.受教育者成本收益视角的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精准扶贫机制分析——以“滇西实施方案”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7].施维,刘玥玥.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路径——基于毛泽东《实践论》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余小刚.教师首先是受教育者[J].四川教育.2019
[9].高莉君.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受教育者思政课获得感研究[J].叁江高教.2018
[10].张乐.论职业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