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磁图论文_张夏婷,吴斯琪,户宁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磁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癫痫,灰质,黎曼,手术,大脑皮质,脑电图,偏头痛。

脑磁图论文文献综述

张夏婷,吴斯琪,户宁宁[1](2019)在《脑磁图对难治性癫痫手术评估的定位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脑磁图在难治性癫痫手术定位评估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2018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脑磁图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脑磁图的磁源成像结果与进行癫痫灶切除手术患者的切除部位进行比对,探寻脑磁图偶极子方法溯源对癫痫手术评估的定位价值。结果共有170名患者进行了脑磁图检查,检查目的包括手术评估和协助明确癫痫诊断。其中87名难治性癫痫患者经过手术评估后进(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袁齐[2](2019)在《基于脑电图与脑磁图的源活动估计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深入探索大脑的工作原理和生理机制,这其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应用工具,例如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技术。这些方法在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电图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活动记录手段,它能很好的记录大脑活动时的信号变化情况,反映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脑磁图是用于记录大脑产生的微弱磁场,它反映大脑在不同时刻的磁场状态。它们都已广泛地运用在神经科学、脑科学、疾病诊断等多个领域。由于脑电图与脑磁图都是测量大脑内的电流偶极子源的手段,因此在大脑内的源相同的情形下,两者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似的。但是不同的测量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它们也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两者孰优孰次尚无定论,有人认为脑电图优于脑磁图,也有人认为脑磁图比脑电图更好。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古巴的脑电图数据集和Human Connectome Project(HCP)的脑磁图数据集,对比研究脑电与脑磁测量的异同点。主要工作如下:(1)对两组数据进行预处理;(2)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T1加权像)和Brainstorm,经过参数调整,计算和测试了所有被试的传递矩阵(Lead Field Matrix);(3)对一种新的脑电逆问题方法Brain Connectivity Variable Resolution Tomographic Analysis(BC-VARETA)进行了测试和仿真,并通过溯源分析得到了大脑内部的脑内源活动频谱;(4)通过Zero Inflated Factor Analysis(ZIFA)方法对脑内源不同频段的频谱数据进行降维;最后,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对降维得到的因子进行了检验和分析。通过对全频段的降维结果和单个频段降维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我们发现能量统计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霍特林检验的P值远小于0.05。这表明脑电图和脑磁图的源活动存在比较显着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考虑联合脑电图和脑磁图进行多模态分析。该研究对于脑电图和脑磁图的比较做了很好的探索,对于它们的临床应用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0)

赵恒,关宇光,滕鹏飞,王茜,刘东[3](2019)在《脑磁图定位灰质异位症致疒间灶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磁图在定位灰质异位症(gray matter heterotopia,GMH)癫疒间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灰质异位症、难治性癫疒间病例资料。MRI显示室管膜下型23例,皮质下型19例,带状型10例。术前均行脑磁图与立体定向电极(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植入,对比分析MRI定位、脑磁图定位与SEEG致疒间区域定位一致性。结果病灶和癫疒间皮质切除16例,颞叶及内侧结构切除15例,单脑叶切除11例,多脑叶切除6例,半球切除2例,胼胝体前联合离断2例。在52例病人中,脑磁图定位阳性50例(96%),未见明确棘波放电2例(4%)。与SEEG定位致疒间灶进行一致性比较,MRI定位和脑磁图定位分别为65.4%和50.0%。术后1年随访癫疒间控制情况:EngelⅠ级34例(65.4%),Ⅱ级9例(17.3%),Ⅲ级7例(13.5%),Ⅳ级2例(3.8%)。在脑磁图定位与SEEG致疒间灶定位一致病人中,21例(21/25,84.0%)术后达到EngelⅠ级(P=0.03)。结论脑磁图在灰质异位症致疒间灶定位中具有无创、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能为外科治疗提供更确切的指导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林品华[4](2019)在《抑郁症患者Go/No-go任务态大脑偏侧化的脑磁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抑郁症患者广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是抑郁症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最具意义的症状。