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

曹鎏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是其中主要的含油气层,然而关于其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一直未有定论。延长组作为一个完整的构造层序,其Ⅲ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有三分、四分、五分及六分等几种方案。综述前人研究成果,并比较了各种划分方案的异同,指出为统一延长组Ⅲ级层序(长期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方法理论,不可混淆经典层序地层理论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概念及术语;2)运用不同理论层序可能有不同界面划分结果,但湖泛(旋回)次数应当对应;3)不同地区层序界面所处层位可以不同;4)应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推进沉积层序定量划分,并且根据综合比对,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Ⅲ级层序划分方案应采用四分划分方案,更加符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层发育情况。

关键词:层序地层;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

1区域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图1)。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以低幅鼻状隆起为主。

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世在整个盆地的形成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晚三叠世印支期,鄂尔多斯盆地才真正形成为具有陆相盆地特色的盆地,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晚三叠世延长组的沉积,各种各样的构造运动也使得鄂尔多斯盆地内延长组顶面形成了沟谷纵横、阶地层叠、残丘起伏、坡凹蔓延的古地貌形态,造成延长组长3以上地层遭受程度不同的剥蚀。

图1鄂尔多斯盆地单元划分及研究区位置

2层序划分及对比

前人利用露头、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进行了诸多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对于延长组作为一个完整的Ⅱ级层序有统一的认识,然而对于Ⅲ级层序(或长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却有着三分、四分、五分及六分4种不同的观点。各种代表性观点分述如下:

2.1三分方案

延长组Ⅲ级层序三分方案以刘少峰、杨士恭(1997)为代表。他们在研究盆地西缘南北差异及其不同形成机制时指出,延长组可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三个层序分别由不同的沉积体系构成,反映了盆地三次不同性质的幕式构造作用阶段,体现了盆地早期快速坳陷、中期快速沉降、晚期缓慢均衡沉降的发展过程(表2)。

2.2四分方案

四分方案主要以陈洪德、倪新锋(2006)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代表。杨明慧、刘池洋(2006),党犇等(2007),杨华等(2007)的划分方案均与此方案相同,现以陈洪德的研究为例。

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剖面、测井曲线、露头剖面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资料,对多口钻井剖面的层序各类边界面进行识别,对内部多个次级层序单元进行分析,从而可将上三叠统延长组分为区域上分布稳定的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部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级别的中期、短期,甚至超短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的平均时限约为6.5Ma。

2.3五分模式

国吉安等(2010)运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Ⅲ级层序。其认为延长组为一个完整的内陆湖盆构造层序(二级层序)。其上、下界面均为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为长7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根据野外露头、岩芯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延长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5等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划分了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2.4六分方案

六分方案以郭彦如等(2008)研究团队为代表,其将其通过编制黄深1井等10口关键井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了延长组的7个层序界面:SB1、SB2、SB3、SB4、SB5、SB6和SB7。据此7个层序界面将本区延长组划分为6个沉积层序:T3ySQ1、T3ySQ2、T3ySQ3、T3ySQ4、T3ySQ5和T3ySQ6(见表4)。每个层序的平均时限约为3.5Ma(延长组对应于晚三叠世的卡尼期一瑞替期(231~210Ma),约为21Ma),与Vail和我国学者普遍认同的三级层序发育年限吻合。

3问题与总结

综合认为,研究区延长组Ⅲ级层序宜采用四分方案进行划分,更符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沉积演化特征。同时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不同的方法应注意使用相应的术语,不可混淆;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层序界面所对应到岩石地层单元的位置也有可能不同;对于沉积分析要细致,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方献:

[1]曹红霞,李文厚,陈全红,袁珍,贾德生,冯娟萍,李健.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4):621-625.

[2]陈飞,樊太亮,高志前,罗平,张兴阳,罗忠.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界面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2):197-200.

[3]陈洪德,倪新锋.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层序及充填响应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143-151.

[4]党犇,赵虹,李文厚,陈永胜,郑小杰,燕洲泉,贾玉琴.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J]-中国地质-2007,34(3):414-421.

[5]傅强,李益.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6,20(4):579-584.

[6]国吉安,庞军刚,王桂成,李文厚,陈全红,曹红霞.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盆演化及石油聚集规律[J]-世界地质-2010,29(2):277-283.

[7]郭彦如,刘化清,李相博,完颜容,郑希氏.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_郭彦如[J]-沉积学报-2008,26(3):385-390.

[8]李思田,林畅松.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J]-地学前缘-1995(dx):133-136.

[9]李运振,刘振,郭彦如,韩品龙.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26-36.

[10]刘少峰,杨士恭.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差异及其形成机制[J]-地质科学-1997(dz):397-408.

[11]罗静兰,J.MarceloKetzer,李文厚,阎世可,武富礼,李玉宏.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337-341.

[12]王宏波,郭彦如,郑希民,冯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5):35-40.

[13]吴志宇,赵虹,李文厚,李强.安塞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190-193.

标签:;  ;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