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印芳论文_茶志高

导读:本文包含了许印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学,诗歌,思想,儒道,体例,论诗,儒学。

许印芳论文文献综述

茶志高[1](2016)在《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网罗散佚,搜集丛残,对存传道光至光绪间云南文献贡献尤大。《滇诗重光集》例仿《滇诗嗣音集》,诗人小传的文献史料价值较高,知人论世,评价中肯,且富有文学性。集中所收诗人与作者多有诗文往来,在其《五塘诗草》及传主诗作中有反映,给许氏诗学思想、诗歌创作、总集编纂以综合性观照,可以弥补学界前期对其研究的单一视角。揭示《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内容、特色及文献价值,有助于认识许印芳在各领域的成就、贡献和地位。(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吴婉婷[2](2014)在《本于“经”而求于“变”——许印芳诗学思想的“通变”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的"通变"观在思想上尊推儒学,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以儒学正统思想评鉴诗歌和诗人。其"通变"观的价值更在于本于"通"而求于"变",且不拘于儒学,强调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以"求真"为核心追求诗歌的创新,体现出许印芳"门户甚宽,不拘一格"的诗论特色。(本文来源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姚瑶[3](2013)在《许印芳《五塘诗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是清朝晚期云南地方重要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其一生着作颇丰,《五塘诗草》作为其诗歌创作的集子,基本代表了那个时代云南地区诗歌创作的风貌和水平。许印芳的诗自问世以来,受到了王先谦、袁嘉谷等人的称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至今仍然没有任何研究许印芳诗歌创作的专着和论文,即便是在云南地方文学的研究中偶有涉及,也只是只言片语而与。这与许诗应有的成就是极不相符的。本文主要以许印芳《五塘诗草》中五百四十七首诗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对其生平、着述、评价等的基础上,结合志书、碑文序跋小传,力图对许印芳的生平、家世、主要经历及交游做一个完整的梳理,以此来窥见它们对诗人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文章依据诗歌的内容出发,并将其诗歌分为羁旅行役诗、和陶诗、纪乱写实诗、咏史诗及酬唱赠别诗等五种类型。虽然这样的分法值得商榷,但每一类诗都能反映出许印芳的某一个方面:羁旅行役诗中庞大的意象,或明或暗的情绪;和陶诗里面的闲适恬淡,对故里的热爱;纪乱写实诗里对现实的关注,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咏史诗里对先哲的深沉追思和对现实的反思;酬唱赠别诗里对友人的关爱和深情厚谊等等。基于诗歌内容出发,总结出了许印芳诗歌的叁个艺术特点:尚奇的色彩、因事即作的现实性、沈雄苍凉与清刚隽上的诗风。(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3-05-01)

