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花金挖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花,内酯,倍半萜,黄酮,微量元素,细胞培养,构型。
大花金挖耳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平,龚宁[1](2019)在《培养基主成分优化提高大花金挖耳胞内黄酮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组合培养基中大量、微量元素及附加激素等培养条件,筛选出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黄酮的生产培养基。【方法】以NT+1.0 mg·L~(-1) NAA+0.2 mg·L~(-1) 6-BA为基本培养基,先优化组合其大量元素NH_4~+、NO_3~-、K~+,再优化组合微量元素MoO_4~(2-)、Zn~(2+)、BO_3~(3+)、Co~(2+)、Cu~(2+)、I~-、Mn~(2+),最后分别附加2,4-D、KT、GA_3,测定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长、黄酮含量及产量。【结果】大量元素优化、微量元素优化及附加激素KT、GA_3,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中黄酮产量均得到了显着提升(P<0.05),添加2,4-D降低了黄酮产量。本研究筛选得到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NT培养基为:大量元素NH_4~+、NO_3~-、K~+分别为15.46 mmol·L~(-1)、14.10 mmol·L~(-1)、19.10 mmol·L~(-1),微量元素MoO_4~(2-)、Zn~(2+)、BO_3~(3+)、Co~(2+)、Cu~(2+)、I~-、Mn~(2+)分别为3.0 μmol·L~(-1)、0.06 mmol·L~(-1)、0.4 mmol·L~(-1)、0.2 μmol·L~(-1)、0.4 μmol·L~(-1)、10 μmol·L~(-1)、0.2 mmol·L~(-1),附加KT 0.2 mg·L~(-1)。在此培养条件下,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中黄酮含量达到2.05%,是基本培养基的1.68倍;黄酮产量为517.87 mg·L~(-1),是基本培养基的1.80倍。【结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基主成分优化,提高了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生产黄酮的产量,初步得到了黄酮生产培养基。(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玉平,李惟雄[2](2019)在《微量元素对大花金挖耳悬浮细胞生长与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微量元素对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胞内活性物质的浓度条件,为大花金挖耳大规模细胞培养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研究Zn~(2+)、Mn~(2+)、Co~(2+)、Cu~(2+)、Fe~(2+)、I~-、BO■、MoO■等8种微量元素对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累积的影响;并采用微量活性测定法测定细胞培养物的化感潜力。继代培养基为NT+1.0 mg·L~(-1) NAA+0.2 mg·L~(-1) BA。【结果】随培养基中Zn~(2+)、Co~(2+)、MoO■、Cu~(2+)、BO■等各处理微量元素浓度增加,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长量和黄酮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MoO■、Zn~(2+)浓度为3.0μmol·L~(-1)、0.06 mmol·L~(-1)时,黄酮含量分别高达1.53%、1.46%,是对照的1.25、1.20倍;Cu~(2+)、BO■、Co~(2+)浓度分别为0.4μmol·L~(-1)、0.4 mmol·L~(-1)、0.2μmol·L~(-1)时,黄酮含量均高达1.35%,是对照的1.11倍;Mn~(2+)浓度0.1~0.8 mmol·L~(-1)时,黄酮含量逐渐降低,从1.22%下降到0.43%;I~-浓度在5~20μmol·L~(-1)范围内时,黄酮含量变化不大;0.1 mmol·L~(-1) Fe~(2+)浓度最适于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试验中,添加Zn~(2+)、Mn~(2+)、Co~(2+)、Cu~(2+)、Fe~(2+)、I~-、BO■、MoO■等8种微量元素可分别使细胞总黄酮产量达到382.00、291.28、327.34、337.82、288.89、293.90、333.76、379.00 mg·L~(-1),微量元素提高细胞总黄酮产量大小顺序依次是:Zn~(2+)>MoO■>Cu~(2+)>BO■>Co~(2+)>I~->Mn~(2+)>Fe~(2+)。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粗提物对供试的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瓜Cucumis sativus和黄豆Glycine max等4种植物幼苗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毒力依次为19.86、14.69、19.03、59.07 mg·L~(-1)。【结论】在培养基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有利于大花金挖耳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的生物合成,但过高浓度的微量元素会导致黄酮生物合成能力下降;大花金挖耳悬浮细胞的胞内代谢产物对4种受体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建平[3](2016)在《大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名精属Carpesium是菊科(Asteraceae)旋覆花亚族Subtrib.Inulinae O.Hoffm.中的一属,在全世界约有21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在我国的西南山区尤为丰富。在中国、韩国和日本,该属植物一直有民间药用的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疟原虫以及抗真菌作用。