抑郁症的神经心理认知症状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alpha波可反应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过程。本研究将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提取在Go/No-go任务下alpha频段能量值,通过分析脑区功能特性和alpha频段能量变化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功能损害表现,alpha能量偏侧化值可作为神经影像学中的临床客观标志物以辅助诊断鉴别MDD。方法: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被试共41人,其中抑郁症患者24人,健康对照17人。采集被试Go/No-go task脑磁信号及静息态功能磁数据,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如下:使用275通道全头型脑磁图CTF系统采集脑磁信号,选取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内侧额上回、双侧前扣带、双侧顶上回、双侧顶下缘角回、双侧缘上回、双侧角回作感兴趣脑区,分别选取刺激后0-300ms、300-600ms、600-900ms的时段。计算每个感兴趣脑区能量,得到alpha频段感兴趣脑区在不同时段的能量值。本研究将分以下步骤进行:(1)alpha频段能量值显着性脑区比较使用置换检验分别对Go/No-go任务下对抑郁症组及健康对照组感兴趣脑区的alpha频段能量值进行对比。(2)alpha能量值偏侧化显着性脑区比较分别对抑郁症组及健康对照组感兴趣脑区alpha频段能量值进行偏侧化处理后,使用置换检验分别对Go/No-go任务下对两组alpha频段偏侧化值进行对比。(3)alpha频段显着性感兴趣脑区时间段偏侧化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相关变量的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lpha频段显着性感兴趣脑区时间段偏侧化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相关变量。结果:(1)alpha频段能量值显着性脑区比较使用置换检验分别对Go/No-go任务下对抑郁症组及健康对照组感兴趣脑区的alpha频段能量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Go任务下,600-900ms时间段左侧背外侧额上回(P=0.007)、右侧角回(P=0.01)alpha能量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go任务下,600-900ms时间段右侧额中回(P=0.001)alpha能量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lpha能量值偏侧化显着性脑区比较使用置换检验分别对Go/No-go任务下对抑郁症组及健康对照组感兴趣脑区的alpha频段能量值偏侧化进行对比。结果显示,Go任务下,进行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在额中回0-300ms、内侧额上回300-600ms有显着性差异。No-go任务下,进行Bonferroni多重检验校正后,在前扣带300-600ms、600-900ms,顶下缘角回0-300ms有显着性差异。(3)alpha频段显着性感兴趣脑区时间段偏侧化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相关变量的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alpha频段显着性感兴趣脑区时间段偏侧化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相关变量,结果显示3个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项目与No-go刺激后前扣带时间段600-900msalpha偏侧化能量值之间呈低到中度相关,项目“总应答数”(rs=-0.510,P=0.026)、“非持续性错误数”(rs=-0.477,P=0.039)与“No-go刺激后前扣带时间段600-900ms”呈负相关;项目“完成分类数”(rs=0.512,P=0.025)与“No-go刺激后前扣带时间段600-900ms”呈正相关。“完成分类数”相关系数为0.512,最为相关。结论:Go/No-go任务反映良好的运动反应准备抑制作用,alpha波能量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角回,右侧额中回在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有差异趋势。alpha能量偏侧化在额中回、内侧额上回、前扣带回和顶下缘角回在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表明在任务态下alpha频段能量值及偏侧化现象与健康对照之间存在差异,alpha频段偏侧化后显着性脑区与威斯康星子项目分相关性结果一致性的落在前扣带回刺激后期时间段,表明抑郁症组认知抑制有效地反映在前扣带回,特别地注意控制和冲突监测中强烈反应出表达受损。并可通过分析脑区功能特性和alpha频段能量变化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抑制功能损害程度。(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孙锦涛[5](2019)在《儿童失神癫痫终止期神经磁信号频段依赖性特征的脑磁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儿童失神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CAE)是一类临床表现为突发突止的意识丧失伴动作停止,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表现为典型双侧同步对称的3Hz棘慢复合波(spike-wave discharges,SWDs)的儿童良性癫痫。既往对CAE的研究多集中在发作前期及发作期,而发作终止期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利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的多频段分析技术研究CAE在终止期的神经磁信号特征。