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后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脊髓炎,视神经,综合征,谱系,脱髓鞘,蛋白,通道。
极后区论文文献综述
陈虎,徐霖,王艾[1](2019)在《极后区脱髓鞘疾病的早期磁共振诊断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极后区脱髓鞘疾病的早期磁共振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的患者,采用回顾性的案例,极后区脱髓鞘疾病的早期磁共振诊断一例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对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及讨论。(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05期)
唐强壮[2](2018)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极后区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极后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极后区综合征2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头颅及脊髓MRI、重要实验室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极后区综合征常见于NMOSD及脑干炎患者,女性多见(15/22),发病年龄为19-62(平均数34.5)岁。22例患者均先后出现INH(intractable nausea or vomiting and hiccups),其中17例以INH为首发症状,5例以ON(optic neuritis)、ATM(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或头晕等症状起病;核心临床症状有11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神经炎表现,12例出现ATM表现,11例出现其他脑干受损表现。6例患者外送了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4例,阴性2例,4例送检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为阴性,5例存在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头颅MRI显示病灶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央导水管等室管膜周围、极后区及脑桥,常呈类圆形、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MRI仅延髓有病灶8例,延髓及半球有病灶5例,延髓及脊髓有病灶2例,延髓、半球及脊髓都有病灶7例。存在误诊情况15例,其中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2例,后循环缺血1例,神经源性呕吐1例,脑梗死1例。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极后区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呃逆和/或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大于48时;头颈胸MRI可以早期明确极后区综合征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AQP4)-IgG能够帮助临床诊断。(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邵冰,楚兰,徐竹,贺电[3](2017)在《极后区综合征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后区综合征(APS)作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特征,临床常表现为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IHN),可在NMOSD病程早期出现,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且常被忽视而延误诊治。对于临床医师而言,重视并早期识别APS对NMOSD患者的早期诊治,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对APS在NMOSD(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王楚涵,邸卫英,李晓芳,崔蕾,耿泽正[4](2017)在《极后区综合征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脊髓炎(NMO)是免疫介导的CNS急性或亚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不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还可涉及延髓极后区(AP)、丘脑、第叁和第四脑室周围等,部分风湿免疫相关性疾病也可具有与NMO相似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这些最终统一命名为NMO谱系病(NMOSD)。极后区综合征(APS)是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或呕吐,已被纳入为NMOSD的核心临床症状之一[1],但在(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田茂强,雷文婷,李娟,束晓梅[5](2017)在《伴极后区综合征的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主要累及神经及脊髓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疾病,与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一起被认为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疾病~([1])。NMO曾被认为是MS的亚型,在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in-4 Ig G,AQP4-Ig G)被发现后NMO已独立于MS成为(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医专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肖德生[6](2001)在《极后区在动脉血压对间断性冷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延髓极后区 (AP)在心血管对应激的反应性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遭到极后区电损毁和间断性冷应激 ,每天跟踪其尾动脉压 (TAP)、食物和水摄入量 ,持续 2 1天。结果 :AP损毁引起食物和水摄入一过性减少 ,但不影响TAP ;应激对TAP没有显着性影响 ;但AP损毁后TAP在应激开始 5天后显着性地高于应激前和AP损毁的应激对照组以及假损毁伴应激的大鼠。结论 :AP在血压对应激的反应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调节水盐代谢无关(本文来源于《镇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杨振芳,田德润,唐五凤,张殿明[7](1991)在《破坏大鼠极后区对胆囊收缩素抑制摄食跑速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胆囊收缩素(CCK)能抑制大鼠的摄食量和摄食跑速。本文向腹腔内注入CCK(10μg/kg)后15分钟内发现大鼠的摄食量和在迷宫内的摄食跑速都明显降低。破坏大鼠的极后区后,向腹腔内注入等量的CCK,则CCK抑制摄食作用明显减弱,开始的15分钟内摄食量显着增多,摄食跑速明显加快。提示大鼠的极后区在CCK引起的摄食抑制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极后区可能是CCK在脑干内的一个重要的感受器。在破坏了极后区同时又破坏了孤束核的动物,亦有降低CCK抑制摄食的作用。但与正常大鼠对照组比较,破坏极后区的大鼠摄食量减少,而摄食跑速没有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1991年02期)
极后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极后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极后区综合征2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头颅及脊髓MRI、重要实验室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极后区综合征常见于NMOSD及脑干炎患者,女性多见(15/22),发病年龄为19-62(平均数34.5)岁。22例患者均先后出现INH(intractable nausea or vomiting and hiccups),其中17例以INH为首发症状,5例以ON(optic neuritis)、ATM(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或头晕等症状起病;核心临床症状有11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神经炎表现,12例出现ATM表现,11例出现其他脑干受损表现。6例患者外送了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IgG阳性4例,阴性2例,4例送检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为阴性,5例存在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组蛋白抗体)阳性。头颅MRI显示病灶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央导水管等室管膜周围、极后区及脑桥,常呈类圆形、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MRI仅延髓有病灶8例,延髓及半球有病灶5例,延髓及脊髓有病灶2例,延髓、半球及脊髓都有病灶7例。存在误诊情况15例,其中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2例,后循环缺血1例,神经源性呕吐1例,脑梗死1例。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极后区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呃逆和/或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大于48时;头颈胸MRI可以早期明确极后区综合征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AQP4)-IgG能够帮助临床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后区论文参考文献
[1].陈虎,徐霖,王艾.极后区脱髓鞘疾病的早期磁共振诊断一例[J].人人健康.2019
[2].唐强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极后区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8
[3].邵冰,楚兰,徐竹,贺电.极后区综合征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
[4].王楚涵,邸卫英,李晓芳,崔蕾,耿泽正.极后区综合征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
[5].田茂强,雷文婷,李娟,束晓梅.伴极后区综合征的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
[6].肖德生.极后区在动脉血压对间断性冷应激反应中的作用[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
[7].杨振芳,田德润,唐五凤,张殿明.破坏大鼠极后区对胆囊收缩素抑制摄食跑速作用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