前期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含有极其丰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鉴于菊科植物中倍半萜内酯二聚体(Sequiterpene Lactone Dimers,SLDs)含量丰富,骨架多样,连接方式多变,立体构型复杂,全合成难度高以及细胞毒活性显着的特点,我们旨在从菊科天名精属植物中发现更多的新型SLDs,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活性研究。天名精属植物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甘肃、四川、东北等地,在韩国和日本也有分布,此前对大花金挖耳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且未见其生物活性研究。因此,本课题选取了采自吉林省通化市的大花金挖耳全草作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一、化学成分研究本论文对大花金挖耳全草的丙酮提取物运用正相、反相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柱色谱等技术从中分离得到了56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ESI-MS)、紫外(UV)、红外(IR)、圆二色谱(CD)、旋光(OR)、X-ray单晶衍射等光谱分析技术鉴定了这56个化合物,包括倍半萜类化合物42个、单萜类化合物10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甾体类化合物1个,其中新化合物4个,包含3个新型SLDs(化合物1-3)和1个新型含氯的百里香酚类单萜(化合物6)。化合物结构如下:从大花金挖耳中分离鉴定的3个新型SLDs按倍半萜单倍体的骨架类型可以被归为桉烷-愈创木烷型。从生源合成途径分析,它们可能源自于Diels-Alder[4+2](DA)环加成反应:由两个不同的倍半萜内酯片段通过两根C-C单键相连而成,这在结构上体现出区域选择性(2,4-/1,3-连接)与立体选择性(exo/endo型)。在结构鉴定方面,SLDs的结构解析重点和难点在于它们的exo/endo构型和2,4-/1,3-连接的确定上。通过观察两个倍半萜片段自身和相互之间的NOESY相关,及运用本组总结的两个波谱特征(即特征的Ha-2′/Ha-3′的化学位移与正/反Cotton effect),确定了3个新型SLDs全部为exo型;通过观察~1H-~1H COSY、HSQC和HMBC相关,确定其连接方式为1,3-连接(SLDs 1和3)和2,4-连接(SLD 2);此外,SLD 1还通过Cu-Kα-X-ray单晶衍射方法进一步确证了其绝对构型。二、生物活性研究采用MTT法对从大花金挖耳中分离鉴定的新型SLDs及它们可能的生源合成前体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SLD 1对4种人体肿瘤细胞株[A549(人肺腺癌细胞)、HCT116(人结肠癌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以及BEL7404(人肝癌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2.04、2.27、5.17、3.77mM),且SLD 1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强于其相对应的生源合成前体;SLD 2对HCT116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_(50)为3.30mM),对MDA-MB-231和BEL7404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_(50)为15.68和11.62mM),且该化合物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相对应的倍半萜单倍体前体;SLD 3对4种癌细胞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而其相对应的生源合成前体对上述4种癌细胞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接下来本课题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这3个新型SLDs对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内NF-κB通路中P65、p-P65、IκBα、p-IκBα四种蛋白调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10mM的剂量下SLDs 1和2能够明显的下调P65亚单元的磷酸化以及抑制IκBα亚单元的降解,而SLD 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仅可以初步推断exo型SLDs的细胞毒活性可能是作用于NF-?B通路。(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建平,杨勇勋,刘庆鑫,陈利萍,李慧梁[4](2015)在《大花金挖耳中单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花金挖耳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百里香酚类单萜,分别鉴定为(Z)-10-异丁酰氧基-9-氯-8,9-二羟基百里香酚(1)、9-异丁酰氧基-7,8-环氧-百里香酚异丁酸酯(2)、8-羟基-9-异丁酰氧基-10(2)-甲基丁酰氧基百里香酚(3)、8,10-二羟基-9-异丁酰氧基百里香酚(4)、10-异丁酰氧基-8,9-二羟基百里香酚(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花金挖耳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20期)
赵均,王萍,刘佳楠,胡敏,马玲[5](2014)在《大花金挖耳药学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大花金挖耳的种属、历史、应用情况、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玉平,龚宁,王永宏,冯俊涛,张兴[6](2010)在《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NAA、6-BA、VB1及培养时间对大花金挖耳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T液体培养基在pH5.5、蔗糖质量浓度40g/L、接种量40g/L鲜质量细胞、NAA1.0mg/L+6-BA0.2mg/L时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向NT培养基中添加1.0~4.0mg/LVB1有抑制细胞褐化的作用,大花金挖耳悬浮细胞的生长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种15~21d后,细胞生物量可达23.54~24.51g/L,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1.19%~1.23%。(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0年21期)