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2例未接受药物治疗的CAE患儿,使用CTF-275信道的MEG对每位患儿进行静息态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MEG数据分为7个频段分析(1-4Hz,4-8Hz,8-12Hz,12-30Hz,30-80Hz,80-250Hz及250-500Hz),运用累计成像技术(accumulated source imaging,ASI)进行神经磁信号的定位及定量处理。依次选取发作期的4个3s时间窗(发作起始段、发作中期段、发作终止段、发作后期段)及至少30s时间窗的发作间期段,比较各个频段相邻时间段的神经磁信号变化特征。结果:CAE终止期发生明显磁源定位变化的脑区集中在额叶皮质(frontal cortex,FC)、顶枕颞皮质区(the parieto-occipito-temporal cortex,POT)及楔前叶(the precuneus,PC)。在12-30Hz及30-80Hz频段,FC的磁源活动最早出现降低。磁源强度在低频段上呈现出明显变化,而在高频段上变化不明显。30-80Hz频段的磁源强度在发作起始段至发作中期段即开始降低,为发作时期最早出现磁源强度衰减的频段。在30-80Hz频段,发作起始段及发作中期段磁源强度与CAE病程呈正相关,其余3个时段磁源强度与癫痫病程无明显相关性。其余频段与癫痫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AE终止期神经磁信号的变化呈现频段依赖性特征。FC功能的频段依赖性变化可能在CAE终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发作期30-80Hz频段磁源强度的降低可能促进CAE由发作期向终止期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任静[6](2019)在《偏头痛患者体感刺激后的多频段脑磁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脑磁图技术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躯体感觉相关网络的异常。方法:收集22名发作间期的偏头痛患者以及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应用全头型脑磁图记录所有受试者右手正中神经体感刺激后的脑电磁信号。在1-1OOOHz范围内多频段分析脑磁图数据。结果:功能连接模式图显示,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偏头痛患者在250-1000Hz频段额叶与感觉皮层之间的连接增强。图形理论定量分析显示偏头痛患者在4-8Hz、13-30Hz、30-80Hz功能连接的度明显增加;在13-30Hz、30-80Hz频段的功能连接强度明显增大;在13-30Hz、30-80Hz、80-250Hz的路径长度明显增加;在4-8Hz、13-30Hz、30-80Hz的聚类系数显着增大。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体感刺激后的功能连接网络有改变,且这种变化存在频段依赖性。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体感刺激后感觉相关脑区各频段震荡能量变化方法:纳入22例发作间期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及28名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利用脑磁图记录下正中神经体感电刺激下诱导的磁信号,利用虚拟传感器信号时频分析技术分析两组受试者的各频段不同脑区的频谱能量。结果:左正中神经体感刺激后,在alpha(8-12Hz)频段,偏头痛组对侧前扣带回、杏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频谱能量小于对照组,初级感觉皮层频谱能量大于对照组。右正中神经体感刺激后,在beta(13-30Hz)、HFO(90-500Hz)频段,偏头痛组对侧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频谱能量小于对照组(P<0.05-0.01)。在alpha频段偏头痛患者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频谱能量和MIDAS评分呈正相关(p=0.003,r=0.596),左侧丘脑震荡能量和偏头痛发作频率呈负相关(p=0.007,r=-0.560)。结论:偏头痛患者对外界刺激表现出异常兴奋性,且这种异常与临床特征有关。(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刘亚琳[7](2019)在《基于迁移学习的脑磁图解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机接口是在人类大脑与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一种不依赖于外围神经和肌肉组织的直接的通讯和控制通道。它让人类通过脑信号同外界环境交流成为可能,让人类不需要语言或者动作而可以直接通过大脑来表达想法或操纵设备。脑磁图正迅速成为不可或缺的非侵入式脑成像技术。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脑磁图可以检测大脑中神经元群发出的微弱磁性活动,并且只有脑磁图可以精确定位并记录这些信号比地球磁场小约十亿倍的毫秒级现象。传统的脑磁图解码算法过分依赖于训练样本的数量,以及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在相同特征空间中分布的一致性。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满足以上条件,因此限制了不同受试者之间的训练数据或训练模型的可迁移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迁移学习的思想应用于跨受试者的脑磁图解码中。通过回顾在脑解码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的迁移学习技术,本文提出了叁种跨受试者的脑磁图解码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根据黎曼流形上的点与切空间中切向量的对应关系,在切空间中找到不同受试者脑磁图样本协方差阵特征之间相同的特征子空间进行映射,实现了基于黎曼流形学习的跨受试者脑磁图解码。