田金霞[4](2013)在《许印芳《律髓辑要》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瀛奎律髓》是唐宋诗学的重要着作,曾引起明清时期诸多诗评家的极大重视。其中,许印芳编选的《律髓辑要》,辑《瀛奎律髓》之精华,并详加评骘,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家。许氏之选论,在叁个方面成就突出:精于诗歌编选,改原书以类选诗的方式为按体分卷,删改诗歌以求完璧,并重定组诗之编排去取;重视讲论诗法,在诗歌的章法结构、诗题、用典等方面部有精彩的分析;再论律诗新变,对方回"变体"说的重新审视和对律诗声律新变的阐述,都表现了独到的见解。然而这些方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全面重视,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研究唐宋以及清代诗学将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沈清华[5](2004)在《许印芳诗学思想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一方面 ,他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要求诗应反映“忠君爱国”、“亲故戚忻” ;另一方面 ,他标举兴会 ,强调“入神”为诗的最高境界 ,要求诗要像“日月常新” ,这显然是受道家“自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传统诗学中 ,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于诗歌所具有的济世化人等方面的价值和功用的实现 ;道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对诗人审美体验的深化和诗的审美境界的开拓 ;二者相互作用 ,内外协调 ,相互补充。这在许印芳诗学思想中也有所体现(本文来源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沈清华[6](2001)在《许印芳诗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是清末的一位诗论家,在清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但他能从审美的角度,坚持以“真情”为诗歌的艺术本体,并在诗歌风格、诗歌境界、诗歌流变、诗歌鉴赏等方面发展了前人的理论,表现出鲜明的儒道兼综特色,在清末诗坛独树一帜。 本文分引论及正文二部分。 引论概略介绍许印芳生平、诗学思想及社会文化背景和研究现状。 第一章为诗歌本体论。许印芳论诗标举“真情”,这种真情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偏重于儒家社会伦理的“真”和偏重于道家宇宙自然的“真”。 第二章为诗歌价值论。许印芳在清末的社会历史条件,注重诗歌社会价值,标举儒家“诗外尚有事在”的传统,有其积极意义。 第叁章为诗歌境界论。许印芳继承并发展了严羽的诗学思想,扩大了“入神”之作的类型。指出“入神”之作是“入神”创作状态的结果,而“入神”状态的基础是“有事感触于心”和“书理既多”。 第四章为诗歌流变论。许印芳主张诗歌应“乘机入化,惟变所适”,要求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创新。 第五章为诗歌风格论。许印芳发展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诗学思想,分析了才、学、胆、识在形成诗歌风格中的作用。 第六章为诗歌鉴赏论。许印芳提出以“公心”和“卓识”纠正“器小”和“识浅”,以提高主体审美鉴赏力。 许氏思想有其丰富的内容,并有清代诗学集大成的特色,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对许印芳及其诗学思想的研究相当匮乏,本文旨在对其诗学思想体系之概貌作一简略的描述与阐释。(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1-05-10)

张文勋[7](1989)在《许印芳的诗歌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清代云南着名学者。他不仅细致地研究了诗歌格律问题,还深入研究了《毛诗序》以来的许多重要诗歌理论着作。他的诗歌理论有以下特点:标举风雅正宗,但不是儒学诗论的教条主义,而是十分注意诗歌的艺术特质;反对形式主义,主张兴会真实;反对摹拟抄袭。主张变通独创;反对浅陋粗俗,主张含蓄有致。他吸取传统理论的精华,批判前人理论中的一些谬误,对一些重要诗歌理论问题,有不少精到的阐发和创见。(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1989年02期)

杨开达[8](1987)在《从《诗法萃编》看许印芳的审美情致》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印芳的《诗法萃编》,听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放射出艺术辩证法思想光茫①,而且其中的一些审美观点,也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刘勰谈文学批评时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这就是说,尽管年代久远,难见古人的面,但是读了他们的文章,却能窥见他们的思想。《诗法萃编》,是一部“采撷精英,溯源诗序”的诗论选集。作者在采撷编纂中就有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7年01期)

许印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许印芳的"通变"观在思想上尊推儒学,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以儒学正统思想评鉴诗歌和诗人。其"通变"观的价值更在于本于"通"而求于"变",且不拘于儒学,强调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以"求真"为核心追求诗歌的创新,体现出许印芳"门户甚宽,不拘一格"的诗论特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许印芳论文参考文献

[1].茶志高.许印芳《滇诗重光集》的编纂体例及文献价值[J].红河学院学报.2016

[2].吴婉婷.本于“经”而求于“变”——许印芳诗学思想的“通变”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3].姚瑶.许印芳《五塘诗草》研究[D].云南大学.2013

[4].田金霞.许印芳《律髓辑要》述论[J].殷都学刊.2013

[5].沈清华.许印芳诗学思想刍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6].沈清华.许印芳诗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

[7].张文勋.许印芳的诗歌理论[J].思想战线.1989

[8].杨开达.从《诗法萃编》看许印芳的审美情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

论文知识图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县(区)支行(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县(区)支行(3)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县(区)支行(6)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县(区)支行(4)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县(区)支行(2)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各县(区)支行(5)

标签:;  ;  ;  ;  ;  ;  ;  

许印芳论文_茶志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