李玉平,张妮,陈晓旭,冯俊涛,张兴[7](2010)在《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培养及其胞内代谢产物化感潜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et Sav.)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评价其胞内代谢产物的化感潜力。本文研究了无机盐浓度不同的MS,1/2MS,B5,1/2B5,NT和1/2NT等6种培养基及NT中N,P,Ca,Mg,K等5种大量元素含量对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物合成黄酮的影响,并采用微量活性测定法测定了其细胞培养物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优基本培养基是NT,NT中总氮浓度为50.62 mmol.L-1,NH4+∶NO3-为2∶3时,黄酮含量最高为1.38%,H2PO4-,Ca2+,Mg2+,K+等离子依次在5.00,1.50,0.50~1.00,14.39~27.81 mmol.L-1范围内有利于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和黄酮合成;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粗提物对供试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L.)Cronq.)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等5种植物幼苗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毒力依次为10.66,12.32,15.85,102.16,210.96 mg.mL-1。(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于娟[8](2009)在《大花金挖耳花蕾中低极性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花金挖耳(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又名香油罐,是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杀虫等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花金挖耳中含有单萜、倍半萜、叁萜、黄酮、香豆素、甾醇及其甙、苯的衍生物等,其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其主要化学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花金挖耳花蕾中含有高活性的成分。本文总结了天明精属植物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并对其药理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为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大花金挖耳资源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通过柱层析、薄层制备及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从大花金挖耳花蕾的石油醚(60~90℃)-丙酮(6:1)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IR, MS,1HNMR,13CNMR,DEPT)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α-羟基-5αH-桉烷-11(13)-烯-12,8β-内酯(Y1),β-谷甾醇(Y2),4-羰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α-内酯(Y3),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Y4),天明精内酯酮(Y5),4-羰基-1α,10βH-伪愈创木烷-11(13)-烯-12,8β-内酯(Y6),5α-羟基-桉烷-4(15), 11(13)-二烯-12,8β-内酯(Y7),2α-羟基-5αH-桉烷-4(15),11(13)-二烯-12,8β-内酯(Y8),1β-羟基-5αH-桉烷-4(15), 11(13)-二烯-12,8β-内酯(Y9),2α,5α-二羟基-11αH-桉烷-4(15) -烯-12,8β-内酯(Y11),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醇(Y12),β-胡萝卜甙(Y13)。其中化合物Y1,Y3,Y6和Y9为首次从大花金挖耳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李玉平,王永宏,龚宁,冯俊涛,张强[9](2008)在《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中内酯的检测(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花金挖耳果实、幼苗和细胞培养物为材料,采用特异性呈色反应法对其内酯进行定性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内酯含量。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果实、幼苗和细胞培养物含有内酯,天名精内酯酮和供试品在219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内酯含量在0~124.00μg/mL内服从比耳定律(R=0.991 8),平均回收率为98.98%,相对标准偏差为1.92%(n=5)。说明所用方法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大花金挖耳果实、幼苗和细胞培养物内酯的检测。