本文将每个受试者视为一项任务,假设每个受试者的学习模型具有相同的结构,通过共享模型参数之间的先验分布信息,在基于贝叶斯的多任务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多任务学习框架。在黎曼流形学习和改进的多任务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联合算法,通过结合黎曼流形学习的特征提取和多任务学习框架的分类过程,实现基于特征-模型的迁移,进一步提高了跨受试者的脑磁图解码的性能。本文实验采用16个受试者在目标视觉刺激检测任务中的脑磁图数据集,验证了以上叁种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郭韬,郭非,刘倩薇[8](2019)在《额颞癫痫术前评估脑磁图与神经导航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脑磁图(MEG)与神经导航在额颞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手术治疗32例额颞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行致痫灶定位和智商、记忆和语言评估;MEG确定语言、记忆优势半球,明确语言功能区范围和记忆功能情况。术中应用美国Medtronic Stealhealth S7手术导航系统引导手术切除病变和致痫灶,保护神经功能。术后1年复测智商、记忆和语言检查,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数据。癫痫术后随访13~41个月,平均(24.7±3.61)个月,依照Engel's分级标准,判定癫痫术后疗效。结果 32例额颞癫痫患者MEG检查顺利。MEG能够精确定位语言功能区位置。其中22例语言优势半球为左侧,10例在右侧。术后1年复测智商、记忆和语言,统计显示言语智商与总智商提高(P<0.05),记忆商、操作智商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语言、记忆及肢体功能损伤。癫痫疗效:Engel'sI级15例,Engel'sⅡ级14例;Engel'sⅢ级3例。结论 MEG联合神经导航对于额颞癫痫患者术前语言和记忆优势半球的定侧、定位和制定手术计划,保护皮质功能、避免严重术后并发症,提高癫痫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尹春丽[9](2019)在《岛叶癫痫术前综合定位及基于脑磁图的高频振荡源定位及脑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岛叶癫痫(insular epilepsy)临床上可以表现出类似额叶癫痫、颞叶癫痫及顶叶癫痫的症状。岛叶癫痫临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常常很难判定岛叶皮层独立致痫性的存在,是一些手术失败的原因。岛叶本身及其与其他潜在致痫区(epileptogenic zones,EZ)的广泛联系导致症状的复杂多样和诊断的不确定性甚至误诊,仅凭临床症状诊断岛叶癫痫具有挑战性。颅内电极脑电图(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ICEEG),尤其是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通过解剖-电生理-临床模式被用于确认岛叶皮层放电起源定位致痫灶。但是ICEEG是侵袭性的具有一定风险的检查。而且ICEEG监测其最主要劣势在于空间覆盖有限,只有有限数量的电极能够被置入。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能够无创性的探测大脑神经电磁信号,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脑功能的检测技术,脑磁图与传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相比具有更好的时间分辨率。目前应用MEG在局灶性癫痫中的定位作用已经显现,但遗憾的是,仅仅有很少的研究报道利用脑磁图单一等效电流偶极子(equivalent current dipole,sECD)方法研究岛叶癫痫定位。脑内高频振荡的发现(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HFOs)(>80 Hz)开辟了探索癫痫异常脑活动的新途径,目前认为高频振荡较低频的棘慢波放电更加局限,与癫痫发作起始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有关癫痫高频振荡的研究主要是利用颅内电极监测记录的。癫痫的高频振荡脑磁图特征,尤其是岛叶癫痫的高频脑磁信号特点仍是未知的。近年来对于结构性和功能性网络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因此,就癫痫而言,所谓的“局灶性”癫痫实际上可能并非想象的那么“局灶”,而是与不同尺度的脑网络连接有关。进而对癫痫的认识发生了由致痫灶到癫痫网络的转变。致痫网络的概念被定义为癫痫放电产生以及传播过程中所累及的脑区。癫痫致痫网络的分析研究可以提供发作起始,传播和终止的动态演变,以及发作间期功能网络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对癫痫的深入理解。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对岛叶的复杂症状学进行分析,并评价非侵袭性的MEG对于岛叶癫痫的定位价值。进而进一步探讨高频振荡脑磁图的特征,评价其在岛叶癫痫致痫灶源定位及癫痫致痫网络中的价值。第一部分岛叶癫痫的症状学及综合术前定位目的:总结岛叶癫痫症状学特点及探讨术前定位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岛叶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头皮脑电图(EEG),核磁共振(MRI),脑磁图(MEG)及颅内电极检查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结果:1.共23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19例患者发作前有先兆。躯体感觉先兆6例,内脏感觉先兆3例,植物神经或精神先兆7例。躯体感觉合并内脏感觉先兆1例,躯体感觉合并植物神经先兆1例,味觉先兆合并内脏感觉先兆1例。15例表现为躯体运动症状:其中7例存在过度运动症状(Hypermotor seizures,HMS)HMSⅠ型4例,HMSⅡ型2例,混合型1例。6例患者表现为躯体和内脏运动症状。1例患者仅表现为内脏运动症状。1例患者表现为失语。2.头皮EEG对于岛叶癫痫无定位意义。发作间期13例头皮EEG有定侧意义,发作期15例有定侧意义。23例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岛叶或岛盖异常4例。21例患者行MEG检查,15例患者显示MEG棘波偶极子位于岛叶和或岛盖(71%),明显好于MRI。21例患者完成颅内电极监测。发作间期14例(67%),发作期16例定位于岛叶(76%),MEG对于岛叶癫痫定位与颅内电极监测无明显差别。20例患者病理结果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87%)。17例患者术后癫痫控制Engel I级(74%)。小结:无创性MEG检查对于岛叶癫痫具有术前定位价值,联合症状学特征能够提高对岛叶癫痫的认识及诊断,进而改善临床预后。非肿瘤性病变的岛叶癫痫组织病理学改变多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岛叶癫痫手术预后良好。第二部分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发作间期高频振荡脑磁图研究目的:采用非侵袭性的技术精确的定位致痫灶,在岛叶癫痫的术前定位评估中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脑磁图技术在源水平检测并定位发作间期的高频振荡,评价脑磁图高频振荡是否能够定位岛叶癫痫的致痫区。方法:分别采用脑磁图传统的棘波偶极子源分析方法和高频振荡(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HFOs,80-250 Hz ripples during spikes)的累积源成像方法分析脑磁图数据,定位致痫区。比较切除发作间期高频振荡产生区域和切除棘波偶极子区域与癫痫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全部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发作间期高频振荡脑磁图定位在岛叶致痫区。而棘波偶极子有15例定位涉及岛叶致痫区。高频振荡和棘波偶极子均定位在岛叶致痫区的有14例患者。切除高频振荡区域的患者87%术后癫痫发作消失,而切除棘波偶极子区域的患者80%术后无癫痫发作。完全切除高频振荡区域的患者较部分和未切除区域的患者有更高的术后癫痫无发作率(P=0.031)。而完全切除棘波偶极子区域的患者较部分及未切除区患者对于癫痫手术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小结:本研究首次探讨了岛叶癫痫的高频振荡脑磁图信号特征。利用脑磁图能够非侵袭性的检测到岛叶癫痫的高频振荡并定量分析。高频振荡脑磁图对于岛叶癫痫致痫灶具有定位价值。第叁部分基于脑磁图的岛叶癫痫高频振荡有效连接网络研究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岛叶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高频振荡(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HFOs)脑磁图的有效连接(effective connectivity,EC)脑网络特性。方法:试验研究了22例岛叶癫痫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的脑磁图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利用健康对照组的静息状态的HFOs和岛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伴和不伴棘波的HFOs数据,在源水平构建有效连接网络。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岛叶癫痫患者在全脑网络和基于岛叶脑网络的空间模式和连接特性的改变。结果:发作间期岛叶癫痫伴有棘波的HFOs有效连接涉及岛叶皮层的例数明显增多。图论参数的分析显示岛叶癫痫全脑连接模式呈现过度连接和小世界特性。基于岛叶的脑网络中,发作起始侧岛叶皮层传入和传出的连接均增加,左岛癫痫与双侧大脑半球连接均增加,而右岛癫痫仅与同侧半球连接增加。小结:发作间期岛叶癫痫高频振荡脑磁图的全脑网络和基于岛叶的脑网络的有效连接均发生改变。基于高频振荡的有效连接网络的改变为了解岛叶癫痫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并可能成为这种类型癫痫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结论:1.脑磁图对于岛叶癫痫具有术前定位价值,联合症状学特征能够提高对岛叶癫痫的认识和诊断,进而得到更好的治疗。2.发作间期岛叶癫痫的高频振荡能够被脑磁图非侵袭性的检测到并能定量分析。高频振荡脑磁图对于岛叶癫痫致痫灶具有定位价值。3.岛叶癫痫发作间期脑磁图的高频振荡全脑网络和基于岛叶的脑网络的有效连接均发生改变。基于高频振荡的有效连接网络的改变为了解岛叶癫痫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并可能成为这种类型癫痫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忠杰[10](2019)在《基于脑磁图的颞叶癫痫亚型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一种慢性神经疾病,根据临床表征差异,分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和简单部分性发作(SPS)两种亚型。目前,CPS和SPS临床表征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并且临床上也对实现CPS和SPS的智能化精准分类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使用了时间、空间分辨率更高的脑磁图对CPS和SPS患者的脑功能连接网络进行研究,并通过构建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CPS和SPS的精准分类。主要内容包括:MEG数据采集及处理、脑网络功能连接矩阵的构建与分析、采用深度学习对癫痫亚型进行精准分类。本文首先对32名(16 CPS,16 SPS)被试进行MEG和MRI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窗口化处理,统一截取为4s。然后进行带通滤波和下采样处理,并使用ICA算法去除心电和眼电成分。最后,经过分割、溯源等获得每个样本对应的功能连接矩阵,为接下来研究癫痫患者的功能连接以及实现颞叶癫痫亚型精准分类做铺垫。