(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刘晓明,冯俊涛,易晓华,张武岗,张兴[10](2008)在《大花金挖耳内生真菌H-18菌株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花金挖耳内生真菌H-18菌株的菌丝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并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H-18菌株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在500mg/L浓度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80%;组织法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18菌株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在2000mg/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霉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在50%以上.结合形态分类学和ITS-5.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H-18为同色镰孢菌(Fusarium concolor).(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大花金挖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筛选微量元素对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胞内活性物质的浓度条件,为大花金挖耳大规模细胞培养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研究Zn~(2+)、Mn~(2+)、Co~(2+)、Cu~(2+)、Fe~(2+)、I~-、BO■、MoO■等8种微量元素对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累积的影响;并采用微量活性测定法测定细胞培养物的化感潜力。继代培养基为NT+1.0 mg·L~(-1) NAA+0.2 mg·L~(-1) BA。【结果】随培养基中Zn~(2+)、Co~(2+)、MoO■、Cu~(2+)、BO■等各处理微量元素浓度增加,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生长量和黄酮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MoO■、Zn~(2+)浓度为3.0μmol·L~(-1)、0.06 mmol·L~(-1)时,黄酮含量分别高达1.53%、1.46%,是对照的1.25、1.20倍;Cu~(2+)、BO■、Co~(2+)浓度分别为0.4μmol·L~(-1)、0.4 mmol·L~(-1)、0.2μmol·L~(-1)时,黄酮含量均高达1.35%,是对照的1.11倍;Mn~(2+)浓度0.1~0.8 mmol·L~(-1)时,黄酮含量逐渐降低,从1.22%下降到0.43%;I~-浓度在5~20μmol·L~(-1)范围内时,黄酮含量变化不大;0.1 mmol·L~(-1) Fe~(2+)浓度最适于细胞生长和黄酮合成;试验中,添加Zn~(2+)、Mn~(2+)、Co~(2+)、Cu~(2+)、Fe~(2+)、I~-、BO■、MoO■等8种微量元素可分别使细胞总黄酮产量达到382.00、291.28、327.34、337.82、288.89、293.90、333.76、379.00 mg·L~(-1),微量元素提高细胞总黄酮产量大小顺序依次是:Zn~(2+)>MoO■>Cu~(2+)>BO■>Co~(2+)>I~->Mn~(2+)>Fe~(2+)。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粗提物对供试的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瓜Cucumis sativus和黄豆Glycine max等4种植物幼苗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毒力依次为19.86、14.69、19.03、59.07 mg·L~(-1)。【结论】在培养基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有利于大花金挖耳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的生物合成,但过高浓度的微量元素会导致黄酮生物合成能力下降;大花金挖耳悬浮细胞的胞内代谢产物对4种受体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花金挖耳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平,龚宁.培养基主成分优化提高大花金挖耳胞内黄酮产量[J].福建农业学报.2019
[2].李玉平,李惟雄.微量元素对大花金挖耳悬浮细胞生长与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化感作用[J].福建农业学报.2019
[3].张建平.大花金挖耳化学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
[4].张建平,杨勇勋,刘庆鑫,陈利萍,李慧梁.大花金挖耳中单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15
[5].赵均,王萍,刘佳楠,胡敏,马玲.大花金挖耳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4
[6].李玉平,龚宁,王永宏,冯俊涛,张兴.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生[J].食品科学.2010
[7].李玉平,张妮,陈晓旭,冯俊涛,张兴.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培养及其胞内代谢产物化感潜力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0
[8].于娟.大花金挖耳花蕾中低极性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9].李玉平,王永宏,龚宁,冯俊涛,张强.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中内酯的检测(简报)[J].草业学报.2008
[10].刘晓明,冯俊涛,易晓华,张武岗,张兴.大花金挖耳内生真菌H-18菌株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