其次,使用F-score算法对样本中的功能连接特征的分类能力进行定量描述,结合SVM分类模型经过14轮交叉验证后得到16个高重复率的功能连接特征,并在测试集上获得了81.37%的准确率。研究发现在颞叶和岛叶区域,CPS和SPS之间的功能连通性差异相对较小。由于TLE定位在颞叶且两类患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伴有意识障碍,因此,研究认为CPS患者发生意识障碍与颞叶区域的功能连接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最后,为了实现CPS和SPS的精准分类,本文额外增加了16名健康对照的数据,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实现正常被试和两种癫痫亚型的精准分类。最终,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93.86%。(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脑磁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深入探索大脑的工作原理和生理机制,这其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应用工具,例如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技术。这些方法在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中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电图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活动记录手段,它能很好的记录大脑活动时的信号变化情况,反映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脑磁图是用于记录大脑产生的微弱磁场,它反映大脑在不同时刻的磁场状态。它们都已广泛地运用在神经科学、脑科学、疾病诊断等多个领域。由于脑电图与脑磁图都是测量大脑内的电流偶极子源的手段,因此在大脑内的源相同的情形下,两者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似的。但是不同的测量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它们也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两者孰优孰次尚无定论,有人认为脑电图优于脑磁图,也有人认为脑磁图比脑电图更好。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古巴的脑电图数据集和Human Connectome Project(HCP)的脑磁图数据集,对比研究脑电与脑磁测量的异同点。主要工作如下:(1)对两组数据进行预处理;(2)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T1加权像)和Brainstorm,经过参数调整,计算和测试了所有被试的传递矩阵(Lead Field Matrix);(3)对一种新的脑电逆问题方法Brain Connectivity Variable Resolution Tomographic Analysis(BC-VARETA)进行了测试和仿真,并通过溯源分析得到了大脑内部的脑内源活动频谱;(4)通过Zero Inflated Factor Analysis(ZIFA)方法对脑内源不同频段的频谱数据进行降维;最后,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对降维得到的因子进行了检验和分析。通过对全频段的降维结果和单个频段降维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我们发现能量统计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霍特林检验的P值远小于0.05。这表明脑电图和脑磁图的源活动存在比较显着的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考虑联合脑电图和脑磁图进行多模态分析。该研究对于脑电图和脑磁图的比较做了很好的探索,对于它们的临床应用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磁图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夏婷,吴斯琪,户宁宁.脑磁图对难治性癫痫手术评估的定位价值[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2].袁齐.基于脑电图与脑磁图的源活动估计的比较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赵恒,关宇光,滕鹏飞,王茜,刘东.脑磁图定位灰质异位症致疒间灶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4].林品华.抑郁症患者Go/No-go任务态大脑偏侧化的脑磁图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孙锦涛.儿童失神癫痫终止期神经磁信号频段依赖性特征的脑磁图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

[6].任静.偏头痛患者体感刺激后的多频段脑磁图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

[7].刘亚琳.基于迁移学习的脑磁图解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郭韬,郭非,刘倩薇.额颞癫痫术前评估脑磁图与神经导航应用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9].尹春丽.岛叶癫痫术前综合定位及基于脑磁图的高频振荡源定位及脑网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10].李忠杰.基于脑磁图的颞叶癫痫亚型分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转基因小鼠活体脑磁共振扫描图与组织学...某一时段左颞梯度计和右颞梯度计重心频...全头部脑磁图装里概略图听觉性语言反应(叁)脑磁图在...W est综合征患儿脑磁图脑磁图系统设备图以及系统示意...

标签:;  ;  ;  ;  ;  ;  ;  

脑磁图论文_张夏婷,吴斯琪,户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